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技艺术融入智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创新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曾令香 刘彤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488-495,共8页
目的智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已成为今后城市规划的新方向,运用科技和信息技术,营造更科学、更高效、更智能、更低碳的城市生态以服务于人类更美好生活,其中良好的公共文化生态是智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目标。科技艺术与智慧城市公共... 目的智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已成为今后城市规划的新方向,运用科技和信息技术,营造更科学、更高效、更智能、更低碳的城市生态以服务于人类更美好生活,其中良好的公共文化生态是智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目标。科技艺术与智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内在关系是什么、科技艺术如何赋能智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的发展,以及相关理论依据是本文将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方法本文将运用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视野梳理科技艺术生态、科技艺术与智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以及科技艺术助推智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理论依据。再运用文献研究、图像分析、案例比较,以及文化唯物主义理论等方法,论证科技艺术融入智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优势和创新路径。结论为了更好地促进科技艺术与智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融合,应更全面地认知科技艺术的内涵和视觉优势、跨界融合特性,以及互动性强、传播力更广更远等特点,积极提取科技艺术的新艺术元素,融入到智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中,重视科技艺术的实用性挖掘与体现,结合智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需求,找到最佳的结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艺术 智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 创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治理促进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运行模式与生成逻辑——基于多案例比较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叙 王占坤 +1 位作者 刘露 高奎亭 《体育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7-98,共12页
智慧治理是数字时代社会治理的新型范式与高阶形态,对促进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由“量”的合理增长向“质”的有效提升转变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资料、访谈、案例研究等方法,在搭建“目标—行动—效能”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对上海... 智慧治理是数字时代社会治理的新型范式与高阶形态,对促进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由“量”的合理增长向“质”的有效提升转变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资料、访谈、案例研究等方法,在搭建“目标—行动—效能”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对上海市、南京市、嘉兴市三地运用智慧治理促进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多个案例进行比较分析,提炼出具有典型特征的运行模式,对不同类型的运行模式进行经验性总结,形成类型学解释,并归纳其生成逻辑。研究发现,智慧治理促进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运行模式包括终端服务、平台整合和综合应用3种类型,通过多案例分析,提炼智慧治理促进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共性、差异与不足。为进一步理解智慧治理促进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运行模式,研究从目标、行动和效能3个层面阐述其生成逻辑,即目标导向逻辑上,价值理性下治理成果从“少数受益”到“人人享有”;行动赋能逻辑上,工具理性下治理方式从“人工操作”到“数字嵌入”;效能提升逻辑上,“价值—工具”理性下治理功能从“粗放管理”到“精准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中国 全民健身 智慧治理 城市社区 公共体育服务 高质量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融合视角下超大城市远郊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研究--以天津市为例
3
作者 徐嵩 武彦辰 张戈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51,共11页
在城乡融合背景下,构建乡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乡村文化振兴的迫切需要,对超大城市远郊区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城乡融合为切入点,从经济供给、设施服务、社会需求、文化效应四个维度,分析了2003-2022年超大城市远... 在城乡融合背景下,构建乡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乡村文化振兴的迫切需要,对超大城市远郊区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城乡融合为切入点,从经济供给、设施服务、社会需求、文化效应四个维度,分析了2003-2022年超大城市远郊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综合评价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探究了县域-乡镇四个维度之间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及协调等级。结果表明:(1)远郊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综合评价数值逐年提升,均由低等水平发展至当前的良好或优秀水平;(2)近20年来四个维度的评价值呈现上涨态势,其中设施服务维度增长速度明显较快,经济供给维度稳步提升,而社会需求与文化效应维度在不同区域展现出较不均衡的发展倾向;(3)天津远郊区四个维度相互作用明显,区域体系内要素关联性较大,整体耦合协调水平中等,离“优质协调”尚有一定差距;(4)在乡镇个体层面,除宁河区外,其他区均处于轻度失调等级,各区因素影响有显著差异。据此,提出助推超大城市远郊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耦合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超大城市 远郊区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时空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与组织的适配:城市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中的双向动态调适 被引量:1
4
作者 薛喆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64,共11页
在城市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中,技术与组织的适配是关键。刚性为技术与组织的融合划定了边界,既要防止技术优势沦为空洞的技术躯壳,也要避免组织价值在数字化转型中被稀释。弹性使技术与组织的深度互嵌具备条件,既保障了技术优势的发挥,... 在城市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中,技术与组织的适配是关键。刚性为技术与组织的融合划定了边界,既要防止技术优势沦为空洞的技术躯壳,也要避免组织价值在数字化转型中被稀释。弹性使技术与组织的深度互嵌具备条件,既保障了技术优势的发挥,又确保组织价值的有效传递。韧性是数字公共服务在稳定性与安全性、多样性与包容性、适应性与灵活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刚性-弹性-韧性”的协调是城市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中技术与组织适配的基本要求,双向动态调适则为两者的适配理路,蕴含技术嵌入引发价值衍射,导致规则迭代的由“物”触“制”的转型逻辑。技术与组织的适配既要遵循数字技术的逻辑特征,又要契合公共服务的价值内核,实现技术嵌入与组织变革的双向协同,驱动城市公共服务高质量迭代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服务 数字化转型 智慧城市 数字技术 双向动态调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城市群公共文化服务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马逸初 孙晓红 马斌 《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6,共10页
建设“文化强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叠加的背景下,迫切需要解决京津冀城市群公共文化服务与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问题。通过构建京津冀城市群公共文化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两个子系统的耦合模型,采用... 建设“文化强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叠加的背景下,迫切需要解决京津冀城市群公共文化服务与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问题。通过构建京津冀城市群公共文化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两个子系统的耦合模型,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面板回归等方法,对2010—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公共文化服务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程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京津冀城市群公共文化服务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较低,且两极分化严重,大部分城市处于失调衰退区间;(2)京津冀城市群呈现中心-外围的空间特征,空间相关性低,相互依赖性较弱,集聚性不高;(3)影响因素方面,除了年底常住总人口对耦合协调度影响不显著外,人均财政支出、平均受教育年限、铁路营业里程、公路里程和地区生产总值各项指标与耦合协调度均呈现出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 经济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京津冀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融合下科技艺术在智慧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林伟 赵建府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502-510,共9页
目的深入调查全龄层次的人群对智慧城市公共空间的态度,为未来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实际可行的建议,推动城市发展朝着更为包容、互动和可持续的方向迈进。方法首先,通过实地调查收集的数据,分析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和行为特点,提出相应... 目的深入调查全龄层次的人群对智慧城市公共空间的态度,为未来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实际可行的建议,推动城市发展朝着更为包容、互动和可持续的方向迈进。方法首先,通过实地调查收集的数据,分析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和行为特点,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其次,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虚拟现实(VR)呈现技术等,以实现空间的可视化、模拟和交互;最后,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实现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实时监测、数据分析和智能管理,提供更加便捷、安全和舒适的环境。结果智慧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和能力,创造出适应全龄段的、安全、舒适、便捷、有趣且具有社交互动性的公共空间。结论全龄友好视角下的智慧城市公共空间设计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和软件,以实现空间的智能化和人性化。通过深入解析相关技术,可以为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创造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文化融合 科技艺术 公共空间设计 全龄友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域文化主导下的城市公共建筑设计
7
作者 冼宁 张哲俊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I0012-I0012,共1页
城市公共建筑作为城市面貌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城市的公共服务功能,同时也是城市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全球化和城市化推进的背景下,如何在城市公共建筑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保持城市的文化特色和身份,成为现代建筑设计实... 城市公共建筑作为城市面貌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城市的公共服务功能,同时也是城市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全球化和城市化推进的背景下,如何在城市公共建筑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保持城市的文化特色和身份,成为现代建筑设计实践中的一大挑战。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地理环境条件下长期积累形成的独特生活方式、风俗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建筑设计 城市公共建筑 地域文化 公共服务功能 地理环境条件 文化主导 城市面貌 文化传承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战略 被引量:29
8
作者 郑建明 孙红蕾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19,共7页
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化发展需要进行战略研究和顶层设计。文章从智慧主体、技术定位与情境作用三方面对智慧公共文化服务内涵进行解析,揭示智慧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所具有的系统性、层次性、人本性与社会文化性等基本特性,分析智慧公共文化服... 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化发展需要进行战略研究和顶层设计。文章从智慧主体、技术定位与情境作用三方面对智慧公共文化服务内涵进行解析,揭示智慧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所具有的系统性、层次性、人本性与社会文化性等基本特性,分析智慧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战略定位,探讨智慧公共服务发展战略要素以及要素间的逻辑关系,进而提出理论、技术、文化、人才、供给与治理六位一体的智慧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战略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 智慧服务 发展战略 社会文化情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体融合视角下的智慧公共文化服务策略 被引量:23
9
作者 马岩 郑建明 王翠姣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0-27,共8页
我国智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存在文化成果宣传推广意识薄弱、传播手段单一、用户需求把握不准、互动性较弱等问题。在媒体融合发展趋势下,要提高智慧公共文化服务效能,需要智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树立成果推广意识,构... 我国智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存在文化成果宣传推广意识薄弱、传播手段单一、用户需求把握不准、互动性较弱等问题。在媒体融合发展趋势下,要提高智慧公共文化服务效能,需要智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树立成果推广意识,构建适应全媒体传播模式的智慧公共文化成果推广传播的话语体系,打造全媒体融合的服务推广宣传链,提高用户需求精准分析能力,完善社交互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 智慧公共文化服务 媒体融合 全媒体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视觉搜索技术的智慧公共文化服务模型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董晶 吴丹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23,共8页
移动视觉搜索应用于公共文化服务符合国家"互联网+"的发展战略。通过对移动视觉搜索应用于智慧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动机可以发现: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已有丰富的视觉资源;不同机构视觉资源急需互联;大数据环境激发高层语义表达需... 移动视觉搜索应用于公共文化服务符合国家"互联网+"的发展战略。通过对移动视觉搜索应用于智慧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动机可以发现: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已有丰富的视觉资源;不同机构视觉资源急需互联;大数据环境激发高层语义表达需求;移动互联网改变人们搜索习惯。随后从视觉资源获取方式、视觉资源组织方式、移动视觉搜索实现方式和应用与服务方式四个方面进行案例分析,构建了一个基于移动视觉搜索技术的智慧公共文化服务模型。文章最后从视觉资源获取、视觉资源组织、移动视觉搜索和应用服务四个层面探讨移动视觉搜索如何应用于公共文化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视觉搜素 智慧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模型 关联数据 情境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社区居民公共文化服务弱参与场域的结构性因素 被引量:33
11
作者 颜玉凡 叶南客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7-66,共10页
在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过程中,居民的弱参与问题日益凸显,它被多种结构性因素形塑成一个特殊场域。在中国这样一种传统习俗与现代思想共存、碰撞与融合的复杂社会结构中,充满焦虑的脱嵌社会弱化了自由人参与社区事务的主观意愿,... 在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过程中,居民的弱参与问题日益凸显,它被多种结构性因素形塑成一个特殊场域。在中国这样一种传统习俗与现代思想共存、碰撞与融合的复杂社会结构中,充满焦虑的脱嵌社会弱化了自由人参与社区事务的主观意愿,互不相关的邻里关系又进一步消解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场域。在此逻辑起点上,阶层文化生产实践下的阶层区隔、品味文化多样性与公共文化供给单一化的结构性矛盾,又勾勒出这个场域的空间结构。在此空间中,社区公共文化参与制度文本的多重缺失以及在制度实践中的执行不力,使得社区居民对文化活动的弱参与在制度上被进一步固化。因此,在这一系列结构性因素综合作用下,阻隔社区居民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因素异常坚固,而破解这些因素正是解决当下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存在问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区 公共文化 公共服务 弱参与 结构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可视化推进城市公共服务信息化研究——基于“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功能的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高慧军 高萍 郝东英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9-143,共5页
加强城市公共服务的信息化是当今全球化、城市化、数字化发展的要求。"智慧城市"模式以强大的信息技术为依托,成为城市公共服务信息化的重要表现模式和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智慧城市模式的信息化特征和公共服务功能的论述,以&... 加强城市公共服务的信息化是当今全球化、城市化、数字化发展的要求。"智慧城市"模式以强大的信息技术为依托,成为城市公共服务信息化的重要表现模式和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智慧城市模式的信息化特征和公共服务功能的论述,以"2012年‘智慧城市’国际信息设计展"作品为案例,论证了信息可视化可以突破智慧城市模式的瓶颈,推动城市公共服务信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可视化 城市公共服务信息化 智慧城市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文化空间: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空间维度 被引量:34
13
作者 郑迦文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4-167,共4页
由于城市发展而带来公共空间与人际交往的割裂,在本质上使得人们对公共文化空间的渴望和需求被掩盖在价值取向多元化和社会公共性缺失的表象之下。单纯地从物理层面的公共空间来考量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并不能解决公共文化服务最终要实... 由于城市发展而带来公共空间与人际交往的割裂,在本质上使得人们对公共文化空间的渴望和需求被掩盖在价值取向多元化和社会公共性缺失的表象之下。单纯地从物理层面的公共空间来考量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并不能解决公共文化服务最终要实现的文化治理功效--城市公共精神的塑造问题。因此,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空间维度之引入将有助于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在多个维度上的展开和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公共空间 公共文化 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景视域下城市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发展模式与优化策略 被引量:4
14
作者 延书宁 陈波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6-66,共11页
城市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高水平发展关系到居民精神文化需求满足与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实现。基于文化场景框架,运用案例归纳法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究城市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必需要素及其耦合模式。研究发现,城市新型公... 城市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高水平发展关系到居民精神文化需求满足与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实现。基于文化场景框架,运用案例归纳法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究城市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必需要素及其耦合模式。研究发现,城市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受到服务设施、多样人群、特色活动、开放属性和地方政策的影响,表现出开放共建型与设施驱动型两种基本模式。基于对实践案例的深入考察,能够在空间建设要素与良性发展效果之间建立逻辑关联,从而助力城市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长效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城市文化空间 场景理论 公共文化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城市教育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研制 被引量:29
15
作者 祝智庭 余平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9-59,共11页
智慧城市建设是我国城市建设的新阶段,教育是智慧城市的一项重要公共服务,如何评价智慧城市的教育应用是函需解决的一个问题,评价指标的建立能够更好地引导教育应用的建设。与早期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不同,本文研究的内容是在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建设是我国城市建设的新阶段,教育是智慧城市的一项重要公共服务,如何评价智慧城市的教育应用是函需解决的一个问题,评价指标的建立能够更好地引导教育应用的建设。与早期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不同,本文研究的内容是在智慧城市整体框架下,智慧教育的建设与应用如何评价,因此评价不能局限于正规教育领域本身,需要将教育作为一项城市公共服务来考虑,而评价的出发点也在于教育服务是否能够惠民和便民,这是与传统的教育信息化评价的主要不同,即关注的内容和达成的目标不同。本文在分析智慧城市的特征、智慧教育的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研和专家头脑风暴等方法,设计提炼了适合于智慧城市的教育领域应用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由两级指标构成,其中一级指标包括学习环境、学习资源、用户体验、管理服务、系统建设和市民学习等六个维度,每个维度下设6个二级指标,既考虑了智慧城市建设以人为本的要求,也考虑了技术对智慧城市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智慧教育 教育公共服务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结构转型:从“城市文化下乡”到“乡村文化振兴” 被引量:65
16
作者 罗哲 唐迩丹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9-135,共7页
乡村文化振兴是时代赋予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价值导向。农村公共文化结构转型,既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机制、模式的重构,也是具有批判、导向、整合功能的新型农村价值观念、行为规范、道德标准的成型过程。具体而... 乡村文化振兴是时代赋予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价值导向。农村公共文化结构转型,既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机制、模式的重构,也是具有批判、导向、整合功能的新型农村价值观念、行为规范、道德标准的成型过程。具体而言,乡村文化振兴是以文化内生性激发文化自觉,重构文化认同,促进文化自信,实现文化“乐民、育民、富民”的战略任务,是以重塑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理念为突破口,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端对需求端的适应性,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开放—融合”,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提效—增能”的系统工程。其重点在于突破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空洞、服务机制空转的困境,全面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治理质量与治理能力,并重构农村社会认同,促进城乡文化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 结构转型 城市文化下乡 乡村文化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宁波服装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构建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冬林 鲁兴启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74-77,共4页
以智慧城市建设为背景,分析了智慧城市和宁波服装产业创新两者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宁波服装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路径,认为宁波服装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有9大部分,包括产学研公共服务平台、人才公共服务平台、产业信息公共服务平... 以智慧城市建设为背景,分析了智慧城市和宁波服装产业创新两者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宁波服装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路径,认为宁波服装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有9大部分,包括产学研公共服务平台、人才公共服务平台、产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融资公共服务平台、政策法规咨询公共服务平台、推广公共服务平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产品质量检测公共服务平台、营销公共服务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产业创新 服装产业 公共服务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旅游信息服务体系构建路径和模式——基于智慧城市视角 被引量:17
18
作者 吴泓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7-71,共5页
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是社会大众获取公共信息服务产品的重要途径。构建公共旅游信息服务体系,需要完善的组织架构,科学合理的推进路径和运行模式。该文首先明确了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概念和智慧城市内涵、结构特征,分析了旅游信息服务现状,探... 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是社会大众获取公共信息服务产品的重要途径。构建公共旅游信息服务体系,需要完善的组织架构,科学合理的推进路径和运行模式。该文首先明确了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概念和智慧城市内涵、结构特征,分析了旅游信息服务现状,探讨了公共旅游信息服务体系的SSETS五维架构,提出了构建智能化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推进路径,实现公共平台价值供给的模式创新,以及完善资金扶持政策、人才引进政策、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体系 智慧城市 智慧旅游 智能化旅游信息平台 旅游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现实(AR)技术在智慧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韦景竹 黄恩姝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5-37,共13页
文章探讨增强现实(AR)技术在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中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与应用前景,为智慧社会背景下基于AR技术的智慧公共文化服务转型提供参考。利用网络调研法和案例研究法观察、总结国内外实践案例,凝练基于AR技术的智慧公共文化服务... 文章探讨增强现实(AR)技术在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中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与应用前景,为智慧社会背景下基于AR技术的智慧公共文化服务转型提供参考。利用网络调研法和案例研究法观察、总结国内外实践案例,凝练基于AR技术的智慧公共文化服务应用框架;采用比较分析法,揭示不同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应用特征,探究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用AR技术趋势。研究发现:AR技术运用增强了公共文化机构在文化传承、社会教育、信息服务、休闲互动方面的功能发挥;在运用AR技术提供服务时,不同类型机构的侧重点不同,博物馆、美术馆和档案馆重视文化传承服务,档案馆、图书馆注重利用AR技术进行社会教育,图书馆、科技馆提供信息服务,科技馆和博物馆同时侧重休闲互动服务的供给;目前应用AR技术仍面临设备费用高昂、业态雷同、安全隐患、知识产权风险、功能质量有待提高、用户体验需要提升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现实技术 智慧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结构二重性和社会行动者--以吉登斯结构化理论为视角 被引量:14
20
作者 吴予敏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4-50,共7页
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由政府主导、民众自主参与的社会行动所共同建构的,既不是单一的科层制管控架构,也不是纯粹顶层设计的政策产物,而是基于不断成长的社会文化需求的社会行动过程。公共文化服务行动主体和主题的多元化,是这一体系... 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由政府主导、民众自主参与的社会行动所共同建构的,既不是单一的科层制管控架构,也不是纯粹顶层设计的政策产物,而是基于不断成长的社会文化需求的社会行动过程。公共文化服务行动主体和主题的多元化,是这一体系的结构化动因。当前,政府仍作为首要行动者,管控权威性资源和配置性资源,策动广泛的社会参与;而社会行动者也在不同程度上依附于体制来获取行动资源。自主性和依附性形成动态的辩证关系。在公共文化服务的互动情境中,社会行动者的自主性和自觉性获得了明显提升,不仅促进原有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还由此培育出具有共享性和创造性特质的城市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 社会行动者 结构化理论 城市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