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C4磨削表面晶粒取向演变及微观形貌试验研究
1
作者 张志慧 赵嫚 +3 位作者 王荣 朱思远 茅健 张立强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56-64,共9页
为揭示工艺参数变化所引发的晶粒取向演变对Ti-6Al-4V(TC4)磨削表面微观形貌的影响,对TC4试样进行正交磨削试验,试验后通过SEM及光学轮廓仪观测磨削表面,得到试样的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形貌。通过泰勒因子模型计算出各组试样晶粒取向对应... 为揭示工艺参数变化所引发的晶粒取向演变对Ti-6Al-4V(TC4)磨削表面微观形貌的影响,对TC4试样进行正交磨削试验,试验后通过SEM及光学轮廓仪观测磨削表面,得到试样的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形貌。通过泰勒因子模型计算出各组试样晶粒取向对应的泰勒因子,进而分析工艺参数、晶粒取向演变、表面粗糙度、微观形貌间的映射关系。结果表明,表面粗糙度与泰勒因子、磨削深度和进给速度呈正相关,与砂轮线速度呈负相关。磨削深度对表面粗糙度影响最大,进给速度次之,砂轮线速度最小。降低泰勒因子、磨削深度、进给速度,提升砂轮线速度,能避免表面成形时发生现脆性变形,获得更好的磨削表面质量,同时兼顾磨削加工效率。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控制磨削加工表面质量和优化加工工艺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 磨削 晶粒取向 表面粗糙度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轧变形量对含0.5%B的6063铝合金晶粒取向、织构及再结晶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喻亮 刘远 +3 位作者 严宇龙 张晨 张亚坚 姜艳丽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21-125,共5页
借助SEM、EBSD、EDS等测试手段,研究了轧制变形量对含0.5%B的6063铝合金的晶粒取向、形变织构以及再结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轧制变形量的增加,晶粒越来越细小,越来越扁平,晶粒取向趋于一致,小角度晶界密度增加。轧制变形可以明显改... 借助SEM、EBSD、EDS等测试手段,研究了轧制变形量对含0.5%B的6063铝合金的晶粒取向、形变织构以及再结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轧制变形量的增加,晶粒越来越细小,越来越扁平,晶粒取向趋于一致,小角度晶界密度增加。轧制变形可以明显改变铝合金内部织构占比,合金随着压下量的增加,S织构和Brass织构占比变少,Cube织构和Goss织构的占比变多。均匀化热处理会使样品的再结晶晶粒增加至87.4%,轧制会使再结晶晶粒数量急剧下降,但是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再结晶晶粒数量会缓慢增加至1.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63铝合金 轧制 晶粒取向 织构 再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SD研究取向硅钢晶粒取向和晶界结构 被引量:18
3
作者 周谊军 倪献娟 +2 位作者 夏兆所 潘丽梅 王全礼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19,共5页
采用扫描电镜结合EBSD技术分析了取向硅钢初次再结晶晶粒的取向和晶界结构。初次再结晶晶粒中以30°~55°的大角晶界为主,Goss取向晶粒含量小于5%,且经常生长在(111)〈112〉取向的晶粒周围。同时测定了二次再结晶晶粒的实际取... 采用扫描电镜结合EBSD技术分析了取向硅钢初次再结晶晶粒的取向和晶界结构。初次再结晶晶粒中以30°~55°的大角晶界为主,Goss取向晶粒含量小于5%,且经常生长在(111)〈112〉取向的晶粒周围。同时测定了二次再结晶晶粒的实际取向,并计算出与Goss取向的取向差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向硅钢 EBSD 晶粒取向 晶界结构 偏离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Z31镁合金热压缩过程中晶粒取向和织构的演变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筱 娄燕 +2 位作者 李落星 朱必武 何凤亿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141-2147,共7页
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取向成像技术分析AZ31铸态镁合金在不同温度和真应变下热压缩的晶粒取向和织构特点,从晶粒取向和织构角度分析不同温度下其动态再结晶(DRX)的类型。结果表明:在热压缩过程中,350℃时,AZ31铸态镁合金表现为连续... 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取向成像技术分析AZ31铸态镁合金在不同温度和真应变下热压缩的晶粒取向和织构特点,从晶粒取向和织构角度分析不同温度下其动态再结晶(DRX)的类型。结果表明:在热压缩过程中,350℃时,AZ31铸态镁合金表现为连续动态再结晶(CDRX)特征,新晶粒取向与基体相似,具有较强的{0002}基面织构,以基面滑移为主;500℃时,为旋转动态再结晶(RDRX)特征,真应变为0.5时,新晶粒取向与基体偏转成一定角度,具有两种主要的基面织构,由于动态再结晶的定向形核、择优核心长大和旋转动态再结晶造成这两种基面织构弱于350℃时的{0002}基面织构;且随着真应变的增加,其中一种织构由于滑移系的改变而逐渐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31镁合金 晶粒取向 织构 动态再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通道角挤压中纯铜的晶粒取向演变及织构起伏效应 被引量:7
5
作者 郭廷彪 丁雨田 +1 位作者 袁训锋 胡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84-391,共8页
用XRD和EBSD对等通道角挤压(ECAP)过程中纯铜(99.9%)的晶粒取向变化进行研究,对挤压后的组织和晶粒取向变化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纯铜经路径A挤压时,随着应变量的增大,晶粒在细化的同时原始〈101〉织构逐渐减弱,材料均匀性提高;从小... 用XRD和EBSD对等通道角挤压(ECAP)过程中纯铜(99.9%)的晶粒取向变化进行研究,对挤压后的组织和晶粒取向变化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纯铜经路径A挤压时,随着应变量的增大,晶粒在细化的同时原始〈101〉织构逐渐减弱,材料均匀性提高;从小角度向大角度晶界转变过程中,晶界取向差分布的峰值不断向大角度晶界的均值(40°)移动,逐渐呈现正态分布特征,取向差梯度逐渐减小;挤压过程中,织构的形成是动态过程,存在"织构起伏"效应,其强度和方向与材料的应变状态密切相关。认为"织构起伏"效应是材料晶体结构、晶界特征以及晶粒聚集状态在一定的温度和外力作用下的综合应变反映;材料内部新织构的产生与消失是晶群在受到外力作用后偏聚方向发生变化、内应力向相邻晶界传递的过程中,原来的聚集状态被破坏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通道角挤压 电子背散射衍射 晶粒取向 晶界取向差分布 织构起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轧压下率及初始高斯晶粒取向度对超薄取向硅钢织构演变与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梁瑞洋 杨平 毛卫民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7-96,共10页
以不同高斯取向度的取向硅钢成品板为初始原料,采用一次冷轧法制备0.06~0.12mm厚的取向硅钢薄带。利用EBSD取向成像技术研究冷轧压下率以及初始高斯晶粒取向度对超薄取向硅钢织构演变与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轧压下率增大和厚... 以不同高斯取向度的取向硅钢成品板为初始原料,采用一次冷轧法制备0.06~0.12mm厚的取向硅钢薄带。利用EBSD取向成像技术研究冷轧压下率以及初始高斯晶粒取向度对超薄取向硅钢织构演变与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轧压下率增大和厚度减小,退火后再结晶织构增强,当压下率为70%时,再结晶织构中RD∥〈001〉织构最锋锐,磁性能最佳;初始样品高斯取向度越高,制备的薄带样品磁性能越好;因此,生产高性能的取向硅钢薄带应选用初始高斯晶粒取向度较高的成品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薄取向硅钢 晶粒取向 冷轧压下率 再结晶织构 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82铝合金搅拌摩擦焊焊接过程中晶粒取向演化 被引量:7
7
作者 张亮亮 王希靖 刘骁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5-59,共5页
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研究6082-T6铝合金搅拌摩擦焊焊核区及母材上表面晶粒形貌、晶界特征、织构组分的演化。结果表明:在焊接过程中,母材发生塑性变形以及动态回复再结晶,晶粒被细化;基于搅拌针后方所形成的汤普森四面体,邻... 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研究6082-T6铝合金搅拌摩擦焊焊核区及母材上表面晶粒形貌、晶界特征、织构组分的演化。结果表明:在焊接过程中,母材发生塑性变形以及动态回复再结晶,晶粒被细化;基于搅拌针后方所形成的汤普森四面体,邻近匙孔焊核区首先形成(110)[001]高斯织构和(114)[221]织构,且这两种织构晶粒沿〈110〉晶向旋转一定角度,进一步形成(112)[111]铜织构、(111)[112]织构;距匙孔40mm处焊核区,经历了轴肩的挤压,塑性变形程度更大,使得[110]丝织构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82-T6铝合金 搅拌摩擦焊 晶粒取向演化 电子背散射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步轧制AZ31镁合金板材的组织和晶粒取向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文玉 刘先兰 陈振华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23,共5页
主要对异步轧制AZ31镁合金板材的显微组织和晶粒取向进行了研究,以探讨提高镁合金板材塑性变形能力的途径。结果表明:由于异步轧制时板材的变形量比常规轧制时的大,其动态再结晶进行得比较完全,因此异步轧制有利于AZ31镁合金板材晶粒的... 主要对异步轧制AZ31镁合金板材的显微组织和晶粒取向进行了研究,以探讨提高镁合金板材塑性变形能力的途径。结果表明:由于异步轧制时板材的变形量比常规轧制时的大,其动态再结晶进行得比较完全,因此异步轧制有利于AZ31镁合金板材晶粒的细化与均匀化;并且改变异步轧制的工艺条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镁合金板材中的(0002)基面织构取向,使织构得到软化,从而提高镁合金的塑性变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步轧制 AZ31镁合金 组织 晶粒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晶粒取向和织构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徐卫平 邢丽 +1 位作者 柯黎明 孙德超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4-257,共4页
利用背散射电子衍射分析技术(EBSD)和取像显微分析技术(OIM),通过定量测量变形镁合金AZ80A搅拌摩擦焊搭接接头的焊核区晶粒取向和织构,探讨了搅拌摩擦焊焊核区形成的微观过程.结果表明:AZ80A合金在搅拌摩擦焊过程中,存在塑性变形和动态... 利用背散射电子衍射分析技术(EBSD)和取像显微分析技术(OIM),通过定量测量变形镁合金AZ80A搅拌摩擦焊搭接接头的焊核区晶粒取向和织构,探讨了搅拌摩擦焊焊核区形成的微观过程.结果表明:AZ80A合金在搅拌摩擦焊过程中,存在塑性变形和动态再结晶两种微观过程,导致焊核区所形成的晶粒织构密度不强、取向呈多样化的趋势;晶粒为再结晶细晶粒;在焊核区,变形织构{1,-1,0,4}<1,0,-1,0>略偏离板法向20o,且随板厚方向向下越来越强,同时再结晶取向越来越多;焊核区晶粒继承了母材中的{1,-1,0,4}<1,0,-1,0>变形织构,在焊核区所发生的动态再结晶含有一定程度的原位再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粒取向 摩擦焊接头 织构分析 搅拌摩擦焊 背散射电子衍射 动态再结晶 微观过程 变形织构 微分析技术 变形镁合金 搭接接头 定量测量 塑性变形 结晶取向 焊核 多样化 晶粒 板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界和晶粒取向对定向凝固Fe-6.5%Si合金弯曲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洪伟 林栋樑 +2 位作者 单爱党 陈家光 王聪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55-659,共5页
制备了沿〈1 0 0〉生长的定向凝固 Fe- 6 .5 % Si合金 ,以研究晶界和晶粒取向对定向凝固 Fe-6 .5 % Si弯曲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晶界并非定向凝固 Fe- 6 .5 % Si最薄弱的部分 ,裂纹可以直接或转向后穿过晶界 ,但不能持续地沿晶界扩展 ... 制备了沿〈1 0 0〉生长的定向凝固 Fe- 6 .5 % Si合金 ,以研究晶界和晶粒取向对定向凝固 Fe-6 .5 % Si弯曲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晶界并非定向凝固 Fe- 6 .5 % Si最薄弱的部分 ,裂纹可以直接或转向后穿过晶界 ,但不能持续地沿晶界扩展 .所有试样都是以解理方式断裂的 ,解理面是 { 1 0 0 } .晶粒取向对定向凝固 Fe- 6 .5 % Si合金的弯曲性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1 0 0〉是其中较弱的取向之一 .长度方向平行于〈1 0 0〉的弯曲试样无室温塑性 ,而垂直于〈1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凝固 晶粒取向 弯曲性能 铁硅合金 晶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_2Fe_(14)B晶粒取向程度对磁畴运动及磁性的影响规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潘晶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9-21,共3页
本文采用Biter粉纹法研究并讨论了Nd2Fe14B晶粒取向程度对磁化、反磁化过程中磁畴运动及对磁体磁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磁中性状态的Nd2Fe14B晶粒的磁畴畴壁与磁体成型磁场方向的夹角α越大,则在充磁过程中越... 本文采用Biter粉纹法研究并讨论了Nd2Fe14B晶粒取向程度对磁化、反磁化过程中磁畴运动及对磁体磁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磁中性状态的Nd2Fe14B晶粒的磁畴畴壁与磁体成型磁场方向的夹角α越大,则在充磁过程中越难以变成单畴,在退磁过程中越容易形成反磁化畴。磁体中α≠0°的晶粒较多时,会使磁体的M-H曲线方形度降低,剩余磁化强度、磁能积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合金 晶粒取向 磁畴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粒取向对Nd-Fe-B烧结磁体磁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邹光荣 傅恒志 +2 位作者 姜战军 胡世平 王文照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57-660,共4页
对 ( Nd Dy) 15( Fe Co) 78B7基一系列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取的取向度不同的烧结磁体 ,用 X-射线衍射和磁性测量来分析永磁体织构和取向度与反磁化过程的关系 ,用 DGY- 2型永磁测量仪测试磁体退磁曲线。结果表明 :磁体反磁化过程中 ,随磁... 对 ( Nd Dy) 15( Fe Co) 78B7基一系列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取的取向度不同的烧结磁体 ,用 X-射线衍射和磁性测量来分析永磁体织构和取向度与反磁化过程的关系 ,用 DGY- 2型永磁测量仪测试磁体退磁曲线。结果表明 :磁体反磁化过程中 ,随磁体取向度 A增加 ,J- H退磁曲线线性度提高 ,同时斜率变小并越来越接近水平线 ,膝部也越接近直角 ,剩磁 Br线性提高 ,但内禀矫顽力有所下降。微观晶粒易轴对外磁场有各种取向 ,取向度是它们平均值的 cos( θ)函数。取向不同的晶粒 ,在反磁场下磁化强度变为零所对应的临界场 Ho不相同时 ,矫顽力也就不相同。大块材料的矫顽力实际上是各晶粒对应的临界场的统计平均值。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粒取向 铌铁硼永磁铁 烧结磁体 取向 退磁曲线 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氏体相晶粒取向对TRIP双相不锈钢Fe-19.3Cr-2Ni-2.7Mn-2Si循环马氏体相变的影响
13
作者 邹宗园 刘冠男 +2 位作者 王宏中 陈雷 金淼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1-97,共7页
以Mn-N合金化TRIP双相不锈钢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对称应变控制的循环加载试验及电子背散射衍射微观组织观测试验。在利用INSTRON 8801试验机进行循环加载试验的同时,采用FMP30铁素体测量仪对应变幅为0.9%、1.1%和1.3%时不同循环周次下的... 以Mn-N合金化TRIP双相不锈钢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对称应变控制的循环加载试验及电子背散射衍射微观组织观测试验。在利用INSTRON 8801试验机进行循环加载试验的同时,采用FMP30铁素体测量仪对应变幅为0.9%、1.1%和1.3%时不同循环周次下的马氏体转变量进行了测量,分析了循环马氏体相变规律,建立了预测循环马氏体转变量随循环周次变化的相变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随着循环周次的增加,试验钢马氏体相变速率先逐渐增大,达到峰值后逐渐降低;应变幅越大,循环初期马氏体相变速率越大,且越早达到峰值。进行了应变幅为1.1%的循环加载条件下准原位微观组织观测试验,通过EBSD测试手段探索了循环加载条件下奥氏体晶粒取向对马氏体相变的影响,得到了不同晶粒取向的奥氏体晶粒转变为马氏体从易到难依次为<101>、<001>和<1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P双相不锈钢 循环加载 马氏体相变 相变动力学模型 晶粒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畴YBa_2Cu_3O_y(123)(YBCO)超导体晶粒取向对磁悬浮力的影响
14
作者 边小兵 杨万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3-55,共3页
制备了具有不同晶粒取向的单畴YBa2Cu3Oy(YBCO)大块超导体.在液氮温度下,研究了晶粒取向对YBCO块材磁悬浮力的影响.发现在样品和磁场固定不变的条件下,磁悬浮力的大小与磁场和晶粒方向之间的夹角密切相关.磁场强度H平行于样品c轴时,磁... 制备了具有不同晶粒取向的单畴YBa2Cu3Oy(YBCO)大块超导体.在液氮温度下,研究了晶粒取向对YBCO块材磁悬浮力的影响.发现在样品和磁场固定不变的条件下,磁悬浮力的大小与磁场和晶粒方向之间的夹角密切相关.磁场强度H平行于样品c轴时,磁悬浮力的值比H垂直c轴时高出两倍多,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必须考虑材料的这一各向异性.另外,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发现永久磁体与超导体间的磁悬浮力可以很好地用双指数函数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悬浮力 超导体 YBCO 单畴 双指数函数 永久磁体 磁场强度 晶粒取向 分析实验 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粒取向对过载下疲劳裂尖塑性区的影响
15
作者 郑战光 周滋 +2 位作者 孙腾 谢昌吉 黄增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4-202,共9页
为了厘清过载形式及裂尖晶体的晶粒取向对裂尖塑性区和疲劳性能的影响,采用基于晶体塑性有限元的子模型方法对裂尖塑性区进行了分析。首先,构建了具有随机微结构的多晶代表性体积单元模型并对其中的Chaboche模型与晶体塑性循环本构模型... 为了厘清过载形式及裂尖晶体的晶粒取向对裂尖塑性区和疲劳性能的影响,采用基于晶体塑性有限元的子模型方法对裂尖塑性区进行了分析。首先,构建了具有随机微结构的多晶代表性体积单元模型并对其中的Chaboche模型与晶体塑性循环本构模型参数进行了识别。然后,应用子模型方法对裂尖位置进行了不同特征的晶粒取向分析以总结不同滑移系下的累积剪切应变。最后,结合过载行为对比了不同晶粒取向下的裂尖过载效应。结果表明,在拉伸过载、拉伸-压缩过载与压缩-拉伸过载中,拉伸过载均对抑制裂纹起主导作用。此外,应力集中倾向于发生在“硬”晶粒内,而应变集中往往位于“软”晶粒内,其中应变集中的晶粒取向趋势主要集中在反极图中的[001]方向。当裂尖晶体的晶粒取向倾向于“软晶粒”时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拉伸过载的裂纹延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尖 晶粒取向 累积剪切应变 裂纹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不锈钢中奥氏体沉淀相的晶粒取向及界面特征分布 被引量:3
16
作者 许婷 方晓英 +3 位作者 朱言利 王铭 尹文红 郭红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4-40,共7页
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和基于Rodrigues-Frank(R-F)空间的取向差分析方法研究双相不锈钢中过饱和铁素体(α)经1323K沉淀析出的奥氏体(γ)相的晶粒取向和界面(晶界和相界)特征分布。结果表明:α晶粒经ε=2预先轧制变形后,γ析出... 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和基于Rodrigues-Frank(R-F)空间的取向差分析方法研究双相不锈钢中过饱和铁素体(α)经1323K沉淀析出的奥氏体(γ)相的晶粒取向和界面(晶界和相界)特征分布。结果表明:α晶粒经ε=2预先轧制变形后,γ析出相具有较强的织构,晶粒内取向差呈现以小角度晶界为主,孪晶界次之的晶界特征分布,这些晶粒与α基体的取向关系满足K-S,N-W和Bain关系的数量基本相当。具有相同取向而未经轧制变形的α晶粒沉淀析出的γ晶粒取向基本随机分布,与基体的取向关系主要以K-S为主;但内部发生孪晶的γ晶粒与基体不再满足K-S关系,其周围的相界约有1/4满足35°/〈110〉的新型取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粒取向 界面特征分布 沉淀析出 双相不锈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注N对6061铝合金表层晶粒取向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浩洋 李伟力 +1 位作者 马春利 费维栋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24-426,共3页
通过掠入射X射线衍射及面探扫描实验研究了经氮离子注入后,6061铝合金表层的晶粒取向.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对铝合金表层的晶粒取向有较大影响,并且随着注入时间的增加,其晶粒取向也发生变化.同时对离子注入层中晶粒取向的形成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表层晶粒取向 离子注入 6061铝合金 氮离子 掠入射X射线衍射 金属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规格取向硅钢中晶粒取向和尺寸对Goss晶粒异常长大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何承绪 杨富尧 +5 位作者 孟利 刘洋 高洁 马光 韩钰 陈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06-610,共5页
利用EBSD技术统计了薄规格取向硅钢片中初次再结晶和二次再结晶前期组织中{411}〈148〉、{111}〈112〉、{100}〈025〉取向晶粒尺寸分布,分析了三种不同取向的晶粒对Goss晶粒异常长大的影响。结果表明:初次再结晶组织中不同的取向晶粒对... 利用EBSD技术统计了薄规格取向硅钢片中初次再结晶和二次再结晶前期组织中{411}〈148〉、{111}〈112〉、{100}〈025〉取向晶粒尺寸分布,分析了三种不同取向的晶粒对Goss晶粒异常长大的影响。结果表明:初次再结晶组织中不同的取向晶粒对应的平均晶粒尺寸(d)存在差异,{411}〈148〉取向晶粒的平均尺寸最大,其次为{100}〈025〉取向晶粒,{111}〈112〉取向晶粒的平均尺寸最小。Goss取向晶粒异常长大的过程中优先吞噬{111}〈112〉取向晶粒,其次是{411}〈148〉取向晶粒,最后是近{100}〈025〉取向晶粒和近黄铜取向晶粒。{111}〈112〉、{411}〈148〉取向晶粒对Goss取向晶粒异常长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二次再结晶的前期。因此,可以推断取向硅钢中最终残留的"岛晶"可能来源于近黄铜取向晶粒或近{100}〈025〉取向晶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规格取向硅钢 晶粒取向 晶粒尺寸 异常长大 Goss织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粒取向对铜镍合金腐蚀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史冰绡 谭振江 +2 位作者 曹东东 贾荣光 马通达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25-1035,共11页
铜镍合金管材腐蚀失效分析多集中于表面电化学腐蚀行为及钝化膜结构与耐腐蚀性能的关系。然而,铜镍合金管材表面微观组织结构对其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尚未澄清。本文采用扫描电镜背散射电子衍射(SEM-EBSD)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铜镍合金管... 铜镍合金管材腐蚀失效分析多集中于表面电化学腐蚀行为及钝化膜结构与耐腐蚀性能的关系。然而,铜镍合金管材表面微观组织结构对其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尚未澄清。本文采用扫描电镜背散射电子衍射(SEM-EBSD)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铜镍合金管材表面晶粒取向和腐蚀形貌演化进行了定位跟踪观察,以揭示不同取向晶粒的腐蚀行为和腐蚀形貌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铜镍合金管材表面晶粒取向与〈111〉方向之间夹角的减小,晶粒表面腐蚀深度增加,腐蚀形貌由扇贝状转变为阶梯状或四面体凸起状。这与晶粒表面能直接相关,符合台阶生长模型(TL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镍合金 定位跟踪表征 晶粒取向 腐蚀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粒取向对金属材料摩擦及腐蚀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思萌 商剑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5-162,共8页
接触表面晶粒取向对金属材料(含涂层)的摩擦及腐蚀性能均产生显著影响。综述晶粒取向对轻金属(Mg、Al、Ti)和过渡金属(Ni、Cu、Zn)摩擦及腐蚀性能影响的研究现状;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是对摩擦、腐蚀行为的研究缺乏实验条件的系统性,... 接触表面晶粒取向对金属材料(含涂层)的摩擦及腐蚀性能均产生显著影响。综述晶粒取向对轻金属(Mg、Al、Ti)和过渡金属(Ni、Cu、Zn)摩擦及腐蚀性能影响的研究现状;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是对摩擦、腐蚀行为的研究缺乏实验条件的系统性,对于其微观摩擦及腐蚀机制研究不够深入。提出未来可借助于更先进的表征手段,通过精细分析磨损、腐蚀表面及亚表面微区组织、成分,来进一步探讨晶体取向对摩擦、腐蚀行为的影响;考虑滑移及原子密排因素,来解释不同晶粒取向对其摩擦及腐蚀性能的影响机制;在单一摩擦或腐蚀条件下研究晶粒取向影响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探讨在磨损腐蚀复合条件下晶粒取向对摩擦及腐蚀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晶粒取向 摩擦磨损性能 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