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等通道角挤压中纯铜的晶粒取向演变及织构起伏效应 被引量:7
1
作者 郭廷彪 丁雨田 +1 位作者 袁训锋 胡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84-391,共8页
用XRD和EBSD对等通道角挤压(ECAP)过程中纯铜(99.9%)的晶粒取向变化进行研究,对挤压后的组织和晶粒取向变化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纯铜经路径A挤压时,随着应变量的增大,晶粒在细化的同时原始〈101〉织构逐渐减弱,材料均匀性提高;从小... 用XRD和EBSD对等通道角挤压(ECAP)过程中纯铜(99.9%)的晶粒取向变化进行研究,对挤压后的组织和晶粒取向变化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纯铜经路径A挤压时,随着应变量的增大,晶粒在细化的同时原始〈101〉织构逐渐减弱,材料均匀性提高;从小角度向大角度晶界转变过程中,晶界取向差分布的峰值不断向大角度晶界的均值(40°)移动,逐渐呈现正态分布特征,取向差梯度逐渐减小;挤压过程中,织构的形成是动态过程,存在"织构起伏"效应,其强度和方向与材料的应变状态密切相关。认为"织构起伏"效应是材料晶体结构、晶界特征以及晶粒聚集状态在一定的温度和外力作用下的综合应变反映;材料内部新织构的产生与消失是晶群在受到外力作用后偏聚方向发生变化、内应力向相邻晶界传递的过程中,原来的聚集状态被破坏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通道角挤压 电子背散射衍射 晶粒取向 晶界取向差分布 织构起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SD在Nimonic 80A动态再结晶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吴洁琼 陈科 +4 位作者 陈杏芳 田胜 沈治 张澜庭 单爱党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6-359,共4页
本文采用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技术对镍基高温合金Nimonic 80A在不同温度下热压变形后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基于对动态再结晶过程关键参数-再结晶体积百分含量(volume fraction of DRX)、晶界取向差分布(misorientation angle distribut... 本文采用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技术对镍基高温合金Nimonic 80A在不同温度下热压变形后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基于对动态再结晶过程关键参数-再结晶体积百分含量(volume fraction of DRX)、晶界取向差分布(misorientation angle distribution)和孪晶界含量(fraction of twin boundaries)的量化分析,实现对动态再结晶机制的辨别。充分发挥了EBSD大面积定量分析的优点,展示了其在量化分析金属材料动态再结晶机制中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散射电子衍射 动态再结晶 再结晶体积百分含量 晶界取向差分布 晶界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结晶退火4J6合金薄带的微观组织特征
3
作者 马瑛 杨爱民 《稀有金属快报》 CSCD 2007年第3期22-25,共4页
对变形量为40%,厚度为1.8mm的冷轧4J6合金薄带施以不同温度相同保温时间的退火处理,采用金相组织观察,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实验手段,研究了不同温度退火条件下,冷轧4J6合金薄带的显微组织和主要织构的演变规律以及晶界的取向差分布特... 对变形量为40%,厚度为1.8mm的冷轧4J6合金薄带施以不同温度相同保温时间的退火处理,采用金相组织观察,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实验手段,研究了不同温度退火条件下,冷轧4J6合金薄带的显微组织和主要织构的演变规律以及晶界的取向差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小角晶界的取向差逐渐减小,晶界的取向差主要分布在55°~60°之间;高斯织构及黄铜织构所占比例逐渐减小,<110>//RD织构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 4J6合金薄带 织构 晶界取向差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