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郑彩慧 庄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95-997,1000,共4页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我国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晶状体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房角关闭的重要危险因素,许多文献显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压下降。本文就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中...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我国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晶状体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房角关闭的重要危险因素,许多文献显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压下降。本文就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超声乳化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形透明角膜切口在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袁超峰 陈菲 +4 位作者 高文娜 马成霞 赵晓华 张玲 张凤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19-622,共4页
目的探讨梯形透明角膜切口在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术的患者57例(68眼)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切口组和梯形切口组。常规切口组28例(34眼),男15眼,女19眼,年龄41~82(65.... 目的探讨梯形透明角膜切口在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术的患者57例(68眼)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切口组和梯形切口组。常规切口组28例(34眼),男15眼,女19眼,年龄41~82(65.0±10.1)岁;梯形切口组29例(34眼),男21眼,女13眼,年龄46~87(66.0±11.1)岁。两组患者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常规切口组采用3.0 mm透明角膜切口,梯形切口组为改进的梯形透明角膜切口。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眼压及角膜散光度以及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周及3个月梯形切口组患者裸眼视力均优于常规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两组患者眼压及角膜散光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中常规切口组患者出现前房塌陷的眼数以及需要水密切口的眼数均大于梯形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常规切口组患者出现切口水肿、切口哆开的眼数均大于梯形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中常规切口组因前房变浅出现人工晶状体移位18眼,水密切口前房形成后人工晶状体位置正常;水密时2眼发生虹膜脱出切口嵌顿、3眼发生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旋转或囊口嵌顿。术中梯形切口组患者术毕3眼发生前房变浅,使用水密切口形成前房;无人工晶状体前囊口嵌顿、移位或虹膜脱出等情况。结论改良的梯形透明角膜切口可以在保证白内障患者术中前房稳定性的同时有效防止因术中前房塌陷而导致的人工晶状体移位,也能减少冲洗针头水密切口引起的相关并发症,使患者尽早恢复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形透明角膜切口 晶状体超声乳化 白内障 前房塌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G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手术中散光人工晶状体的应用
3
作者 冯劼 罗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7-513,共7页
目的观察25G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手术中植入环曲面人工晶状体(Toric intraocular lens,Toric IOL)的临床效果及稳定性。方法回顾分析武汉市第一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ToricIOL植入患者58例(58眼),其中A组20例(20眼)为1期行25G玻... 目的观察25G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手术中植入环曲面人工晶状体(Toric intraocular lens,Toric IOL)的临床效果及稳定性。方法回顾分析武汉市第一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ToricIOL植入患者58例(58眼),其中A组20例(20眼)为1期行25G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ToricIOL植入患者。B组18例(18眼)为25G玻璃体切除术后,2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ToricIOL植入患者。C组20例(20眼)为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ToricIOL植入患者。术后随访6月。观察三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视力、残余散光度、术后ToricIOL在眼内的旋转度、偏心量及像差。结果术后6月,三组患者裸眼远视力(un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周、1月、3月及6月,A组散光分别为(0.95±0.34)D、(1.01±0.34)D、(1.23±0.35)D、(1.21±0.32)D,B组散光分别为(0.92±0.31)D、(1.14±0.33)D、(1.21±0.31)D、(1.22±0.33)D,均明显高于C组各时间点[(0.65±0.29)D、(0.73±0.24)D、(0.91±0.34)D、(0.96±0.3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月,A组IOL平均旋转(4.85±1.23)°,B组IOL平均旋转(4.78±1.56)°,显著高于C组[(3.80±1.20)°](均P<0.05),A组与B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全眼总像差、全眼总低阶像差(不包括离焦)、全眼总高阶像差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B组、C组平均偏心量分别为(0.284±0.060)mm、(0.278±0.069)mm、(0.265±0.047)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伴有角膜散光和玻璃体疾病的白内障患者,选择ToricIOL植入,能够实现较好的旋转稳定性,偏心程度小,从而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1期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手术与2期白内障手术比较,植入ToricIOL的稳定性没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 散光 人工晶状体 超声乳化 旋转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晶状体保护下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疗效及安全性评价:一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金玉娇 李楠 +6 位作者 孙秋爽 金韦奕 江美玲 刘颖锋 卢焱 孙丽霞 崔仁哲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8-255,共8页
目的观察人工晶状体(IOL)保护下超声乳化手术(PHACO)对硬核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于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Emery分级Ⅳ~Ⅴ级的硬核白内障患者120例120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观察人工晶状体(IOL)保护下超声乳化手术(PHACO)对硬核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于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Emery分级Ⅳ~Ⅴ级的硬核白内障患者120例120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HACO组、IOL保护PHACO组和囊外白内障摘除术(ECCE)组,分别行常规PHACO、IOL保护下的PHACO和ECCE,每组40例40眼。最终99例受试者完成随访,其中PHACO组30例30眼,IOL保护PHACO组35例35眼,ECCE组34例34眼。记录各组总手术时间、术中超声乳化时间、累计释放能量。术后随访3个月,检测并比较3个组患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V)、角膜六角形内皮细胞比率(6A)、角膜散光值,不同等级裸眼远视力的眼数分布;记录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IOL保护PHACO组与PHACO组超声能量及超声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91、0.982)。IOL保护PHACO组和PHACO组总手术时间分别为(38.81±2.73)和(36.45±3.45)min,明显短于ECCE组的(69.60±4.35)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前3个组患者年龄、性别、晶状体核硬度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PHACO组和IOL保护PHACO组裸眼视力较高的人数较ECCE组高(P=0.006、0.007);IOL保护PHACO组的ECD和6A分别为(2155.57±177.88)/mm^(2)和(41.31±5.18)%,均显著高于PHACO组的(1912.64±224.11)/mm^(2)和(36.18±3.27)%,IOL保护PHACO组的CV为(50.34±5.90)%,低于PHACO组的(55.67±3.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7、0.003、0.005)。术后1周和3个月,IOL保护PHACO组的角膜散光度数均显著低于ECCE组,且高于PHAC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OL保护下的PHACO相对常规PHACO可有效减少超声能量对角膜内皮的损伤,相对ECCE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炎症反应,且并未明显增加术后角膜散光。IOL保护下的PHACO是硬核白内障患者一种有效的改良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 角膜内皮 源性散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前后P-VEP与黄斑OCT的变化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肖 周珺 +3 位作者 吴晓璇 高敬 刘瑞芬 赵琪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72-575,共4页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前及术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黄斑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34眼)年龄40~71岁行白内障超声乳化...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前及术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黄斑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34眼)年龄40~71岁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于术前1 d及术后1个月行P-VEP、黄斑部OCT检查,观察低空间频率及高空间频率下P100波的振幅、潜时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结果术后1个月低空间频率P100波振幅为(8.94±4.65)μV,潜时为(108.25±16.65)ms,与术前1 d的振幅(5.66±4.02)μV和潜时(117.85±15.85)ms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高空间频率P100波振幅为(7.99±2.82)μV,潜时为(106.05±16.05)ms,与术前1 d的振幅(6.41±4.06)μV和潜时(110.45±19.95)ms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OCT检查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为(188.00±77.00)μm,与术前1 d的(183.00±82.00)μ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P-VEP的P100波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与术前比较,低空间频率及高空间频率的振幅升高、潜时缩短;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较术前增加。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 人工晶状体植入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黄斑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的屈光预测误差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孔佳怡 张自峰 +2 位作者 李曼红 田超伟 王雨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0-375,共6页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治疗黄斑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预测误差(PE)。方法本研究纳入2014年5月至2022年11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IOL植入...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治疗黄斑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预测误差(PE)。方法本研究纳入2014年5月至2022年11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IOL植入术的黄斑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96例(96眼)。分析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实际等效球镜度(SE),计算PE和绝对屈光误差(ARE),并分析PE与眼轴长度(AL)、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平坦角膜曲率(K f)、陡峭角膜曲率(Ks)、平均角膜曲率(Km)、角膜散光度(Cyl)、眼压(IOP)、BCVA、角膜散光轴向、黄斑疾病诊断分类和术中玻璃体内填充物种类的相关性。结果术后早期(术后3 d内),96例患者BCVA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6例患者术后早期实际SE与术前预测屈光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E为(1.47±2.54)D,其中近视漂移患者61例,PE为(-1.81±3.07)D,远视漂移患者35例,PE为(0.87±0.96)D。术后1个月,12例随访患者BCVA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例随访患者术后1个月实际SE与术前预测屈光度、术后早期实际SE之间以及术后早期实际SE与术前预测屈光度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随访时间大于1年(术后长期)的6例患者,末次随访时BCVA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近视漂移患者术后早期PE与术前AL、Cyl均呈负相关(均为P<0.05);近视漂移患者术后早期PE与黄斑疾病诊断分类相关(P<0.05),且病理性近视黄斑裂孔患者较其他类型黄斑疾病患者近视漂移程度更大(P<0.05);近视漂移患者术后早期PE与术前ACD、TL、Kf、Ks、Km、IOP、BCVA,玻璃体内填充物种类以及角膜散光轴向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远视漂移患者术后早期PE与术前Cyl呈正相关(P<0.05);远视漂移患者术后早期PE与玻璃体内填充物种类存在相关性(P<0.05),且术中玻璃体内硅油填充患者较玻璃体内无填充物患者远视漂移程度更大(P<0.05)。远视漂移患者术后早期PE与术前AL、ACD、TL、Kf、Ks、Km、IOP、BCVA,黄斑疾病诊断分类以及角膜散光轴向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黄斑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IOL植入术后早期存在以近视漂移为主的PE,其漂移程度随时间的增加可逐渐减轻。屈光漂移的方向和程度可能与患眼术前AL、Cyl,黄斑疾病诊断分类和术中玻璃体内填充物种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疾病 白内障 联合手 玻璃体切割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 人工晶状体 屈光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合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行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临床疗效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京芬 赵桂秋 +2 位作者 王青 林静 康菊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治疗白内障合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患者的疗效及对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行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的白内障患者72例(80眼),其中单纯白内障患...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治疗白内障合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患者的疗效及对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行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的白内障患者72例(80眼),其中单纯白内障患者40例(44眼),合并AMD患者32例(36眼);于我院门诊就诊确诊近期不行手术合并AMD的白内障患者30例(32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d、1周、4周、3个月检测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黄斑区组织变化情况,并作比较。结果单纯白内障组和合并AMD组分别有43眼(97.73%)和25眼(69.44%)术后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AMD未手术组12眼(37.50%)视力有不同程度下降,未发现视力提高者。单纯白内障组和合并AMD组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较术前增加,但仅在术后4周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7,P=0.012;t=3.076,P=0.003),且与单纯白内障组相比,合并AMD组术后4周时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增加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4,P=0.044);AMD未手术组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白内障组有5眼视网膜厚度明显增加,1眼于术后4周出现黄斑囊样水肿;合并AMD组有8眼视网膜厚度明显增加,2眼出现黄斑囊样水肿,未发现脉络膜新生血管产生者;AMD未手术组观察期内未发现黄斑区明显改变者。结论合并AMD的白内障患者经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后视力可有不同程度提高,手术本身并不诱导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产生。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对于合并AMD的白内障患者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及后房型低或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被引量:4
8
作者 谢江斌 施瑜劲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1期35-36,共2页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眼的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低或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视力情况。方法  3 8例 47眼老年性、并发性、外伤性白内障及 4例6眼高度近视透明晶状体行巩膜隧道或透明角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吸除 ,通过 3 ...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眼的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低或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视力情况。方法  3 8例 47眼老年性、并发性、外伤性白内障及 4例6眼高度近视透明晶状体行巩膜隧道或透明角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吸除 ,通过 3 .5 m m切口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 13眼 ,通过 5 .5 m m切口植入硬性 PMMA人工晶状体 3 7眼 ,未植入人工晶状体 3眼。平均年龄 5 9.9岁 (19~ 83岁 ) ,眼轴长度 <3 0 m m 3 6眼 ,≥ 3 0 m m 17眼。人工晶状体度数≤ 0 D 6眼 ,0~ 10 D3 0眼 ,>10 D14眼。结果 视力 <0 .1者 4眼 ,0 .1~ 0 .4者 2 4眼 (45 .2 % ) ,≥ 0 .5者 2 2眼 (41.6% )。眼轴<3 0 m m组 ,术后最佳矫正视力≥ 0 .5者 17眼 ,占 47.2 % ,眼轴长度≥ 3 0 m m组 17眼 ,术后最佳矫正视力≥ 0 .5者 5眼 ,占 2 9.4% .术后无视网膜脱离、黄斑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高度近视眼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及后房低或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手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眼 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 人工晶状体植入 临床疗效 预后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分期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邹刚 陈彬川 +1 位作者 于兰 张蕾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8-290,共3页
目的评价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nonpenetrating trabeculectomy,NPT)分期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行NPT分期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IOL植入术的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2... 目的评价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nonpenetrating trabeculectomy,NPT)分期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行NPT分期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IOL植入术的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23例(28眼)(A组),总结分析患者的视力、眼压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与行小梁切除分期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IOL植入术的相同病因患者26例(32眼)(B组)进行比较。结果A组滤过术后7d、超声乳化术后7d、1个月及3个月眼压平均值分别为(13.95±4.46)mmHg(1kPa=7.5mmHg)、(14.25±3.86)mmHg、(14.98±3.12)mmHg和(16.34±3.60)mmHg,均低于术前水平(27.68±4.34)mmHg。A组超声乳化术后7d、14d、1个月及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15眼、18眼、23眼、24眼,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3眼滤过术中小梁网descemet膜穿破,6眼超声乳化术后一过性眼压升高。2组术后均形成滤过泡,其中功能性滤过泡A组22眼,B组27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PT分期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IOL植入术能有效降低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眼压,提高视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隧道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旋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79-780,783,共3页
目的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隧道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52例(52眼)患者行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隧道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眼压... 目的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隧道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52例(52眼)患者行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隧道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眼压、视力、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平均眼压为(14.38±4.37)mmHg(1kPa=7.5mmHg),较术前平均下降10.75mmHg;矫正视力≥0.5者28眼;功能性滤过泡41眼,非功能性滤过泡11眼。术中2眼后囊膜破裂,术后早期11眼角膜水肿、5眼浅前房,术后晚期4眼发生后发性白内障。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隧道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安全有效,视力恢复快,降压效果好,适用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吸出 小梁切除 青光眼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玻璃体切除手术在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1
作者 赵延涛 王国强 +2 位作者 张帅 丁颖 赵燕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59-1162,共4页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对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的疗效,探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43例(49眼)3~7岁先天性白内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23例(26眼)...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对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的疗效,探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43例(49眼)3~7岁先天性白内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23例(26眼)和治疗组20例(23眼)。对照组患儿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组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玻璃体切除术。观察2组患儿术后视力,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和超声生物显微镜比较2组患儿术后眼压(IOP)、前房深度、后囊浑浊程度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儿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术后随访49眼;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儿视力明显提高,术后矫正视力≥0.5者构成比明显增加(P<0.05),前房深度明显升高(P<0.05),后囊混浊程度明显减轻(P<0.05)。2组患儿IOP及角膜内皮水肿(CE)、前房闪辉(ACF)和前房纤维素样渗出(ACCE)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中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玻璃体切除术,能够有效改善患儿视力、前房深度和后囊混浊程度,更有助于患儿术后视功能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 前玻璃体切除 先天性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超声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高玮 张超 +1 位作者 贾丽 唐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3期2901-2904,共4页
目的:探究乳化超声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反应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相关帮助。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60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 目的:探究乳化超声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反应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相关帮助。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60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乳化超声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治疗前后检测各组患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经相关治疗后炎症因子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显著升高(P<0.05);氧化应激反应指标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WHV)、全血黏度中切(WMV)、血浆粘度(PV)显著降低(P<0.05);红细胞压积(PCV)和纤维蛋白原(FIB)变化不明显(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经治疗后MDA、炎症因子(IL-2、IL-6、hs-CRP和TNF-α)和血液流变学指标(WHV、WMV、PV)显著降低(P<0.05);氧化应激反应指标(CAT、SOD、GSH-Px)显著升高;PCV和FIB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乳化超声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显著改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超声吸除 人工晶状体植入 机制研究 糖尿病性白内障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546例 被引量:10
13
作者 郭海科 张日佳 +2 位作者 张洪洋 郑阿宁 徐锦堂 《眼科新进展》 CAS 2000年第6期404-406,共3页
目的 对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在表面麻醉下对 5 46例 6 72眼不同类型的白内障患者施行不同切口的超声乳化摘出术 ,并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 3h及 1d裸眼或球镜矫正视力≥ 0 .... 目的 对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在表面麻醉下对 5 46例 6 72眼不同类型的白内障患者施行不同切口的超声乳化摘出术 ,并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 3h及 1d裸眼或球镜矫正视力≥ 0 .5者分别占83.0 %、88.9% ;术后 1wk及 1mo视力≥ 1.0者分别占 2 7.2 %、2 8.5 % .术前无散光而术后出现散光 35例 ,但均在 +1.0 D以下。且不同类型的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在排除合并症干扰后并无显著差异 (P>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被引量:10
14
作者 沈一 赵云娥 张宗端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3期198-199,共2页
目的 评价先天性白内障摘出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的临床疗效 ,讨论其手术治疗的时机、术式、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对先天性白内障患者 5 2例 71眼 ,10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 ,6 1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并后房型人工晶... 目的 评价先天性白内障摘出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的临床疗效 ,讨论其手术治疗的时机、术式、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对先天性白内障患者 5 2例 71眼 ,10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 ,6 1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并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满意 ,葡萄膜炎及后囊膜混浊为术后主要并发症。结论 先天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均有所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超声乳化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激光虹膜切除术术后超声乳化晶状体摘出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沙英 刘黎明 +4 位作者 孙勇 王绍飞 蒋晨 阿依努尔.艾买尔 陈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83-585,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激光虹膜切除术后超声乳化晶状体摘出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诊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并行联合激光虹膜切除术后超声乳化晶状体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目的探讨联合激光虹膜切除术后超声乳化晶状体摘出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诊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并行联合激光虹膜切除术后超声乳化晶状体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48例(50眼),患者先行联合激光虹膜切除术,7~30d行超声乳化晶状体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测量虹膜切除术前后眼压、晶状体摘出术后1周内眼压、4~6周眼压、随访6个月时的眼压,手术前后前房深度、房角关闭范围,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晶状体摘出术后核硬度为Ⅱ和Ⅲ级眼的眼压均低于术前眼压和虹膜切除术后的眼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的(1.23±0.40)mm增加到虹膜切除术后(2.28±0.33)mm及晶状体摘出术后(3.32±0.38)mm,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激光虹膜切除术后超声乳化晶状体摘出术可有效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解除患者瞳孔阻滞,降低眼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激光虹膜切除 超声乳化晶状体摘出 眼压 房角 前房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角膜切口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林 邢怡桥 +5 位作者 杨安怀 艾明 严涛 俞晓艺 武犁 徐永红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2期156-157,共2页
目的研究透明角膜切口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例34眼高度近视患者表面麻醉下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联合低或负度数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和屈... 目的研究透明角膜切口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例34眼高度近视患者表面麻醉下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联合低或负度数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和屈光度数。结果术中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24月,5眼出现轻度后囊混浊,未发现黄斑囊样水肿及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在具备熟练的超声乳化技术前提下,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低或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高度近视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晶状体 超声乳化 高度近视 表面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姜兴华 石雁 +1 位作者 谭洪 宋玉伟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29-629,共1页
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phacoemulsification and IOL implantation,PHACO+IOL)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是较常见的并发症.本文对在我院施行PHACO+IOL术1866例(1924眼)发生迟发性葡萄膜炎40例(41眼)的病因及发病机... 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phacoemulsification and IOL implantation,PHACO+IOL)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是较常见的并发症.本文对在我院施行PHACO+IOL术1866例(1924眼)发生迟发性葡萄膜炎40例(41眼)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发性葡萄膜炎 IOL 白内障超声乳化 PHACO 人工晶状体植入 并发症 临床分析 常见 白内障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 被引量:12
18
作者 马瑞 刘伟 季建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58-1060,共3页
目的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评估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药物可以控制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前节结构的影响。方法收集药物可以控制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30例(30眼),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 目的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评估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药物可以控制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前节结构的影响。方法收集药物可以控制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30例(30眼),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行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通过测量前房深度、距离巩膜突500μm的房角开放距离和小梁睫状突距离来观察前房结构的变化。结果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的前房深度分别为(1.781±0.260)mm、(3.249±0.741)mm、(3.473±0.196)mm,术后1个月和6个月患者的前房深度均较术前明显加深(均为P<0.001)。术后上方、颞侧、鼻侧和下方4个象限距离巩膜突500μm的房角开放距离较术前都有显著增加(均为P<0.001),分别平均增加0.114mm、0.147mm、0.149mm和0.110mm;4个象限的小梁睫状突距离均较术前显著增加(均为P<0.001),分别平均增加0.087mm、0.142mm、0.094mm和0.121mm。4个象限的距离巩膜突500μm的房角开放距离与小梁睫状突距离均呈显著正相关(均为P<0.05)。结论对于药物可以控制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手术可使中央前房加深,前房角增宽,睫状突位置后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生物显微镜 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术后联合及不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建立后囊膜混浊兔眼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3
19
作者 曹倩 李兰 +6 位作者 李云川 张远平 查旭 戴红梅 梁毓琳 杨文艳 李静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77-1079,共3页
背景后发性白内障(PCO)的防治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建立PCO动物模型常用的方法为超声乳化术后植入或不植入人工晶状体(IOL),但二者造模的效果评价尚不一致。目的比较兔眼PCO模型建立过程中植入与不植入IOL对PCO的影响。方法... 背景后发性白内障(PCO)的防治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建立PCO动物模型常用的方法为超声乳化术后植入或不植入人工晶状体(IOL),但二者造模的效果评价尚不一致。目的比较兔眼PCO模型建立过程中植入与不植入IOL对PCO的影响。方法选择新西兰白兔20只,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实验动物分为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组和超声乳化不植入IOL组,每组10只兔,两组兔右眼超声乳化手术过程一致,术后共随访3个月,裂隙灯下观察2个组术后晶状体的反应及PCO情况,按OdrichPCO分级系统对术眼PCO情况进行分级。结果术后1~3d,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组术眼结膜充血、角膜水肿和房水混浊的严重程度均明显比超声乳化不植入IOL组严重,而术后2周至3个月2个组兔眼的炎性反应均消失;术后1d至3个月,2个组兔术眼的瞳孔直径变化及PCO分级一致。术后2个月,超声乳化不植入IOL组及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组兔眼1~3级PCO者分别为8只眼和9只眼,0级PCO者分别为2只眼和1只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裂隙灯下检查发现2个组实验眼均于术后1个月开始出现PCO,术后2个月PCO的范围扩大并快速发展,术后3个月形成致密纤维化层。结论采用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建立PCO模型的效果与不植入IOL者相同,但后者术后早期的前房炎性反应较轻,可作为研究PCO的理想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后发性白内障 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范钦华 门明华 +2 位作者 祁燕 徐春海 卞蓉蓉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62-463,共2页
观察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 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眼轴26.05~33.87 mm)62例(65只眼),采用巩膜隧道切口及原位超声乳化技术,囊袋内植入硬质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3天矫正视... 观察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 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眼轴26.05~33.87 mm)62例(65只眼),采用巩膜隧道切口及原位超声乳化技术,囊袋内植入硬质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3天矫正视力≥0.5者29只眼(44.62%),0.2~0.4者31只眼(47.69%),≤0.1者5只眼(7.69%)。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0.5者41只眼(63.08%),0.2~0.4者20只眼(30.77%),≤0.1者4只眼(6.15%)。并发症为虹膜损伤(1.54%)、后囊破裂(3.07%)及角膜水肿(3.76%)。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适合高度近视白内障,并能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白内障摘出 人工晶状体植入 超声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