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透明角膜晶状体乳化术后结膜滤过泡功能的前瞻性研究
1
作者 周志新(摘译)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6期555-555,共1页
目的评估曾成功施行滤过手术患者术后透明角膜晶状体乳化术对结膜滤过泡形态功能及眼压的影响。方法对30例(30眼)曾成功施行滤过术后叉行透明角膜晶状体乳化术患者的临床过程进行前瞻性研究。分别在术前、术后3d、6个月、12个月检测... 目的评估曾成功施行滤过手术患者术后透明角膜晶状体乳化术对结膜滤过泡形态功能及眼压的影响。方法对30例(30眼)曾成功施行滤过术后叉行透明角膜晶状体乳化术患者的临床过程进行前瞻性研究。分别在术前、术后3d、6个月、12个月检测平均眼压及滤过泡形态(标准判定尺度,评分0~12分,12分为最佳)。对照组为36例未曾行滤过手术情况下行透明角膜晶状体乳化术的青光眼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乳化术 结膜滤过泡 前瞻性研究 透明角膜 滤过 患者 青光眼患者 临床过程 判定尺度 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形透明角膜切口在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袁超峰 陈菲 +4 位作者 高文娜 马成霞 赵晓华 张玲 张凤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19-622,共4页
目的探讨梯形透明角膜切口在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术的患者57例(68眼)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切口组和梯形切口组。常规切口组28例(34眼),男15眼,女19眼,年龄41~82(65.... 目的探讨梯形透明角膜切口在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术的患者57例(68眼)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切口组和梯形切口组。常规切口组28例(34眼),男15眼,女19眼,年龄41~82(65.0±10.1)岁;梯形切口组29例(34眼),男21眼,女13眼,年龄46~87(66.0±11.1)岁。两组患者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常规切口组采用3.0 mm透明角膜切口,梯形切口组为改进的梯形透明角膜切口。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眼压及角膜散光度以及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周及3个月梯形切口组患者裸眼视力均优于常规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两组患者眼压及角膜散光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中常规切口组患者出现前房塌陷的眼数以及需要水密切口的眼数均大于梯形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常规切口组患者出现切口水肿、切口哆开的眼数均大于梯形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中常规切口组因前房变浅出现人工晶状体移位18眼,水密切口前房形成后人工晶状体位置正常;水密时2眼发生虹膜脱出切口嵌顿、3眼发生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旋转或囊口嵌顿。术中梯形切口组患者术毕3眼发生前房变浅,使用水密切口形成前房;无人工晶状体前囊口嵌顿、移位或虹膜脱出等情况。结论改良的梯形透明角膜切口可以在保证白内障患者术中前房稳定性的同时有效防止因术中前房塌陷而导致的人工晶状体移位,也能减少冲洗针头水密切口引起的相关并发症,使患者尽早恢复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形透明角膜切口 晶状体超声乳化 白内障 前房塌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激光虹膜切除术术后超声乳化晶状体摘出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沙英 刘黎明 +4 位作者 孙勇 王绍飞 蒋晨 阿依努尔.艾买尔 陈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83-585,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激光虹膜切除术后超声乳化晶状体摘出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诊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并行联合激光虹膜切除术后超声乳化晶状体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目的探讨联合激光虹膜切除术后超声乳化晶状体摘出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诊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并行联合激光虹膜切除术后超声乳化晶状体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48例(50眼),患者先行联合激光虹膜切除术,7~30d行超声乳化晶状体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测量虹膜切除术前后眼压、晶状体摘出术后1周内眼压、4~6周眼压、随访6个月时的眼压,手术前后前房深度、房角关闭范围,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晶状体摘出术后核硬度为Ⅱ和Ⅲ级眼的眼压均低于术前眼压和虹膜切除术后的眼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的(1.23±0.40)mm增加到虹膜切除术后(2.28±0.33)mm及晶状体摘出术后(3.32±0.38)mm,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激光虹膜切除术后超声乳化晶状体摘出术可有效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解除患者瞳孔阻滞,降低眼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激光虹膜切除 超声乳化晶状体摘出 眼压 房角 前房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郑彩慧 庄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95-997,1000,共4页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我国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晶状体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房角关闭的重要危险因素,许多文献显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压下降。本文就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中...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我国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晶状体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房角关闭的重要危险因素,许多文献显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压下降。本文就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超声乳化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合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行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临床疗效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京芬 赵桂秋 +2 位作者 王青 林静 康菊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治疗白内障合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患者的疗效及对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行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的白内障患者72例(80眼),其中单纯白内障患...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治疗白内障合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患者的疗效及对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行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的白内障患者72例(80眼),其中单纯白内障患者40例(44眼),合并AMD患者32例(36眼);于我院门诊就诊确诊近期不行手术合并AMD的白内障患者30例(32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d、1周、4周、3个月检测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黄斑区组织变化情况,并作比较。结果单纯白内障组和合并AMD组分别有43眼(97.73%)和25眼(69.44%)术后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AMD未手术组12眼(37.50%)视力有不同程度下降,未发现视力提高者。单纯白内障组和合并AMD组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较术前增加,但仅在术后4周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7,P=0.012;t=3.076,P=0.003),且与单纯白内障组相比,合并AMD组术后4周时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增加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4,P=0.044);AMD未手术组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白内障组有5眼视网膜厚度明显增加,1眼于术后4周出现黄斑囊样水肿;合并AMD组有8眼视网膜厚度明显增加,2眼出现黄斑囊样水肿,未发现脉络膜新生血管产生者;AMD未手术组观察期内未发现黄斑区明显改变者。结论合并AMD的白内障患者经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后视力可有不同程度提高,手术本身并不诱导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产生。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对于合并AMD的白内障患者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1.8 mm同轴微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联合Ahmed引流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被引量:16
6
作者 周妍丽 钱志刚 毛晓春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70-1073,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1.8 mm同轴微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联合Ahmed引流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难治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1例61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1... 目的探讨采用1.8 mm同轴微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联合Ahmed引流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难治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1例61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1例(31眼),对照组30例(30眼)。观察组患者行1.8 mm同轴微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联合Ahmed引流阀植入术;对照组患者行1.8 mm同轴微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均大于6个月,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功能性滤过泡、中央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抗青光眼药物种数、手术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对两组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眼压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观察组眼压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患者BCVA均较术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在术后随访1周后的各个时间点,观察组的BCVA均较对照组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31眼有功能性滤过泡,对照组25眼有功能性滤过泡。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中央前房深度均较术前加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时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术前=0.949,P术后=0.401)。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使用的抗青光眼药物种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按照传统标准或优化标准,观察组手术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观察组有1眼术后出现低眼压。对照组有2眼术中出现少许前房出血;术后有3眼出现低眼压、浅前房;有1眼术后出现脉络膜脱离。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1.8 mm同轴微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联合Ahmed引流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切口 晶状体超声乳化 Ahmed引流阀 小梁切除 难治性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房角分离术和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远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30
7
作者 朱靖 赵伟 +4 位作者 邵珺 鲍迅 林菁 傅东红 姚勇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64-967,共4页
背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周边虹膜粘连所致的房水排出受阻,眼压升高.近年来,房角分离术和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PACG的方法已逐渐用于临床,但手术方式的选择对手术的成功率有明显影响. 目的 探讨单纯房角... 背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周边虹膜粘连所致的房水排出受阻,眼压升高.近年来,房角分离术和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PACG的方法已逐渐用于临床,但手术方式的选择对手术的成功率有明显影响. 目的 探讨单纯房角分离术和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慢性PACG的长期疗效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采取非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设计,纳入2008年3月至2011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眼科治疗的慢性PACG患者110例,按照手术适应证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78例78眼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摘出术±人工晶状体(IOL)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为联合手术组,34例34眼接受单纯180°房角分离术为单纯房角分离组.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记录并比较患者术眼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及视野的改变.患者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和房角深度的差异比较均采用配对t检验. 结果 单纯房角分离组患者术后2年的视力为0.45±0.15,与术前的0.65±0.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P>0.05);而联合手术组患者术后视力为0.85±0.05,明显高于术前的0.25±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2,P<0.001).单纯房角分离组术眼术后2年的眼压为(14.2±4.1)mmHg(1 mmHg=0.133 kPa),联合手术组术眼为(13.7±4.8) mmHg,分别低于术前的(47.2±6.3) mmHg和(46.9±7.0)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5,P<O.001;t=5.03,P<0.001).单纯房角分离组和联合手术组术前房角深度分别为(1.33±0.24) mm和(1.56±0.37)mm,术后分别增加至(3.38-0.02) mm和(3.54±0.03)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65,P<0.001;t=6.76,P<0.001). 结论 单纯180°房角分离术和晶状体超声乳化摘出术+IOL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慢性PACG均能有效控制眼压,但临床上手术方式的选择应充分考虑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角分离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晶状体超声乳化摘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超声乳化术后黄斑的改变 被引量:9
8
作者 董方 赵桂秋 +3 位作者 王青 王云霄 林静 车成业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6-48,51,共4页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仪测量黄斑区视网膜的厚度,观察不同分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超声乳化术后不同时间黄斑区视网膜的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行超声乳化手术的糖...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仪测量黄斑区视网膜的厚度,观察不同分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超声乳化术后不同时间黄斑区视网膜的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行超声乳化手术的糖尿病患者60例60眼,其中A组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B组为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C组为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每组20例20眼。比较术后1个月3组患者视力、黄斑水肿发生率及术前,术后1d、1周及1个月3组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的厚度。结果 A组及B组患者术后1个月视力≥0.5者分别占90%、8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8,P>0.05)。C组患者视力≥0.5者占70%,与A、B2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00,P<0.05;χ2=4.54,P<0.05)。3组术后1d视网膜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3组视网膜厚度分别为(202.80±71.79)μm、(189.10±46.23)μm、(234.10±35.57)μm,术后1个月为(211.30±80.24)μm、(180.90±30.51)μm、(243.30±28.53)μm,均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C组较A、B2组增厚(均为P<0.05)。术后1个月,3组黄斑水肿的发生率分别为10%、10%、45%,C组较A、B2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增加,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越重,术后黄斑水肿的发生率越高,水肿的程度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 黄斑水肿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眼超声乳化吸出术后非手术眼房水及血清中TNF-α、IL-1β表达变化与该眼角膜知觉敏感度变化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杨瑞波 于笛 +2 位作者 牟芃玥 刘雪梅 赵少贞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01-805,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吸出术后不同时间点兔非手术眼房水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变化与该眼角膜知觉敏感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0只作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白兔...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吸出术后不同时间点兔非手术眼房水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变化与该眼角膜知觉敏感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0只作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白兔分为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实验组25只,空白对照组15只。实验组:一眼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根据术后取材时间分为术后1 d、3 d、7 d、14 d、21 d共5组,每组5只动物。空白对照组:按照对应取材时间也分为5组,每组3只动物。术后观察并记录各组兔双眼的结膜充血、角膜混浊及前房炎症反应情况。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兔血清TNF-αmRNA和IL-1β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房水中TNF-α、IL-1β蛋白浓度,角膜知觉计测量角膜知觉敏感度。结果实验组非手术眼与空白对照组双眼在不同时间点,结膜充血、角膜混浊及前房炎症反应级别均为0级。术后1 d、3 d、7 d、14 d,实验组兔血清TNF-αmRNA和IL-1βmRNA表达水平均较基线值升高,术后7 d达高峰(TNF-αmRNA相对表达量为14.95±0.89,IL-1βmRNA相对表达量为7.56±0.46),之后逐渐下降,术后21 d降至术前水平。实验组各相邻取材时间点两两比较,血清TNF-αmRNA和IL-1βmRNA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d、3 d、7 d、14 d,非手术眼房水TNF-α和IL-1β蛋白浓度均较基线值升高,其中峰值出现于术后7 d[TNF-α蛋白浓度为(162.34±5.71)ng·L^-1,IL-1β蛋白浓度为(16.68±0.74)ng·L^-1],之后逐渐下降,术后21 d降至术前水平。实验组相邻取材时间点两两比较,非手术眼房水TNF-α和IL-1β蛋白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d、3 d、7 d、14 d,非手术眼角膜知觉敏感度较基线值升高,于术后7 d角膜知觉敏感度最高;之后角膜知觉敏感度逐渐下降,术后21 d基本恢复至基线水平。实验组非手术眼相邻时间点两两比较,角膜知觉敏感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实验兔第一眼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后早期,非手术眼角膜知觉敏感度升高,该变化可能与该眼房水及血清中TNF-α和IL-1β表达的动态变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知觉敏感度 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痛觉过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术后黄斑厚度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丁 叶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01-1304,共4页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观察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变化。方法选择2012年6-12月我科白内障手术患者59例96眼,其中无糖尿病的患者为A组(18例33眼),有糖尿病但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观察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变化。方法选择2012年6-12月我科白内障手术患者59例96眼,其中无糖尿病的患者为A组(18例33眼),有糖尿病但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为B组(19例31眼),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为C组(22例32眼)。比较3组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及术前,术后1 d、1周、1个月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结果术前3组最佳矫正视力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个月A组患者31眼(94%)最佳矫正视力≥0.5;B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28眼(90%)≥0.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22眼(69%)最佳矫正视力≥0.5,与A、B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凹区:A、B两组术后1 d、1周、1个月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1 d、1周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1个月视网膜厚度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内环区和外环区:3组术后1 d、1周、1个月外环区视网膜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术后,虽然经过一定的抗感染治疗,但视网膜厚度仍明显增加,并且黄斑中心凹区改变明显,提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引起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黄斑厚度 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状体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术式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伟 李筱荣 袁佳琴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手术)和单纯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3例(41眼)行联合手术与36例(42眼)行单纯玻璃体切除治疗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患者,手术前后的...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手术)和单纯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3例(41眼)行联合手术与36例(42眼)行单纯玻璃体切除治疗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患者,手术前后的眼部病情、视力及手术并发症等临床资料。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20月和21月。结果2组患者手术后视力较均术前提高,但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手术组术前虹膜新生血管在术后1~2月内完全消退(5眼),单纯玻璃体切除组只有1眼完全消退(P<0.05);联合手术组有9眼术后前房内纤维素渗出膜形成,单纯玻璃体切除组只有1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手术组有7眼术后形成虹膜后粘连,单纯玻璃体切除组只有1眼(P<0.05);联合手术组有4眼术后再行玻璃体切除术,占9.8%,单纯玻璃体切除有8眼占19%(P>0.05)。结论联合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安全有效的,早期恢复患者的视力,避免再次手术,但联合手术后前房炎性反应、虹膜后粘连的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超声乳化 玻璃体切除 人工晶状体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