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0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槲皮素对低浓度过氧化氢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副凋亡的影响
1
作者 耿文静 张国伟 +1 位作者 季敏 管怀进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846-851,共6页
目的 探讨槲皮素对低浓度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副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LECs细胞株SRA01/04,并随机分为对照组、H_(2)O_(2)组(50μmol·L^(-1) H_(2)O_(2))、H_(2)O_(2)+槲皮素组(50μmol·L... 目的 探讨槲皮素对低浓度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副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LECs细胞株SRA01/04,并随机分为对照组、H_(2)O_(2)组(50μmol·L^(-1) H_(2)O_(2))、H_(2)O_(2)+槲皮素组(50μmol·L^(-1) H _(2)O _(2)和20μmol·L^(-1)槲皮素)。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超分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质网空泡面积和数量;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磷酸化IGF1R(p-IGF1R)、ALG-2相互作用蛋白X(ALIX)、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磷酸化ERK(p-ERK)、P38、磷酸化P38(p-P38)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另选8周龄Sprague-Dawley大鼠行晶状体离体培养,分为正常组、H_(2)O_(2)处理组(50μmol·L^(-1) H_(2)O_(2))、联合处理组(50μmol·L^(-1) H_(2)O_(2)和20μmol·L^(-1)槲皮素)。通过体式显微镜观察大鼠晶状体混浊程度并对晶状体混浊面积进行定量;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大鼠LECs中内质网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检测大鼠LECs中以上各种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H_(2)O_(2)组细胞中内质网空泡面积和数量、ROS水平均显著增加,p-IGF1R、p-ERK、p-P38和GRP78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升高,ALIX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降低(均为P<0.001)。与H_(2)O_(2)组相比,H_(2)O_(2)+槲皮素组细胞中内质网空泡面积和数量、ROS水平均显著减少,p-IGF1R、p-ERK、p-P38和GRP78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降低,ALIX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升高(均为P<0.01)。在大鼠晶状体离体培养模型中,与正常组相比,H_(2)O_(2)处理组大鼠晶状体混浊面积显著增加,LECs中内质网面积显著增加,p-IGF1R、p-ERK、p-P38和GRP78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升高,ALIX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降低(均为P<0.0001)。与H_(2)O_(2)处理组相比,联合处理组大鼠晶状体混浊面积显著减少,LECs中内质网面积显著减少,p-IGF1R、p-ERK、p-P38和GRP78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降低,ALIX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升高(均为P<0.01)。结论 槲皮素可抑制IGF1R/MAPK信号通路活化,缓解内质网应激,从而有效减轻LECs的副凋亡。为早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防治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早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晶状体上皮细胞 副凋亡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GB1在过氧化氢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DNA损伤和衰老中的作用
2
作者 吴苗苗 李鹏飞 +3 位作者 徐林慧 康丽华 季敏 管怀进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7-262,共6页
目的探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氧化损伤环境下DNA损伤和衰老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患者(ARC组)和黄斑前膜疾病患者(... 目的探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氧化损伤环境下DNA损伤和衰老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患者(ARC组)和黄斑前膜疾病患者(对照组)前囊膜组织中HMGB1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LECs细胞株SRA01/04细胞中不同浓度(0、100、200、400μmol·L^(-1))H_(2)O_(2)处理后HMGB1蛋白表达变化,并筛选出最佳作用浓度用于后续构建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将培养的SRA01/04细胞分为Control组(未经任何处理)、HA组(转染对照质粒HA)和OE-HMGB1组(转染质粒HMGB1),并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MGB1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将培养的SRA01/04细胞分为H_(2)O_(2)组(400μmol·L^(-1)H_(2)O_(2)处理)、H_(2)O_(2)+HA组(转染对照质粒HA,同时400μmol·L^(-1)H_(2)O_(2)处理)和H_(2)O_(2)+OE-HMGB1组(转染质粒HMGB1,同时400μmol·L^(-1)H_(2)O_(2)处理),运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DNA氧化损伤,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磷酸化的组蛋白H2A(γH2A)、肿瘤蛋白53(P53)、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1A(P21)、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2A(P16)蛋白相对表达水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检测各组细胞衰老变化。结果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RC组患者前囊膜组织中HMGB1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此外,在H_(2)O_(2)诱导的氧化损伤模型中,HMGB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随H_(2)O_(2)浓度上升呈下降趋势。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HA组相比,OE-HMGB1组细胞中HMGB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H_(2)O_(2)组和H_(2)O_(2)+HA组相比,H_(2)O_(2)+OE-HMGB1组细胞中γH2A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和荧光强度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与H_(2)O_(2)组及H_(2)O_(2)+HA组相比,H_(2)O_(2)+OE-HMGB1组细胞中P53、P21和P16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SA-β-gal染色结果显示,与H_(2)O_(2)组和H_(2)O_(2)+HA组相比,H_(2)O_(2)+OE-HMGB1组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H_(2)O_(2)组和H_(2)O_(2)+HA组相比,H_(2)O_(2)+OE-HMGB1组细胞衰老相关蛋白P53、P21和P16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HMGB1通过增强DNA损伤修复能力来抑制LECs的损伤性DNA的积累和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晶状体上皮细胞 DNA损伤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NEAT1调节miR-204-5p/TET1对高糖条件下晶状体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3
作者 卢毅 陈凡 +1 位作者 叶慧玲 钱龙奇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03-710,共8页
目的探讨LncRNA NEAT1调节miR-204-5p/10-11易位蛋白1(TET1)对高糖条件下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损伤的影响。方法通过RNA pull down、RNA免疫沉淀与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进行靶向验证。HLEB3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si-NE... 目的探讨LncRNA NEAT1调节miR-204-5p/10-11易位蛋白1(TET1)对高糖条件下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损伤的影响。方法通过RNA pull down、RNA免疫沉淀与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进行靶向验证。HLEB3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si-NEAT1组、si-NC+NC-miR-204-5p组、si-NEAT1+miR-204-5p inhibitor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以高糖诱导,慢病毒质粒分组转染后,RT-qPCR与Western blot检测各组HLEB3细胞LncRNA NEAT1、miR-204-5p、TET1表达;CCK-8实验、流式细胞实验分别检测细胞活力与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凋亡与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表达;测定细胞抗氧化酶活性、活性氧(ROS)与炎症相关因子水平。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性白内障(DC)组、NEAT1敲低组、阴性对照组、NEAT1敲低+miR-204-5p抑制剂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DC大鼠模型,慢病毒质粒分组干预后检测大鼠晶状体组织LncRNA NEAT1、miR-204-5p、TET1表达,进行晶状体混浊评分,HE染色检测大鼠晶状体组织形态。结果LncRNA NEAT1可靶向调节miR-204-5p/TET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组LncRNA NEAT1、TET1蛋白、TET1 mRNA及Caspase-3、Cleaved Caspase-3、Bax、N-cadherin、MMP9和MMP2蛋白相对表达,以及ROS、IL-1β和IL-6水平均升高,miR-204-5p相对表达、细胞活力、Bcl-2和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以及SOD、CAT和GSH-Px活性均降低(均为P<0.05);与高糖组相比,si-NEAT1组HLEB3细胞上述指标均被逆转(均为P<0.05);与si-NEAT1组相比,si-NEAT1+miR-204-5p inhibitor组HLEB3细胞TET1蛋白、TET1 mRNA及Caspase-3、Cleaved Caspase-3、Bax、N-cadherin、MMP9和MMP2蛋白相对表达,以及ROS、IL-1β与IL-6水平均升高,miR-204-5p相对表达、细胞活力、Bcl-2和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以及SOD、CAT和GSH-Px活性均降低(均为P<0.05)。与对照组相比,DC组大鼠LncRNA NEAT1、TET1蛋白、TET1 mRNA相对表达及晶状体混浊评分均升高,miR-204-5p相对表达降低(均为P<0.05);与DC组相比,NEAT1敲低组上述指标均被逆转(均为P<0.05);与NEAT1敲低组相比,NEAT1敲低+miR-204-5p抑制剂组大鼠TET1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晶状体混浊评分均升高,miR-204-5p相对表达降低(均为P<0.05)。结论敲低LncRNA NEAT1可通过上调miR-204-5p降低TET1表达,从而减轻高糖条件下LECs损伤,并缓解DC大鼠晶状体混浊与组织损伤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 NEAT1 miR-204-5p 10-11易位蛋白 高糖 晶状体上皮细胞 细胞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WNT5a/JNK信号通路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促进作用
4
作者 宋宇 包秀丽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9-226,共8页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无翅蛋白5a/c-Jun N-氨基末端激酶(TGF-β/WNT5a/JNK)信号通路对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人LECs细胞系SRA01/04分为对照组、TGF-β组和WNT5a组,其中对照组细胞常规培养,TGF-β组和WNT5a组分别...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无翅蛋白5a/c-Jun N-氨基末端激酶(TGF-β/WNT5a/JNK)信号通路对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人LECs细胞系SRA01/04分为对照组、TGF-β组和WNT5a组,其中对照组细胞常规培养,TGF-β组和WNT5a组分别采用TGF-β1和WNT5a处理24 h。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3个组细胞WNT5a、JNK、磷酸化JNK(p-JNK)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另将细胞系分为对照组、TGF-β组、TGF-β+SP600125组和WNT5a+SP600125组,其中对照组细胞常规培养,TGF-β组、TGF-β+SP600125组和WNT5a+SP600125组分别采用TGF-β1处理24 h、TGF-β1处理24 h+JNK抑制剂SP600125处理2 h、WNT5a处理24 h+SP600125处理2 h。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4个组细胞WNT5a、JNK、p-JNK、Ⅰ型胶原蛋白(Col-Ⅰ)、纤维连接蛋白(F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α-SMA的表达分布;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相对迁移数;采用Col-Ⅰ凝胶收缩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培养8、16、24和48 h时Col-Ⅰ凝胶面积比率。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GF-β组和WNT5a组细胞WNT5a、JNK、p-JNK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GF-β组、TGF-β+SP600125组、WNT5a+SP600125组细胞Col-Ⅰ、FN、α-SMA的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GF-β+SP600125组和WNT5a+SP600125组细胞各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TGF-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TGF-β组SRA01/04细胞由柱状的上皮细胞转分化为纺锤状的肌成纤维细胞,TGF-β+SP600125组和WNT5a+SP600125组细胞仍以柱状上皮细胞形态居多。TGF-β组、TGF-β+SP600125组和WNT5a+SP600125组细胞内α-SMA相对荧光染色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GF-β+SP600125组和WNT5a+SP600125组α-SMA相对免疫荧光强度明显低于TGF-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结果显示,TGF-β组细胞相对迁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TGF-β+SP600125组和WNT5a+SP600125组细胞相对迁移数明显低于TGF-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l-Ⅰ胶原凝胶收缩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各组细胞Col-Ⅰ凝胶面积明显减小。各组不同时间点Col-Ⅰ凝胶面积比率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71.604,P<0.001;F时间=71.599,P<0.001);培养48 h时,TGF-β组、TGF-β+SP600125和WNT5a+SP600125组细胞Col-Ⅰ凝胶面积比率分别为(26.24±0.28)%、(64.02±1.05)%、(76.81±0.2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0.20±0.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WNT5a/JNK信号通路作为TGF-β信号通路下游作用靶点,促进了LECs上皮-间充质转化及细胞外基质沉积,提高了细胞收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上皮细胞 c-Jun N-氨基末端激酶 转化生长因子-β 无翅蛋白5a 上皮-间充质转化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奈酚在H_(2)O_(2)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损伤及凋亡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5
作者 李亚楠 孙朝晖 +3 位作者 王海燕 左建霞 赵娴 刘明琦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探究山奈酚在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人晶状上皮细胞氧化损伤、凋亡中的作用,以及对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与激活因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晶状上皮细胞HLE-B3并分为:空白组(不做干预处理)... 目的探究山奈酚在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人晶状上皮细胞氧化损伤、凋亡中的作用,以及对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与激活因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晶状上皮细胞HLE-B3并分为:空白组(不做干预处理)、模型组(400μmol·L^(-1) H_(2)O_(2))、山奈酚组(400μmol·L^(-1) H_(2)O_(2)+40μmol·L^(-1)山奈酚)、AG490组(400μmol·L^(-1) H_(2)O_(2)+50μmol·L^(-1) 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剂AG490)、抑制剂组(400μmol·L^(-1) H_(2)O_(2)+40μmol·L^(-1)山奈酚+50μmol·L^(-1) AG490)和激活剂组(400μmol·L^(-1) H_(2)O_(2)+40μmol·L^(-1)山奈酚+0.5μmol·L^(-1) JAK2/STAT3信号通路激活剂C-A1)。干预24 h后,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法测定细胞凋亡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试剂盒检测MDA、SOD水平;Western blot测定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Bcl-2)、JAK2、STAT3、磷酸化JAK2(p-JAK2)和磷酸化STAT3(p-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凋亡率、MDA、Caspase-3及p-JAK2、p-STAT3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均为P<0.05),SOD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均为P<0.05)。与模型组相比,山奈酚组和AG490组细胞凋亡率、MDA、Caspase-3及p-JAK2、p-STAT3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均为P<0.05),SOD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均为P<0.05)。与山奈酚组相比,抑制剂组细胞凋亡率、MDA、Caspase-3及p-JAK2、p-STAT3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SOD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均为P<0.05);激活剂组细胞凋亡率、MDA、Caspase-3及p-JAK2、p-STAT3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SOD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均为P<0.05)。结论山奈酚能够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发挥减轻H_(2)O_(2)诱导的HLE-B3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并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晶状体上皮细胞 山奈酚 过氧化氢 JAK2/STAT3通路 氧化损伤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素通过Nrf2/HO-1通路对过氧化氢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B3损伤的影响
6
作者 梁圆圆 杨彬 +2 位作者 于亚东 胡馨 赵博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3-158,共6页
目的:探讨黄连素通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Nrf2/HO-1)信号通路对过氧化氢造成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B3(HLE-B3)损伤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HLE-B3细胞分为对照组,氧化损伤组,低、中和高剂量黄连素组,各剂量黄连素组细胞... 目的:探讨黄连素通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Nrf2/HO-1)信号通路对过氧化氢造成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B3(HLE-B3)损伤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HLE-B3细胞分为对照组,氧化损伤组,低、中和高剂量黄连素组,各剂量黄连素组细胞分别用含50、100和200μmol/L黄连素的培养基100μL培养24 h,之后换用含300μmol/L过氧化氢的培养基100μL培养24 h,氧化损伤组用仅含300μmol/L过氧化氢的培养基、对照组仅更换新鲜培养基培养24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ELISA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活性氧(ROS)水平,q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Nrf2、HO-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合酶-2(COX-2)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氧化损伤组细胞增殖活性,SOD和GSH-Px活性,Nrf2和HO-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细胞凋亡率,MDA含量,ROS水平,iNOS、COX-2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与氧化损伤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黄连素组细胞增殖活性,SOD和GSH-Px活性,Nrf2和HO-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细胞凋亡率,MDA含量,ROS水平,iNOS、COX-2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且高剂量黄连素作用最强(P<0.05)。结论:黄连素可抑制过氧化氢造成的HLE-B3细胞凋亡,促进增殖活性,降低氧化应激反应,其可能是通过激活Nrf2/HO-1通路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 晶状体上皮细胞-B3 黄连素 Nrf2/HO-1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钗石斛总生物碱对TGF-β2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的调控作用
7
作者 时应兰 黄朝霞 +3 位作者 汤小芳 石谍 陈静 李军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3165-3174,共10页
目的 探讨金钗石斛总生物碱(Dendrobium nobile Lindl alkaloids,DNLA)对TGF-β2诱导的HLEB3细胞增殖、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调控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HLEB3细胞并分为对照组(DZ)、模型组(TGF-... 目的 探讨金钗石斛总生物碱(Dendrobium nobile Lindl alkaloids,DNLA)对TGF-β2诱导的HLEB3细胞增殖、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调控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HLEB3细胞并分为对照组(DZ)、模型组(TGF-β2)及给药组(TGF-β2+DNLA)。采用TGF-β2诱导HLEB3细胞发生EMT过程,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CCK-8法、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凋亡与迁移。实验结束后提取样本的总RNA进行转录组分析,采用生物信息学处理获得基因表达在转录水平差异的相关信息、生物过程及相关信号通路。通过Western blot检测EMT相关蛋白,阐明DNLA对晶状体上皮细胞的作用机制。结果 研究发现DNLA为10μg/mL时较适宜HLEB3细胞的生长,划痕实验48 h后发现TGF-β2+DNLA组迁移率显著下降(P<0.01)。Transwell结果表明TGF-β2+DNLA组的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减弱(P<0.05)。通过生物信息学发现DNLA防治后发性白内障(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PCO)可能与细胞连接、细胞骨架的构建及纤维连接蛋白结合相关。PCO发病机制可能与TGF-β信号通路及PI3K-Akt信号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有关。同时,DNLA可以降低FNI、Smad2/3及α-SMA等蛋白的表达量,升高ZO-1、E-cadherin蛋白的表达,说明DNLA可以通过增强细胞间的黏附连接,减弱细胞迁移能力,进而缓解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s)异常增殖、迁移及EMT,最终对PCO起到防治作用。结论 DNLA能够显著抑制HLEB3细胞的异常增殖与迁移,减轻TGF-β2诱导的EMT过程,进而防控PCO等眼部疾病的发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干预TGF-β/smad信号通路及ZO-1、E-cadherin等纤维化蛋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钗石斛总生物碱 上皮间质转化 晶状体上皮细胞损伤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榅桲总黄酮对高糖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罗元元 曹静洁 +3 位作者 王海营 封传 唐陶富 胡洁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74-779,共6页
目的探讨榅桲总黄酮对高糖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用高糖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建立细胞损伤模型。取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加入含有30 mmol·L^(-1)葡萄糖的培养基处理24 h,记为高糖组。用含有5.5 mmol... 目的探讨榅桲总黄酮对高糖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用高糖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建立细胞损伤模型。取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加入含有30 mmol·L^(-1)葡萄糖的培养基处理24 h,记为高糖组。用含有5.5 mmol·L^(-1)葡萄糖的培养基处理24 h记为对照组。取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按照每孔5×10^(3)个接种于96孔板,分别加入含有10 mmol·L^(-1)、20 mmol·L^(-1)、40 mmol·L^(-1)榅桲总黄酮与30 mmol·L^(-1)葡萄糖的培养基处理24 h,记为高糖+低榅桲总黄酮组、高糖+中榅桲总黄酮组、高糖+高榅桲总黄酮组。用Lipofectamine2000转染试剂向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分别转染anti-miR-NC、anti-miR-370,随后加30 mmol·L^(-1)葡萄糖处理24 h,命名为高糖+anti-miR-NC组、高糖+anti-miR-370组。分别向人晶状体上皮细胞转染miR-NC、miR-370 mimics,加30 mmol·L^(-1)葡萄糖的培养基及40 mmol·L^(-1)榅桲总黄酮处理24 h,记为高糖+榅桲总黄酮+miR-NC组、高糖+榅桲总黄酮+miR-370组。采用ELISA法监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qRT-PCR检测miR-370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凋亡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SOD和CAT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低、中、高榅桲总黄酮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SOD和CAT的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率,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低、中、高榅桲总黄酮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率,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高糖组、高糖+低榅桲总黄酮组、高糖+中榅桲总黄酮组、高糖+高榅桲总黄酮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miR-370表达量分别为1.00±0.00、4.04±0.36、3.22±0.24、2.42±0.23和1.62±0.14,5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6.138,P<0.05)。与高糖+anti-miR-NC组相比,高糖+anti-miR-370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miR-370表达量降低,SOD和CAT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与高糖+anti-miR-NC组相比,高糖+anti-miR-370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率,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与高糖+榅桲总黄酮+miR-NC组相比,高糖+榅桲总黄酮+miR-370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SOD和CAT活性降低,MDA含量、细胞凋亡率、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结论高糖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miR-370的表达升高,榅桲总黄酮可抑制高糖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应激和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降低miR-370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榅桲总黄酮 微小RNA-370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晶状体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P21在过氧化氢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损伤中的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董晓鸣 刘雨轩 +2 位作者 纪力旸 王静 张劲松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2-239,共8页
目的检测过氧化氢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B3生物活性及长链非编码RNA-p21(lncRNA-p21)的表达变化。方法将HLE-B3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过氧化氢组,分别用正常培养液和含200μmol/L过氧化氢的培养液培养24 h。采用MTS比色法检测细胞活... 目的检测过氧化氢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B3生物活性及长链非编码RNA-p21(lncRNA-p21)的表达变化。方法将HLE-B3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过氧化氢组,分别用正常培养液和含200μmol/L过氧化氢的培养液培养24 h。采用MTS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活性氧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氧簇(ROS)的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Caspase-3活性试剂盒法检测细胞Caspase-3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Bax,Bcl-2蛋白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采用EDU增殖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中lncRNA-p21的表达;采用荧光原位杂交实验法检测细胞中lncRNA-p21的定位。结果过氧化氢组细胞ROS水平为4.65±0.3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66,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过氧化氢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上升,Caspase-3活性增强,凋亡蛋白Bax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69、39.80、12.73,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过氧化氢组G2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0,P<0.05)。过氧化氢组EDU阳性细胞比例为(25.41±6.99)%,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50.58±9.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559,P<0.05)。过氧化氢组lncRNA-p21相对表达量为2.36±0.29,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02±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893,P<0.05)。荧光原位杂交实验结果显示,lncRNA-p21定位于细胞质中。结论过氧化氢诱导的氧化应激模型中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凋亡水平显著上升,ROS和lncRNA-p21表达水平升高。lncRNA-p21可能参与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上皮细胞 长链非编码RNA-p21 增殖 凋亡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载药毫微球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晓燕 常津 +3 位作者 郭艳霜 原续波 刘新玲 李筱荣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83-588,共6页
采用碳二亚胺法使抗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单克隆抗体与聚乳酸载 5 -氟尿嘧啶毫微球偶联 ,制备出抗人晶状体免疫毫微球。以牛血清白蛋白作乳化剂采用复乳法制备聚乳酸载 5 -氟尿嘧啶毫微球 ,使毫微球表面吸附牛血清白蛋白 ,再将抗人晶状体上... 采用碳二亚胺法使抗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单克隆抗体与聚乳酸载 5 -氟尿嘧啶毫微球偶联 ,制备出抗人晶状体免疫毫微球。以牛血清白蛋白作乳化剂采用复乳法制备聚乳酸载 5 -氟尿嘧啶毫微球 ,使毫微球表面吸附牛血清白蛋白 ,再将抗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单克隆抗体与聚乳酸载 5 -氟尿嘧啶毫微球偶联。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微球形貌和结构 ,用动态光散射粒径分析仪测载药毫微球粒径。ELISA法检测偶联后的抗体活性 ,MTT法检测免疫毫微球对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抑制作用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该免疫毫微球与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特异性结合能力和细胞内化过程。结果显示载药毫微球表面光滑 ,平均粒径为 191.0± 0 .2 0 2nm ,其载药率为 8.2 % ,药物利用率为2 4 .6 %。免疫载药毫微球中的单克隆抗体HILE6保留达到原免疫活性 84 % ,2 4h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抑制率可达6 8.4 2 %。该免疫载药毫微球能与晶状体上皮细胞特异性结合 ,30min后可吸附到晶状体上皮细胞上 ,在 4h内进入细胞质最后进入细胞核。该实验为特异性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 ,预防白内障术后并发症 -后囊混浊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毫微球 聚乳酸毫微球 抗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单克隆抗体 晶状体上皮细胞 5-氟尿嘧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及其机制的研究
11
作者 马兰 龙儒桃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635-1636,共2页
目的:探讨天然药物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ri)对表皮生长因子诱导的牛晶状体上皮细胞(bovine Lens epithelial cell,BLECs)增殖的抑制作用以及它们的量效和时效关系,并进一步研究其抑制牛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机制,为临床上... 目的:探讨天然药物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ri)对表皮生长因子诱导的牛晶状体上皮细胞(bovine Lens epithelial cell,BLECs)增殖的抑制作用以及它们的量效和时效关系,并进一步研究其抑制牛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机制,为临床上防治后发性白内障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 雷公藤内酯醇 抑制作用 细胞内CA^2+浓度 晶状体上皮细胞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信号转导机制 增殖细胞核抗原 流式细胞仪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魏酸钠对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调控 被引量:27
12
作者 祁明信 黄秀榕 +1 位作者 汪朝阳 王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390-1393,I002,共5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阿魏酸钠 (SF)对实验性氧化损伤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 (LEC)凋亡相关基因bcl- 2和bax的调控。方法 :将SD大鼠双眼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过氧化氢 (H2 O2 )组、吡诺克辛 (PS)组和SF组。无菌操作摘除眼球并在手术显微镜...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阿魏酸钠 (SF)对实验性氧化损伤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 (LEC)凋亡相关基因bcl- 2和bax的调控。方法 :将SD大鼠双眼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过氧化氢 (H2 O2 )组、吡诺克辛 (PS)组和SF组。无菌操作摘除眼球并在手术显微镜下分离晶状体 ,使晶状体孵育在 30 0 μmol·L- 1 H2 O2 培养液中复制LEC凋亡模型 ,同时加入终浓度为 5mmol·L- 1 的SF ,置二氧化碳培养箱共同孵育 2 4h。取晶状体前囊膜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 2和bax的蛋白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 :(1 )正常SD大鼠LEC中Bcl- 2和Bax均有表达 ,Bcl- 2表达较Bax表达强。 (2 )H2 O2 组Bcl- 2表达显著下调 ,Bax表达显著上调 (Ridit检验 ,P <0 0 1 ) ;Bcl - 2 /Bax比率下降。(3)与H2 O2 组比较 ,SF可明显上调Bcl- 2表达 ,下调Bax表达 (P <0 0 1 ) ,Bcl- 2 /Bax比率上升。 (4)PS与SF的调节作用相似 ,但SF的作用强于PS(P <0 0 5)。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 ,SF调控凋亡相关基因b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酸钠 大鼠 晶状体上皮细胞 BCL-2 BAX 细胞凋亡 基因表达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9
13
作者 胡艳红 祁明信 +3 位作者 黄秀榕 严京 吴正正 马兰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对表皮生长因子(EGF)诱导的牛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量效与时效关系。方法MTT测定不同浓度的Cur作用于牛LEC不同时间后细胞增殖的情况,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不同浓度的Cur作用于牛LEC不同时间后增殖...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对表皮生长因子(EGF)诱导的牛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量效与时效关系。方法MTT测定不同浓度的Cur作用于牛LEC不同时间后细胞增殖的情况,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不同浓度的Cur作用于牛LEC不同时间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状况。结果(1)MTT法结果表明,高、中、低不同浓度的Cur作用24h后,其增殖抑制率分别为66.65%、22.43%、8.72%,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20mg/L的Cur作用6、12、24、48、72h后,其增殖抑制率分别为9.97%、19.81%、22.43%、41.67%、81.59%,呈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2)FCM检测表明,Cur对LEC内PCNA蛋白表达有明显的下调作用,也呈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和剂量-效应关系。结论Cur能有效抑制EGF诱导的LEC增殖,可望成为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理想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晶状体上皮细胞 抗增殖 后发性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归肝经明目中药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调控 被引量:18
14
作者 黄秀榕 祁明信 +1 位作者 汪朝阳 王勇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22-325,共4页
目的 :探讨 4种归肝经明目中药车前子、青葙子、菊花和熟地对实验性氧化损伤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 (lensepithelialcell,LEC)凋亡相关基因Bcl 2和Bax的调控。方法 :将SD大鼠双眼随机分成 7组 :空白对照组、过氧化氢 (H2 O2 )组、吡诺克辛 ... 目的 :探讨 4种归肝经明目中药车前子、青葙子、菊花和熟地对实验性氧化损伤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 (lensepithelialcell,LEC)凋亡相关基因Bcl 2和Bax的调控。方法 :将SD大鼠双眼随机分成 7组 :空白对照组、过氧化氢 (H2 O2 )组、吡诺克辛 (PS)组、车前子组、青葙子组、菊花组和熟地组。无菌操作摘除眼球并在手术显微镜下分离晶状体 ,使晶状体孵育在 30 0 μmol·L-1H2 O2 培养液中复制LEC凋亡模型 ,同时采用 4种归肝经明目中药干预 ,置二氧化碳培养箱共同孵育 2 4h。取晶状体前囊膜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 2和Bax的蛋白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 :正常SD大鼠LEC中Bcl 2和Bax均有表达 ,Bcl 2表达较Bax表达强 ;H2 O2组Bcl 2表达显著下调 ,Bax表达显著上调 (P <0 .0 1) ,Bcl 2 Bax比率下降 ;与H2 O2 组比较 ,4种归肝经明目中药可明显上调Bcl 2表达 ,下调Bax表达(P <0 .0 1) ,Bcl 2 Bax比率上升 ;PS与 4种归肝经明目中药的调节作用相似 ,但弱于 4种归肝经明目中药的作用 (P <0 .0 5 )。结论 :4种归肝经明目中药调控凋亡相关基因Bcl 2和Bax的表达可能是其抑制LEC凋亡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车前子 青葙子 菊花 熟地 晶状体上皮细胞 凋亡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线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诱导及Bcl-2,Bax基因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贾松柏 石晶明 +1 位作者 陈翾 唐罗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30-736,共7页
目的:研究紫外线照射体外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HLEC)对凋亡的诱导、凋亡调控基因(Bax,Bcl-2)表达的变化,探讨紫外线诱导HLEC凋亡的机制。方法:以实验室培养的HLEC细胞株为研究模型,采用同一紫外线光源对HLE... 目的:研究紫外线照射体外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HLEC)对凋亡的诱导、凋亡调控基因(Bax,Bcl-2)表达的变化,探讨紫外线诱导HLEC凋亡的机制。方法:以实验室培养的HLEC细胞株为研究模型,采用同一紫外线光源对HLEC进行照射。按紫外线照射时间将HLEC分为0,5,10,15及30 min组。采用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计数对HLEC凋亡进行检测,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各组Bax,Bcl-2 mRNA的表达。结果:随紫外线照射时间的延长HLEC凋亡率增加,Bcl-2阳性细胞率逐渐降低;而Bax阳性细胞率逐渐增加。HLEC凋亡率与Bcl-2和Bax的比率呈负相关(r=-0.874,P<0.05)。结论:紫外线照射可诱导HLEC凋亡,Bax和Bcl-2可能参与了紫外线诱导的HLEC凋亡的基因调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 晶状体上皮细胞 白内障 凋亡 BAX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晶状体和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水通道蛋白1的表达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虹 彭洁 +2 位作者 胡维琨 谢二娟 李贵刚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0-362,共3页
目的 探讨透明晶状体和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水通道蛋白 1(aquaporin 1,AQP1)的表达水平。方法 收集 5例透明晶状体和 4 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前囊膜。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前囊膜下晶状体上皮细胞A... 目的 探讨透明晶状体和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水通道蛋白 1(aquaporin 1,AQP1)的表达水平。方法 收集 5例透明晶状体和 4 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前囊膜。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前囊膜下晶状体上皮细胞AQP1进行检测。结果 AQP1阳性表达在透明晶状体和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前囊膜下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图像分析透明晶状体和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AQP1平均吸光度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AQP1平均吸光度值低于透明晶状体上皮细胞AQP1平均吸光度值。结论 透明晶状体和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细胞膜表达AQP1,AQP1可能在老年性白内障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白内障 透明晶状体 晶状体上皮细胞 患者 AQP 水通道蛋白1 前囊膜 细胞 表达水平 显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衰老标记蛋白30的表达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兰 蔡小军 +4 位作者 余爱华 宋寅伟 王海涛 刘洋 焦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29-533,共5页
背景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白内障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研究表明,衰老标记蛋白30(SMP-30)与白内障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目的了解不同类型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中SMP-30的表达及LECs的凋亡情况,探讨不同类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 背景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白内障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研究表明,衰老标记蛋白30(SMP-30)与白内障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目的了解不同类型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中SMP-30的表达及LECs的凋亡情况,探讨不同类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2010年3—10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的年龄相关性皮质性白内障59例80眼和核性白内障53例70眼,2个组患者年龄匹配(P〉0.05)。白内障手术中环形撕取晶状体前囊膜,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技术分别定性、定量检测SMP-30蛋白及其mRNA在2个组白内障LECs中的表达。用TUNEL标记法观察LECs的凋亡情况,对比分析两种类型白内障晶状体前囊膜中SMP-30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差异。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表明,SMP-30主要表达于晶状体囊膜的细胞质中,在晶状体囊膜中央部表达较弱,越近周边表达越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核性:45.21±2.79vs76.42±11.21,P=0.042;皮质性:108.32±4.32vs206.34±15.67,P=0.037)。核性白内障LECs中SMP-30 mRNA的表达少于皮质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02±9.08vs157.33±13.01,P=0.034)。TUNEL染色显示,2个组白内障LECs凋亡百分率中央部明显高于周边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核性:19.34%±0.11%vs8.32%±0.57%,P=0.025;皮质性:42.07%±0.86%vs13.55%±0.64%,P=0.010),细胞凋亡百分率低于皮质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05%±0.22%vs27.70%±0.81%,P=0.007)。结论两种类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生均与LECs凋亡有关,SMP-30的表达与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标记蛋白30 白内障 晶状体上皮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榄香烯抑制表皮生长因子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机制 被引量:8
18
作者 黄秀榕 祁明信 +3 位作者 胡艳红 严京 吴正正 马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研究榄香烯(elenene,Ele)抑制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factor,rhEGF)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um cell,LEC)增殖时对细胞内钙(Ca2+)、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 目的:研究榄香烯(elenene,Ele)抑制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factor,rhEGF)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um cell,LEC)增殖时对细胞内钙(Ca2+)、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环磷酸鸟苷(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的影响,探讨其抑制增殖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方法:采用rhEGF诱导LEC增殖后,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LEC内钙离子浓度([Ca2+]i)、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LEC内cAMP和cGMP含量,探讨Ele的影响。结果:(1)Ele组LEC内[Ca2+]i比增殖组显著增高(P<0.01);(2)增殖组LEC内cAMP浓度比对照组明显下降、cGMP浓度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3)Ele组LEC内cAMP浓度比增殖组显著升高、cGMP浓度比增殖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Ele抑制LEC增殖的作用是通过细胞内[Ca2+]i、cAMP和cGMP信号系统及多条信号转导途径的相互作用实现的,这可能是Ele抑制LEC增殖、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烯 晶状体上皮细胞 白内障 表皮生长因子 增殖 环磷酸腺苷 环磷酸鸟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榄香烯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黄秀榕 祁明信 +3 位作者 胡艳红 严京 吴正正 马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9期1048-1051,共4页
目的:研究榄香烯(Ele)对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探寻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有效方法。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测定不同浓度Ele对增殖状态的牛LEC活性的抑制作用... 目的:研究榄香烯(Ele)对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探寻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有效方法。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测定不同浓度Ele对增殖状态的牛LEC活性的抑制作用,同时观察时间-效应关系;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不同浓度的Ele对增殖状态的牛LEC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同时观察时间-效应关系。结果:低、中、高不同浓度的Ele作用24 h后,其增殖抑制率随浓度增加而增高,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中浓度的Ele作用6、12、24、48、72 h后,其增殖抑制率随作用时间延长而增高,呈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Ele对LEC内PCNA蛋白表达有明显的下调作用,低、中、高不同浓度的Ele作用24 h后,其PCNA表达率随浓度增加而降低,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中浓度的Ele作用6、12、24、48、72 h后,其PCNA表达率随作用时间延长而降低,呈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结论:Ele能有效抑制rhEGF诱导的LEC增殖,对防治后发性白内障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烯 晶状体上皮细胞 增殖 后发性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Smac、caspase-3表达及死亡方式 被引量:13
20
作者 郑广瑛 梁圆圆 王倩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1-355,共5页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中Smac、caspase-3的表达和LECs超微结构变化及死亡方式。方法收集皮质性(30例)、核性(24例)、后囊下性(28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囊片,以12例高度近视摘出的透明晶状体的晶状体...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中Smac、caspase-3的表达和LECs超微结构变化及死亡方式。方法收集皮质性(30例)、核性(24例)、后囊下性(28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囊片,以12例高度近视摘出的透明晶状体的晶状体前囊片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酶菌抗生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检测Smac、caspase-3蛋白在LECs中的表达,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LECs超微结构的改变及死亡方式。结果Smac、caspase-3蛋白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LECs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71%、78.05%,与透明晶状体组比较染色阳性率及染色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类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透射电镜下均可见LECs多表现为肿胀,线粒体嵴缺失、空泡变、髓样化,粗面内质网扩张、颗粒融合和脱颗粒现象,仅1例核性白内障中可见到核膜皱缩向外呈锐角凸起,部分双层核膜融合,模糊不清,细胞核内染色质浓缩,未见凋亡小体。结论Smac、caspase-3蛋白可能参与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形成。年龄相关性白内障LECs存在凋亡、胀亡等多种细胞死亡方式,细胞凋亡与细胞胀亡的发生可能存在部分分子机制的重叠。LECs超微结构的改变表明线粒体形态改变和功能异常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晶状体上皮细胞 SMAC CASPASE-3 凋亡 胀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