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南部岩石圈地幔变形特征及各向异性分析——来自橄榄岩包体的约束
1
作者 商咏梅 周永胜 马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85-1298,共14页
SKS测量结果显示松辽盆地快波方向分布较为复杂,由于缺乏深部岩石变形资料约束,制约了地震波各向异性成因解释。本文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双辽地区橄榄岩包体进行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显微结构、各向异性研究,结果显示双辽地区橄榄岩... SKS测量结果显示松辽盆地快波方向分布较为复杂,由于缺乏深部岩石变形资料约束,制约了地震波各向异性成因解释。本文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双辽地区橄榄岩包体进行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显微结构、各向异性研究,结果显示双辽地区橄榄岩包体的平衡温度为893~1152℃,来源于岩石圈地幔。橄榄岩中橄榄石的晶格优选方位(CPO)类型主要为A型、D型和AG型,其中,AG型和D型CPO可能形成于西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回撤导致的岩石圈变形,AG型橄榄石CPO也可能形成于熔体存在下的橄榄石变形。基于CPO计算获得的橄榄岩包体全岩VP各向异性(AVP)为4.79%~11.80%,最大剪切波各向异性(AVSmax)为3.13%~7.93%。结合地球物理测量结果,推断松辽盆地南部复杂的SKS各向异性的主要贡献可能来源于面理陡倾或直立的岩石圈地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各向异性 橄榄岩包体 晶格优选方位 岩石圈变形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部异常SKS分裂成因的初步探讨——被熔体强化的岩石圈各向异性 被引量:15
2
作者 杨晓松 金振民 +2 位作者 马瑾 E. Huenges F. Schilling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21-831,共11页
当人们试图解释青藏高原异常的剪切波分裂成因时 ,以下的问题让人们感到困惑 :( 1 )为什么异常大的SKS分裂延时 ( 1 .91— 2 .4s)出现在青藏高原北部Sn波缺失区 ;( 2 )为什么分裂延时突变 ( 1 .47s和 1 .0 9s)出现在Sn波缺失区的边缘 ;(... 当人们试图解释青藏高原异常的剪切波分裂成因时 ,以下的问题让人们感到困惑 :( 1 )为什么异常大的SKS分裂延时 ( 1 .91— 2 .4s)出现在青藏高原北部Sn波缺失区 ;( 2 )为什么分裂延时突变 ( 1 .47s和 1 .0 9s)出现在Sn波缺失区的边缘 ;( 3)为什么快波极化方向(FPD)与地表大规模的构造走向之间存在约 2 0°— 30°的偏差 .本文在综合分析流变学实验和岩石物理学实验研究成果、青藏高原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 ,提出青藏高原北部地震波各向异性受岩石圈地幔主要矿物的晶格优选方位 (LPO)和熔体的定向分布 (MPO)的双重控制 ,并模拟计算了MPO对青藏高原北部岩石圈地幔各向异性强度的贡献 .研究结果表明 ,由MPO强化的青藏高原北部岩石圈地幔各向异性强度可达 1 0 % ,相应的各向异性层厚度平均为 94km .该结果为研究区SKS分裂的成因解释以及造山带深部地质过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约束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圈 SKS分裂 熔体定向分布 晶格优选方位 各向异性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辉南幔源橄榄岩流变学与组构特征及其动力学启示 被引量:2
3
作者 干微 金振民 +1 位作者 王根厚 徐海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91-504,共14页
吉林辉南位于华北克拉通(NCC)东北部边缘,新生代玄武岩中含有大量的新鲜幔源包体。包体类型主要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由包体矿物化学成分计算的平衡温度为:982~1085℃。氧化缀饰方法揭示了样品中橄榄石的显微特征,表明包体存在形态... 吉林辉南位于华北克拉通(NCC)东北部边缘,新生代玄武岩中含有大量的新鲜幔源包体。包体类型主要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由包体矿物化学成分计算的平衡温度为:982~1085℃。氧化缀饰方法揭示了样品中橄榄石的显微特征,表明包体存在形态各异的位错样式:位错壁、亚颗粒、位错环、位错网等,指示样品可能经历了以位错蠕变为主的塑性变形。依据亚颗粒大小推算上地幔差异流动应力为:21.3~36.5 MPa。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测定橄榄石的晶格学优选方位(LPOs),表明橄榄石在本区总体上具有A型组构。其中,样品LQLW08-18的温度和组构类型及地震波各向异性上的差异,暗示了温度差异可能产生更倾向于作用在[100]晶轴上的一个效应。地震波各向异性与橄榄岩中矿物含量的研究,定量地说明了斜方辉石具有降低橄榄岩各向异性效果。橄榄岩包体的各种流变学参数与组构特征为该区上地幔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信息和约束,说明了该区上地幔整体上的不均一性,为该区的破坏动力学机制可能主要为地幔置换作用(化学侵蚀作用)提供了流变学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岩包体 流变学特征 晶格优选方位 地震波各向异性 辉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SiO_3后钙钛矿在三轴应力场中的第一原理模拟及地球物理学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虎 刘斌 +4 位作者 杨莉 祖小涛 戴志阳 杨凤琴 吕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22-926,共5页
MgSiO3后钙钛矿具有明显的弹性各向异性,可以解释地球核幔边界D″层中地震波的不连续性等现象,但目前的研究对晶格优选方位的机理一直没有好的解释.针对复杂的D″层应力环境中晶体特性与应力场和晶轴取向的密切关联,引入三轴应力场对矿... MgSiO3后钙钛矿具有明显的弹性各向异性,可以解释地球核幔边界D″层中地震波的不连续性等现象,但目前的研究对晶格优选方位的机理一直没有好的解释.针对复杂的D″层应力环境中晶体特性与应力场和晶轴取向的密切关联,引入三轴应力场对矿物性质进行约束,模拟应力场状态下后钙钛矿相弹性性质,通过最小能量原理获得稳定的晶体空间取向类型.对具有最小能量类型的晶体弹性常数和地震波速研究发现,晶体a轴取向平行于最大压缩方向;以b轴为垂直对称轴的剪切波横向各向异性(横向各向同性平均)大于静水力场中的剪切波横向各向异性.结果支持以(010)为主滑移面的观点,为D″层各向异性和晶体取向研究提供新的数据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SiO3后钙钛矿 三轴应力场 弹性常数 晶格优选方位 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大麻坪超基性岩包体的岩石组构和地震波速各向异性 被引量:2
5
作者 马芳 金淑燕 Kern H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15-522,共8页
通过系统测定大麻坪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尖晶石方辉橄榄岩和含长二辉岩三类超基性岩包体中各主要矿物的晶格优选方位 (LPO) ,并用理论计算和实验测量得出地震波在岩石不同方向上的传播速度。结果表明 :1)大麻坪包体中橄榄石与斜方辉石的... 通过系统测定大麻坪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尖晶石方辉橄榄岩和含长二辉岩三类超基性岩包体中各主要矿物的晶格优选方位 (LPO) ,并用理论计算和实验测量得出地震波在岩石不同方向上的传播速度。结果表明 :1)大麻坪包体中橄榄石与斜方辉石的LPO方位关系与通常所见的[10 0 ]ol [0 0 1]opx,[0 10 ]ol [10 0 ]opx,[0 0 1]ol [0 10 ]opx不同 ;2 )大麻坪地区幔源包体的波速各向异性显著 ,岩石的波速各向异性特征与其宏观构造和微观组构一致 ,说明岩石组构是造成地震波速各向异性的决定因素 ;3)由地震波速推测的大麻坪地区的上地幔成分与包体出露的情况一致 ,即主体为二辉橄榄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格优选方位 波速各向异性 大麻坪 超基性岩包体 岩石组构 河北 地震 幔源包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下地壳岩石弹性波各向异性的影响因素
6
作者 张国苓 杨晓松 +1 位作者 陈建业 闫小兵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27-337,共11页
地壳岩石成分及其构造的复杂性使得地壳弹性波各向异性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在地壳浅部,裂隙广泛发育,它们的定向排列对岩石各向异性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地壳深部,裂隙基本闭合,岩石的各向异性主要是由矿物晶格优选方位(LPO)和形态... 地壳岩石成分及其构造的复杂性使得地壳弹性波各向异性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在地壳浅部,裂隙广泛发育,它们的定向排列对岩石各向异性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地壳深部,裂隙基本闭合,岩石的各向异性主要是由矿物晶格优选方位(LPO)和形态优选方位(SPO)决定的。云母和(或)角闪石含量较高且定向排列的地壳岩石通常具有较高的各向异性。熔体的定向排列(MPO)可以显著地加强地壳各向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 各向异性 裂隙定向排列 晶格优选方位 形态优选方位 熔体定向排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圈主要各向异性矿物的CPO特征及其对岩石圈动力学研究的启示
7
作者 商咏梅 杨彧 杨晓松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04-725,共22页
地震波各向异性主要受岩石中矿物晶格优选方位(Crystallographic Preferred Orientation,CPO)的影响,橄榄石的CPO控制着上地幔的地震波各向异性。将岩石中矿物的CPO与全岩地震波各向异性相结合,可以解释在全球不同构造单元观测到的地震... 地震波各向异性主要受岩石中矿物晶格优选方位(Crystallographic Preferred Orientation,CPO)的影响,橄榄石的CPO控制着上地幔的地震波各向异性。将岩石中矿物的CPO与全岩地震波各向异性相结合,可以解释在全球不同构造单元观测到的地震波各向异性,从而进行构造变形和动力学过程分析。文中在总结岩石圈主要各向异性矿物的CPO和各向异性特征的基础上,以青藏高原东南缘岩石圈地幔包体为例,对其显微组构和地震波各向异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东南缘岩石圈地幔的构造环境发生改变,岩石圈地幔无法解释观测到的剪切波分裂(SKS)地震波各向异性,需要考虑其他各向异性来源。由此可见,研究岩石圈地幔矿物的CPO对合理约束地球物理测量资料和分析岩石圈变形特征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各向异性 晶格优选方位 地幔包体 青藏高原东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