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晶态与非晶态聚合物的微观变形机理 被引量:2
1
作者 颜世铛 段芳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0-104,共5页
采用粗粒化聚乙烯醇模型,应用大规模分子动力学分别模拟半晶态和非晶态聚合物的单轴拉伸变形,探究两者潜在的变形机理。半晶态聚合物的应变软化过程主要发生在晶区,而应变强化过程主要体现在非晶区。晶区在屈服点发生滑移,初始滑移形成... 采用粗粒化聚乙烯醇模型,应用大规模分子动力学分别模拟半晶态和非晶态聚合物的单轴拉伸变形,探究两者潜在的变形机理。半晶态聚合物的应变软化过程主要发生在晶区,而应变强化过程主要体现在非晶区。晶区在屈服点发生滑移,初始滑移形成使晶区变化需要的拉伸力变小,而发生应变软化。随着应变的增大,各分子链段协同作用使二者分子链的解缠结达到最大,取向趋向于拉伸方向,从而使拉伸应力增大发生应变强化。重要的是还得到半晶态聚合物中的非晶区,表现出与非晶态聚合物相似的应力-应变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态聚合物 晶态聚合物 分子动力学模拟 粗粒化模型 变形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晶态聚合物拉伸变形的微观机理 被引量:10
2
作者 段芳莉 金义矿 颜世铛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9-377,共9页
应用大规模分子动力学方法,采用粗粒化聚乙烯醇模型,模拟了晶区与非晶区随机交杂的半晶态聚合物模型系统,研究了半晶态聚合物在单轴拉伸变形过程中的应力-应变行为和微观结构演变.应力-应变曲线表现出4个典型变形阶段:弹性变形、屈服、... 应用大规模分子动力学方法,采用粗粒化聚乙烯醇模型,模拟了晶区与非晶区随机交杂的半晶态聚合物模型系统,研究了半晶态聚合物在单轴拉伸变形过程中的应力-应变行为和微观结构演变.应力-应变曲线表现出4个典型变形阶段:弹性变形、屈服、应变软化和应变强化.在拉伸变形过程中,主要存在晶区折叠链之间的滑移、晶区破坏、非晶区的解缠结,以及分子链沿拉伸方向重新取向等4种主要的微结构演变形式.在屈服点附近,晶区分子链之间排列紧密程度减小而发生滑移,之后晶区变化需要的应力变小,从而形成应变软化现象.随着应变的增大,经各分子链段协同作用使非晶区分子链的解缠结和重新取向行为扩展到相对宏观尺度,导致拉伸应力增大而形成应变强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态聚合物 拉伸变形 微结构演变 微观机理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态聚合物气隙缺陷局部放电特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袁宇春 高文胜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31,36,共5页
笔者系统研究了非晶态聚合物中气隙缺陷的电老化机理。通过对单气隙缺陷以及悬浮电位局部放电特性的检测,确定了单气隙结构与局部放电特性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局部放电对电老化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局部放电的起始电压、放电量、... 笔者系统研究了非晶态聚合物中气隙缺陷的电老化机理。通过对单气隙缺陷以及悬浮电位局部放电特性的检测,确定了单气隙结构与局部放电特性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局部放电对电老化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局部放电的起始电压、放电量、放电电流波形特征以及多周期统计特性都随着气隙结构的改变发生明显的变化。并且气隙中局部放电产生的"空间电荷"对后续放电过程的发展起到了"加速"作用,说明非晶态聚合物中长气隙缺陷局部放电引发的电老化现象与空间电荷量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放电 晶态聚合物 气隙缺陷 剩余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态聚合物材料的切削 被引量:2
4
作者 苑伟政 王西彬 张春江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09-111,共3页
本文结合切屑形成过程的动态观察研究的结果,介绍了非晶态聚合物切屑的类型及形成特点,并在切削力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这种材料的切削行为特征。
关键词 晶态聚合物 切屑形成 切削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态聚合物摩擦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2
5
作者 段芳莉 刘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3-68,共6页
为了探究锥形光滑探头在非晶态聚合物表面上滑动时聚合物所表现的摩擦行为,在不同温度、不同粘着强度下,采用珠簧模型,应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此滑动过程。通过分析此滑动过程中的聚合物链结构(键取向和链构象),阐释了聚合物薄膜与探... 为了探究锥形光滑探头在非晶态聚合物表面上滑动时聚合物所表现的摩擦行为,在不同温度、不同粘着强度下,采用珠簧模型,应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此滑动过程。通过分析此滑动过程中的聚合物链结构(键取向和链构象),阐释了聚合物薄膜与探头间交接区的结构动力学特征。当聚合物处于玻璃态,且探头与基体之间的作用是粘着作用时,其交接区中的高分子链的键取向沿滑动方向取向。且表征链构象的回转半径值也在滑动方向上增大到滑动前的10倍左右,即链构象发生了显著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态聚合物 分子动力学模拟 摩擦行为 粘着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态聚合物切削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苑伟政 王西彬 张春江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05-309,共5页
通过对切屑形成过程的动态观察和已加工表面的微观形貌分析,结合切削过程的力学解析,阐明了非晶态聚合物特有的几种切屑及已加工表面的形成机理。
关键词 晶态聚合物 切削机理 切屑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致相分离法制备非晶态聚合物多孔膜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刘卷 于慧芳 +4 位作者 谭晶晶 唐元晖 汪林 林亚凯 王晓琳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9-189,共11页
因具有影响因素少、成膜可控性强、膜孔径分布窄等优点,热致相分离(TIPS)法已成为制备聚合物多孔膜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从相图出发,总结了近年来TIPS法制备醋酸纤维素、聚砜、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醇缩丁醛和聚醚砜等非... 因具有影响因素少、成膜可控性强、膜孔径分布窄等优点,热致相分离(TIPS)法已成为制备聚合物多孔膜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从相图出发,总结了近年来TIPS法制备醋酸纤维素、聚砜、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醇缩丁醛和聚醚砜等非晶态聚合物多孔膜的研究成果,并重点分析了稀释剂、凝固浴种类、凝固浴温度以及收丝速率等重要热力学和动力学因素对相分离过程及制得的非晶态聚合物多孔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最后,对TIPS法制备非晶态聚合物多孔膜目前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致相分离 晶态聚合物 多孔膜 相图 稀释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球负载非晶态有机钛聚合物提高光催化还原CO_(2)的转换频率 被引量:1
8
作者 叶祥志 邓云水 +3 位作者 刘源 周咏柳 贺建雄 熊春荣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54-1563,共10页
化学蚀刻玻璃球,表面产生纳米孔缝,再通过溶剂热法在孔缝内制备了非晶态有机钛聚合物。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荧光光谱(PL)、有机元素分析(O... 化学蚀刻玻璃球,表面产生纳米孔缝,再通过溶剂热法在孔缝内制备了非晶态有机钛聚合物。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荧光光谱(PL)、有机元素分析(OEA)、紫外光电子能谱(UP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表征了材料的结构及光电性能。结果表明,负载的非晶态有机钛聚合物对可见光有明显的吸收,且荧光强度较NH_(2)-MIL-125(Ti)大幅度降低,光生电子-空穴对更加稳定。玻璃球负载的非晶态有机钛聚合物为催化剂,300 W氙灯为光源催化还原CO_(2),反应4 h后,甲醇的产量达941.6μmol,相应的转换频率(TOF)值为46.4 h^(−1)。使用具有相同有机配体及金属离子的NH_(2)-MIL-125(Ti)及P25为对比催化剂,在相同的光催化条件下,其相应的TOF分别为0.28和0.019 h^(−1)。催化剂热处理实验表明玻璃球载体对有机钛聚合物的化学稳定性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经过300℃处理,负载的有机钛聚合物光催化性能仍然稳定,而NH_(2)-MIL-125(Ti)的光催化活性衰减了54%,这是由于其化学结构及晶体结构被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球 负载 晶态有机钛聚合物 光催化 二氧化碳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PET合金的制备及其耐溶剂机理 被引量:6
9
作者 许凌峰 邵景昌 +3 位作者 付俊祺 汪洋 李斯良 王怡博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4-117,128,共5页
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与聚碳酸酯(PC)共混方式提高材料的耐溶剂应力开裂能力,解决PC制品喷漆龟裂、开裂问题。研究了PET含量对PC/PET合金耐溶剂性能、力学性能、耐热和流动性能的影响。综合汉森溶解度参数、相对能量差异参数、... 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与聚碳酸酯(PC)共混方式提高材料的耐溶剂应力开裂能力,解决PC制品喷漆龟裂、开裂问题。研究了PET含量对PC/PET合金耐溶剂性能、力学性能、耐热和流动性能的影响。综合汉森溶解度参数、相对能量差异参数、溶剂聚合物渗透速率、晶态聚合物特性等研究了PC及PC/PET合金的耐溶剂机理。随着PET含量的增加,PC/PET合金的耐溶剂能力逐渐增强,力学性能降低,流动性变好,耐热性能变差。PET含量≥30份的PC/PET合金同时具有较好的耐甲苯和四氯化碳能力,PET含量≥40份时,PC/PET合金的125℃热球压压痕直径>2.0 mm,不能满足电工电子产品安规要求。非晶态聚合物的耐溶剂能力与相对能量差异参数(修正后的溶解度参数差异)、溶剂渗透速率及聚合物的应力状态有关。晶态聚合物具有较好的耐溶剂能力主要是因为分子排列规整,堆砌紧密,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强,溶剂分子渗入聚合物内部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合金 耐溶剂机理 溶解度参数 渗透速率 晶态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呋喃环的生物基聚酰胺合成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毛磊 何廷伟 +2 位作者 潘利剑 马博谋 何勇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8-92,共5页
以2,5-呋喃二甲酸二甲酯(DMFDCA)和三甲基六亚甲基二胺(TMD)为原料,通过熔融聚合制备了含呋喃环的生物基聚酰胺-聚呋喃二甲酰三甲基六亚甲基二胺(PAFTMD),分别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证实了PAFTMD具有聚酰胺的结构特征。差示扫描量... 以2,5-呋喃二甲酸二甲酯(DMFDCA)和三甲基六亚甲基二胺(TMD)为原料,通过熔融聚合制备了含呋喃环的生物基聚酰胺-聚呋喃二甲酰三甲基六亚甲基二胺(PAFTMD),分别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证实了PAFTMD具有聚酰胺的结构特征。差示扫描量热仪和X射线衍射仪的测试结果表明,PAFTMD呈现一种非晶态的无定形结构,这主要是由于,呋喃环对分子间氢键的抑制作用和三甲基六亚甲基二胺的非对称结构破坏了PAFTMD分子链的规整度。同时非晶态的特性赋予了PAFTMD在380~780 nm范围内具有较高的透光率,其值为92%。此外,还研究了PAFTMD在不同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呋喃二甲酸二甲酯 生物基聚酰胺 熔融聚合 晶态聚合物 透明性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