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老山沟火山岩晶体粒度分布及其结晶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成中梅 路凤香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49-156,共8页
阐述了火山岩晶体粒度分布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分析了老山沟火山岩斜长石、辉石、橄榄石、铁钛氧化物的晶体粒度分布。前3种矿物在中间粒度处发生了有意义的弯折,原因是岩浆上升时过冷度增大。估算了岩浆房中斜长石、橄榄石的成核... 阐述了火山岩晶体粒度分布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分析了老山沟火山岩斜长石、辉石、橄榄石、铁钛氧化物的晶体粒度分布。前3种矿物在中间粒度处发生了有意义的弯折,原因是岩浆上升时过冷度增大。估算了岩浆房中斜长石、橄榄石的成核速率、结晶时间及上升过程中处于结晶带的时间。研究表明,在岩浆的演化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晶体粒度分布 结晶动力学意义 晶体 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岩体晶粥中压实作用效率——来自扬子地块北缘望江山岩体中部带矿物晶体粒度分布(CSDs)和空间展布形式(SDPs)的约束
2
作者 李中州 王梦玺 +1 位作者 张步乾 王洁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61-1277,共17页
层状岩体冷凝中—晚期有铁钛氧化物结晶时,晶粥中粒间熔体的排出方式常以压实作用为主,但不同层位压实作用的效率往往不同,目前对控制压实作用效率的主要机制尚不清楚。笔者等以扬子北缘出露规模较大、分异程度较高的新元古代望江山层... 层状岩体冷凝中—晚期有铁钛氧化物结晶时,晶粥中粒间熔体的排出方式常以压实作用为主,但不同层位压实作用的效率往往不同,目前对控制压实作用效率的主要机制尚不清楚。笔者等以扬子北缘出露规模较大、分异程度较高的新元古代望江山层状岩体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斜长石、单斜辉石的晶体粒度分布(CSDs)和空间展布形式(SDPs)分析,探讨了岩体中部带下段(MZa)橄榄辉长苏长岩、辉长苏长岩和中部带上段(MZb)氧化物辉长岩粒间熔体的排出机制及其效率。岩体MZa和MZb中斜长石和单斜辉石的CSD曲线均具有相互平行的特征,SDP图解具有负相关趋势,分别与机械压实的特征和趋势一致,表明各岩相带粒间熔体的排出方式均为机械压实。模拟计算得到橄榄辉长苏长岩、辉长苏长岩和氧化物辉长岩中封闭粒间熔体比例(F)分别为:28%~33%,14%~23%和7%~12%,表明从MZa到MZb机械压实逐渐增强。MZa中橄榄辉长苏长岩斜长石CSD截距最大(2.23~3.78),特征长最小(0.29~0.45)且小颗粒斜长石具有较大长宽比(5∶1~11∶1),表明岩浆冷却速率较快,导致压实效率最低,粒间熔体未被有效排出。MZa中辉长苏长岩斜长石CSD截距减小(1.31~2.60),特征长增大(0.43~0.58)且小颗粒斜长石长宽比减小(<5∶1),说明冷却速率变慢,导致压实效率提高,粒间熔体被有效排出。MZb氧化物辉长岩中斜长石CSD截距进一步减小(0.49~1.60),特征长进一步增大(0.53~0.69)且小颗粒斜长石具有低长宽比(<5∶1),说明冷却速率进一步降低,同时相较于橄榄辉长苏长岩和辉长苏长岩堆晶矿物与粒间熔体密度差增大,压实效率进一步提高,粒间熔体排出程度达到最高。因此,层状岩体晶粥中机械压实效率主要受控于堆晶矿物与粒间熔体密度差以及岩浆冷却速率,当冷却速率较低并有大量铁钛氧化物结晶时机械压实作用的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实作用 粒间熔体排出机制 晶体粒度分布 空间展布形式 望江山层状岩体 扬子地块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磷酸钠的粒度相关生长速率模型
3
作者 郝红勋 王静康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3-146,共4页
The size-dependent growth of dexamethasone sodium phosphate was studied in a MSMPR crystallizer. The Bransom,CR,ASL,MJ2 and MJ3 size-dependent growth rate models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s. Using experimental steady st... The size-dependent growth of dexamethasone sodium phosphate was studied in a MSMPR crystallizer. The Bransom,CR,ASL,MJ2 and MJ3 size-dependent growth rate models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s. Using experimental steady state population density data of dexamethasone sodium phosphate, the parameters of five size-dependent growth rate models were determined by the non-linear least-squares method. By comparison of experimental population density data and linear growth rate data with those calculated from five size-dependent growth rate models, it was found that the MJ3 model was the best one for predicting the growth of dexamethasone sodium phosph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磷酸钠 粒度相关生长速率模型 MSMPR结晶器 晶体粒度分布(C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电结晶谷氨酸溶解度及晶体沉降特性对提取收率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刘乘龙 张建华 +1 位作者 王正伟 毛忠贵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9,共4页
等电法提取谷氨酸工艺中,降低等电母液中谷氨酸浓度是提高提取收率的主要途径。文中研究了谷氨酸在等电母液中的溶解度及晶粒的沉降特性,结果表明,谷氨酸在等电母液中的溶解度平均比水中溶解度增加了0.30%~1.20%(质量浓度),而母液中因... 等电法提取谷氨酸工艺中,降低等电母液中谷氨酸浓度是提高提取收率的主要途径。文中研究了谷氨酸在等电母液中的溶解度及晶粒的沉降特性,结果表明,谷氨酸在等电母液中的溶解度平均比水中溶解度增加了0.30%~1.20%(质量浓度),而母液中因夹带谷氨酸微晶体而使得表观溶解度增加了0.46%~0.94%,因此,在不改变间歇等电法提取工艺前,减少或消除等电母液中夹带的微晶是提高提取收率的首选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等电结晶 晶体粒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霍各乞矿区含矿富石榴石岩晶体定量化结构分析及其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闫岩 彭润民 +2 位作者 陈思雨 陈军林 秦翔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20年第1期135-150,共16页
晶体粒度分布(CSD)是定量化分析火成岩和变质岩结构的重要手段。在变质岩中测量的CSD提供了有关变质过程中晶体成核和生长速率、生长时间的定量信息。文章选取内蒙古霍各乞二号矿床含矿富石榴石岩样品中石榴子石晶体为研究对象,在GIS软... 晶体粒度分布(CSD)是定量化分析火成岩和变质岩结构的重要手段。在变质岩中测量的CSD提供了有关变质过程中晶体成核和生长速率、生长时间的定量信息。文章选取内蒙古霍各乞二号矿床含矿富石榴石岩样品中石榴子石晶体为研究对象,在GIS软件和R语言的支持下,应用空间点模式分析、CSD分析、空间最邻近分析、空间多距离分析、Fry分析等综合方法,探讨了晶体空间数据和点空间数据表征的微结构变化特征,将CSD曲线分段变化记录的信息与地质演化历史联系起来。分段的CSD曲线记录了变质事件的叠加。不同形式的晶体粒度分布直接反映了区域变质岩与接触变质岩演化历史的差异。由于接触变质作用的高温阶段持续时间较短,因此产生的CSD曲线是线性的,不受退火的影响。而区域变质作用涉及长时间升温及其之后的冷却阶段,所以最初的线性CSD后来被退火改造为钟形曲线。含矿富石榴石岩样品的核密度和CSD分析结果显示了两个晶体群密度。分析认为一类晶体群可能与造山过程中的区域变质活动有关,另一类晶体群可能与大面积区域变质期后发生在特定位置的岩体侵入迅速升温的接触热变质事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子石 定量化结构分析 晶体粒度分布 CSD 内蒙古霍各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地块北缘毕机沟岩体下部带堆晶岩结构定量化分析:对层状岩体冷却早期粒间熔体排出机制的约束
6
作者 王洁 李中州 王梦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10-2127,共18页
层状岩体冷却中—晚期晶粥中粒间熔体的排出被认为与铁钛氧化物的大量结晶关系密切,但在岩体冷却早期铁钛氧化物尚未大量结晶时,粒间熔体能否被有效排出、以及如何排出还需要深入探究。扬子地块北缘毕机沟岩体是我国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 层状岩体冷却中—晚期晶粥中粒间熔体的排出被认为与铁钛氧化物的大量结晶关系密切,但在岩体冷却早期铁钛氧化物尚未大量结晶时,粒间熔体能否被有效排出、以及如何排出还需要深入探究。扬子地块北缘毕机沟岩体是我国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分异程度较高且赋存有钒钛磁铁矿矿床的层状岩体。岩体下部带、中部带和上部带分别由斜长橄榄岩、辉长岩和闪长岩组成。本研究以下部斜长橄榄岩相带为对象,通过对斜长石和单斜辉石进行晶体粒度分布(CSDs)和空间展布形式(SDPs)分析,探讨层状岩体冷却早期粒间熔体的排出方式及其控制因素。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样品中封闭粒间熔体比例(FTL)为9%~13%,暗示岩体冷却早期粒间熔体被有效排出。单斜辉石和斜长石的CSD曲线斜率主要为3.36~2.45和2.99~1.87,截距分别为0.45~3.35和1.06~2.83,均具有斜率一致而截距变化较大的特征,与机械压实的CSD曲线一致。单斜辉石和斜长石在SDP图解上均显示负相关关系,也与机械压实趋势一致。因此,毕机沟岩体冷却早期粒间熔体的排出机制为机械压实。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毕机沟与全球其他典型层状岩体从岩体规模、粒间熔体和堆晶矿物密度差、晶体堆积速率与压实速率以及晶粥层厚度等方面进行系统对比后发现,在层状岩体冷却早期没有岩浆补给和对流的情况下,当岩体规模相近时,压实受控于堆晶矿物与粒间熔体密度差,密度差越大压实越容易发生;而当岩体规模不同时,规模越大压实越容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粒度分布 空间展布形式 粒间熔体 压实作用 层状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定量分析揭示熊耳群大斑玄武安山岩岩浆房存续时间与岩浆喷发速率
7
作者 瞿川豪 马建锋 赵太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74-2388,共15页
熊耳群火山岩是华北克拉通形成后首期大规模岩浆事件的产物,它代表了华北克拉通裂谷系发育和演化的开始,其形成时代与构造背景备受关注。前人研究集中于年代学与地球化学分析,但受限于年代学测试精度,对熊耳群岩浆活动的持续时间尚无法... 熊耳群火山岩是华北克拉通形成后首期大规模岩浆事件的产物,它代表了华北克拉通裂谷系发育和演化的开始,其形成时代与构造背景备受关注。前人研究集中于年代学与地球化学分析,但受限于年代学测试精度,对熊耳群岩浆活动的持续时间尚无法精确限定;同时,熊耳群岩浆岩的地球化学数据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其成因:地幔柱模型往往伴随着短期内巨量岩浆喷发的特征,通过传统地球化学方法很难识别,所以制约熊耳群形成的构造背景尚需更多的证据来支撑。岩石结构定量分析方法为解析岩浆活动的过程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该方法依靠分析岩石中晶体的分布特征,还原晶体结晶过程,从而揭示岩浆房存储状态,并估计岩浆存留时间。许山组玄武质安山岩具有典型的斑状结构,且代表熊耳群熔岩最早期的岩浆活动,记录了早期的岩浆房热状态。本文针对其中的斜长石斑晶开展结构定量分析,探讨熊耳群火山岩早期岩浆房的存储状态与存留时间。数据结果表明,许山组玄武质安山岩深部岩浆房长期处于低过冷度、半开放状态,存续时间为2400~24000yr。结合斜长石结晶实验和许山组斑晶晶体形态研究,估算斑晶斜长石生长速率为10^(-11)~10^(-10)mm/s;结合最大特征长度、剖面特征长度差值与熔岩厚度,计算得到许山组体积喷发速率0.28~13km^(3)/yr,二维喷发速率0.04~1.85m/yr,与大火成岩省的活动特征相似。综上所述,熊耳群许山组形成于一次强烈的热事件中,具有较大的岩浆通量与极高的喷发速率,符合地幔柱背景下的大火成岩省岩浆活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耳群 结构定量分析 晶体粒度分布 存留时间 喷发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化火成岩结构分析与岩浆固结的动力学过程 被引量:16
8
作者 杨宗锋 罗照华 卢欣祥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46-266,共21页
定量化火成岩结构分析将传统的定性或半定量化的岩相学研究提高到了与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相比拟的定量化程度,实现了诸如晶体粒度分布、晶体空间分布、晶体定向程度分析和二面角测量等方面的定量化研究。集中介绍了以上4种国际上应用广泛... 定量化火成岩结构分析将传统的定性或半定量化的岩相学研究提高到了与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相比拟的定量化程度,实现了诸如晶体粒度分布、晶体空间分布、晶体定向程度分析和二面角测量等方面的定量化研究。集中介绍了以上4种国际上应用广泛的定量化火成岩结构分析方法,包括各种研究方法的基本理论公式、岩浆动力学意义和实现方式。详细介绍了定量化火成岩结构分析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晶体粒度分布理论,概括了二维岩石薄片法、三维连续剖面法和X射线层析技术,在定量化火成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原理和现状。对晶体粒度分布分析中数据的封闭性和有效性检验进行了简要论述。综合阐述了晶体成核生长,晶体的聚集、分离和分解,岩浆混合,压滤、压熔和岩浆流动,结构的调整和平衡等一些基本的岩浆动力学过程中晶体粒度分布特征的表现。结合一些已发表的晶体粒度分布和晶体空间分布数据,简要概括了重要的基本定量化火成岩结构参数所表达的封闭和开放岩浆体系的特征,以及参数间协变关系所反映的岩浆固结动力学过程。最后给出了二维岩石光薄片分析法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认为今后定量化火成岩结构分析和地球化学分析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方法,将成为研究成岩成矿动力学过程的重要手段,也将会逐步扩展到岩浆相关矿床中成岩成矿机制分析和成矿预测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结构 定量化 晶体粒度分布 晶体空间分布 岩浆固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块俯冲带岩浆作用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怀明 翟世奎 +2 位作者 陶春辉 于增慧 季敏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8-105,共8页
综合分析了板块俯冲带岩浆活动的物质来源、岩浆上涌直至喷出的地球化学过程以及与这些过程相对应的时间尺度等研究的进展,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建议我国在该领域开展相关的研究中应:1)首先利用独有的地理优势,以处于弧后... 综合分析了板块俯冲带岩浆活动的物质来源、岩浆上涌直至喷出的地球化学过程以及与这些过程相对应的时间尺度等研究的进展,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建议我国在该领域开展相关的研究中应:1)首先利用独有的地理优势,以处于弧后扩张作用早期的冲绳海槽为研究对象,开展相关的调查与研究;2)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3)通过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拓展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俯冲 岩浆作用 时间尺度 铀系不平衡 晶体粒度分布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大连池老黑山火山钾质玄武岩结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彭年 崔莹 +4 位作者 刘永顺 乔学斌 朱晓艳 聂保锋 胡亚朵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035-2046,共12页
本文模拟了五大连池地区老黑山火山钾质响质碱玄岩熔岩在不同降温速率下从1150℃冷却到700℃橄榄石的结晶动力学过程,并从晶体粒度、晶体数量和晶体形态三方面研究了晶体结晶特征与降温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晶体粒度分布(CSD)... 本文模拟了五大连池地区老黑山火山钾质响质碱玄岩熔岩在不同降温速率下从1150℃冷却到700℃橄榄石的结晶动力学过程,并从晶体粒度、晶体数量和晶体形态三方面研究了晶体结晶特征与降温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晶体粒度分布(CSD)显示七组不同降温速率下的晶体粒度与布居密度均呈现较好的幂率关系,且幂律指数相近,斜率范围在3.69~4.42之间,这说明了晶体粒度分布对降温速率的依赖性并不显著。(2)随着降温速率由快变慢,晶体数量总体增长。当降温速率为0.0468℃/min时,晶体数量达到峰值。随后,结晶进入以退火合并为主的晶体粗化过程,直至结晶动力学达到平衡。(3)各降温速率下晶体形态呈现出分形特征,分形维数界于1.39~1.62之间,反映了新生晶体生长的自组织临界性。不同降温速率下的晶体边界复杂程度出现较大无规波动,显示出晶体形态对降温速率的高度敏感性。当降温速率为0.1℃/min时,晶体边界形态最复杂,当降温速率变慢到0.0468℃/min后,晶体边界形态的复杂程度趋于稳定。本项动力结晶实验对于深入了解五大连池新期火山熔岩流的运动机制以及动力结晶过程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质响质碱玄岩熔岩 降温速率 动力结晶 晶体粒度分布 分形 复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成岩结构的二维定量化分析方法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宗锋 李解 +7 位作者 姜晓杰 曲林雨 袁野 李英英 彭慧中 饶彤 马犇 徐志豪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3-38,共16页
近些年,定量化火成岩结构研究表明,利用常规的岩矿鉴定设备,获取不同尺度的火成岩二维岩相学照片,通过肉眼识别矿物颗粒,并借助图像处理和结构分析软件,可以准确地量化火成岩的结构特征。本文结合近些年国内外同行的研究成果,对火成岩... 近些年,定量化火成岩结构研究表明,利用常规的岩矿鉴定设备,获取不同尺度的火成岩二维岩相学照片,通过肉眼识别矿物颗粒,并借助图像处理和结构分析软件,可以准确地量化火成岩的结构特征。本文结合近些年国内外同行的研究成果,对火成岩二维定量化结构分析方法中常用的多种观测方式优缺点进行了总结。粒度在毫米级以下的火成岩的定量化结构参数,可以用偏光显微镜下的透射光、反射光、阴极发光和电子探针背散射成像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观测方式进行分析,并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准确度。粒度小于0.03mm的各种镁铁质矿物可用反射光和背散射图进行分析,灰度近似的镁铁质矿物可以利用图像处理软件赋予不同的彩色,提高颗粒间的辨识度。常规偏光显微镜下不易区分的长英质矿物和多数副矿物可用偏光显微镜阴极发光进行分析。粒度在毫米级以上的造岩矿物可以用光片或野外测量的方式进行定量分析。为了方便相关领域学者使用火成岩二维定量化结构分析方法,本文详细列出了具体的分析步骤,并结合一个玄武岩样品中的橄榄石斑晶数据结果,重点分析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1)如何准确识别矿物颗粒边界;(2)矿物含量和形态的确定;(3)分析区域面积和颗粒数的确定;(4)不同晶体群的区分。分析结果表明,颗粒数100~500颗时,晶体粒度分布(CSD)的截距和斜率、矿物含量、定向程度和粒状矿物的三轴比在误差范围内没有显著区别,但颗粒最大长度和聚集程度会被低估。当颗粒数小于300颗时,晶体空间聚集程度的R值会被高估0.05~0.2,这一点在以往的研究中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当颗粒数大于500颗时,所有结构参数都趋于稳定,且精度和准确度都会显著提高。目前多数研究者提供的结构参数往往与观测和统计方式有关,缺乏对应的原始数据,不方便同行间的对比研究,建议学者今后发表相关成果时,提供详细的分析步骤和最原始的数据。分析步骤重点说明包括:(1)聚集矿物边界的识别和处理方式;(2)晶体三维形态的确定方法,样品间CSD参数的变化是否是由形态参数变化引起;(3)能够准确识别的矿物颗粒最小粒度;(4)利用颗粒数较多的样品选取较小的不同区域重复分析3到5个不同区域,评估样品的均一性,并据此估计样品的分析精度。原始数据方面包括:(1)提供同一个样品至少一个不同区域的分析结果,如果是多个作者的研究成果,建议提供至少两人独立分析的结果用来评估数据的精度和准确度;(2)文章正文或附件中应该提供每个样品不同粒度间隔的颗粒数,样品原始的高分辨率矿物轮廓描绘图或图片分析的相关原始参数。火成岩出现复杂晶体群时,定量化的结构参数往往体现的是多种晶体群的混合特征,并且与不同晶体群的比例有关。未来的研究需要结合多种观测方式和微区成分分析重点识别不同晶体群的结构参数,对粒度和成分近似的多种晶体群的识别,还需要开发更多有效的方法,这对准确认识火成岩结构多样性的成因和岩浆作用过程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 定量化结构分析 岩相学 晶体粒度分布 偏光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定量化结构分析方法揭示蚀变花岗斑岩的形成过程——以新疆莫阿特茂金岩体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飞 罗照华 +1 位作者 杨宗锋 聂高众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8-139,共22页
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已广泛运用于火成岩成因的研究中,但对于一些蚀变较严重的岩石,有时仅通过地球化学分析难以还原岩浆固结的过程。火成岩定量化结构分析方法是通过对岩石中矿物的定量分析(诸如晶体粒度分布分析,晶体空间分布分析,以及... 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已广泛运用于火成岩成因的研究中,但对于一些蚀变较严重的岩石,有时仅通过地球化学分析难以还原岩浆固结的过程。火成岩定量化结构分析方法是通过对岩石中矿物的定量分析(诸如晶体粒度分布分析,晶体空间分布分析,以及晶体定向程度分析等),从而反演岩浆固结过程中发生的动力学过程。这种方法很好地避免了蚀变作用对还原岩体形成过程所产生的诸多影响。本文运用火成岩定量化结构分析方法,对新疆莫阿特茂金花岗斑岩体钻孔中10个样品的钾长石斑晶和石英斑晶分别进行分析。尽管这些样品普遍发生了碳酸盐化蚀变作用,定性观察中结构特征也比较均一,但是钾长石和石英斑晶的定量化结构数据及其在钻孔深度(约170 m)范围内的变化趋势显示,茂金花岗斑岩体可能至少由4次脉冲岩浆叠加形成,每股岩浆中心的CSD曲线小晶体缺乏,发生了粗化现象。由于脉冲式岩浆多次注入,导致的温度振荡加剧了矿物粗化。脉冲岩浆中心处斑晶体积含量的增加,可能与岩浆流动过程中对大晶体的影响有关,80 m深度以下脉冲岩浆接触带的斑晶体积含量明显增加,是由于机械压缩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粒度分布 空间分布 花岗斑岩 莫阿特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巴坦钠溶析结晶工艺优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丽 刘宝树 +1 位作者 郑学明 孙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905-2914,共10页
目前舒巴坦钠粗品的提纯采用还原成舒巴坦酸后再经反应结晶合成舒巴坦钠的方式,耗时耗力且所需药品、试剂种类较多,不节能环保。针对该问题,采用正交实验L27(3^13)对舒巴坦钠的溶析结晶工艺进行优化,探明了6个因素6个交互作用对粒度、... 目前舒巴坦钠粗品的提纯采用还原成舒巴坦酸后再经反应结晶合成舒巴坦钠的方式,耗时耗力且所需药品、试剂种类较多,不节能环保。针对该问题,采用正交实验L27(3^13)对舒巴坦钠的溶析结晶工艺进行优化,探明了6个因素6个交互作用对粒度、纯度以及两者的综合评分的影响,包括养晶时间(A)、溶析剂用量(B)、溶析剂中乙醇的体积分数(C)、溶析剂的滴加速率(D)、搅拌速率(E)、温度(F)以及养晶时间分别与溶析剂用量(A×B)、与溶析剂中乙醇的体积分数(A×C)的交互作用、溶析剂用量与溶析剂中乙醇的体积分数的交互作用(B×C),并得到了一组最优方案A2B2C1D3E3F2。通过该方案可获得纯度x>97%,体积平均粒度D[4,3]≈290μm,质量收率约为84%的舒巴坦钠产品,并发现杂质舒巴坦青霉胺对舒巴坦钠的粒度分布有一定的影响。在解决原有问题的基础上,合适粒度分布的舒巴坦钠产品也可为后续制剂工艺提供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巴坦钠 溶析结晶 正交实验 纯度 晶体粒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