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街景数据的平遥古城历史街区视觉景观质量评价与优化研究
1
作者 秦子超 付胤胤 闫晓华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3期190-200,共11页
历史街区因其综合的多元属性而被视为城市空间的独特组成部分,针对历史街区视觉景观评价研究尚不完善,缺乏科学定量的评价方法。以平遥古城为研究对象,将自摄图像集作为图像深度学习载体,运用图像语义分割技术得到各客观视觉要素占比,... 历史街区因其综合的多元属性而被视为城市空间的独特组成部分,针对历史街区视觉景观评价研究尚不完善,缺乏科学定量的评价方法。以平遥古城为研究对象,将自摄图像集作为图像深度学习载体,运用图像语义分割技术得到各客观视觉要素占比,构建历史街区视觉景观质量评价体系,采用AHP-CRITIC法确定权重;利用ArcGIS和SPSS软件,采用自然断点法、相关性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平遥古城历史街区视觉质量区间为[0.247799,0.782619],平均值为0.6149098,其中39.19%的采样点聚集在平均值附近,平遥古城历史街区视觉景观质量以中等质量为主。平遥古城历史街区视觉景观质量评价结果,空间分布呈现北区高南区低的特征。结合相关性分析得出,植被、建筑、载具、天空等客观视觉要素为平遥古城历史街区视觉景观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视觉安全性、舒适性、丰富性3个方面提出视觉景观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景观 景观质量评价 街景数据 图像语义分割 优化策略 平遥古城历史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株洲石峰公园景观质量评价研究
2
作者 羿翰霖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11-17,共7页
针对城市公园景观同质化及功能失衡等问题,以科学量化的方法评估公园景观质量,为公园的规划设计及管理提供指导。以株洲石峰公园为研究对象,基于AHP-FCE法从生态环境质量B_(1)、景观美学价值B_(2)、设施与服务B_(3)、人文景观效益B_(4)... 针对城市公园景观同质化及功能失衡等问题,以科学量化的方法评估公园景观质量,为公园的规划设计及管理提供指导。以株洲石峰公园为研究对象,基于AHP-FCE法从生态环境质量B_(1)、景观美学价值B_(2)、设施与服务B_(3)、人文景观效益B_(4)四个准则层设定21项具体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模型。通过专家问卷调查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公园景观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个评价方向权重排序依次为B_(1)(0.4570)>B_(3)(0.2482)>B_(2)(0.1683)>B_(4)(0.1265),得分排序依次为B_(1)(4.0378)>B_(2)(2.7805)>B_(4)(2.3675)>B_(3)(2.3049),石峰公园景观质量综合评价得分为3.1848,评价等级为“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P FCE 景观质量评价 石峰公园 株洲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PNet深度学习网络景观要素语义分割的春季森林景观质量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帅健 邓华锋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1-238,共8页
基于BIB-LCJ审美评判测量法对25个春季森林景观样本进行美景度评定,结合PSPNet深度学习网络对春季森林景观图像进行语义分割,建立美景度与景观要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PSPNet对于天空与植被的识别精度分别为87.9%与86.7%,... 基于BIB-LCJ审美评判测量法对25个春季森林景观样本进行美景度评定,结合PSPNet深度学习网络对春季森林景观图像进行语义分割,建立美景度与景观要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PSPNet对于天空与植被的识别精度分别为87.9%与86.7%,属于可用范围。2)与美景度相关的7个春季森林景观要素中,“植物层次”“花朵色彩丰富度”和“色彩统一程度”可提升春季景观美景度,而“枯枝可见率”“灌草层比例”“土壤裸露程度”和“视觉干扰物比例”对美景度则有负面影响。研究结果为春季森林景观的营建和质量提升提供了指导。此外,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深度学习PSPNet模型提供的语义分割技术,有效解决了景观图像组成量化这一客观的景观要素分解方法的应用技术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分割 美景度 景观要素分解 森林景观质量评价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质量评价的桂林漓江风景区生态优化设计 被引量:4
4
作者 唐娜娜 唐旭军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75,共10页
为提升自然遗产的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推动桂林漓江风景区可持续发展,以桂林漓江风景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桂林漓江风景区生态景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因子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桂林漓江风景区生态景观质量进... 为提升自然遗产的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推动桂林漓江风景区可持续发展,以桂林漓江风景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桂林漓江风景区生态景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因子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桂林漓江风景区生态景观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桂林漓江风景区生态景观质量综合评价得分为3.8762分,处于“较好”水平;4项准则层(整体风貌B_(1)、文化服务价值B_(2)、美学价值B_(3)、生态调节B_(4))评分均在“一般”等级之上,得分值分别为B_(1)=3.5871、B_(2)=4.2971、B_(3)=3.2913、B_(4)=3.0093,由大到小表现为文化服务价值、整体风貌、美学价值、生态调节。桂林漓江风景区生态景观质量在文化服务价值方面表现较好,在生态调节方面表现较弱。研究结果显示桂林漓江风景区需在保持山水形态原真性和完整性、实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持续发力,保持景观原生态美学价值,进而提升社会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林漓江风景区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 生态景观质量评价 生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PCA与语义差异法的晋城市森林公园景观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被引量:1
5
作者 常朦朦 马星玮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8-216,共9页
【目的】以游客直观心理感受为前提,量化评估晋城市白马寺山森林公园景观建设质量,为晋城市森林公园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照。【方法】以晋城市白马寺山森林公园作为研究样地,基于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方法,建立涵盖景观生态质量、景观美... 【目的】以游客直观心理感受为前提,量化评估晋城市白马寺山森林公园景观建设质量,为晋城市森林公园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照。【方法】以晋城市白马寺山森林公园作为研究样地,基于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方法,建立涵盖景观生态质量、景观美学价值、景观游憩功能、景观康养功能和景观社会功能五个维度的森林公园景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借助AHP-PCA主客观相结合方法对指标进行赋权,并利用语义差异法对晋城市白马寺山森林公园景观质量进行评分。【结果】1)经赋权后,指标权重景观生态质量为0.218、景观美学价值为0.443、景观游憩功能为0.107、景观康养功能0.139和景观社会功能0.093,呈现景观美学价值>景观生态质量>景观康养功能>景观游憩功能>景观社会功能的排列顺序;2)采用语义差异法对晋城市白马寺山森林公园景观质量19项二级指标进行打分,得出森林公园景观质量平均得分为1.262分,且各项指标均为正向;3)综合AHP-PCA法与语义差异法评价得出,晋城市白马寺山森林公园景观质量综合得分为81.543分,能够较好满足游客需求。【结论】基于评价结果,提出厚植生态优势,提升森林公园美学价值;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提高森林公园生态质量;建设森林康养基地,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建议,以此推动晋城市森林公园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质量评价 晋城市森林公园 层次分析法(AHP) 主成分分析(PCA) 语义差异法(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法与美景度法的南京市植物景观质量评价——以6所大学校园为例 被引量:24
6
作者 杨阳 唐晓岚 +2 位作者 刘澜 贾艳艳 罗海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56-264,共9页
为探究影响植物景观质量的核心成分,以南京市6所高校校园为研究区域,192处植物景观样地为研究对象,对植物景观的植物种类进行统计以及使用美景度法对景观质量评价。在调查112名公众的基础上,获得了25个景观质量评价因子,对因子进行主成... 为探究影响植物景观质量的核心成分,以南京市6所高校校园为研究区域,192处植物景观样地为研究对象,对植物景观的植物种类进行统计以及使用美景度法对景观质量评价。在调查112名公众的基础上,获得了25个景观质量评价因子,对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研究统计出6所高校植物景观共涉及99种植物,筛选出各所高校植物景观质量评价前1的样地作为校园景观提升与城市绿化的优先选择。经过主成分分析,前5个特征值的累积贡献率为86.203%,超过85%,可以较好地表达出原有25个要素因子的总体变化,从而构建出植物景观质量的特征指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植物景观不同要素因子和特征指数与景观质量等级之间的关系。最后对植物景观营建工作提出注重植物色彩品质、审美艺术性、挖掘植物文化以及选择亲民、乡土植物等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市 植物景观 主成分法 美景度法 景观质量评价 景观营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景观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宇奇 何杰 +3 位作者 罗奕爽 彭培好 黎燕琼 郑绍伟 《四川林业科技》 2017年第4期53-57,共5页
乡村景观承载着许多现代人的"乡愁"情怀,乡村景观的规划与保护在逐的被重视的情况下,乡村景观的质量评价是在乡村景观规划和保护中较为缺少的部分。本文系统分析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外乡村景观质量评价的研究现状,总结了... 乡村景观承载着许多现代人的"乡愁"情怀,乡村景观的规划与保护在逐的被重视的情况下,乡村景观的质量评价是在乡村景观规划和保护中较为缺少的部分。本文系统分析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外乡村景观质量评价的研究现状,总结了以往乡村景观质量评价的指标、方法及相关的研究等等,最后以川西林盘为例,针对现阶段乡村景观质量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今后进行乡村景观质量评价的建议。认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建立适合的景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2)规范景观质量评价中的操作过程;(3)分类景观进行对比评价;(4)关注景观格局和景观美学的关联;(5)重视乡村景观地域性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景观 景观质量评价 评价指标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风景林景观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蔡丽丽 徐程扬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5-151,共7页
遥感技术是风景林景观质量评价的重要手段。概述风景林景观质量评价的意义及发展历程,总结遥感技术在风景林景观格局及动态研究、可视化和数字化管理中的应用,重点阐述基于遥感技术的风景林景观质量内涵,分析目前遥感技术在风景林景观... 遥感技术是风景林景观质量评价的重要手段。概述风景林景观质量评价的意义及发展历程,总结遥感技术在风景林景观格局及动态研究、可视化和数字化管理中的应用,重点阐述基于遥感技术的风景林景观质量内涵,分析目前遥感技术在风景林景观信息提取及评价方面理论和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并对遥感技术在风景林景观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林 景观质量评价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域性视角下城市公园景观质量评价--以成都市浣花溪公园为例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建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2-159,共8页
【目的】为地域性景观融入城市发展规划,突出和丰富地域性景观要素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表达效果,减少城市“趋同性”,为地域文化传承,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方法】以地域文化为视角,以成都市浣花溪公园为研究对象,基... 【目的】为地域性景观融入城市发展规划,突出和丰富地域性景观要素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表达效果,减少城市“趋同性”,为地域文化传承,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方法】以地域文化为视角,以成都市浣花溪公园为研究对象,基于AHP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浣花溪公园地域性景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各层级指标的评判矩阵,依据层次分析法所得的权重集合,对成都市浣花溪公园各维度景观质量进行了模糊性评判,进而得出各项提升策略。【结果】浣花溪公园地域性景观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其总体得分为2.987分,建筑要素分值为3.261分;植物要素分值为2.836分;水体要素分值为3.073分;铺装要素分值为3.337分;小品要素分值为2.606分。其中建筑要素、水体要素和铺装要素景观地域性表达丰富,达到“较好”等级,而植物、小品要素景观地域性表达为“一般”等级。各级指标评分较好均在“一般”等级之上。整体表现:铺装要素>建筑要素>水体要素>植物要素>小品要素。【结论】地域文化是城市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所在,特色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构成了不同城市的外在表征,因此城市景观营造应不断挖掘、深化地域文化表达,将其融入城市景观,强化地域性景观要素在城市公园中的应用范围,增加景观环境的丰富度,提升文化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性 城市公园 景观质量评价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郊森林公园康养景观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以黑龙江加格达奇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韶晗 宋爽 +3 位作者 石梦溪 胡珊珊 邢姝寒 许大为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0-65,共6页
以黑龙江加格达奇国家森林公园为例,按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原则,参照《全国城郊森林公园发展规划(2016—2025)》、GB/T 51046—2014《国家森林公园设计规范》等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构建了由34个评价指标组成的黑龙江加格达奇国家... 以黑龙江加格达奇国家森林公园为例,按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原则,参照《全国城郊森林公园发展规划(2016—2025)》、GB/T 51046—2014《国家森林公园设计规范》等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构建了由34个评价指标组成的黑龙江加格达奇国家森林公园康养景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选用层次分析法(AHP)-主成分分析法(PCA)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以语义差异分析法(SD)为量化研究的基础,耦合了AHP-PCA-SD多种方法,构建了该国家森林公园康养景观质量评价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获取相关数据,应用构建的评价模型对黑龙江加格达奇国家森林公园康养景观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黑龙江加格达奇国家森林公园康养景观建设质量总体评分为57.360分,“较好”指标主要集中在该国家森林公园景观安全性、空间营造以及浏览舒适度等方面,“较差”指标主要集中在康养植物应用、五感体验、康养空间营造等方面;依据森林康养理念,黑龙江加格达奇国家森林公园仍需大力提升景观建设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康养 城郊森林公园 公园景观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语义差异法的城市公园景观质量评价—以广州市天河公园为例 被引量:20
11
作者 晏忠 陈建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1-198,共8页
【目的】以量化研究的思路,定量评估城市公园景观建设质量的影响因素,为城市公共空间建设质量的优化提升提供一定参照,以增强城市公共空间活力及使用者归属感,为城市公园建设工作贡献力量。【方法】以城市公园建设成果较丰的广州市为例... 【目的】以量化研究的思路,定量评估城市公园景观建设质量的影响因素,为城市公共空间建设质量的优化提升提供一定参照,以增强城市公共空间活力及使用者归属感,为城市公园建设工作贡献力量。【方法】以城市公园建设成果较丰的广州市为例,选定天河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与语义分析(SD)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以空间使用者的心理感受为出发点,结合其需求需要,对公园景观建设质量进行相应评判。制定了包含观赏性、游憩功能、安全性、空间组织、生态环境、社会功能共6个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对空间使用者进行问卷调查获取基础数据,并进行分析统计,形成一定的科学评判依据。【结果】1)6个评价方向权重排序如下:观赏性0.223>游憩功能0.213>生态环境0.189>生态环境0.185>安全性0.177>社会功能0.109>空间组织0.089。2)由SD法得出天河公园的20项二级指标得分位于“正向”,区间范围为[0.960,1.360],平均分为1.171分。3)将AHP权重计算结果与SD法所得评分结合最终得出天河公园景观质量总体评分为1.138分,整体评分处于“较好”至“非常好”区间,评分较高。【结论】城市公园等公共场所景观建设的过程中,首先需满足游人的游赏需求及对于自然环境体验感受的基本需求,在此基础上构建满足游人追求美的感受、良好的游憩社交体验是城市公园景观建设的侧重点。广州市天河公园建设时间相对较早,公园面积较大,植被覆盖度极高,景观多样,可达性较高,但因该公园建设时间较早,建筑风格及内部部分基础设施相对陈旧,应根据公园特色进行设计更新以满足游人日益增长的美好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 层次分析法 语义分析法 景观质量评价 广州天河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家界地貌景观质量评价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吴吉林 刘水良 +1 位作者 刘唱唱 庄大春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26,共9页
景观质量评价是旅游目的地转型升级、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景观美学理论,以张家界地貌为例,综合考虑物理、美学、心理3个维度的属性,构建了包含独特性、多样性、复合性、空间性和生动性5类因子18个指标的张家界地... 景观质量评价是旅游目的地转型升级、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景观美学理论,以张家界地貌为例,综合考虑物理、美学、心理3个维度的属性,构建了包含独特性、多样性、复合性、空间性和生动性5类因子18个指标的张家界地貌景观质量评价体系,选取游客和专业者分别采用模糊-AHP法和SBE法对6种地貌类型的80个地貌景观点进行景观质量评价,并对不同地貌类型景观点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主要结论如下:(1)模糊-AHP法与SBE法的评价结果较为一致,表明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反映了张家界地貌的主要构景要素;(2)各地貌类型景观质量评价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方山、平台>峡谷>峰墙、天生桥>残峰>峰柱>峰林、峰丛,从各因子层得分来看,独特性、空间性和生动性得分较高,而复合性和多样性得分较低;(3)4个不同发育阶段的6种地貌类型景观质量特征差异较大,有不同的影响因素。最后,从视角创新、理论提升、方法融合方面提出了未来景观质量评价的优化方向,并从提升文化内涵、突出时代内涵、强化经济内涵等方面对改善张家界地貌景观质量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质量评价 模糊-AHP法 SBE法 张家界地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语义分割法的城市冠顶式森林步道景观质量评价——以福州福道为例 被引量:11
13
作者 林盈芳 黎俊仪 +2 位作者 李丽凤 傅伟聪 董建文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8-224,243,共8页
城市冠顶式森林步道的构建对增进公众福祉具有重要意义,提升城市冠顶式森林步道景观质量是其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定量评价景观要素的美景度是提升景观质量的基础。以福州福道为例,首先利用灰色统计分析法预选其景观要素,然后采用图像语义... 城市冠顶式森林步道的构建对增进公众福祉具有重要意义,提升城市冠顶式森林步道景观质量是其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定量评价景观要素的美景度是提升景观质量的基础。以福州福道为例,首先利用灰色统计分析法预选其景观要素,然后采用图像语义分割法和景观美景度评价法对福道的景观要素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最后通过偏相关分析,建立福道景观美景度评价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用于福道景观质量评价。结果表明:①PSPNet对植被和天空景观要素的识别精度分别达到88.61%和90.91%,说明图像语义分割法可实现对福道景观要素的有效量化;②景观美景度值分析结果显示,山体侧有植被步道区域的总体景观美景度评分最高,休憩亭廊区域的总体景观美景度评分最低;③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天空开阔度、绿视率、植物色彩丰富度、最远视线距离、可视区域面积和场景色彩丰富指数是决定福道景观美景度的主要因素,其影响程度依次减小,建立的福道景观美景度评价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具有良好的解释度和统计学意义。该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冠顶式森林步道景观质量的定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冠顶式森林步道 景观质量评价 景观要素 景观美景度 图像语义分割法 深度学习 灰色统计分析法 福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国家湿地公园景观质量评价--以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为例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韶晗 许大为 +2 位作者 宋爽 石梦溪 胡珊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1-190,共10页
【目的】为保证湿地生态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人居环境的改善提升,强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建设效果,以便为我国国家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贡献一定力量。【方法】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视角,以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国家湿地公园景观建设效果为研... 【目的】为保证湿地生态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人居环境的改善提升,强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建设效果,以便为我国国家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贡献一定力量。【方法】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视角,以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国家湿地公园景观建设效果为研究对象,基于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FAHP)建立了大兴安岭地区国家湿地公园景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相应分析,构建了各层指标的评判矩阵,结合层次分析法所得到的权重集,对大兴安岭地区国家湿地公园景观质量进行了针对性评判。【结果】分析了大兴安岭地区10所国家湿地公园(含试点)现有景观建设水准,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地区国家湿地公园总体建设质量一般,总体评分为0.566,10所国家湿地公园(含试点)评分均为“一般”,分值均介于0.5~0.6。10所国家湿地公园得分排名为:漠河九曲十八湾国家湿地公园>塔河固奇谷湿地公园>双河源国家湿地>阿木尔国家湿地公园>古里河国家湿地公园>砍都河国家湿地公园>呼中呼玛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十八站呼玛河国家湿地公园>漠河大林河国家湿地公园>加格达奇甘河国家湿地公园。【结论】大兴安岭地区国家湿地公园景观建设在生态调节服务及景观支持层面表现较好,在文化服务方面表现较弱。该地区国家湿地公园在景观特色表达、公众教育等方面需加强投入,增强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建设,为区域生态优化、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湿地公园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景观质量评价 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FAHP) 大兴安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璞丽酒店入口景观质量评价与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恒毅 汤晓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2期160-165,共6页
酒店入口作为酒店对外的主要结合部,不仅具有迎送客人、展现酒店气质的作用,同时还具有协调酒店建筑与城市空间的功能,因此酒店入口景观设计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从现有酒店入口设计方面的研究现状出发,结合相关政策和法规,从设计的基础... 酒店入口作为酒店对外的主要结合部,不仅具有迎送客人、展现酒店气质的作用,同时还具有协调酒店建筑与城市空间的功能,因此酒店入口景观设计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从现有酒店入口设计方面的研究现状出发,结合相关政策和法规,从设计的基础理论、技术可行性、管理(运营成本、安全性)和法律法规层面综合分析,运用AHP层次分析法,从酒店入口空间的功能性、美感度、生态性和文化性4个准则层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构建酒店入口空间质量评价模型。以此为基础,构建一套适用于商务酒店入口景观评价的指标体系。选用上海璞丽酒店作为实例酒店,寻找现有酒店入口景观设计方面的不足之处,最后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研究旨在为相关领域的学者提供一些景观评价、设计策略等方面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璞丽酒店 酒店入口 景观质量评价 景观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景林景观质量评价及景观提升营建策略 被引量:2
16
作者 董淑龙 马姜明 《现代园艺》 2022年第1期144-146,共3页
风景林在自然界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良好的风景林既能塑造优美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也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通过查阅并综合分析大量国内外文献,系统论述了风景林景观质量评价的发展概况、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提出风景林景观提升营建策... 风景林在自然界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良好的风景林既能塑造优美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也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通过查阅并综合分析大量国内外文献,系统论述了风景林景观质量评价的发展概况、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提出风景林景观提升营建策略,旨在为风景林的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林 美学价值 景观质量评价 景观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校园入口景观质量评价——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杜昌进 龚鹏 《绿色科技》 2023年第1期74-79,共6页
以江西农业大学主校区的北区入口景观为例,在其空间布局,景观构成等基础上加入文化性的维度进行实地调研,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建立关于校园入口景观质量的评价模型,同时对江西农业大学入口的景观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江西农业... 以江西农业大学主校区的北区入口景观为例,在其空间布局,景观构成等基础上加入文化性的维度进行实地调研,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建立关于校园入口景观质量的评价模型,同时对江西农业大学入口的景观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江西农业大学主校区北区入口景观质量得分为3.4413,质量等级为Ⅲ级(一般);各景观因子得分较为接近,均在一般(3.0~3.5分)水平及以上,其中,评价结果为良好的景观因子有4项(建筑美感度、校内外景观渗透性、生态功能性、景观地域性);评价为一般的景观因子有6项(装饰小品艺术性、植物造景美观度、景观层次丰富度、空间布局合理性、景观标识性、景观文化性);其中,装饰艺术小品艺术性(3.21分)、景观层次丰富度(3.25分)、景观标识性(3.17分)得分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大学校园 入口景观 AHP法 景观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园林的景观质量评价方法研究——以北京9个开放园林为例
18
作者 林栋东 焦阳 黄凯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78-83,共6页
【目的】将景观质量评价方法应用到景观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中,使景观资源的利用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方法】本研究对影响景观质量的不同因子用二歧式法赋值,并利用景观质量评价公式对北京地区故宫、北海等9个开放园林进行评估。【... 【目的】将景观质量评价方法应用到景观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中,使景观资源的利用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方法】本研究对影响景观质量的不同因子用二歧式法赋值,并利用景观质量评价公式对北京地区故宫、北海等9个开放园林进行评估。【结果】评估结果与北京市旅游管理部门公布的游客到访率基本一致,从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该评价方法的客观性和科学性。【结论】利用二歧式赋值法可以有效的对景观质量进行评价,在今后的园林景观质量评价中,此方法可以提供进一步的参考,保证在调查时数据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资源 景观质量 景观质量评价公式 二歧式赋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深度学习技术支持下南京秦淮河滨水景观视觉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周详 徐浩洋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84-87,共4页
将南京秦淮河线性滨水景观选作研究对象,运用主客观感知要素相互结合的方式对城市滨水景观视觉质量评价展开定量研究。通过设计一种利用远程云端技术收集数据的方法,将自摄照片集作为图像机器学习载体,训练出一套适用于城市滨水景观的... 将南京秦淮河线性滨水景观选作研究对象,运用主客观感知要素相互结合的方式对城市滨水景观视觉质量评价展开定量研究。通过设计一种利用远程云端技术收集数据的方法,将自摄照片集作为图像机器学习载体,训练出一套适用于城市滨水景观的图像语义分割模型与情感拟合算法,构建起一套可以量化解析客观视觉特征与主观视觉感知之间相关性的关联模型。最后,通过K折交叉验证及相关模型进行自验与他验,检验视觉感知关联模型的准确性与适用性。结果显示:图像深度学习技术可以较好地模拟人类视觉感知;将视觉感知关联量化模型应用于实际场景,能够预测人类对于大尺度滨水景观的视觉感知结果;从而回应城市滨水景观视觉质量评价的应用需求与价值导向,为城市滨水景观资源管理提供合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视觉景观 景观感知 深度学习 景观质量评价 图像语义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法的成都平原农田景观及其要素质量评价研究--以郫都区为例
20
作者 李灵姗 曾维桢 +3 位作者 阳济蔚 刘鑫婷 姚俊江 朱春艳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22期93-100,105,共9页
成都市农耕文明历史悠久,开展成都平原农田景观质量评价研究有利于推进农田景观化、景观特色化。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适用于成都平原的农田景观质量评价体系。结果表明:评价体系建立完成,准则层中生态价值是影响农田景观质量评价的... 成都市农耕文明历史悠久,开展成都平原农田景观质量评价研究有利于推进农田景观化、景观特色化。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适用于成都平原的农田景观质量评价体系。结果表明:评价体系建立完成,准则层中生态价值是影响农田景观质量评价的最重要因素,廊道连通性、景观稳定性等是重要的指标层因子;战旗村和安龙村得分均在60~70分之间,农田景观质量一般;研究在体系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对两个村提出了强化地域性景观特色、提高农田景观稳定性、增强旅游服务建设等改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景观 景观质量评价 层次分析法 美景度评价 成都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