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景观格局和生态敏感性的右玉县景观脆弱度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盛晓雯 周伟 +1 位作者 曹银贵 成陆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7-174,共8页
确定右玉县景观脆弱度,通过景观脆弱度来反映景观生态系统受到的干扰程度。以山西省右玉县为例,在建立景观脆弱度指数的基础上,通过GS+软件进行变异函数拟合分析和ARCGIS10.2的普通克里格插值,得到景观脆弱度分布图,利用GeoDa软件分析... 确定右玉县景观脆弱度,通过景观脆弱度来反映景观生态系统受到的干扰程度。以山西省右玉县为例,在建立景观脆弱度指数的基础上,通过GS+软件进行变异函数拟合分析和ARCGIS10.2的普通克里格插值,得到景观脆弱度分布图,利用GeoDa软件分析景观脆弱度的空间自相关格局。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景观类型以耕地和林地为主,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呈下降趋势,林地、草地、城镇用地和工矿用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生态旅游政策的影响下,研究区景观的多样性有所增加,景观脆弱度呈下降趋势,生态环境呈现正向演替,景观脆弱度在空间上是正相关的,且正相关趋势随着时间在增强。研究结果可为右玉县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也可为类似地区景观脆弱度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脆弱度 景观格局 生态敏感性 空间相关性 右玉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黄河沿岸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脆弱度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赫晓慧 李紫薇 +1 位作者 郭恒亮 田智慧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7-102,共6页
以河南省黄河沿岸中东部地区为研究对象,以2000年、2006年和2012年3个时期的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景观格局指数计算,运用景观敏感度指数和景观恢复度指数构建景观脆弱度指数,并基于GIS工具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研究区景观格局动态... 以河南省黄河沿岸中东部地区为研究对象,以2000年、2006年和2012年3个时期的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景观格局指数计算,运用景观敏感度指数和景观恢复度指数构建景观脆弱度指数,并基于GIS工具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研究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以及景观脆弱度的时空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研究区2000—2012年旱地的转换面积最多,水田大面积转化为旱地,林地和草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增加的速度最快,水域主要转化为耕地,表明城市化、农业活动和黄河水资源量变化是景观变化主因。2)10 km采样间距内研究区景观格局脆弱度具有高度的空间相关性,而城市化及其他人类活动的非结构性因素是景观脆弱度变化主因,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稳定,城市化等非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力会降低。3)2000年到2012年河南省黄河沿岸景观格局脆弱度总体上呈递增趋势,且人类活动是景观脆弱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沿岸 转移矩阵 地统计学 景观脆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湾景观生态脆弱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以东海区为例 被引量:28
3
作者 田鹏 李加林 +6 位作者 姜忆湄 史小丽 王丽佳 刘瑞清 童晨 周子靖 邵姝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63-1474,共12页
研究围填海影响下海湾景观生态脆弱性,有助于提高海湾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速修复海湾生态系统。基于东海区海湾6期景观数据,分析了围填海影响下东海海湾景观生态脆弱性和人工干扰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讨论了海湾景观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研究围填海影响下海湾景观生态脆弱性,有助于提高海湾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速修复海湾生态系统。基于东海区海湾6期景观数据,分析了围填海影响下东海海湾景观生态脆弱性和人工干扰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讨论了海湾景观对人类活动的响应程度。结果表明:(1)东海海湾景观脆弱度上升,北部和南部海湾较高和高脆弱区面积呈上升趋势。高等级脆弱区不断扩散,主要由城市到郊区、内地到沿海、陆地到港口等。(2)东海海湾围填海开发利用强度加强。东海北部海湾景观人工干扰强度由低值向高值转变,中强度、较高强度区间和高强度区面积不断增加。南部海湾景观人工干扰强度南北分异显著,呈现出北低南高的特征。人工干扰强度从内陆向河口周边及沿海地区强度逐渐加深。(3)东海海湾景观变化对人类活动响应显著。东海北部海湾景观趋于破碎化、多样化、非均衡化。东海南部海湾逐渐向集约开发方向发展,景观趋于规则化、均衡化。东海海湾景观脆弱度与景观人工干扰强度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南部海湾景观脆弱度与人工干扰度之间的拟合度大于北部海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脆弱度 景观人工干扰强指数 围填海 东海海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格局分析的青岛市海岸带生态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佳辰 高鹏 +3 位作者 董学德 李腾 许景伟 囤兴建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22-1030,共9页
为研究城市海岸带景观类型脆弱度变化特征,揭示海岸带生态脆弱性的时空分布规律,以青岛市2009和2018年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选取聚集度、分维数倒数、斑块密度、植被覆盖指数和生态适宜度等指标,计算景观类型脆弱度并构建生态脆弱性指数... 为研究城市海岸带景观类型脆弱度变化特征,揭示海岸带生态脆弱性的时空分布规律,以青岛市2009和2018年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选取聚集度、分维数倒数、斑块密度、植被覆盖指数和生态适宜度等指标,计算景观类型脆弱度并构建生态脆弱性指数模型,进而对青岛市海岸带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2009—2018年青岛市海岸带景观类型中,林地、水域和城乡工矿用地景观类型面积呈增加趋势,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景观类型面积趋于减少,其中,未利用地减少幅度最大(55.18%),城乡工矿用地大幅度增加(58.99%);(2)未利用地和草地的景观类型脆弱度较大,极易受到人为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干扰,林地景观类型脆弱度次之,水域最小;(3)青岛市海岸带生态良好区和重度脆弱区面积减少,每年比上一年的年平均减少率分别为16.24%和16.83%,而轻度脆弱区、一般脆弱区、脆弱区都呈增加趋势,每年比上一年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0.95%、10.74%和11.24%。生态脆弱性整体呈东部和西南部高、中部低的格局,轻度脆弱是青岛市海岸带的主要脆弱性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景观类型脆弱 生态脆弱性指数 GIS 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汾河流域景观格局脆弱性时空分异特征 被引量:18
5
作者 付扬军 师学义 和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7-202,共6页
为了流域的生态保护修复和可持续发展,其景观格局脆弱性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以黄土丘陵沟壑区汾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景观格局脆弱度指数,利用质心及标准差椭圆、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的方法,对近25年来流域景观格局脆弱度时... 为了流域的生态保护修复和可持续发展,其景观格局脆弱性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以黄土丘陵沟壑区汾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景观格局脆弱度指数,利用质心及标准差椭圆、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的方法,对近25年来流域景观格局脆弱度时空演变及空间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1990-2015年汾河流域景观格局脆弱度总体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脆弱度高的区域空间分布由相对集中变得较为分散;(2) 1990-2015年景观格局脆弱度质心不断向北移动,标准差椭圆呈"东北-西南"的空间分布格局,脆弱度空间分布越发分散;(3)研究区各时期景观格局脆弱度全局Moran′s I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正相关,且相关程度先上升后下降;(4)研究区景观格局脆弱度局部空间自相关在3个时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高低值区域呈现空间集聚,且分布范围由相对集中转变为较为分散。地形、河流等自然因素影响汾河流域景观格局脆弱性的空间分布;政策导向、社会经济活动等人为因素加速了景观格局脆弱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脆弱 时空分布 空间自相关 汾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与功能脆弱性的黄石市生态脆弱度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瞿博伟 吴乐知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28-738,共11页
资源枯竭型城市在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后往往出现较严重的生态退化问题,因此在该类型地区开展生态脆弱度评价具有积极意义.该文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GIS)技术,从生态结构性脆弱与生态功能性脆弱两个方面选取相关指标,构建了黄石市生态... 资源枯竭型城市在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后往往出现较严重的生态退化问题,因此在该类型地区开展生态脆弱度评价具有积极意义.该文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GIS)技术,从生态结构性脆弱与生态功能性脆弱两个方面选取相关指标,构建了黄石市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数模型,并采用自然打断法开展脆弱度的等级划分和评价.结果表明:1) 2009—2019年黄石市各景观类型指数变化明显,建设用地和林地优势度增加;耕地破碎度大幅增加而优势度减小;居民用地破碎度大幅减小而优势度减小;废弃工矿用地面积减少,破碎度和优势度减小.2)黄石市2009—2019年生态脆弱指数平均值为0.258±0.063,整体处于轻度脆弱且空间分异明显,北部和中部地区脆弱度高,主要为高程较高、坡度较大的山区、林区以及海拔较低的磁湖、大冶湖等水域;南部地区脆弱度低.3)黄石市生态脆弱度高的区域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2019年生态脆弱度高的区域面积为99 053.51 hm^(2),较2009年下降了4.69%;10年间由高等级脆弱向低等级脆弱转移的总面积为51 109 hm^(2),占总面积的70.08%,其中面积变化最大的是由中度脆弱向轻度脆弱转移24 720.48 hm^(2),主要集中在大冶市矿产资源开采区和水文旅游资源开发区的交界处,矿山治理和水体生态修复成效初显;黄石市市域内区域生态脆弱现状依然严峻,尤其市内三个区仍有超过60%的地区处于强度脆弱等级以上,还需持续不断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彻底实现城市成功转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脆弱 景观生态脆弱 GIS RS 黄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沙植被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4
7
作者 高岩 张宇清 +2 位作者 秦树高 张举涛 刘振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2-112,共11页
【目的】植物固沙作为重要的防沙治沙手段,在中国北方沙区生态重建与恢复工作中应用已60余年。了解不同固沙植被的景观格局动态及影响因子,可以为沙区的植被建设提供依据。【方法】本文通过中国植被图数据,选取了以蒿属(褐沙蒿和黑沙蒿... 【目的】植物固沙作为重要的防沙治沙手段,在中国北方沙区生态重建与恢复工作中应用已60余年。了解不同固沙植被的景观格局动态及影响因子,可以为沙区的植被建设提供依据。【方法】本文通过中国植被图数据,选取了以蒿属(褐沙蒿和黑沙蒿为主)、锦鸡儿属(中间锦鸡儿、小叶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为主)、榆树和樟子松为优势种的典型植被,在四大沙地(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和呼伦贝尔沙地)内的分布区域,采用景观脆弱度指数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了其在1990—2015年间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蒿属和锦鸡儿属灌丛总体呈扩张趋势且逐渐稳定,景观格局主要受年降水量的影响(贡献率分别为0.31、0.41),榆树疏林和人工樟子松林表现出衰退趋势,其主要影响因子分别是土地覆盖(贡献率为0.34)和生长季气温(贡献率为0.24)。【结论】在未来可能的气候条件下,蒿属灌丛和锦鸡儿属灌丛能够稳定存在并继续发挥其防风固沙的生态功能;榆树疏林和人工樟子松林可能会发生进一步退化,在植被建设工程中需要根据沙区气候条件合理选择树种并加强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沙植被 景观格局 影响因子 景观脆弱度指数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