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江源典型区湿地景观稳定性与转移过程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赵峰 刘华 +2 位作者 鞠洪波 张怀清 邹文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9-74,共6页
基于1977、1990、1997和2007年4期遥感影像,对三江源典型区湿地景观稳定性和时空转移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7—2007年间河流斑块面积和数量的稳定性水平最高,其中1977—1990年间其特征稳定性指数接近于1,但结构稳定性较低。湖泊景... 基于1977、1990、1997和2007年4期遥感影像,对三江源典型区湿地景观稳定性和时空转移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7—2007年间河流斑块面积和数量的稳定性水平最高,其中1977—1990年间其特征稳定性指数接近于1,但结构稳定性较低。湖泊景观稳定性呈增强趋势,且表现最稳定。沼泽景观稳定性表现为减弱趋势,至2007年稳定性水平降到最低,呈现最不稳定状态。河滩地面积和数量稳定性水平低,变化不稳定,结构稳定性也始终处于最低水平。1977—2007年湿地转移趋势主要表现为:1977—1990年湿地与非湿地类型转换最为突出,1990—1997年、1997—2007年转换平稳。湿地转出类型主要为草地,河流和河滩地转换频率较高,湖泊类型转化呈多元化,沼泽地转出类型几乎全为草地,转为其他类型的面积很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景观稳定性 转移过程 三江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0年来酒泉肃州绿洲时空变化及景观稳定性 被引量:3
2
作者 巩杰 张玲玲 孙朋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8-404,共7页
选取1973,1977年的MSS,1980年的卫星航片以及1986-2013年9个典型期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结合实地调查等进行解译分类和验证,利用ArcGIS 9.3,Fragstats 3.3和相关统计方法,对肃州绿洲时空变化及绿洲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 选取1973,1977年的MSS,1980年的卫星航片以及1986-2013年9个典型期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结合实地调查等进行解译分类和验证,利用ArcGIS 9.3,Fragstats 3.3和相关统计方法,对肃州绿洲时空变化及绿洲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40年来,肃州绿洲空间变化表现为扩张和萎缩并存,整体上以扩张为主;绿洲面积总体上呈增加趋势,从1973年的945.49 km2增加到2013年的1190.09 km2,增长幅度达20.55%.绿洲变化表现出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的不均衡性,扩张和萎缩变化区域分布较零散,扩张多发生在绿洲--荒漠交错带和绿洲内部,表现为绿洲内部填充和边缘扩张,变化剧烈区域主要集中在三墩镇东北角和北部边缘区(即鸳鸯池水库周边)、总寨镇东部、上坝镇和下河清乡.近40年来肃州绿洲的景观稳定性呈现增强趋势.研究对干旱区绿洲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和景观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 时空变化 景观稳定性 肃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水容量对黄家寨镇景观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昊 张伟华 +1 位作者 李文忠 周心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91-193,共3页
以青海省大通县黄家寨镇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小流域“水分平衡”状况,指出评价环境水容量承载力的指标体系,探讨环境水容量对景观稳定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为构建该区景观优化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环境水容量 承载力 景观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口市土地利用景观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治昆 陈达亮 +3 位作者 陈毅青 钱军 黄文明 陈冬洋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8年第5期34-41,共8页
基于克里金插值模型对海口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稳定性进行研究分析,利用改进型土地利用景观稳定性评价模型对景观稳定性综合评价,得出:(1)2010—2015年,海口市生态环境整体良好,各行政区景观稳定性差异显著,但整体呈下降趋势;各行政区景... 基于克里金插值模型对海口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稳定性进行研究分析,利用改进型土地利用景观稳定性评价模型对景观稳定性综合评价,得出:(1)2010—2015年,海口市生态环境整体良好,各行政区景观稳定性差异显著,但整体呈下降趋势;各行政区景观均遭受不同程度破坏,景观稳定性遭受影响;(2)2010—2015年,海口市城镇建设不断扩张及国际旅游岛战略不断推进,景观稳定性整体呈现下降趋势,Ⅴ及景观稳定区消失,Ⅰ级景观稳定区和Ⅱ级景观稳定区面积大幅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稳定性模型 克里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景观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20
5
作者 徐秋阳 王巍巍 莫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226-4233,共8页
景观稳定性是景观生态学中的一个复杂又重要的论题,其在景观生态学的不同研究中,研究与表征方法各异,但京津冀地区景观稳定性的研究相对较少。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范围,以斑块密度(PD)、总边缘对比度指数(TECI)、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等... 景观稳定性是景观生态学中的一个复杂又重要的论题,其在景观生态学的不同研究中,研究与表征方法各异,但京津冀地区景观稳定性的研究相对较少。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范围,以斑块密度(PD)、总边缘对比度指数(TECI)、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等6项景观指数,通过Arc GIS 10.2和Fragstats软件处理遥感影像解译数据;计算其1980、2000和2010年份的景观稳定性,并对不同年份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评价与对比。研究表明,从1980年至2010年,京津冀地区水域湿地、耕地及林草的总面积在波动,但显然这30年间其分布呈破碎化趋势;景观极稳定及极不稳定的区域面积在不断扩大;河北南部、西北部和东北部景观极不稳定区域和北京、天津、河北西南及河北东部的极稳定区域面积在增加;北京、天津、唐山等城市景观稳定性逐步增强,而涿鹿县、文安县、宣化县等城市景观稳定性逐步降低。对景观稳定性的表征方式、分析与对比的方法做了探索,以期为今后大尺度景观稳定性的定量分析与时空对比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 土地利用 景观稳定性 景观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2020年额济纳绿洲核心区景观稳定性动态及其驱动力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洪飞 望元庆 +2 位作者 王杰 宋书愉 许端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68-276,共9页
[目的]探究2013—2020年额济纳绿洲核心区景观稳定性动态及其驱动机制,为荒漠绿洲的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高分一号遥感影像,借助景观格局指数、景观稳定性模型与地理探测器,研究额济纳绿洲核心区景观稳定性动... [目的]探究2013—2020年额济纳绿洲核心区景观稳定性动态及其驱动机制,为荒漠绿洲的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高分一号遥感影像,借助景观格局指数、景观稳定性模型与地理探测器,研究额济纳绿洲核心区景观稳定性动态及影响因素。[结果]①额济纳绿洲核心区景观类型以未利用地、林地和草地为主,2020年3者占总面积的90.98%;2013—2020年,研究区景观连通性、均匀度降低,聚集度、优势度增加,多样性、异质性增强,景观形状趋于简单化、规则化。②研究区景观稳定性呈“总体不稳,局部较稳”状态;2013—2020年景观稳定性变化呈“大部分不显著,局部有变动,冷点多于热点”趋势。③地下水埋深、供水量和植被变化对研究区景观稳定性变化的影响较大;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城镇建设、耕地扩张、旅游活动干扰等)和人口增长是地下水埋深、供水量和植被变化的诱因,间接引起景观稳定性的变化;各驱动因子之间存在交互增强效应。[结论]2013—2020年额济纳绿洲核心区景观稳定性整体较低且呈下降趋势,干旱的气候条件、耕种、旅游和城镇建设等因素及其交互作用是导致研究区景观稳定性降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济纳绿洲 景观稳定性 地理探测器 高分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中喀斯特山地城市景观稳定性评价与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欣 王志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5243-5254,共12页
城市景观稳定性是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基础,对城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和景观可持续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典型喀斯特山地城市贵阳市为研究对象,以2008年、2013年和2017年景观类型为主要数据。运用蔓延度指数、斑块密度和总... 城市景观稳定性是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基础,对城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和景观可持续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典型喀斯特山地城市贵阳市为研究对象,以2008年、2013年和2017年景观类型为主要数据。运用蔓延度指数、斑块密度和总边缘对比度构建景观稳定性评价模型,在分析2008—2017年景观格局变化状况的基础上评价景观稳定性时空特征。并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揭示贵阳市景观稳定性时空演变规律和冷热点特征。结果表明:(1)2008—2017年贵阳市景观格局发生剧烈变化,耕地面积大幅减少,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但破碎化趋势有所减缓。(2)10年间,贵阳市景观稳定性水平整体较低,以不稳定和较不稳定为主,表现出“先降低、后提高,总体略有降低”的趋势。(3)贵阳市景观稳定性的空间分布与演变具有明显空间聚集效应,全局Moran′s I指数介于0.2008—0.4005之间,但聚集趋势呈“总体减弱,小幅提高”的特征;此外,景观稳定性热点区主要集中在城镇建设用地或林地斑块相对集中连片、完整的区域。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山地城市景观空间格局优化、生态安全网络格局构建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稳定性 时空特征 景观指数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贵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riging模型的湘潭县土地利用景观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段翔 佘济云 +3 位作者 陈冬洋 陆禹 邓璐思 周洁尘 《福建林业科技》 2018年第2期83-90,共8页
以湖南湘潭县2014年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数据为基础,引入增量空间自相关和改进型景观稳定性模型对2014年湘潭县土地利用景观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湘潭县景观适宜分析幅度为1710 m;(2)各乡镇景观稳定性差异显著,花石镇、龙口乡景观... 以湖南湘潭县2014年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数据为基础,引入增量空间自相关和改进型景观稳定性模型对2014年湘潭县土地利用景观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湘潭县景观适宜分析幅度为1710 m;(2)各乡镇景观稳定性差异显著,花石镇、龙口乡景观遭受破坏较为严重,其它乡镇景观结构较完整;(3)湘潭县景观稳定性整体处于稳定性水平,北部生态环境良好,景观结构完整,中部次之,南部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量空间自相关 KRIGING 土地利用 景观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riging的册亨县森林景观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刘隆德 王安喜 孟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18,29,共6页
基于Kriging(即景观指标定量化和改进型景观稳定性)对册亨县森林景观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有林地是优势森林景观,分布广泛,苗圃地斑块数量最少,分布最集中;(2)6项景观稳定性影响因子,最大斑块指数对景观稳定性影响最大,平均分维数... 基于Kriging(即景观指标定量化和改进型景观稳定性)对册亨县森林景观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有林地是优势森林景观,分布广泛,苗圃地斑块数量最少,分布最集中;(2)6项景观稳定性影响因子,最大斑块指数对景观稳定性影响最大,平均分维数影响程度最小;(3)各乡镇景观稳定性差异显著,紫胶场森林景观遭受破坏较为严重,其它乡镇场森林景观结构较完整;(4)册亨县2015年森林景观稳定性整体处于较高水平,东部生态环境良好,森林景观结构完整,中部次之,西部最差。通过对册亨县森林景观稳定性进行研究,为册亨县科学合理规划建设森林景观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IGING 森林景观 景观格局 景观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望云山森林公园森林景观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3
10
作者 钟海智 《林业调查规划》 2018年第3期40-46,共7页
以2010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信息源,对望云山森林公园森林景观稳定性进行评价。基于面积信息守恒评价法、景观指数粒度效应和移动窗口法确定了分析的适宜粒度为60 m,移动窗口半径为300 m。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分离度(DIVISION)... 以2010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信息源,对望云山森林公园森林景观稳定性进行评价。基于面积信息守恒评价法、景观指数粒度效应和移动窗口法确定了分析的适宜粒度为60 m,移动窗口半径为300 m。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分离度(DIVISION)、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平均分维数(PARA_MN)、聚合度指数(AI)、景观形状指数(LSI)、斑块密度(PD)6个指标,通过2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和各景观指数的得分系数确定其权重分别为0.292 3、0.196 9、0.146、0.141 7、0.132 1、0.090 9。采用克里金插值和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将公园景观稳定性分为4级,其中稳定区面积所占比例为47.95%,不稳定区占52.05%,表明望云山森林公园整体景观稳定性较差,森林景观有待加强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景观 粒度效应 景观稳定性 主成分分析法 面积信息守恒评价法 望云山森林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毕棚沟风景区红叶彩林景观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棚俊 李昌玉 +3 位作者 卢昌泰 王戈 杨林 刘前程 《四川林业科技》 2019年第4期7-11,共5页
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为数据源,定量分析毕棚沟风景区红叶彩林景观格局并运用能更加综合便捷地描述景观稳定性的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研究区森林景观稳定性评价模型。研究表明:(1)风景区内主要红叶彩林景观类型有鲜卑花林、杜鹃林、... 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为数据源,定量分析毕棚沟风景区红叶彩林景观格局并运用能更加综合便捷地描述景观稳定性的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研究区森林景观稳定性评价模型。研究表明:(1)风景区内主要红叶彩林景观类型有鲜卑花林、杜鹃林、四川落叶松林、高山柳林及忍冬林景观。(2)景观稳定性指标中最大斑块指数、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比例及斑块内聚力指数对研究区彩林景观类型稳定性影响程度较大。(3)鲜卑花林、杜鹃林、四川落叶松林及忍冬林的景观稳定性较高,花楸林、沙棘林、桦木林及杨树林的景观稳定性低。低稳定性景观类型宜采取改造低价值林分、抚育彩林、构建生态廊道等措施。研究为风景区森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叶彩林 景观稳定性 毕棚沟风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量空间自相关模型的益阳市土地利用景观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盛孝前 夏栗 +3 位作者 吴晟扬 刘大逵 姚辉 文计力 《湖南林业科技》 2019年第3期9-14,20,共7页
为构建益阳市土地利用景观稳定性评价模型,探索其景观破碎化程度,利用益阳市2013年二类资源调查小班数据,运用增量空间自相关模型和改进型景观稳定性评价模型评价研究区域的景观稳定性。结果表明:益阳市适宜景观粒度为240m,景观适宜分... 为构建益阳市土地利用景观稳定性评价模型,探索其景观破碎化程度,利用益阳市2013年二类资源调查小班数据,运用增量空间自相关模型和改进型景观稳定性评价模型评价研究区域的景观稳定性。结果表明:益阳市适宜景观粒度为240m,景观适宜分析幅度为4080m。益阳市2013年景观稳定性区域差异显著,北部和西部土地利用景观斑块破碎化程度较轻,景观稳定性较高;南部景观稳定性较差;中部是益阳市社会经济发展中心,斑块破碎化程度严重,景观稳定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量空间自相关模型 土地利用 景观稳定性 益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稳定性的浏阳市森林生态质量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晓妮 董雅雯 +1 位作者 张娟 丁山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第1期25-28,42,共5页
为准确把握浏阳市森林生态质量现状,从森林健康、森林景观稳定性状况2个方面,构建浏阳市森林生态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森林生态质量评价体系中,系统活力性、可持续性、地形敏感度、景观适应度为一级指标;龄组、平均胸径、每公顷... 为准确把握浏阳市森林生态质量现状,从森林健康、森林景观稳定性状况2个方面,构建浏阳市森林生态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森林生态质量评价体系中,系统活力性、可持续性、地形敏感度、景观适应度为一级指标;龄组、平均胸径、每公顷蓄积量、土层厚度、起源、郁闭度、海拔、坡度、景观类型破碎度指数、优势度指数、聚合度指数、分维数倒数指数、斑块丰度指数为二级指标。研究结果对浏阳市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政府应对森林生态变化做出及时、合理、有效的方案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健康 森林景观稳定性 森林生态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泉一矿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景观综合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轩 傅建春 +2 位作者 牛海鹏 张合兵 刘文锴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19-726,共8页
为揭示煤矸石回填复垦工程对复垦区景观生态的影响,运用GIS,RS和景观评价分析方法,选取2000年Landsat ETM和2014年Landsat OLI8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结合实地调查解译分类,分析了阳泉市一矿煤矸石回填复垦区景观变化状况,并对景观生态综... 为揭示煤矸石回填复垦工程对复垦区景观生态的影响,运用GIS,RS和景观评价分析方法,选取2000年Landsat ETM和2014年Landsat OLI8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结合实地调查解译分类,分析了阳泉市一矿煤矸石回填复垦区景观变化状况,并对景观生态综合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回填复垦区景观斑块变化状况中,未利用地和植被地类斑块面积分别减少了64和66hm2,建筑用地和煤矸石地类斑块分别增加了107和22 hm2。各类型斑块面积变化程度高说明回填复垦工程使区域景观受到了干扰,景观类型斑块和生态稳定性发生变化。整个复垦区内景观破碎程度逐渐降低,景观格局呈现连续化、均衡对等化和向高连通性变化的发展趋势。研究区生态影响综合指数计算结果为0.362 6,景观生态在研究时期内保持稳定。各景观斑块类型的景观生态稳定指数均远远大于各景观斑块类型的干扰传播条件指数,而区域景观总生态稳定指数为1.69%,说明经过长期的回填复垦,复垦区内景观格局具有很高的稳定性且抗干扰能力强,生态修复己经进入良性循环状态,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煤矸石回填复垦 地理信息系统 景观生态 景观指数 景观稳定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顶山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及其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楚纯洁 安春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4-227,235,F0003,共6页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结合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利用遥感影像、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以及野外调查资料,对平顶山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及其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平顶山市土地利用景观类型面积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耕地、建设用地、园...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结合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利用遥感影像、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以及野外调查资料,对平顶山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及其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平顶山市土地利用景观类型面积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耕地、建设用地、园地、林草地、水域和工矿用地,形成中心城区以城市建设用地为主、城区外围以耕地和园地为主体景观的总体景观特征,具有较高的景观异质性。各景观类型在面积、形状、破碎化程度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园地和耕地具有较大的破碎化影响及边缘效应。总体景观格局处于中等稳定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景观稳定性 平顶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来浏阳河流域景观格局动态及稳定性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志强 曹善浩 +3 位作者 周宇航 曹秀婷 高耶 刘贤赵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4-70,共7页
为揭示浏阳河流域的景观稳定性时空变化特征,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利用1985年、2000年和2015年遥感影像获取流域内3期土地利用/覆盖类型数据,运用景观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1985—2015年间浏阳河流域景观结构变异特征、稳定性变化特征及景... 为揭示浏阳河流域的景观稳定性时空变化特征,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利用1985年、2000年和2015年遥感影像获取流域内3期土地利用/覆盖类型数据,运用景观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1985—2015年间浏阳河流域景观结构变异特征、稳定性变化特征及景观稳定性与景观类型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在1985—2015年间,浏阳河流域景观总体结构的时间变化特征为破碎化度、斑块边缘复杂度和景观多样性先增加后降低,人类干扰强度和景观团聚程度先降低后增加,反映出研究区景观稳定性呈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②该流域的稳定性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流域东部和南部稳定性较高,中部和西部稳定性较低;③不同景观类型的稳定性高值关联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林地>耕地>人工表面>水体,低值关联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人工表面>耕地>水体>林地;④林地是维持流域景观稳定性的关键景观;⑤社会经济和政策因素是该流域景观稳定性最重要的驱动因素,通过有效的政策调控,可以遏制和改善景观稳定性恶化的状况,为流域的管理和规划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景观稳定性 时空变化特征 遥感(RS) 地理信息系统(GIS) 浏阳河流域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泰山森林景观格局的稳定性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绘芳 地力夏提.包尔汉 +2 位作者 朱雅丽 张景路 雷亚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9-194,共6页
[目的]定量分析阿尔泰林场的森林景观稳定性,为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阿勒泰林场森林景观提供依据。[方法]以2016年Landsat 8OLI影像作为数据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研究区森林景观稳定性评价模型,利用Kriging插值分析整个研究区的森林景... [目的]定量分析阿尔泰林场的森林景观稳定性,为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阿勒泰林场森林景观提供依据。[方法]以2016年Landsat 8OLI影像作为数据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研究区森林景观稳定性评价模型,利用Kriging插值分析整个研究区的森林景观稳定性状况。[结果]灌木林地和乔木林地是研究区的优势森林景观,分布比较广泛,苗圃地和林业辅助用地景观类型面积较小,但分布比较集中;森林景观呈现出较高的景观异质性;森林景观稳定性差异较大,其稳定性大小依次为:灌木林地>乔木林地>苗圃地>宜林地>疏林地>林业生产辅助用地。[结论]2016年森林景观稳定性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分布区域差异比较均衡,西南部山区生态环境良好,森林景观结构完整,东部和东北部山区最差,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同时维持西南部的保护力度,从而促进森林景观结构更加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勒泰林场 森林景观格局 改进型景观稳定性模型 森林景观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昌市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影 巫伟华 +1 位作者 冉俊茂 张宇婧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0期150-158,174,共10页
科学、合理地评估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稳定性,是优化土地利用景观格局、降低和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的基础。以南昌市为例,运用RS和GIS技术,根据2006、2010、2016年TM影像解译结果,通过景观格局稳定性指数、分形模型和转移矩阵... 科学、合理地评估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稳定性,是优化土地利用景观格局、降低和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的基础。以南昌市为例,运用RS和GIS技术,根据2006、2010、2016年TM影像解译结果,通过景观格局稳定性指数、分形模型和转移矩阵等指标,对研究区2006—2016年城市扩展过程中土地利用景观的内部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景观类型中,城市建设用地和耕地是南昌市主要的景观类型,2016年分别占研究区的35.24%和25.94%,景观优势明显,也是调控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稳定性的主要部分。(2)南昌市土地利用景观的稳定性整体上具有明显差异,主要特征为城市建设用地持续增加,由2006年的250.41 km^2增加到2016年的311.76 km^2,林地、草地、水域、未利用土地和耕地的面积变化不大。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稳定性总体表现出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 GIS 城市化 景观斑块 景观格局稳定性 南昌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生态视角下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质量空间分异
19
作者 李娜 张玉钧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8-84,共7页
景观生态质量可以反映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状态。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案例地,制定接近行政村平均大小的正六边形作为评价单元,基于土地利用结构构建景观稳定性和干扰性指标体系,综合主观层次分析法和客观均方差决策法得到混合构权模型权重,... 景观生态质量可以反映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状态。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案例地,制定接近行政村平均大小的正六边形作为评价单元,基于土地利用结构构建景观稳定性和干扰性指标体系,综合主观层次分析法和客观均方差决策法得到混合构权模型权重,结合标准化处理的单一指标值计算分级的景观生态质量。结果显示:1)研究区域整体景观生态质量空间分异明显,80%区域的景观稳定性较高,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或不受影响,自然景观较完整;不稳定区域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自然景观有一定程度破碎化,以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及其周边社区,以及中南部九峰村和长见村最为明显;2)于村域尺度设计的基于景观结构的景观稳定性和干扰性评估法能较好反映案例地景观生态质量,适用于县级以下村域尺度国家公园景观生态评估,结论与同类研究较为一致;3)应在整体性、多样性和连通性上加强景观生态保护,重视“适应性”和“反脆弱性”生态管护模式。可为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规划和管理决策提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武夷山国家公园 景观生态质量 景观稳定性 景观干扰性 混合构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结构动态变化及其土地利用生态安全——以建三江垦区为例 被引量:31
20
作者 林佳 宋戈 宋思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5918-5927,共10页
景观结构动态变化及其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是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利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建三江垦区为研究区,利用遥感手段提取研究区1992年、2000年和2008年的景观类型信息,定量分析了研究区不同尺度的景观结构变化特征。阐明了景观... 景观结构动态变化及其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是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利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建三江垦区为研究区,利用遥感手段提取研究区1992年、2000年和2008年的景观类型信息,定量分析了研究区不同尺度的景观结构变化特征。阐明了景观结构变化下的研究区土地利用生态安全形成机制。定量计算研究区不同尺度的景观稳定性,并结合DPSIR模型构建研究区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等级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1992—2008年,研究区景观结构变化剧烈,景观基质类型由沼泽湿地转为水田,斑块形状复杂度和景观破碎度增加,斑块空间分布表现为"聚合—分散—聚合"的变化特征;土地利用行为对研究区景观结构产生破坏的同时也对其恢复起调控作用,进而形成景观结构变化下的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的不同状态,研究区景观结构稳定性可以反映其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水平;研究期内研究区景观整体稳定性呈"稳定—非稳定—稳定"的复合稳定性特征,土地利用生态安全呈"较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的等级变化特征;1992—2000年,旱田景观结构最稳定,2000—2008年,景观结构最稳定类型转变为建设用地,表明该类型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水平最高,2008年,沼泽湿地是最不稳定的景观类型,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水平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结构 土地利用 生态安全 景观稳定性 DPSI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