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化景观社会与文旅融合新场景 被引量:14
1
作者 孙九霞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共3页
在媒介社会背景下,媒介的力量不断塑造新型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关系,也正在重构旅游目的地并改变人们的体验方式。多元力量形塑着景观社会的样貌,并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出诸多新场景。我们该如何解读中国化景观社会的特质?西方景观社会理论在... 在媒介社会背景下,媒介的力量不断塑造新型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关系,也正在重构旅游目的地并改变人们的体验方式。多元力量形塑着景观社会的样貌,并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出诸多新场景。我们该如何解读中国化景观社会的特质?西方景观社会理论在中国情境中有何种解释力和局限性?又该如何理解文旅融合带来的新动力对“场景社会”的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媒介社会 新场景 体验方式 旅游目的地 景观社会理论 新动力 中国情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政课教学异化的景观表征与消解路径 被引量:4
2
作者 李霄 秦在东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35,共8页
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所形塑的影像元素作为前沿技术手段和新颖教学方法运用到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和提质增效中,已成为当前思政课教师的必然选择。然而,部分思政课教师因为对前沿技术手段和新颖教学方法所呈现的工具与艺术... 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所形塑的影像元素作为前沿技术手段和新颖教学方法运用到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和提质增效中,已成为当前思政课教师的必然选择。然而,部分思政课教师因为对前沿技术手段和新颖教学方法所呈现的工具与艺术性表象过度迷恋,而将教学引向景观社会,导致思政课教学中的部分真实情境被景观所遮蔽,教学主体性隐匿、教学内容程式化以及教学方式形式化等问题凸显,进而导致思政课教学陷入自我向度、价值向度和实践向度的分离,偏离了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标。将高校思政课教学驱离由“景观”编织的表象世界,需注重思政课内涵式发展要求,实现思政课教学在以“我”为主体的“自我向度”、以内容为引领的“价值向度”和以现实为导向的“实践向度”三重维度的回归,重构思政课教学的“真实境遇”,使思政课教学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轨而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高校思政课教学 景观社会理论 教学异化 消解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真实”:媒介建构中的仪式景观——基于广西仫佬族依饭节的观察访谈与媒体报道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陈力丹 王晶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6-29,46,共5页
本文主要以"景观理论"作为研究视角,观察罗城依饭节仪式,分析媒体对此报道的文本,力求阐释出媒体在文化传播中的组织与建构角色。
关键词 媒介建构 仪式景观 德波 景观社会理论 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