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景观生态指数的成都都市圈土地利用冲突时空演化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明霞 刘平辉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8-16,共9页
以成都都市圈为研究区域,基于景观生态指数,从空间复杂性、空间脆弱性、空间稳定性3个方面构建土地利用冲突测度模型,识别出稳定可控、基本可控、基本失控、严重失控4个等级,并定量分析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0—2023年,成都都市圈土... 以成都都市圈为研究区域,基于景观生态指数,从空间复杂性、空间脆弱性、空间稳定性3个方面构建土地利用冲突测度模型,识别出稳定可控、基本可控、基本失控、严重失控4个等级,并定量分析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0—2023年,成都都市圈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整体呈“四升两减”的变化特征,耕地和水域面积整体表现为减少,建设用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面积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土地利用冲突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土地利用协调相对稳定。土地利用冲突空间分布不均匀,呈西部低、中东部高的特征。土地利用冲突指数高值区分布于城市中心,低值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地。不同用地类型的冲突等级存在一定差异。林地和草地的冲突等级较低且变化幅度较小;建设用地的冲突水平较高,但有缓和趋势。土地利用冲突水平具有正相关性且集聚效应明显,LISA集聚态势整体呈中部高、西部低的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冲突 景观生态指数 成都都市圈 时空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精度土地利用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景观生态风险相关性分析——以西安市为例
2
作者 张辉 谢涛 +4 位作者 杨张瑜 邢海波 赵巧珍 冯恬 柴茜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3期116-121,共6页
为明确西安市高精度土地利用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景观生态风险相关性,在1 km×1 km格网下可视化表达了2022年西安市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利用ArcGIS 10.8、Fragatats 4.2、GeoDa 1.20软件为支撑平台,研究了西安市生态系统服务价... 为明确西安市高精度土地利用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景观生态风险相关性,在1 km×1 km格网下可视化表达了2022年西安市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利用ArcGIS 10.8、Fragatats 4.2、GeoDa 1.20软件为支撑平台,研究了西安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景观生态风险相关性关系。结果表明,2022年西安市土地利用面积占比大小顺序为林地、耕地、建设用地、水域、草地、未利用地;2022年西安市高精度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为2332988.33万元,其中林地占比达86.58%,起决定性作用;景观生态风险指数总体偏低,范围介于[0,0.234],低风险区主要分布于西部、南部以及中部,高风险区呈带状分布,主要分布在沿河流域及西安市主城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景观生态风险呈负相关,Moran’sI指数为-0.121,需高度关注水域和未利用地聚集地,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但有向其他地类转化的风险。西安市林地在生态系统、生态风险调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且各土地利用图斑碎片化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景观生态风险指数 相关性 高精度 西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多重生态系统服务景观指数评价与服务簇识别 被引量:30
3
作者 彭立 邓伟 +1 位作者 黄佩 刘颖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9328-9340,共13页
明确多重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系统服务簇的空间格局对于维持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评估四川盆地2015年6种生态系统服务的基础上,计算了表征综合水平的多重生态系统服务景观指数;进而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间权衡与协同关... 明确多重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系统服务簇的空间格局对于维持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评估四川盆地2015年6种生态系统服务的基础上,计算了表征综合水平的多重生态系统服务景观指数;进而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间权衡与协同关系;并基于K⁃均值聚类法识别了研究区内生态系统服务簇的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多重生态系统服务景观指数平均值达到3.12,同时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性,整体上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高值区主要分布于川东平行岭谷区,以林、草地为主的区域最高,城市建成区及其邻近地区最低。(2)6种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异质性显著,且不同服务间协同与权衡关系并存,其中碳汇、生境质量和水土保持服务三者间的协同关系显著,碳汇、生境质量和水土保持服务与娱乐和粮食供给服务间的权衡关系均较强;产水服务与其他各项服务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均较弱。(3)四川盆地可划分为文化旅游、食物供给、生态保育和多功能复合均衡型4种服务簇,其空间布局与内部结构分异明显。文化旅游型服务簇面积最小,面积占比为3.11%,主要分布于成都和重庆城镇及其周边地区,其提供多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能力最弱;食物供给型服务簇主要位于成都平原、浅丘及部分河谷区域,面积约占36.23%;生态保育型服务簇主要分布于盆周山地,以林地为主导,其提供多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能力最强,面积占比达22.61%;多功能复合均衡型服务簇分布最广,面积占比为38.04%,集中于川中、川东丘陵及平行岭谷槽谷区域。采取差异化优化措施有利于整体提升四川盆地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簇 多重生态系统服务景观指数 权衡与协同 生态空间格局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矿业城市生态环境时空变异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滕永佳 阎跃观 +2 位作者 郭伟 李凯 赵传武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13-222,共10页
随着东部煤炭资源枯竭与开采重心战略西移,东部矿业城市的绿色转型发展对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提出了新要求。当前相关研究多集中于西部集约化高强度采区,相关方法和经验对东部矿业城市的适用性研究较少。其次,目前基于统计结果的矿区生态... 随着东部煤炭资源枯竭与开采重心战略西移,东部矿业城市的绿色转型发展对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提出了新要求。当前相关研究多集中于西部集约化高强度采区,相关方法和经验对东部矿业城市的适用性研究较少。其次,目前基于统计结果的矿区生态环境研究尚无法提供空间异质性的定量分析。再者,在较小开采强度下,煤矿开采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存在争议,而煤炭储存、运输的生态效应并没有得到较多关注。本研究利用2013—2020年Landsat遥感影像,以工矿城市峰峰矿区为研究区,构建遥感生态指数模型(Remote Sensing Ecology Index,RSEI),耦合景观生态指数,对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和空间异质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了当地煤炭采—储—运过程的生态效应,并分析了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13—2020年峰峰矿区生境质量呈现小幅度波动变化,但结构配置明显优化;景观指数分析表明,RSEI各等级空间异质性加强,非均衡分布现象更为明显;煤炭采—储—运过程对生态环境及其稳定性具有一定的扰动作用,煤炭开采的环境效应不强,储存与运输过程的生态影响呈现梯度特征;峰峰矿区RSEI与高程、坡度、植被覆盖有较稳定的正相关关系,与灯光指数有较稳定的负相关关系。研究成果可为我国东部矿业城市生态环境分析和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矿业城市 生态环境 景观生态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析 被引量:54
5
作者 肖杨 毛显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23-626,共4页
基于传统生态风险研究的缺陷,从景观尺度研究了人类活动和自然胁迫造成的生态风险,构建了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并分析了其相应参数.以山西省平遥县作为研究案例,计算其各网格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得出了该县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 基于传统生态风险研究的缺陷,从景观尺度研究了人类活动和自然胁迫造成的生态风险,构建了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并分析了其相应参数.以山西省平遥县作为研究案例,计算其各网格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得出了该县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平遥县景观生态风险分布与区域内土地利用方式和强度,具有较高的相关关系,区域水文特征和人类活动是影响景观生态风险扩散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系统 景观生态风险指数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山西省平遥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ECI的三峡库区重庆段景观生态敏感性分析及关键修复区识别 被引量:8
6
作者 彭春花 周启刚 +3 位作者 孟浩斌 李明慧 周浪 刘栩位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5-330,339,共7页
景观生态环境状况好坏是景观生态系统对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程度及生态环境问题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种反映。基于景观功能和景观格局组成要素,构建了包含11个指标的景观生态状况评价模型,采用景观生态状况指数(LECI)及景观生态敏... 景观生态环境状况好坏是景观生态系统对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程度及生态环境问题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种反映。基于景观功能和景观格局组成要素,构建了包含11个指标的景观生态状况评价模型,采用景观生态状况指数(LECI)及景观生态敏感性指数(LESI),揭示了2002—2017年三峡库区重庆段景观生态状况时空变化特征,识别了景观生态关键修复区。结果表明:(1) 2002—2017年,研究区景观生态状况空间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等级值呈现从东到西逐渐减小趋势。2012年是三峡库区重庆段景观生态环境状况变化的转折点,此后景观生态环境状况逐渐变好;(2) 2002—2007年景观生态敏感性以微负敏感为主,占研究区的49.843%。2007—2012年和2012—2017年景观生态敏感性以中性敏感为主,分别占研究区的47.426%,98.208%。研究年限内区域整体生态在向好的方向转变;(3)近15年,研究区东部景观生态敏感性等级波动变化主要为波动增强型,南部主要为持续稳定型,西部主要为持续弱化型,北部主要为波动弱化型。研究区整体景观生态稳定性较低,西部及北部区域需警惕景观生态退化风险;(4)识别研究区生态修复关键区域面积共999.83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17%,同时提出了生态修复策略以治理区域环境及保护景观生态。本研究丰富了区域景观生态评价方法,也对生态敏感区和修复区的评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重庆段 景观生态状况指数 景观生态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段黄河流域景观生态风险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滑永春 陈家豪 +1 位作者 孙小添 裴志永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0-229,共10页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目前的生态屏障功能出现严重的退化现象,诊断其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对促进内蒙古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内蒙古黄河流域1980年、2000年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计算区域景观格局指数和生态风险指数...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目前的生态屏障功能出现严重的退化现象,诊断其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对促进内蒙古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内蒙古黄河流域1980年、2000年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计算区域景观格局指数和生态风险指数,分析其生态风险空间分布特征和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980—2020年草地为主要用地类型,面积占50%以上,耕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分别减少578 km^(2),1911 km^(2),383 km^(2)和255 km^(2),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1055 km^(2)和2072 km^(2),土地转移的主要方向为草地、耕地和水域转变为建设用地和林地;2000—2020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1980—2000年上升了0.85百分点;1980—2020年,斑块数量除水域和未利用地减少外其余用地均增加,景观破碎化程度除建设用地外其余用地均增加,景观干扰度除林地上升外其余用地均减少,景观损失度除建设用地有明显下降外其余用地无明显变化;黄河流域的生态风险值呈下降趋势,较低风险区和低风险区的面积增加9000 km^(2),主要集中在北部和中部地区,高风险区和较高风险区的面积减少1350 km^(2),分散布局在东部和北部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段黄河流域 土地利用 生态景观指数 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及景观生态风险预测——以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19
8
作者 邹珮雯 徐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9981-9993,共13页
自然保护区生态风险评价与预测对区域自然资源保护及规划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利用2000、2010、2020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基于景观生态风险指数(ERI)评价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结合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 自然保护区生态风险评价与预测对区域自然资源保护及规划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利用2000、2010、2020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基于景观生态风险指数(ERI)评价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结合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并借助斑块生成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模型(PLUS)模拟2030—2050年土地利用及景观生态风险演变状况,对研究区的风险管控与格局优化提出相应策略与措施。结果表明:(1)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呈北低南高的空间分布特征,以较低风险区为主,2000—2020年景观生态风险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2)重要生态功能“点”——56处生态源地、49个生态节点,“轴”——144条生态廊道,“面”——生态保育区、生态过渡区、合理利用区等3个生态功能区,共同构成了研究区的生态安全格局;(3)2030—2050年研究区主要以较低风险区为主,呈现北低南高的空间分布特征。从时空演变上看,2020—2050年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生态风险呈下降趋势。研究成果可为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治理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风险指数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PLUS模型 生态安全格局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河谷生态服务价值与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 被引量:8
9
作者 周建伟 罗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5-93,共9页
基于2000~2020年高精度土地利用数据,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和景观生态风险指数(LERI)评估模型、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地理探测器,探究安宁河流域和白龙江流域ESV和LERI的时空演变、关联和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安宁河流域和白龙江... 基于2000~2020年高精度土地利用数据,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和景观生态风险指数(LERI)评估模型、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地理探测器,探究安宁河流域和白龙江流域ESV和LERI的时空演变、关联和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安宁河流域和白龙江流域土地利用以林草为主;城镇扩张影响下两地ESV和LERI均呈降低趋势,ESV以低和中等等级为主,LERI以极低和低等级为主;ESV和LERI具有显著空间负相关性且两者关系以高价值-低风险和低价值-高风险为主;人类活动对两地ESV和LERI空间分异起主导作用;林地和草地是两流域ESV的重要来源,建设用地的激增使两流域ESV不断减少、LERI有所降低。需因地制宜完善用地结构,加强林草及水域保护,合理控制城镇扩张,推动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景观生态风险指数 干旱河谷 时空演变 时空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塘高原自然保护地社会生态效果评价 被引量:11
10
作者 徐增让 邹秀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8743-8752,共10页
自然保护地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稳定起着积极作用。社会生态评价有助于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采用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景观生态指数等指标对羌塘国家自然保护区、藏西北羌塘高原荒漠生态功能区等自然保护地的生态效果进行评价... 自然保护地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稳定起着积极作用。社会生态评价有助于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采用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景观生态指数等指标对羌塘国家自然保护区、藏西北羌塘高原荒漠生态功能区等自然保护地的生态效果进行评价,以人口密度、人均农业产值为指标,对自然保护地的社会经济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生态效果:2000—2015年自然保护地的NPP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但保护地建立后NPP下降趋势有所减缓。景观破碎度增加、斑块形态复杂化。草地、农田、城镇等人类主导景观斑块空间集聚性增强。除部分偏远地区人类活动影响减小外,大部分自然保护地人为活动扰动依然较强。其中,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用地比重增加、生产用地比重下降,自然景观得到一定恢复;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用地比重下降、生产用地比重增加,尤其是草地优势度进一步增大,生态压力加大。2)社会经济效果:1990—2015年自然保护区人口密度、农业产值总量显著低于生态功能区,但人均农业产值自然保护区显著高于生态功能区。保护地建立后人口密度、人均农业产值都有增加,人口密度生态功能区增加更显著,人均农业产值自然保护区增加更显著。今后,对自然保护区要强化管理、控制人类活动,对生态功能区要着力缓解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冲突,提高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的针对性,探索保护地自然资源持续利用与切实保护相协调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社会生态效果 Fragstats景观生态指数 自然保护区 生态功能区 羌塘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与Fragstats的安徽省生态安全格局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白星亮 任冲 +3 位作者 李景宜 徐云环 马晓武 马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3期70-77,共8页
从区域生态安全重要性和敏感性角度出发,结合景观生态指数,构建安徽省生态安全格局评估指标体系,绘制安徽省生态安全格局图。结果表明:安徽省生态安全格局总面积为41083.46 km^2,占全省面积的29.53%,主体部分以大别山生态屏障和黄山生... 从区域生态安全重要性和敏感性角度出发,结合景观生态指数,构建安徽省生态安全格局评估指标体系,绘制安徽省生态安全格局图。结果表明:安徽省生态安全格局总面积为41083.46 km^2,占全省面积的29.53%,主体部分以大别山生态屏障和黄山生态屏障为支撑,总面积为30883.63 km^2,长江干流水生态廊道为屏障链接,巢湖等其他湖泊湿地为生态格局重要组成成分,总面积为1130.74 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重要性 生态敏感性 景观生态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LUE-S模型的县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冲突动态模拟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74
12
作者 赵旭 汤峰 +2 位作者 张蓬涛 胡波洋 徐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5897-5908,共12页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多功能空间之间的竞争不断增强,国土空间的协调与稳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模拟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简称"三生"空间)冲突格局,并分析其演变特征,对于科学利用国土空间,实现区域发展格局优化...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多功能空间之间的竞争不断增强,国土空间的协调与稳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模拟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简称"三生"空间)冲突格局,并分析其演变特征,对于科学利用国土空间,实现区域发展格局优化有着重要意义。以昌黎县为研究区,以2005和2015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基础,采用CLUE-S模型预测研究区2025年土地利用格局;基于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和次要功能将国土空间划分为生活生产空间、生产生态空间、生态生产空间及生态空间,依据景观生态指数构建空间冲突测度模型,测算昌黎县2005-2025年三期"三生"空间冲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2005-2025年昌黎县以生产生态空间为主。2015年末,生活生产空间、生产生态空间大量占用生态生产空间和生态空间,尤其是河流附近,空间转换更加显著;到2025年,各空间类型转变较少,但生活生产空间转入量仍相对较大。②2005-2025年昌黎县空间冲突水平呈上升趋势,到2025年,空间冲突逐渐以较强空间冲突为主。这主要是由于生产生态空间、生活生产空间不断向外扩张。随着城镇化、产业发展速度的加快,生活生产空间、生产生态空间向外扩张强度逐渐增大,生态生产空间、生态空间将面临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CLUE-S模型 空间冲突 景观生态指数 昌黎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资源结构演进的区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13
作者 史永亮 杨东峰 +2 位作者 李京生 范凌云 郑勇强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2-106,共5页
土地资源结构演进直接导致各类生态系统类型、面积以及空间分布格局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和发展趋势有着重要影响。本文运用景观生态格局指数分析方法,对新疆阿克苏市12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研究;通过对土地资源类型赋予相应的相... 土地资源结构演进直接导致各类生态系统类型、面积以及空间分布格局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和发展趋势有着重要影响。本文运用景观生态格局指数分析方法,对新疆阿克苏市12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研究;通过对土地资源类型赋予相应的相对生态价值,从测算区域总体生态价值变化的角度评价土地资源结构演进对区域生态健康状况的影响,其目标是为西北生态脆弱地区的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各土地资源类型间相互转移,在不同土地资源结构下,各子生态系统的相对生态价值变化明显,对区域生态健康的贡献程度表现不一;各分区域生态子系统的生态健康水平变化可划分为为持续提升区、先升后降区、先降后升区3种类型;总体而言,区域生态健康状况趋势由较健康型向健康型转变。研究认为,土地利用类型生态价值的精确赋值对区域生态健康水平评价非常关键,可通过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研究、结合实验观测与系统模拟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景观生态指数 土地资源结构 相对生态价值 区域生态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景观格局的空间尺度效应——以上海市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命男 郑磊夫 《绿色科技》 2013年第8期1-9,共9页
以上海市陆域范围为研究区域,采用2004年Landsat TM图像解译的景观图为主要信息源,从空间粒度方面探讨了20种景观生态指标对粒度的敏感性及其随粒度变化的规律;利用Moran's I指数对不同粒度下景观生态格局的空间自相关性进行分析。... 以上海市陆域范围为研究区域,采用2004年Landsat TM图像解译的景观图为主要信息源,从空间粒度方面探讨了20种景观生态指标对粒度的敏感性及其随粒度变化的规律;利用Moran's I指数对不同粒度下景观生态格局的空间自相关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半变异函数探讨景观生态指标的空间异质性与幅度的效应关系。研究表明:①在斑块类型层次,除相对丰度(PLAND)、最大斑块指数(LPI)和景观分离度指数(DIVISION)粒度效应不明显外,其他均表现出较明显的粒度效应;部分指数或某些斑块类型的指数出现明显的尺度转折点,研究区域内农田和建筑用地等优势斑块,其平均斑块面积(MPS)和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数(AWMSI)大致分别在180m和120m附近出现尺度转折点;②在景观层次,各景观生态指数都表现出明显的粒度效应,部分指标在150m,120m至180m出现尺度拐点;③上海市陆域范围的景观格局存在显著空间正自相关性,150m的粒度水平为景观空间自相关性对尺度响应的一个敏感点;④随着幅度的增加,Shannon多样性指数(SHDI)和面积加权平均分维数(AWMFD)的块金效应逐渐增强,空间自相关性引起的空间差异对总体变异的贡献逐渐减小;对于景观聚集度指数(CONT)和分离度指数(SPILT),其块金效应的尺度变化较为复杂,分别在1km和2km幅度下,块金效应最强;⑤随着幅度的增加,对于SHDI和CONT,空间自相关的存在范围增大,而对于AWMFD,则略有减小;对于SPILT,空间依赖性的存在范围在幅度为2km时最大;⑥半变异函数模型的拟合结果表明,对于SHDI,CONT和SPILT,2km对于研究上海市陆域范围景观格局的空间变化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景观生态指数 粒度效应 幅度效应 Moran's I指数 半变异函数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资源生态空间现状与适宜性分析评价--以上海市金山区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忻静 张雯 李淑瑶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0-155,共6页
本文以上海市金山区为例,利用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数据,从生态空间规模水平、生态空间稳定水平、生态空间保障度等角度出发,在常规基础评价指标之外,结合生态空间景观格局指数、生物丰富度指数的综合评价模型方法,对金山区各街镇的生态... 本文以上海市金山区为例,利用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数据,从生态空间规模水平、生态空间稳定水平、生态空间保障度等角度出发,在常规基础评价指标之外,结合生态空间景观格局指数、生物丰富度指数的综合评价模型方法,对金山区各街镇的生态空间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其技术方法与路线,可为相关部门开展生态环境评价、统筹各类规划的空间要求及强化土地用途管制等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国情 生态空间 适宜性 熵权法 生物丰富度指数 生态空间景观格局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视角的县域国土空间冲突测度与功能优化——以江西省宜黄县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向芳芳 黄丽萍 陈荣清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8-171,共14页
[目的]测度国土空间冲突强度,分区探讨国土空间冲突管理和优化国土空间利用途径,为县域国土空间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江西省宜黄县为例,通过景观生态指数模型、可开发强度分析、用地现状与适宜性评价叠加3种方法,以“... [目的]测度国土空间冲突强度,分区探讨国土空间冲突管理和优化国土空间利用途径,为县域国土空间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江西省宜黄县为例,通过景观生态指数模型、可开发强度分析、用地现状与适宜性评价叠加3种方法,以“把握景观格局—明确开发强度—摸底适宜性—实现功能优化”综合视角为导向,构建综合视角下国土空间冲突测度模型,识别乡镇尺度下空间显著冲突与区域本位基底相耦合的综合冲突类型区,进而提出功能优化措施。[结果]①2010—2020年宜黄县城镇化趋势扩大,生态空间的容纳度变低,国土空间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空间和生态空间向工矿生产空间和城镇生活空间转移。②2010—2020年宜黄县区域空间冲突强度加剧,不同时段和区域下空间冲突强度和分布情况差异显著,可控空间主要分布在南部,轻度和中度冲突在域内分布较为均匀,重度冲突主要分布在北部、中部和东部。③根据开发强度和冲突产生诱因,可将宜黄县乡镇划分为地形发展劣势区、城镇开发密集区和自然保护地集中区3类,作为空间功能优化的重点。④宜黄县乡镇尺度上空间冲突类型区分布存在差异性,表现为:农业空间与生态空间冲突>城镇空间与生态空间冲突>城镇空间冲突>农业空间冲突。⑤由综合冲突测度模型,得到宜黄县域内包含8种综合冲突组合,归并后可分为城镇扩张无序、城镇规模扩张、城镇规划不当、总体发展滞后和城镇发展滞后5种冲突类型。[结论]2010—2020年宜黄县空间冲突强度加剧,区域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受到不断挑战。应当加强空间冲突分区管控,针对性优化区域国土空间资源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冲突 “三生”空间体系 景观生态指数模型 开发强度 适宜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绿洲县域3类空间冲突分析与模拟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云霞 高敏华 孜比布拉·司马义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07-213,223,共8页
[目的]对西北干旱区绿洲县域3类空间冲突进行分析与模拟,为该区国土空间合理布局、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西北干旱区绿洲县域--新疆麦盖提县为研究区,基于土地利用主导功能构建空间分类体系,将国土空间划分为城镇、农业... [目的]对西北干旱区绿洲县域3类空间冲突进行分析与模拟,为该区国土空间合理布局、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西北干旱区绿洲县域--新疆麦盖提县为研究区,基于土地利用主导功能构建空间分类体系,将国土空间划分为城镇、农业与生态空间;根据景观格局指数构建空间冲突测度模型探讨2009-2019年空间冲突水平演变特征;通过CA-Markov模型预测2024年空间布局并分析冲突强度变化特征。[结果]①3类空间呈现“两增一减”的变化动态,城镇空间面积呈逐年递增趋势,由1537.74 hm^(2)增加至4582.24 hm^(2);农业空间由84670.06 hm^(2)增加至107447.66 hm^(2);生态空间面积减少25822.69 hm^(2)。②2009-2019年空间冲突强度显著增强,中等空间冲突、较高空间冲突与高空间冲突评价单元所占比例分别增加了50.41%,13.45%,0.53%。③2024年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将分别增加2981.19和4285.96 hm^(2),生态空间将减少7267.16 hm^(2);冲突水平以所占比例为60.24%的中等空间冲突为主。[结论]2009-2019年城镇空间、农业空间逐年增加、生态空间逐年递减,各类空间的无序变化导致空间冲突强度整体增强,通过预测2024年3类空间变化趋势与2009-2019年保持一致,并以中等空间冲突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类空间 景观生态指数 空间冲突 CA-Makov模型 西北干旱区绿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乌鲁木齐市“三生”用地的空间冲突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珊珊 毋兆鹏 +2 位作者 王娟娟 尹慧慧 李斌才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30-337,共8页
[目的]探析新疆乌鲁木齐市“三生”用地变化及其引起的空间冲突变动,为该地区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外部压力、脆弱性和稳定性3个因子构建格网尺度下的空间冲突测度模型,对该地区2000—2018年空间冲突时空分异特... [目的]探析新疆乌鲁木齐市“三生”用地变化及其引起的空间冲突变动,为该地区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外部压力、脆弱性和稳定性3个因子构建格网尺度下的空间冲突测度模型,对该地区2000—2018年空间冲突时空分异特征进行定量评价。[结果]①2000—2018年,乌鲁木齐市北部为城市生活用地的主要增长方向,农业生产用地空间格局呈现破碎化趋势,生态用地是乌鲁木齐市三生用地的主要组成部分,应避免人类活动对新增核心生态用地的占用。②各个时期乌鲁木齐市“三生”空间冲突等级均表现为:稳定可控>轻度冲突>中度冲突>重度冲突。③重度冲突空间单元增幅最大,表明乌鲁木齐市重度冲突失控的地区范围有扩大的趋势。这应是乌鲁木齐市空间冲突调控的重点区域。④不同空间类型的空间冲突存在一定差异。乌鲁木齐市冲突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结论]乌鲁木齐市“三生”用地变化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强的吻合性,未来应逐步改变生活空间过速扩张而导致冲突水平逐渐增强的现象。应更加重视城市生活用地的动态监测,保护核心生态用地,以实现“三生”用地更加协同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用地 空间冲突 景观生态指数 乌鲁木齐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