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态学原理的多层次植物配置设计在景观生态恢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贠文仙 徐锦豪 梁文颖 《南方农业》 2024年第12期78-80,共3页
陕西省丰富的矿产资源在为人们带来财富的同时极易造成污染。20世纪末,汉江流域附近硫铁矿较多,由于关停后未做好生态修复或风险管控等措施,矿洞和山区深沟露天堆放的矿渣在雨水等的冲刷下不断向下游输送“磺水”,严重影响水质。而多层... 陕西省丰富的矿产资源在为人们带来财富的同时极易造成污染。20世纪末,汉江流域附近硫铁矿较多,由于关停后未做好生态修复或风险管控等措施,矿洞和山区深沟露天堆放的矿渣在雨水等的冲刷下不断向下游输送“磺水”,严重影响水质。而多层次植物配置设计作为一种高效的景观生态恢复措施,是改善矿山污染的重要方式之一。为给类似地区治理生态环境污染提供参考,以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黄柏峪矿山为例,阐述植物多层次配置的定义、生态学原理在多层次植物配置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及多层次植物配置设计的具体步骤,从防风种植处理、斜面种植处理等方面分析多层次植物配置设计在景观生态恢复中的应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次植物配置设计 景观生态恢复 生态学原理 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黄柏峪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地的景观与生态恢复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张毅川 乔丽芳 +2 位作者 陈亮明 姚连芳 焦涛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20,i002,共5页
废弃地是一种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并且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的土地类型,如何进行合理的改造以形成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模式是十分棘手的问题。利用新乡市北站区世利生态园的废弃地改造项目进行了废弃地"变废为宝"的探索,对合理进... 废弃地是一种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并且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的土地类型,如何进行合理的改造以形成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模式是十分棘手的问题。利用新乡市北站区世利生态园的废弃地改造项目进行了废弃地"变废为宝"的探索,对合理进行废弃地的景观与生态恢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通过对该废弃地现状的分析,得出对其进行合理的景观与生态恢复迫在眉睫。依据景观设计与生态恢复的理论、方法与原则,提出了景观恢复与生态恢复的具体措施,该措施可满足废弃地在自然生态、景观、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地 景观生态恢复 景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废弃地景观与生态恢复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张金伟 常江 《现代城市研究》 2007年第11期40-49,共10页
废弃地是一种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影响城市形象并且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的土地类型,如何进行合理的改造以形成可持续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是十分棘手的问题。利用徐州市夏桥工业遗址公园的废弃地改造项目进行了废弃地"变废为宝&qu... 废弃地是一种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影响城市形象并且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的土地类型,如何进行合理的改造以形成可持续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是十分棘手的问题。利用徐州市夏桥工业遗址公园的废弃地改造项目进行了废弃地"变废为宝"的探索,对合理进行废弃地的景观与生态恢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通过对该废弃地现状的分析,得出对其进行合理的景观与生态恢复的必要性。依据景观设计与生态恢复的理论、方法与原则,提出场地景观设计与生态恢复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废弃地 景观生态恢复 景观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化河岸带生态景观的恢复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汤胜 潘百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2期234-235,共2页
恢复退化河岸带这一典型的水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过渡带,存在着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其中人为干扰、河水侵蚀程度、地形及土壤变化、生态环境多样性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因此,退化的河岸带生态景观恢复应在生态景观或者生... 恢复退化河岸带这一典型的水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过渡带,存在着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其中人为干扰、河水侵蚀程度、地形及土壤变化、生态环境多样性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因此,退化的河岸带生态景观恢复应在生态景观或者生态环境上进行考虑,抓住对其影响的机制和退化的主导因素,通过河岸带修复设计和植被重建来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河岸带 生态景观恢复 河岸带修复设计 植被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村社区垃圾场的生态恢复及景观设计
5
作者 任秀莉 《现代园艺》 2015年第6期90-91,共2页
通过对新农村社区建设中农村垃圾现状的分析,将景观生态学引入到垃圾场生态重生建设中,总结了新农村垃圾站生态重生的原则和方法,使得人们的生活环境得到良好改善,恢复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田园风光。
关键词 新农村 垃圾废弃地 景观生态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场植被自然生态景观恢复综合技术探索——以广西风电场植被恢复项目为例
6
作者 陈若虹 童志成 +1 位作者 何司彦 赖碧丹 《花卉》 2023年第22期175-177,共3页
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风电场项目的建设仍不断扩大,该类项目对生态景观恢复及水土保持提出了一定的挑战。以广西风电场植被恢复项目为例,分析风电场项目中生态植被受损的主要原因,开展技术探索,提出一套适用于风电场环境植被自然生态景... 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风电场项目的建设仍不断扩大,该类项目对生态景观恢复及水土保持提出了一定的挑战。以广西风电场植被恢复项目为例,分析风电场项目中生态植被受损的主要原因,开展技术探索,提出一套适用于风电场环境植被自然生态景观恢复综合技术,对于风电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生态景观恢复 客土喷播 开穴点播 刻槽条播 植被培养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PLS模型的GIAHS恢复力评估框架及其在保护成效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马楠 闵庆文 +1 位作者 焦雯珺 Nadia Bergamini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61-1369,共9页
由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是一类典型的社会生态生产景观(SEPLS),在传统知识传承保护、粮食与食物安全保障、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应对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更有效地开展GIAHS保护及管... 由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是一类典型的社会生态生产景观(SEPLS),在传统知识传承保护、粮食与食物安全保障、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应对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更有效地开展GIAHS保护及管理工作,本文在分析GIAHS评估重要性和恢复力概念的基础上,以联合国大学(UNU)等团队开发的社会生态生产景观恢复力评估框架(SEPLS模型)为基础,构建了GIAHS恢复力评估框架(GIAHS-RAF),明确了其评估及计算过程。并以中国第1个GIAHS项目——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Qingtian Rice-Fish Culture System in Zhejiang Province,RFC)为例,通过对核心保护区——龙现村在2004年(GIAHS项目授牌前)和2016年(GIAHS授牌11年)的恢复力状况进行评估,探讨模型在GIAHS保护成效评估中的适用性。研究结果显示:1)2016年龙现村恢复力整体状况相对较弱,各项资本评估得分为:物质资本(0.75)>经济资本(0.63)>人类资本(0.61)>社会资本(0.57)>自然资本(0.38);2)虽然农户收入来源多样且社会经济基础设施能较好地满足社区需求,但是遗产地内部农业物种较少,农户对于系统提供的粮食多样性尚不是非常满意;3)相较于2004年,经过11年的保护工作,研究区恢复力有所提高,说明GIAHS项目的实施对该遗产的恢复力有积极影响,尤其是物质资本和经济资本两方面。评估结果与该区域相关研究结果及实地调查情况一致,说明所构建的GIAHS恢复力评估框架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对GIAHS项目及其他相关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成效评估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社会生态生产景观恢复力评估框架(SEPLS模型) 恢复力评估框架 保护成效评估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