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土壤景观模型的生态地质调查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卫晓锋 樊刘洋 +4 位作者 孙紫坚 殷志强 蒋颖 肖春蕾 陈自然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3-755,共13页
建立在调查者经验思维基础上的传统技巧性生态地质调查,野外观察点的代表性和典型性会导致调查结果不可重复,部分推断过程无法验证。建立了一套基于土壤景观模型、地质建造划分和专家调查相结合的工作方法体系,提取影响生态格局的关键... 建立在调查者经验思维基础上的传统技巧性生态地质调查,野外观察点的代表性和典型性会导致调查结果不可重复,部分推断过程无法验证。建立了一套基于土壤景观模型、地质建造划分和专家调查相结合的工作方法体系,提取影响生态格局的关键环境因子,建立环境因子数据库;对环境因子进行模糊聚类,建立景观模型,得到环境因子组合隶属度分布图;划分地质建造;根据隶属度值和地质建造类型,遴选野外调查点,获取基质(土壤)类型、植物群落组合信息;将环境因子组合与生态系统类型对应,提取地质建造-环境因子-生态格局关系知识集,划分生态地质单元。该方法在河北承德市柴白河流域的应用结果表明,通过435个野外验证点,可获取环境因子-地质建造-生态系统关系规则知识集,编制的生态地质图验证精度达到84.8%。该研究方法有效地提高了生态地质野外调查工作的效率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因子 地质建造 土壤景观模型 生态-地质关系规则知识 生态地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直观景观模型LANDIS在大兴安岭呼中林区的应用 被引量:58
2
作者 胡远满 徐崇刚 +4 位作者 常禹 李秀珍 布仁仓 贺红士 冷文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846-1856,i001,共12页
应用空间直观景观模型 (L ANDIS) ,研究有采伐和无采伐预案下大兴安岭呼中林区的森林景观的长期变化。用 APACK计算每一个物种及各年龄级的分布面积。为了研究物种分布格局的变化 ,计算了物种分布的聚集度指数。研究结果如下 :(1)在无... 应用空间直观景观模型 (L ANDIS) ,研究有采伐和无采伐预案下大兴安岭呼中林区的森林景观的长期变化。用 APACK计算每一个物种及各年龄级的分布面积。为了研究物种分布格局的变化 ,计算了物种分布的聚集度指数。研究结果如下 :(1)在无采伐预案下 ,火干扰模式为低频率大面积高强度火烧 ;在有采伐预下 ,火干扰模式为高频率小面积低强度火烧 ;(2 )在无采伐预案下 ,火会造成各种群分布面积的强烈波动 ,但是对种群的年龄结构没有很大影响 ;在有采伐预案下 ,火对种群分布面积和年龄结构都没有很大的影响 ;(3)采伐能完全改变各种群的年龄结构 ,降低种群分布的聚集度 ,但是对各种群的分布面积并没有很大影响 ;(4 )在有采伐预案下 ,各种群为增长型种群 ,增长量通过采伐取走 ,群落处于演替的干扰顶极状态 ;在无采伐预案下 ,各种群为稳定型种群 (樟子松和偃松除外 ) ,大面积高强度火烧使群落产生较大的波动。结果表明 ,在呼中林业局 ,在没有人为干扰情况下 ,火干扰是森林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自从有了人为干扰 ,采伐开始逐渐取代火干扰成为影响森林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空间直观景观模型的一个挑战是模型的验证。由于缺乏详细的空间数据及模型模拟中的随机性 ,很难通过模型模拟结果与实地调查或遥感数据的比较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IS 空间直观景观模型 森林景观变化 采伐 大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M栅格分辨率对多元线性土壤-景观模型及其制图应用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孙孝林 赵玉国 +3 位作者 秦承志 李德成 赵量 张甘霖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71-977,共7页
以亚热带丘陵地区为对象,以该区4km×3km的5m、10m、15m、20m、25m、30m数字高程模型(DEM)为基础,建立多元线性土壤-景观模型,并应用该模型预测研究区内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分布,进而比较不同分辨率DEM中土壤-景观模型及其... 以亚热带丘陵地区为对象,以该区4km×3km的5m、10m、15m、20m、25m、30m数字高程模型(DEM)为基础,建立多元线性土壤-景观模型,并应用该模型预测研究区内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分布,进而比较不同分辨率DEM中土壤-景观模型及其预测制图的精度。结果表明:在本研究区11km。范围内,随着DEM栅格分辨率降低,坡度、曲率、比汇水面积(对数)频度均表现出了向其中值区集中的趋势;地形因子的这一变化规律对土壤-景观模型的影响较小,例如模型的变量、变量系数及R^2在不同分辨率DEM中的差异很小;但地形因子的这一变化规律对模型预测制图的精度具有较大影响,各项指标均说明,模型在10-25mDEM中的制图精度较高,而在更高分辨率(5m)或更低分辨率(30m)DEM中较低。本研究结果对其他亚热带丘陵地区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分辨率 土壤-景观模型 预测制图 土壤有机质 地形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3维景观模型真实纹理的图像符号化 被引量:12
4
作者 万剑华 潘正风 杨必胜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2-54,共3页
在具有真实感影像纹理的 3维景观模型中 ,影像纹理数据所占的存储空间远远大于 3维几何数据所占的存储空间。为节约栅格影像数据的存储空间 ,提出图像符号化的思想 。
关键词 城市3维景观模型 影像纹理 图像符号化 三维几何数据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直观森林景观模型空间不确定性的地统计学模拟 被引量:11
5
作者 徐崇刚 胡远满 +3 位作者 常禹 李秀珍 布仁仓 贺红士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36-446,共11页
为了用尽可能小的蒙特卡罗模拟样本来反映模型模拟结果中的不确定性,把拉丁超几何体采样引入地统计随机模拟的LU分解算法.首先把拉丁超几何体采样与普通随机采样在LU分解算法中的表现进行比较,然后把基于拉丁超几何体采样的LU分解法应... 为了用尽可能小的蒙特卡罗模拟样本来反映模型模拟结果中的不确定性,把拉丁超几何体采样引入地统计随机模拟的LU分解算法.首先把拉丁超几何体采样与普通随机采样在LU分解算法中的表现进行比较,然后把基于拉丁超几何体采样的LU分解法应用于空间直观森林景观模型LANDIS的模拟.结果表明,与普通随机采样相比,拉丁超几何体采样能捕获更多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蒙特卡罗模拟次数较少时.LANDIS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由地统计学随机模拟所引入的不确定性在象元尺度上随模拟时间增加而增加,但是在景观尺度上并没有受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 克吕格插值 地统计随机模拟 LU分解 拉丁超几何体采样 空间直观森 景观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城市三维景观模型的批量添加及管理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邓德标 方源敏 高晋寧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249-252,共4页
数字城市的建设需要用到大量的城市三维景观模型,鉴于目前模型添加的效率不高,添加后的位置误差比较大以及缺乏模型属性信息等问题,研究三维景观模型批量添加的方法,并利用SkyLine软件提供的TerraDeveloper二次开发开发包将该方法实现,... 数字城市的建设需要用到大量的城市三维景观模型,鉴于目前模型添加的效率不高,添加后的位置误差比较大以及缺乏模型属性信息等问题,研究三维景观模型批量添加的方法,并利用SkyLine软件提供的TerraDeveloper二次开发开发包将该方法实现,结合数据库技术对模型的属性信息进行存储和管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及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KYLINE 三维景观模型 TerraDeveloper 批量添加 坐标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的白云山区域三维景观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何磊 李志琴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367-369,共3页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对地形地貌的一种离散的数字表达,是构建三维模型的基础数据。DEM的一种数据格式GRID通过二维的格网灰度描述地形的起伏,另一种数据格式TIN通过连续三角面模拟地形表面。文章根据DEM对地形高程变化敏感这一特性,选取...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对地形地貌的一种离散的数字表达,是构建三维模型的基础数据。DEM的一种数据格式GRID通过二维的格网灰度描述地形的起伏,另一种数据格式TIN通过连续三角面模拟地形表面。文章根据DEM对地形高程变化敏感这一特性,选取地形起伏大和地貌类型多样的山地丘陵地区—白云山区域作为研究区,在ARCGIS环境下将二维等高线数据转化为三维地形表面,以TIN为基准高程叠加区域内的矢量图层和遥感影像图,最终构建区域环境的三维景观模型.并以模型为基础,假设区域内的磨刀坑水库在无源淹没的情况下,应用三维分析功能计算水库淹没地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TIN 3D 景观模型 环境规划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pen GL的三维城市景观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8
作者 万剑华 李桂苓 张纪松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2-104,共3页
用数码相机拍摄建筑物的立面相片 ,经PhotoShop处理、校正后获得建筑物三维几何模型的影像纹理 ,然后利用VC ++调用OpenGL图形库编程 ,建立了具有影像纹理的高度真实感三维城市景观模型。实践证明 ,在缺乏航空及遥感影像数据的地区 ,该... 用数码相机拍摄建筑物的立面相片 ,经PhotoShop处理、校正后获得建筑物三维几何模型的影像纹理 ,然后利用VC ++调用OpenGL图形库编程 ,建立了具有影像纹理的高度真实感三维城市景观模型。实践证明 ,在缺乏航空及遥感影像数据的地区 ,该方法可用来实施数码城市工程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城市景观模型 OPENGL 影像纹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生不息:乡土景观模型的建构性探索 被引量:11
9
作者 彭兆荣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8-147,共10页
我国正在进行空前的变革,"城镇化"使得传统乡土社会面临艰难的转型和命运的抉择。以农耕传统为背景的中华文明正在接受挑战,抢救快速消失的乡土景观考验着当代学者的责任与能力。据此,我们尝试着"生生不息的乡土景观模型... 我国正在进行空前的变革,"城镇化"使得传统乡土社会面临艰难的转型和命运的抉择。以农耕传统为背景的中华文明正在接受挑战,抢救快速消失的乡土景观考验着当代学者的责任与能力。据此,我们尝试着"生生不息的乡土景观模型"的建构,将有助于在社会变迁中保护和保持传统乡土景观的形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生不息 乡土社会 城镇化 景观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CGIS三维城市景观模型建模 被引量:2
10
作者 肖立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410-411,432,共3页
“数字城市”在城市规划、设施管理、房地产演示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CCG IS是基于三维矢量模型、数字地面模型、数字地面正射影像的软件平台。以武汉大学校园为例,介绍了CCG IS系列软件中的专用模块VRModel构建三维景观模型的制... “数字城市”在城市规划、设施管理、房地产演示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CCG IS是基于三维矢量模型、数字地面模型、数字地面正射影像的软件平台。以武汉大学校园为例,介绍了CCG IS系列软件中的专用模块VRModel构建三维景观模型的制作过程。这为构建“数字城市”景观模型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城市 虚拟现实 VRModel 景观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纯形分析的虚拟城市景观模型重建
11
作者 常歌 石教英 钱曾波 《计算机应用》 CSCD 2000年第S1期232-233,共2页
在计算机中真实表达现实世界一直是计算机图形学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虚拟城市景观模型不仅能够在计算机中再现城市环境 ,而且能完成漫游、交互等操作 ,在城市虚拟现实中有重要意义。基于单纯形分析 ,本文实现了虚拟城市景观模型的重建... 在计算机中真实表达现实世界一直是计算机图形学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虚拟城市景观模型不仅能够在计算机中再现城市环境 ,而且能完成漫游、交互等操作 ,在城市虚拟现实中有重要意义。基于单纯形分析 ,本文实现了虚拟城市景观模型的重建。它直接利用常规二维城市地理信息系统 (CGIS)数据建立城市实体模型并实现城市景观的视屏立体显示和Internet发布 ,实验结果说明了方法的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城市景观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虚拟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环境下多梯度中点位移中性景观模型
12
作者 徐超 熊旅鑫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0期112-116,共5页
针对传统方法生成的景观模型无法对复杂环境下的真实景观进行全面模拟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交互式遗传算法的多梯度中点位移中性景观模型。利用中点位移法形成分形布朗运动曲线,根据曲线衡量设置等间隔变化的空间自相关参数生成多梯度中... 针对传统方法生成的景观模型无法对复杂环境下的真实景观进行全面模拟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交互式遗传算法的多梯度中点位移中性景观模型。利用中点位移法形成分形布朗运动曲线,根据曲线衡量设置等间隔变化的空间自相关参数生成多梯度中性景观模型;对中点位移中性景观模型进行正规化处理,在处理的基础之上,利用适应度分享法避免种群过早收敛,最大程度保证种群多样性;选用比例选择,交叉和变异操作设计遗传算子,利用交互遗传算法获取符合中点位移中性景观模型条件的最优解。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够全面模拟出复杂环境下的真实景观,其应用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环境 交互式遗传算法 多梯度 中性景观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景观模型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春光 林宗坚 李成名 《遥感信息》 CSCD 2005年第1期47-49,共3页
数字城市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城市景观重建是数字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城市景观重建的技术流程 ,为了减少工作量 ,实现模型的组合与重用 。
关键词 数字城市 城市景观重建 城市景观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源汇景观格局的洞庭湖流域洪涝风险评估及雨洪径流过程响应
14
作者 张凌暄 焦胜 +1 位作者 卢洁 牛彦合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5-405,共11页
源汇景观格局是影响流域雨洪径流过程与洪涝风险的重要因素,探索一种基于源汇景观格局的流域洪涝风险评估方法对流域洪涝风险防治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以洞庭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创新性地修正并运用源汇景观模型评估各年份流域洪涝风险,揭... 源汇景观格局是影响流域雨洪径流过程与洪涝风险的重要因素,探索一种基于源汇景观格局的流域洪涝风险评估方法对流域洪涝风险防治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以洞庭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创新性地修正并运用源汇景观模型评估各年份流域洪涝风险,揭示洪涝风险时空演变规律及成因;而后利用SCS⁃CN模型与局部等体积法模拟分析各年份雨洪径流过程特征,并基于斯皮尔曼相关系数探究雨洪径流过程与源汇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的相关关系,以此验证新模型运用于洪涝风险评估的合理性。结果表明:(1)40年间源景观建设用地的扩张最为显著,汇景观持续减少,以耕地向建设用地转移为主,源景观空间上集中于环洞庭湖与湘江流域。(2)40年间源汇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均呈上升趋势,流域洪涝风险逐渐提高,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其中湘江与环洞庭湖流域洪涝风险较高,资水流域洪涝风险次之,澧水与沅水流域洪涝风险较低。(3)40年间平均径流量、淹没深度及各风险区占比整体呈缓慢波动上升趋势,雨洪径流过程加剧使得洪涝风险不断上升,传统模型模拟结果与源汇景观模型评估结果相吻合。(4)源汇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与雨洪径流过程各特征指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源汇景观在高程、坡度及距离上的空间格局对于雨洪径流过程具有重要影响,运用源汇景观模型评估流域洪涝风险具有可行性。本研究可为流域洪涝风险定量评估提供耦合格局与过程的新方法,为合理配置流域景观格局、保障雨洪安全提供新视角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汇景观模型 洪涝风险评估 源汇景观格局 雨洪径流过程 洞庭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泉州生态与海洋文化复合型景观网络构建及整体性保护
15
作者 陆东芳 郑雅如 +1 位作者 韩天腾 陈顺和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4-122,共9页
【目的】构建生态与海洋文化复合型景观网络并进行整体性保护,旨在促进生态环境与海洋文化耦合协调,推动生态与海洋文化景观资源优化配置。【方法】以福建省泉州市为例,综合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 【目的】构建生态与海洋文化复合型景观网络并进行整体性保护,旨在促进生态环境与海洋文化耦合协调,推动生态与海洋文化景观资源优化配置。【方法】以福建省泉州市为例,综合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MSPA)、景观连接度评价、最小累积阻力(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MCR)模型、K-means聚类算法、Linkage Mapper联动路径工具、文化景观信息传播模型,构建研究区的生态和海洋文化网络空间格局,并耦合形成复合型景观网络;构建泉州生态与海洋文化复合型景观网络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生态与文化功能的耦合协调度。【结果】在泉州生态与海洋文化复合型景观网络中,廊道共62条,总长1524.55 km。耦合协调度评价结果显示复合型景观网络中1条廊道生态与文化功能处于严重失调,16条处于中度失调,32条处于基本协调,11条处于中度协调,2条处于优质协调。【结论】结合泉州市国土规划,构建了及优化生态与海洋文化复合型景观网络。在复合型景观网络的优化上,重点修复了沿海地区及中心城区网络生态失调问题,将原先以文化功能为主导的网络转变为兼具生态—文化双功能的网络体系,为支撑泉州生态和文化整体性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景观网络 海洋文化 耦合协调模型 文化景观信息传播模型 泉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的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研究 被引量:83
16
作者 徐延达 傅伯杰 吕一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2-220,共9页
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关系的研究是景观生态学的主要特色和理论核心之一。模型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和观测数据并综合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信息提炼规律或揭示内在机制,模拟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动态与相互关系,成为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有力工... 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关系的研究是景观生态学的主要特色和理论核心之一。模型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和观测数据并综合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信息提炼规律或揭示内在机制,模拟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动态与相互关系,成为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有力工具。结合研究实例,总结了基于模型的景观格局研究、生态过程研究和格局-过程关系研究的发展现状和薄弱环节,同时探讨了通过构建耦合模型研究格局-过程相互关系的途径。总结了景观模型研究亟待发展的领域与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模型 景观格局 生态过程 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像元尺度上不确定性对空间景观直观模型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徐崇刚 胡远满 +4 位作者 常禹 李秀珍 布仁仓 贺红士 冷文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938-1949,i004,共13页
L ANDIS模型是模拟自然和人为干扰下森林景观变化的空间直观景观模型。模型把景观概念化为由相同大小的像元或样地组成的格网。在每一个像元上 ,模型要求输入物种和年龄组信息。但是 ,由于研究区一般由成千上百万个像元构成 ,不可能通... L ANDIS模型是模拟自然和人为干扰下森林景观变化的空间直观景观模型。模型把景观概念化为由相同大小的像元或样地组成的格网。在每一个像元上 ,模型要求输入物种和年龄组信息。但是 ,由于研究区一般由成千上百万个像元构成 ,不可能通过实际调查获取每一个像元上的物种和年龄组信息。因此 ,采用了一种基于小班的随机赋值法从森林调查数据中获取每一个像元的物种和年龄组信息。该方法是一种基于概率的方法 ,会在 L ANDIS模型模拟的物种和年龄组信息的输入中引入不确定性。为了评价由基于小班的随机赋值法所引入像元尺度上的不确定性对模型模拟结果的影响 ,用蒙特卡罗模拟法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对 L ANDIS模型模拟的每一个物种 ,用众数年龄组发生频率来定量化单个像元上年龄组信息的不确定性 ,用所有像元上的众数年龄组平均发生频率来定量化年龄组信息在像元尺度上总的不确定性。平均发生频率越高 ,不确定性越低。为了评价基于小班的随机赋值法对景观尺度上模型模拟结果的影响 ,计算了每一个物种在整个研究区内的面积百分比和聚集度指数。变异系数越大 ,不确定性越高。对所有物种 ,年龄组信息不确定性在模型模拟的初期是比较低的 (平均发生频率大于 10 )。种子传播、建群、死亡和火干扰使模型结果的不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直观景观模型 LANDIS 不确定性分析 蒙特卡罗模拟 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土壤-景观定量模型预测土壤属性空间分布及制图 被引量:31
18
作者 孙孝林 赵玉国 +2 位作者 赵量 李德成 张甘霖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37-842,共6页
以土壤-景观定量模型为基础的土壤制图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研究。本文在皖南宣城的丘陵地带内选择研究区,从该区的数字高程模型(DEM)中获取景观信息:地形因子,定量地分析了土壤属性与地形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建立基于该关系的... 以土壤-景观定量模型为基础的土壤制图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研究。本文在皖南宣城的丘陵地带内选择研究区,从该区的数字高程模型(DEM)中获取景观信息:地形因子,定量地分析了土壤属性与地形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建立基于该关系的线性土壤-景观定量模型,最后应用该模型来预测土壤属性在空间上的分布并制图。结果表明:土体厚度和表层有机质含量与地形因子之间有着显著相关性;建立的线性回归模型分别能解释土体厚度、表层有机质含量空间变异的32.2%和35.3%;依据该模型预测的土体厚度和表层有机质含量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并能制图表达土壤属性在空间上的自然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景观定量模型 土壤制图 土体厚度 表层有机质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信息模型(LIM)框架构建研究——以重庆大学B校区三角地改造为例 被引量:21
19
作者 赖文波 杜春兰 +1 位作者 贾铠针 江虹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6-30,共5页
数字技术极大地推动了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风景园林行业的学者与实践者们在BIM技术与概念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了适合多尺度适应性的景观信息模型(LIM)。以重庆大学B校区三角地改造为例,对整个三角地景观生产过程中的群体、场地、流程、软... 数字技术极大地推动了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风景园林行业的学者与实践者们在BIM技术与概念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了适合多尺度适应性的景观信息模型(LIM)。以重庆大学B校区三角地改造为例,对整个三角地景观生产过程中的群体、场地、流程、软件等方面进行阐述与分析,构建景观信息模型(LIM)框架,以期为今后的社区景观改造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信息模型(LIM) 框架构建 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视化技术的景观信息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崑 李康康 +2 位作者 洪海洋 谢福春 赵广宇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09-216,共8页
随着数字媒体和计算机科学的广泛应用,景观可视化技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全面了解景观可视化技术是推动景观信息模型建设和应用的关键。在深入研究景观信息模型建模技术的基础上,对地形模型、植被模型、水系模型、设施构建、动物和... 随着数字媒体和计算机科学的广泛应用,景观可视化技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全面了解景观可视化技术是推动景观信息模型建设和应用的关键。在深入研究景观信息模型建模技术的基础上,对地形模型、植被模型、水系模型、设施构建、动物和人以及气氛环境等可视化模型表达技术进行详尽阐述,并展开景观信息模型构建方式的应用讨论,创新性地提出集成多种景观软件,能以交互的可视化形式呈现出景观场地内的模型信息,并可以进行参数化的输入与输出的景观信息模型构建平台,引出一套具清晰思考逻辑的景观设计流程。以山东邹城邾国故城遗址公园景观设计过程为例,探讨模型构建在景观中的应用,以期景观可视化技术在园林设计中发挥更多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可视化 模型构建应用 软件平台选择 景观信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