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1996年-2008年昆明城市建成区景观格局梯度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志英
刘涵妮
高进
《华中建筑》
2012年第4期98-102,共5页
以1996年和2008年的昆明城市土地利用图为数据源,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对城市景观梯度格局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研究表明城市景观格局梯度变化与城市建设开发强度密切相关,1996年环城路内是城市建设的核心区域,一、二环间开发建设的力度较小...
以1996年和2008年的昆明城市土地利用图为数据源,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对城市景观梯度格局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研究表明城市景观格局梯度变化与城市建设开发强度密切相关,1996年环城路内是城市建设的核心区域,一、二环间开发建设的力度较小,二环以外城市建设用地较为分散;2008年一、二环之间的开发力度为最大,一、二环间的景观格局梯度变化幅度最大,表明此时期昆明城市空间扩张进入快速的"外延式"扩张阶段。快速城市化是推动昆明市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政策性因素导致城市景观格局方向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景观
梯度
格局
动态
变化驱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京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区林木树冠覆盖特征与景观格局变化
被引量:
13
2
作者
贾宝全
仇宽彪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21,共9页
【目的】第二道绿化隔离区是北京城市重要的生态屏障,利用城市森林的理念和3S技术手段,开展其生态变化动态监测,一方面可对其生态建设成效作出评估,另一方面也揭示其景观生态格局变化的过程、趋势与动因,进而为该区域进一步的生态建设...
【目的】第二道绿化隔离区是北京城市重要的生态屏障,利用城市森林的理念和3S技术手段,开展其生态变化动态监测,一方面可对其生态建设成效作出评估,另一方面也揭示其景观生态格局变化的过程、趋势与动因,进而为该区域进一步的生态建设和生态基础设施维护提供借鉴。【方法】利用0.5 m分辨率的2002年航片和2013年的worldview2卫片信息,以国际上森林城市通用的城市林木树冠覆盖(UTC)指标为核心,在eCongnition遥感解译技术平台下,利用景观格局指数、转移概率矩阵、斑块尺度、土地利用动态度、缓冲区分析等景观生态学分析方法,对第二道绿化隔离区内的UTC格局特征与变化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第二道绿化隔离区的林木树冠覆盖(UTC)从2002年的28 839.84 hm^2增加到了2013年的63 709.95 hm^2,同期的林木树冠覆盖率增加了21.4%,不透水地表与草地占比同期分别仅增加了8.89%和7.8%,而耕地、水域和裸土地则呈现了面积下降的变化; 2002年景观基质为农田斑块与不透水地表斑块, 2013年为UTC斑块与不透水地表斑块,表明该区域生态化过程对区域的控制作用在逐步增强;从景观斑块的稳定性看,最稳定的景观斑块类型为不透水地表和UTC斑块,其保持自身不变的面积比例分别为64.59%和60.34%,而裸土地斑块类型95%以上的面积都发生了变化;从总体景观格局变化看, 2013年总斑块数量比2002年减少了176 979个,而斑块的分维数和斑块形状指数分别降低了0.052和0.128,景观斑块水平的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也分别降低了0.136和0.076;从UTC斑块的变化来看,斑块数目净减少154 437个,而总的斑块面积增加了34 860.79 hm^2,斑块平均面积也净增了2 528.3 m^2;小、中、大和特大型UTG斑块数目与面积均呈现减少的动态过程。【结论】整个二道绿化隔离区景观的破碎化程度、斑块的复杂性与空间分布的不均匀程度都在降低,研究区域内景观斑块的自然化程度在提高; UTC斑块的变化趋势表明,第二道绿化隔离区UTC面积在快速扩大,其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潜在作用也越来越大。从变化动因看,二道绿化隔离区规划的实施、城市总体规划、新农村建设政策、永定河与温榆河等大型河道生态治理和百万亩平原大造林等工程的实施都是最重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道绿化隔离区
城市林木
树冠覆盖变化
景观格局动态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景观“源、汇”的动态特性及其量化方法
被引量:
11
3
作者
许申来
周昊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4-67,71,共5页
正确理解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关系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关键,尽管基于"源""汇"过程的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较好地将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联系起来,但是对于如何定量刻画"源""汇"景观及其动态特性...
正确理解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关系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关键,尽管基于"源""汇"过程的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较好地将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联系起来,但是对于如何定量刻画"源""汇"景观及其动态特性没有提出科学的方法。针对上述不足,深入分析了"源"、"汇"景观的动态特性,并从景观阻力与侵蚀力平衡关系的角度提出了定量判断"源""汇"景观格局的方法。这个方法的特点包括:(1)基于土壤侵蚀过程定量判定景观"源、汇"动态;(2)由于景观"源、汇"动态定量判定中充分考虑到降雨和土壤的异质性,对环境背景值不同的地区也适用。(3)从距离、相对高度和坡度3个方面建立景观格局动态评价模型即景观空间负荷对比动态指数,该指数很好地将景观格局动态与生态过程联系在一起,使定量研究和预测景观格局与过程的关系成为可能。通过分析景观空间负荷对比动态指数与流域出口处泥沙监测值的相关性,可以揭示某一流域景观格局对土壤侵蚀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汇”
景观
理论
生态过程
景观格局动态
距离成本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京市第一道绿化隔离区树冠覆盖特征与景观生态变化
被引量:
10
4
作者
贾宝全
刘秀萍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0,共10页
【目的】以北京市第一道绿化隔离区建设为例,利用高空间分辨率的航、卫片信息源,分析城市林木树冠覆盖特征,力图一方面准确揭示北京市第一道绿化隔离区的生态建设成效,另外也试图从景观生态学视角揭示其格局内在变化过程与趋势,进而为...
【目的】以北京市第一道绿化隔离区建设为例,利用高空间分辨率的航、卫片信息源,分析城市林木树冠覆盖特征,力图一方面准确揭示北京市第一道绿化隔离区的生态建设成效,另外也试图从景观生态学视角揭示其格局内在变化过程与趋势,进而为北京市及其他城市未来的生态建设提供借鉴。【方法】以0.5 m分辨率的2002年航片和2013年的worldview2卫片为基础,利用econgnition面向对象的解译技术平台,以城市树冠覆盖为核心,利用景观生态学的分析方法,从景观动态、景观格局变化和景观斑块尺度变化等方面,探讨一道绿化隔离区内的林木树冠覆盖特征。【结果】一道绿化隔离区林木树冠覆盖面积从2002年的4 832.98 hm^2增加到了2013年的10 095.01 hm^2,11年间共增加了20.57%;绿地率净增23.94%,生态用地率净增24.11%;斑块平均分维数和斑块面积形状指数呈现不断增加的特点;小型斑块和巨型斑块的数量和面积变化幅度最为显著,11年间数量分别减少了42 286个和130个,面积分别减少了186.08和5 457.75 hm^2;城市总体规划、2008奥运会的绿色需求、城市公园环建设决策和首都百万亩平原大造林是其变化的最重要驱动因素。【结论】与建设之初相比,一道绿化隔离地区内的林木绿地斑块更趋向于向自然化的方向变化,同时斑块规模呈现了小、中、大型斑块数量与面积同步减少,而特大型斑块与巨型斑块的斑块数量和面积同步增加的变化趋势。第一道绿化隔离区域城市林木和绿地不仅取得面积上的急速扩大,而且其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越来越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道绿化隔离区
城市林木树冠覆盖变化
景观格局动态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规划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
2
5
作者
陈艺妍
覃林
《科技通报》
2022年第5期1-8,共8页
全球环境变化和强烈人为干预下生态安全格局研究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而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规划对化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冲突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厘清了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规划的内涵发展,梳理了景观格局演变过程、景观生...
全球环境变化和强烈人为干预下生态安全格局研究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而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规划对化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冲突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厘清了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规划的内涵发展,梳理了景观格局演变过程、景观生态分类方法与适宜性评价和区域生态安全预测预警等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归纳了数量优化方法、空间优化方法和人工智能决策方法等生态安全格局规划技术的研究态势,指出了加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评估方法及集成模型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标准量化设定方法、区域之间跨尺度多等级联系是未来该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安全
格局
景观格局动态
模拟
生态安全预警
模型集成
空间规划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96年-2008年昆明城市建成区景观格局梯度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志英
刘涵妮
高进
机构
云南大学城市建设与管理学院
出处
《华中建筑》
2012年第4期98-102,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1008263)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编号:2009ZC006M)
云南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编号:21132014)
文摘
以1996年和2008年的昆明城市土地利用图为数据源,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对城市景观梯度格局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研究表明城市景观格局梯度变化与城市建设开发强度密切相关,1996年环城路内是城市建设的核心区域,一、二环间开发建设的力度较小,二环以外城市建设用地较为分散;2008年一、二环之间的开发力度为最大,一、二环间的景观格局梯度变化幅度最大,表明此时期昆明城市空间扩张进入快速的"外延式"扩张阶段。快速城市化是推动昆明市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政策性因素导致城市景观格局方向性变化。
关键词
城市
景观
梯度
格局
动态
变化驱动机制
Keywords
Urban landscape, Gradient pattern, Dynamic change, Driving mechanism
分类号
TU984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京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区林木树冠覆盖特征与景观格局变化
被引量:
13
2
作者
贾宝全
仇宽彪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国家林业与草原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
国家林业与草原局城市森林研究中心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出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21,共9页
基金
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404301)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52031)
文摘
【目的】第二道绿化隔离区是北京城市重要的生态屏障,利用城市森林的理念和3S技术手段,开展其生态变化动态监测,一方面可对其生态建设成效作出评估,另一方面也揭示其景观生态格局变化的过程、趋势与动因,进而为该区域进一步的生态建设和生态基础设施维护提供借鉴。【方法】利用0.5 m分辨率的2002年航片和2013年的worldview2卫片信息,以国际上森林城市通用的城市林木树冠覆盖(UTC)指标为核心,在eCongnition遥感解译技术平台下,利用景观格局指数、转移概率矩阵、斑块尺度、土地利用动态度、缓冲区分析等景观生态学分析方法,对第二道绿化隔离区内的UTC格局特征与变化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第二道绿化隔离区的林木树冠覆盖(UTC)从2002年的28 839.84 hm^2增加到了2013年的63 709.95 hm^2,同期的林木树冠覆盖率增加了21.4%,不透水地表与草地占比同期分别仅增加了8.89%和7.8%,而耕地、水域和裸土地则呈现了面积下降的变化; 2002年景观基质为农田斑块与不透水地表斑块, 2013年为UTC斑块与不透水地表斑块,表明该区域生态化过程对区域的控制作用在逐步增强;从景观斑块的稳定性看,最稳定的景观斑块类型为不透水地表和UTC斑块,其保持自身不变的面积比例分别为64.59%和60.34%,而裸土地斑块类型95%以上的面积都发生了变化;从总体景观格局变化看, 2013年总斑块数量比2002年减少了176 979个,而斑块的分维数和斑块形状指数分别降低了0.052和0.128,景观斑块水平的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也分别降低了0.136和0.076;从UTC斑块的变化来看,斑块数目净减少154 437个,而总的斑块面积增加了34 860.79 hm^2,斑块平均面积也净增了2 528.3 m^2;小、中、大和特大型UTG斑块数目与面积均呈现减少的动态过程。【结论】整个二道绿化隔离区景观的破碎化程度、斑块的复杂性与空间分布的不均匀程度都在降低,研究区域内景观斑块的自然化程度在提高; UTC斑块的变化趋势表明,第二道绿化隔离区UTC面积在快速扩大,其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潜在作用也越来越大。从变化动因看,二道绿化隔离区规划的实施、城市总体规划、新农村建设政策、永定河与温榆河等大型河道生态治理和百万亩平原大造林等工程的实施都是最重要驱动因素。
关键词
二道绿化隔离区
城市林木
树冠覆盖变化
景观格局动态
北京
Keywords
second green belt
urban tree
canopy dynamics
landscape pattern changes
Beijing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景观“源、汇”的动态特性及其量化方法
被引量:
11
3
作者
许申来
周昊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城市与区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国家环保部环境规划院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4-67,71,共5页
基金
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40621061)
面上基金项目(30570319)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C01A06)
文摘
正确理解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关系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关键,尽管基于"源""汇"过程的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较好地将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联系起来,但是对于如何定量刻画"源""汇"景观及其动态特性没有提出科学的方法。针对上述不足,深入分析了"源"、"汇"景观的动态特性,并从景观阻力与侵蚀力平衡关系的角度提出了定量判断"源""汇"景观格局的方法。这个方法的特点包括:(1)基于土壤侵蚀过程定量判定景观"源、汇"动态;(2)由于景观"源、汇"动态定量判定中充分考虑到降雨和土壤的异质性,对环境背景值不同的地区也适用。(3)从距离、相对高度和坡度3个方面建立景观格局动态评价模型即景观空间负荷对比动态指数,该指数很好地将景观格局动态与生态过程联系在一起,使定量研究和预测景观格局与过程的关系成为可能。通过分析景观空间负荷对比动态指数与流域出口处泥沙监测值的相关性,可以揭示某一流域景观格局对土壤侵蚀过程的影响。
关键词
“源”“汇”
景观
理论
生态过程
景观格局动态
距离成本模型
Keywords
source-sink landscape theory
ecological process
dynamic landscape pattern
cost-distance model
分类号
X17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京市第一道绿化隔离区树冠覆盖特征与景观生态变化
被引量:
10
4
作者
贾宝全
刘秀萍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城市森林研究中心
出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0,共10页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52031)
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404301)
文摘
【目的】以北京市第一道绿化隔离区建设为例,利用高空间分辨率的航、卫片信息源,分析城市林木树冠覆盖特征,力图一方面准确揭示北京市第一道绿化隔离区的生态建设成效,另外也试图从景观生态学视角揭示其格局内在变化过程与趋势,进而为北京市及其他城市未来的生态建设提供借鉴。【方法】以0.5 m分辨率的2002年航片和2013年的worldview2卫片为基础,利用econgnition面向对象的解译技术平台,以城市树冠覆盖为核心,利用景观生态学的分析方法,从景观动态、景观格局变化和景观斑块尺度变化等方面,探讨一道绿化隔离区内的林木树冠覆盖特征。【结果】一道绿化隔离区林木树冠覆盖面积从2002年的4 832.98 hm^2增加到了2013年的10 095.01 hm^2,11年间共增加了20.57%;绿地率净增23.94%,生态用地率净增24.11%;斑块平均分维数和斑块面积形状指数呈现不断增加的特点;小型斑块和巨型斑块的数量和面积变化幅度最为显著,11年间数量分别减少了42 286个和130个,面积分别减少了186.08和5 457.75 hm^2;城市总体规划、2008奥运会的绿色需求、城市公园环建设决策和首都百万亩平原大造林是其变化的最重要驱动因素。【结论】与建设之初相比,一道绿化隔离地区内的林木绿地斑块更趋向于向自然化的方向变化,同时斑块规模呈现了小、中、大型斑块数量与面积同步减少,而特大型斑块与巨型斑块的斑块数量和面积同步增加的变化趋势。第一道绿化隔离区域城市林木和绿地不仅取得面积上的急速扩大,而且其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越来越突出。
关键词
一道绿化隔离区
城市林木树冠覆盖变化
景观格局动态
北京
Keywords
first green belt
urban tree canopy dynamics
landscape pattern changes
Beijing
分类号
S731.2 [农业科学—林学]
Q14 [生物学—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规划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
2
5
作者
陈艺妍
覃林
机构
广西大学林学院
出处
《科技通报》
2022年第5期1-8,共8页
文摘
全球环境变化和强烈人为干预下生态安全格局研究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而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规划对化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冲突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厘清了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规划的内涵发展,梳理了景观格局演变过程、景观生态分类方法与适宜性评价和区域生态安全预测预警等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归纳了数量优化方法、空间优化方法和人工智能决策方法等生态安全格局规划技术的研究态势,指出了加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评估方法及集成模型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标准量化设定方法、区域之间跨尺度多等级联系是未来该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
区域生态安全
格局
景观格局动态
模拟
生态安全预警
模型集成
空间规划决策
Keywords
regional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 planning
the landscape pattern dynamics simulation
ecological security warning
model integration
space planning decisions
分类号
X3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1996年-2008年昆明城市建成区景观格局梯度动态变化研究
李志英
刘涵妮
高进
《华中建筑》
201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北京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区林木树冠覆盖特征与景观格局变化
贾宝全
仇宽彪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景观“源、汇”的动态特性及其量化方法
许申来
周昊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北京市第一道绿化隔离区树冠覆盖特征与景观生态变化
贾宝全
刘秀萍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规划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陈艺妍
覃林
《科技通报》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