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景观格局优化视角下高铁绿廊景观规划框架研究——以商合杭高铁安吉段为例
1
作者 戴一正 张晨阳 樊柏青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3-130,共8页
高铁绿廊是遍布中国国土空间的重要景观载体,对高铁绿廊的整体性认识有助于将高铁空间格局与生态环境保护联系起来,强化高铁线路建设对沿线生态环境修复、风景感知提升和绿色空间发展的促进作用。在明确高铁绿廊概念、特征和价值的基础... 高铁绿廊是遍布中国国土空间的重要景观载体,对高铁绿廊的整体性认识有助于将高铁空间格局与生态环境保护联系起来,强化高铁线路建设对沿线生态环境修复、风景感知提升和绿色空间发展的促进作用。在明确高铁绿廊概念、特征和价值的基础上,以“动态追溯-结构分析-格局优化”为研究主线,从景观动态变化、景观潜在问题、景观结构改善3个方面构建高铁绿廊景观规划框架;在景观类型用地梳理的基础上,运用土地利用分析、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生态连通度分析和最小累积成本分析等量化方法,形成高铁绿廊景观规划的技术路径。以商合杭高铁安吉段实证研究为例,提出“以修复生态本底作为基础,规划线性景观作为提升”的整体规划方式,并延伸出“生态修复”“风景感知”和“产业配合”三者相结合的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格局优化 高铁绿廊 景观规划框架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点源污染控制的景观格局优化方法与原则 被引量:31
2
作者 高超 朱继业 +1 位作者 窦贻俭 张桃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9-116,共8页
对目前国内外较为常用的基于非点源污染控制的景观格局优化方法及其设计原则进行了系统的评述 ,以促进其推广应用并提高其污染控制效果。还通过分析这些方法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强调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景观格局优化方法对于控制非点源... 对目前国内外较为常用的基于非点源污染控制的景观格局优化方法及其设计原则进行了系统的评述 ,以促进其推广应用并提高其污染控制效果。还通过分析这些方法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强调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景观格局优化方法对于控制非点源污染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景观格局优化 方法 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功能网络概念的景观格局优化——以台湾地区乌溪流域典型区为例 被引量:57
3
作者 张小飞 王仰麟 李正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707-1713,共7页
景观格局连通度与景观功能联系程度息息相关,不论维持生态稳定或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都必须提升景观结构的空间联系。选择台湾地区乌溪流域典型区为研究区,面对台湾地区城市发展所造成的生态环境品质降低及自然栖息地破碎化等问题,期... 景观格局连通度与景观功能联系程度息息相关,不论维持生态稳定或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都必须提升景观结构的空间联系。选择台湾地区乌溪流域典型区为研究区,面对台湾地区城市发展所造成的生态环境品质降低及自然栖息地破碎化等问题,期望通过生态功能网络构建,维护生态稳定及制约建成区的无序蔓延。基于景观功能与结构相互作用理论,景观功能的空间强度受景观类型、空间结构及相对距离的影响而产生差异,利用耗费距离模型,结合景观类型、景观格局特征、景观功能相互作用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等分析方法,分析了台湾地区乌溪流域典型区的生态功能空间差异,进而基于最小累积耗费算法构建生态廊道,提出景观格局优化方案,以作为台湾地区未来景观生态建设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功能网络 景观格局优化 最小耗费距离模型 台湾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功能评价的湿地景观格局优化及其效应——以江苏盐城海滨湿地为例 被引量:78
4
作者 孙贤斌 刘红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57-1166,共10页
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生态功能和过程影响的景观格局优化是提高景观效益和稳定性重要方法之一。选择江苏盐城海滨地区为研究对象,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对2007年湿地景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定量分析,并采... 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生态功能和过程影响的景观格局优化是提高景观效益和稳定性重要方法之一。选择江苏盐城海滨地区为研究对象,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对2007年湿地景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定量分析,并采用阻力面模型研究景观格局优化途径。结果显示:(1)湿地景观生态功能强度空间差异性显著,影响区域湿地景观生态过程和功能。(2)以累积耗费距离面、生态源地、耗费路径为依据,构建源地、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等景观组分优化景观格局。(3)景观格局优化改善景观连通度和生态流,废黄河口附近和大丰港附近等关键区域对景观连通性和生态流重要值最大,景观连通性受到显著影响,是景观生态节点优化的首要对象。(4)加强保护核心斑块源地、提高景观连通度是实现景观格局优化的关键。该研究结果为区域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优化 生态功能评价 效应 盐城海滨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FLA-M-L模型的景观格局优化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启斌 岳德鹏 +3 位作者 方敏哲 张耘 李倩 马欢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59-166,共8页
以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为研究区,基于混合蛙跳算法,耦合逻辑回归与马尔可夫模型构建了SFLA-M-L(Shuffled frog leaping algorithm-Markov-logistic regression)模型。利用逻辑回归,综合考虑高程、坡度、地下水埋深、干旱度指... 以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为研究区,基于混合蛙跳算法,耦合逻辑回归与马尔可夫模型构建了SFLA-M-L(Shuffled frog leaping algorithm-Markov-logistic regression)模型。利用逻辑回归,综合考虑高程、坡度、地下水埋深、干旱度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与当前景观分布进行了景观适宜性分析;利用Markov模型,构造了县域景观转移概率矩阵。利用景观适宜性指数和景观聚集度指数构造目标函数,以景观转移概率矩阵为景观变异的控制条件,对2016年景观格局分布进行了县域景观格局优化。优化结果中,景观聚集度为96.71%,比2016年景观分布提升了6.43个百分点;景观适宜性指数为96.23%,比2016年景观分布提升了4.18个百分点;不同景观类型间相互转移超出转移概率矩阵控制仅4.66 km^2,确保了优化结果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优化 混合蛙跳算法 逻辑回归模型 马尔可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现代田园城市的成都市景观格局优化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咏红 陈雅琳 +1 位作者 付泽强 香宝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3-190,共8页
区域景观格局优化对提升生态系统的功能及价值、限制城市格局无序蔓延具有重要意义。以成都市为研究区,应用RS与GIS技术,运用景观指数和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方法深入分析研究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和区域生态功能空间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辨... 区域景观格局优化对提升生态系统的功能及价值、限制城市格局无序蔓延具有重要意义。以成都市为研究区,应用RS与GIS技术,运用景观指数和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方法深入分析研究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和区域生态功能空间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辨识生态源地的空间分布,以"田园城市"理念为指导,应用累积耗费距离模型,构建区域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探索现代田园城市景观格局优化的途径。结果表明:在城市化建设中,有大量的耕地被转化成了建设用地;区域生态功能强度空间差异性显著;生态源地主要分布在龙门山、邛崃山、长丘山和龙泉山一带;根据研究区实际情况构建了"四环六射"的道路生态廊道、河流廊道以及圈层农业廊道;形成了交汇点、湿地和森林公园为主的生态节点。该研究方法及结果对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及解决中国大都市发展中的"大城市病"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 现代田园城市 景观格局优化 景观指数 最小耗费距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位适宜度评价的道路生态廊道景观格局优化研究——以353省道(仪征段)两侧生态廊道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赵岩 陈紫园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9年第10期43-48,共6页
评价道路生态廊道的生态位适宜度,可为确定各类景观面积和布局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优化道路生态廊道的景观格局。本次研究区为近郊型道路353省道(仪征段)两侧各1km范围的生态廊道,道路绿化景观有机拓展和融入周边的农田、湿地、丘陵和乡村... 评价道路生态廊道的生态位适宜度,可为确定各类景观面积和布局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优化道路生态廊道的景观格局。本次研究区为近郊型道路353省道(仪征段)两侧各1km范围的生态廊道,道路绿化景观有机拓展和融入周边的农田、湿地、丘陵和乡村,形成景观、产业、旅游的统筹规划和建设,是一条以线带面、综合规划的道路生态廊道建设综合体。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手段进行景观格局分析,通过建立生态涵养、旅游经济、农业生产三个方面相关生态位适宜度评价体系和模型,对研究区各区段的功能定位进行量化赋值研究,取其最大赋值作为该区段的主要功能发展方向,并由此确定景观的面积、布局和内容,实现景观格局的科学优化配置,促进景观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适宜度 道路生态廊道 景观格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视角的万宁市景观格局优化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韦志飞 罗改改 陆禹 《现代园艺》 2018年第9期108-111,共4页
以万宁市为研究区,利用累积耗费距离模型从生态源地、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三要素的角度构建了生态网络,为万宁市生态建设提供参考。研究表明:(1)万宁市的生态网络由56个生态源地、126条生态廊道和85个生态节点组成,人为干扰对生态网络的... 以万宁市为研究区,利用累积耗费距离模型从生态源地、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三要素的角度构建了生态网络,为万宁市生态建设提供参考。研究表明:(1)万宁市的生态网络由56个生态源地、126条生态廊道和85个生态节点组成,人为干扰对生态网络的空间形态产生了决定性影响;(2)从生态阻力的影响机制构建显性和隐性生态阻力面,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局部是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3)不同的生态源地、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其功能及重要性不同,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优化 生态网络 累积耗费距离模型 生态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CR模型和Kriging的海口市景观格局优化分析 被引量:23
9
作者 佘宇晨 陈彩虹 +1 位作者 贺丹 陆禹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3-238,共6页
以海口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最小耗费距离模型和克里格差值法,对海口市景观格局进行了优化研究,以为海口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海口市有生态源地46块,北部数量少而规模大、南部数量多而规模小,主要受社会经济活动和地形地貌... 以海口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最小耗费距离模型和克里格差值法,对海口市景观格局进行了优化研究,以为海口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海口市有生态源地46块,北部数量少而规模大、南部数量多而规模小,主要受社会经济活动和地形地貌的影响。2)隐性生态阻力面与显性生态阻力面构建了综合生态阻力面,相比传统方法构建的阻力面,理论上更接近实际状态。隐性生态阻力面与显性生态阻力面的差异能反映生态脆弱局部,这些局部是容易被忽视而又需要重点建设的区域。3)海口市有生态廊道92条,其中建设用地生态廊道21条,耕地生态廊道13条,林地生态廊道58条;有生态节点64个,其中建设用地生态节点1个,耕地生态节点11个,林地生态节点52个。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的功能因类型差异而不同,在生态建设中需采取科学合理的建设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口市 最小耗费距离模型 克里格插值法 景观格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的涪江流域景观格局优化 被引量:40
10
作者 张雪茂 董廷旭 +2 位作者 杜华明 廖传露 王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940-3951,共12页
以流域为尺度进行景观生态风险评价以及景观格局优化,有利于为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提高和人类活动管控提供科学依据。以涪江流域为研究区域,从"自然-社会-景观格局"3个维度选取10个评价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取空间主成分分... 以流域为尺度进行景观生态风险评价以及景观格局优化,有利于为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提高和人类活动管控提供科学依据。以涪江流域为研究区域,从"自然-社会-景观格局"3个维度选取10个评价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取空间主成分分析法(SPCA)对流域景观生态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再基于生态风险评价的结果和生态源地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和网络分析等方法实现流域景观格局优化。研究结果表明:(1)涪江流域景观生态风险等级在空间分布上呈西北部高于东南部地区,主要是受自然和景观格局因子影响较大。(2)涪江流域所面临的生态风险问题较为严重,生态风险等级为中度及以上的区域面积总和为25596.51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比例的65.35%。(3)生态源地以林地和水域为主,面积为11194.28 km^(2),占流域总面积比例为25.58%。(4)构建生态廊道共41条,总长度为5229.04 km,其中原有廊道29条,新添廊道12条,提取生态节点53个;利用网络分析形成了以主廊道为"中轴",构建的生态廊道为"辅助",提取的生态节点为"枢纽"的较为完整的网络生态结构。对研究区景观格局优化前后的连通度进行对比,优化后的整体景观格局连通度得到较大幅度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优化 空间主成分分析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网络分析 涪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的景观格局优化——以北京市浅山区为例 被引量:17
11
作者 倪畅 周凯 郑曦 《风景园林》 2021年第5期80-85,共6页
随着城市扩张蔓延、自然环境变化,处于城市中的深山区与山前平原过渡地带的浅山区易受到多源因素综合作用。判断浅山区景观生态风险,进行景观格局优化,能够有效实现浅山与城市区域的生态安全稳定。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北京... 随着城市扩张蔓延、自然环境变化,处于城市中的深山区与山前平原过渡地带的浅山区易受到多源因素综合作用。判断浅山区景观生态风险,进行景观格局优化,能够有效实现浅山与城市区域的生态安全稳定。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北京市浅山区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利用景观生态学方法、景观格局指数法、空间主成分分析法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从景观格局、自然要素、人类社会要素3个方面对景观生态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基于评价结果,采用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构建生态廊道与生态节点,优化浅山区域景观格局。结果表明:浅山区景观生态风险不均衡,其变化与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基本吻合。共识别了10个生态源地,构建了10条生态廊道、14个生态节点,组成点、线、面交织的多层次生态网络。优化了浅山区域景观格局,将有效改善研究区的生态安全水平,对于北京浅山生态优先的发展战略、推动城市形成可持续的健康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景观格局优化 浅山区 生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格局优化的水生态韧性提升--以山东省林家村镇为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卢刚 王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5期15194-15202,共9页
绿色基础设施的多尺度性及其定义的模糊性阻碍了其发展。为缓解这一不足,提出分别由设施尺度和系统尺度进行绿色基础设施研究。聚焦于系统视角,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提升水生态系统韧性对保障绿色基础设施系统可持续地提供生态... 绿色基础设施的多尺度性及其定义的模糊性阻碍了其发展。为缓解这一不足,提出分别由设施尺度和系统尺度进行绿色基础设施研究。聚焦于系统视角,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提升水生态系统韧性对保障绿色基础设施系统可持续地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作用,并确定了景观格局优化作为韧性提升技术路线的可行性。以山东省林家村镇为研究区进行水生态韧性提升研究,基于“斑块-廊道-基质”理论,在识别生态基质、生态源地、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的基础上进行景观格局优化,构建生态水网以增强水生态系统的连通性。构建水生态韧性提升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得出优化前后的景观格局对水生态韧性提升效果的评价值分别为3.38和4.03,优化后的效果提升了19.23%。给出了水生态系统韧性提升的具体路径,弥补了现有量化探究景观格局优化对水生态韧性提升作用的研究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基础设施 景观格局优化 生态水网 水生态韧性 ARC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琼海市景观格局优化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向阳 吴疆 吴照柏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7-151,共5页
景观格局优化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结合聚类分析和GIS技术,从累积成本的角度对琼海市景观格局进行了优化分析,结果表明:1)800m栅格尺度的景观组分结构是琼海市选取生态源地的合适参照,共选取生态源地65个。地形地貌是影响... 景观格局优化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结合聚类分析和GIS技术,从累积成本的角度对琼海市景观格局进行了优化分析,结果表明:1)800m栅格尺度的景观组分结构是琼海市选取生态源地的合适参照,共选取生态源地65个。地形地貌是影响生态源地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2)利用自然断裂法将生态阻力面按照阻力大小划分为5个阻力区,针对各区的功能作用采取了相应的生态建设方式。3)琼海市有生态廊道136条和生态节点136个,与生态源地相连接形成了生态网络。以万泉河为界,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主要分布在东北部、中部和南部,基质主要为耕地、林地和园地,建设和管制方式应结合基质和环境区别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技术 景观格局优化 聚类分析 累积耗费距离模型 生态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态公园植物群落营造过程中的景观格局优化——以长泰县文昌公园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培森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第18期113-116,共4页
以长泰县文昌公园为例,在分析项目现状与生态学模式基础上,借助景观生态学原理,提出城市生态公园植物群落营造过程中景观格局优化的方法,以营造整体和谐、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景观空间,为今后的城市生态公园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城市生态公园 植物群落 景观格局优化 营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t-Density的浏阳市景观格局优化分析
15
作者 郭晓妮 董雅雯 +3 位作者 丁山 张娟 廖菊阳 邓榉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第2期34-38,共5页
以浏阳市为研究对象,采用Ant-Density求解景观格局优化单目标0-1整数规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浏阳市共有生态廊道65条、生态节点61个;以特殊生态源地3和12为起点,分别有4条和8条直达路径,最终筛选出12条一级生态廊道,其对应的生态节点... 以浏阳市为研究对象,采用Ant-Density求解景观格局优化单目标0-1整数规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浏阳市共有生态廊道65条、生态节点61个;以特殊生态源地3和12为起点,分别有4条和8条直达路径,最终筛选出12条一级生态廊道,其对应的生态节点为一级生态节点。研究结果可为浏阳市景观廊道和格局优化提供更为具体化、流程化的模式,同时更加具有指导浏阳市景观格局优化的实践操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优化 Ant-Density模型 单目标0-1整数规划 路径分析 浏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度反推法的昌江县景观格局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怡 陆禹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第1期29-35,共7页
利用GIS技术、粒度反推法和最小累积耗费模型,从增强生态系统整体连通性的角度,对昌江县进行了景观格局优化分析,探讨了生态源地客观选取、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建设措施。结果表明:①昌江县最优景观组分结构的粒度为600 m,有生态源地14个... 利用GIS技术、粒度反推法和最小累积耗费模型,从增强生态系统整体连通性的角度,对昌江县进行了景观格局优化分析,探讨了生态源地客观选取、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建设措施。结果表明:①昌江县最优景观组分结构的粒度为600 m,有生态源地14个,需新增21个生态景观斑块以优化生态源地;②生态源地分布规律为中部数量多但规模小、东南部及西北部数量少但规模大,主要受人为干扰影响;③利用显性、隐性生态阻力,以及地形因子构建的生态阻力面,指示了生态系统中生态陷阱的位置;④有生态廊道32条、生态节点29个,根据类型的不同提出了建设措施;⑤从生态连接和稳定性的角度,结合粒度反推法和空间网络分析得出了生态节点的空间形状,总面积201.49 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优化 空间网络分析 粒度反推法 昌江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市域景观格局定量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29
17
作者 华昇 谢更新 +4 位作者 石林 杨馥 周建飞 李忠武 曾光明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54-1559,共6页
以长沙市为例,结合长沙市2000年4月份Landsat TM影像和1∶250000地理信息矢量数据库,借助Arc/view和Arc/Info软件,对其景观进行分类,并形成景观分类图,一级分类6个类型,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二级分类,共分为15种景观类型。并用景观格局分析... 以长沙市为例,结合长沙市2000年4月份Landsat TM影像和1∶250000地理信息矢量数据库,借助Arc/view和Arc/Info软件,对其景观进行分类,并形成景观分类图,一级分类6个类型,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二级分类,共分为15种景观类型。并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软件计算了各类景观参数,并从斑块、类型和景观3个水平上,计算了相应的参数和景观指数,定量的揭示了整个景观格局与类型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分布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达46.8707%的有林地景观其连接性、完整性比其他景观类型好,是研究区的基质,但斑块和景观的空间形状较为复杂,表现出强烈的干扰特征。水田的斑块数量最多,受人为活动影响强烈。天然草地,改良草地,滩涂表现出萎缩特征。从各类用地的空间组合来看,除了城镇相对集中的城区等几个地方外,农村居民点多为耕地和林地景观所隔开,各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由道路或水系连接。定量分析城市景观的空间格局,将有助于深入研究景观格局的形成机制和理解城市景观的格局与过程。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基于景观格局优化的城市生态系统的内部空间布局。研究结果对长沙市景观生态规划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景观格局分析 景观指数 FRAGSTATS 景观格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格局分析的乡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颂 郭菲菲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42-46,161,共6页
运用GIS和RS技术及景观指数分析软件Fragstats,以山东省广饶县为研究对象进行乡村居民点的景观格局分析。选取了反映斑块面积、布局形态、空间结构、破碎度、景观多样性等10余个景观格局指数,通过1995年和2008年两个时段乡村居民点景观... 运用GIS和RS技术及景观指数分析软件Fragstats,以山东省广饶县为研究对象进行乡村居民点的景观格局分析。选取了反映斑块面积、布局形态、空间结构、破碎度、景观多样性等10余个景观格局指数,通过1995年和2008年两个时段乡村居民点景观格局指数的对比,直观地反映出广饶县乡村居民点的景观格局特征和演变规律,并通过分析其驱动因素,将景观格局指数量化指标体系与乡村居民点规划的内在规律相联系,为传统的城乡规划决策提供新的调查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指数 乡村居民点 广饶县 景观格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不透水表面的梯度格局、演变驱动与景观优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宇哲 谷晨焯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8-175,共8页
不透水表面扩张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过程、功能、服务有显著影响,研究其演变规律对城市发展有重要意义。以南京市为研究区,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空间梯度分析与景观格局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沿城市中心向外设置等距辐射状梯度带... 不透水表面扩张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过程、功能、服务有显著影响,研究其演变规律对城市发展有重要意义。以南京市为研究区,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空间梯度分析与景观格局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沿城市中心向外设置等距辐射状梯度带,分析不透水表面时空分布和梯度变化特征,同时建立沿江、跨江样带,研究不透水表面扩张规模与方向演变背后的驱动机制,最终为南京市景观格局优化提供政策依据。结果表明:(1)不透水表面景观优势度沿梯度带逐渐降低,城市中心不透水表面高度集聚,外围城区是扩张的重点区域,耕地、林地、水域等景观面积缩减严重,景观格局变化剧烈,城郊区域保持低速稳定扩张。(2)地形地貌与河流水系显著影响不透水表面扩张方向,政策规划也起到一定的作用,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影响不透水表面扩张规模。(3)南京市应从改善城市生活空间、转变城市发展模式、控制城市扩张规模3个方面对城市景观格局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透水表面扩张 南京市 梯度分析 驱动机制 景观格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长岭岗林场森林景观格局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6
20
作者 孙拥康 汤景明 +1 位作者 全永寿 林孝培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第9期104-107,共4页
以建始县国有长岭岗林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本材料,在GIS技术支持下,从森林景观格局总体特征、景观斑块异质性和景观水平异质性3个层次对该林场森林景观格局特征进行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其森林景观存在分布极不均衡、未利用林... 以建始县国有长岭岗林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本材料,在GIS技术支持下,从森林景观格局总体特征、景观斑块异质性和景观水平异质性3个层次对该林场森林景观格局特征进行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其森林景观存在分布极不均衡、未利用林地斑块数量多、受干扰及破碎化程度高、生态功能及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等问题。对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森林景观格局优化建议,指出了森林景观格局优化方向。研究结果从景观尺度为建始县国有长岭岗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景观格局 景观异质性 景观破碎化 景观格局优化 长岭岗林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