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景观格局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刘明川 刘琳 +3 位作者 李瑶 金晓燕 万法创 严怀玉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26-31,共6页
以1976,1990,2000,2005年和2010年玛纳斯河流域的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利用GIS、Fragstats3.4、SPSS和灰色模型软件,以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玛纳斯河流域的景观变化特征,并结合因子分析和灰色关联度模型对驱动力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 以1976,1990,2000,2005年和2010年玛纳斯河流域的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利用GIS、Fragstats3.4、SPSS和灰色模型软件,以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玛纳斯河流域的景观变化特征,并结合因子分析和灰色关联度模型对驱动力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近40 a来,研究区整体景观格局表现出多样化、复杂化和破碎化,其中建工用地和耕地呈现出双向拓展并趋于集中的趋势,优势度大大提升,而其他景观类型则与之相反;景观格局的演变受到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双重影响,且以人类活动影响为主;各景观类型因经济和城市发展对资源和空间的需求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为保护玛纳斯河流域的生态安全,优化景观结构,流域内人地关系需要有效地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景观指数分析 因子分析 灰色关联模型 玛纳斯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汤旺河林业局7种主要林型景观动态分析
2
作者 王岩 李彬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20-21,共2页
运用景观指数分析软件Frgastats3.3,处理1988年、2008年汤旺河林业局7种主要林型数据,用所得到的景观总面积、斑块密度、平均斑块面积、边缘密度、平均斑块分维度等6项景观指数,研究了优势度动态特征和景观破碎化动态特征,对选定林型的... 运用景观指数分析软件Frgastats3.3,处理1988年、2008年汤旺河林业局7种主要林型数据,用所得到的景观总面积、斑块密度、平均斑块面积、边缘密度、平均斑块分维度等6项景观指数,研究了优势度动态特征和景观破碎化动态特征,对选定林型的景观变化动态进行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旺河林业局 林型 景观动态 景观指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泰山森林景观特征及其适宜粒度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施英俊 高健 +4 位作者 雷亚君 朱雅丽 张绘芳 地力夏提.包尔汉 张景路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3-69,共7页
在阿勒泰林场,以其2006年和2016年的ETM+/OLI影像为数据源,综合运用RS和GIS技术,并采用景观指数分析法分析阿勒泰林场景观格局变化的特征、景观异质性特征、景观空间分布格局和景观适宜粒度。结果表明:(1)研究区优势景观类型为牧草地和... 在阿勒泰林场,以其2006年和2016年的ETM+/OLI影像为数据源,综合运用RS和GIS技术,并采用景观指数分析法分析阿勒泰林场景观格局变化的特征、景观异质性特征、景观空间分布格局和景观适宜粒度。结果表明:(1)研究区优势景观类型为牧草地和灌木林地,且其面积呈增长趋势;(2)灌木林地斑块间面积大小差异显著,破碎化程度最高,苗圃地和林业辅助用地的破碎化程度最低;(3)乔木林地和灌木林的平均最小距离(ENN)值较高,分别为868.72m和870.87m。在时间纵向上,由于天然林保护工程和人工造林补植工程的实施,使得乔木林地和灌木林地的规模逐渐扩大,具有更好的连接性;(4)阿勒泰林场景观的整体异质景观要素的空间分布呈常规状态,整体景观的斑块分布较为均衡,分布形式变化不大;(5)阿勒泰林场2006年和2016年的适宜景观粒度为60m,该景观粒度不仅能够科学准确反映区域景观信息,还能为今后区域景观格局的稳定性研究和空间优化提供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勒泰林场 GIS 景观指数分析 景观格局 景观异质性特征 景观空间分布格局 景观适宜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潜江市土地生态脆弱性时空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许倍慎 周勇 +2 位作者 徐理 聂艳 于雷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0-85,共6页
研究目的:为土地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定量评价提供借鉴方法,构建扰动力指数和适应力指数耦合关系的评价模型,研究县级资源枯竭型城市土地生态时空演化状况。研究方法:集对分析方法、景观指数分析法、RS/GIS。研究结果:2000—2009年潜江市... 研究目的:为土地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定量评价提供借鉴方法,构建扰动力指数和适应力指数耦合关系的评价模型,研究县级资源枯竭型城市土地生态时空演化状况。研究方法:集对分析方法、景观指数分析法、RS/GIS。研究结果:2000—2009年潜江市土地生态扰动力指数由0.449上升至0.546,石油天然气产值占规模以上产值比重是首要影响因素;土地生态适应力指数由0.663持续下降至0.337,其中分离度和多样性指数的变化是关键因素;土地生态脆弱性指数由0.380上升至0.617,脆弱性不断升高。研究结论:"十五"、"十一五"计划期间,资源开采业对资源枯竭型城市土地生态环境的压力明显,土地生态的适应力和脆弱性不容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脆弱性 景观指数分析 集对分析 RS/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西北间山盆地区景观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军会 赵维全 +1 位作者 王卫 高吉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6-39,共4页
冀西北间山盆地区位于北京市的上风地带,是京西北重要的生态屏障,其景观变化直接影响到北京市的环境质量。基于1987年和2000年两期Landsat TM影像,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技术方法,结合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3.3,对冀西北间山... 冀西北间山盆地区位于北京市的上风地带,是京西北重要的生态屏障,其景观变化直接影响到北京市的环境质量。基于1987年和2000年两期Landsat TM影像,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技术方法,结合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3.3,对冀西北间山盆地区13年来景观变化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发现:(1)研究区林地、草地等生态用地数量减少,其他用地不同程度的增加。景观主导类型以耕地、林地、草地为主,景观结构基本没有变化。(2)景观变化主要集中于耕地、林地、草地之间的相互转化,在空间上主要分布于山地丘陵与盆地、河川的交接地带。(3)人类的非理性行为大于理性行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处于“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状态。(4)景观异质性和多样性上升,稳定性加强,人类活动对研究区景观变化的干扰程度也在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西北间山盆地区 景观变化 景观分析指数 Fragstats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挝沙湾水经济区生态用地利用评价 被引量:4
6
作者 袁沫汐 彭玉玲 +2 位作者 林爱文 张建东 秦文杰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1期234-240,共7页
[目的]探索老挝沙湾水经济区的生态用地特征,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依据,并保证在土地合理利用的同时,保障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方法]从景观格局和生态敏感性2个方面选取适宜的指标,并采用变异系数法,客观确定评价因子权重,综合评价研究... [目的]探索老挝沙湾水经济区的生态用地特征,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依据,并保证在土地合理利用的同时,保障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方法]从景观格局和生态敏感性2个方面选取适宜的指标,并采用变异系数法,客观确定评价因子权重,综合评价研究区内生态用地的敏感程度和空间分布。[结果]极敏感区、高敏感区、中敏感区、低敏感区、不敏感区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42%,19.36%,32.85%,46.01%,0.36%;林地景观类型破碎度相对其他景观类型最低,受人类活动干扰最小;水域和农用地景观类型破碎度最高,形状复杂,受人类活动影响严重;建设用地景观类型由于研究区自身发展条件的制约,面积较小,破碎度相对其他景观类型而言位处于中等水平。[结论]研究区生态用地可划分为生态用地优先建设区、生态用地次优先建设区、生态用地过渡区和生态用地保育区4种生态用地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用地 生态敏感性 景观指数分析 老挝沙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亚洲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规划 香港绿色基础设施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弘志 刘雅静 《风景园林》 2012年第3期55-61,共7页
快速的城市扩张和人口增长给自然和人文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绿色基础设施分析能成为有效的途径,帮助发现并缓解城市环境问题。从一个多尺度的视角,重估绿地并提出策略,将其整合成一个整体的绿色基础设施体系。宏观上,将自然保护区作... 快速的城市扩张和人口增长给自然和人文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绿色基础设施分析能成为有效的途径,帮助发现并缓解城市环境问题。从一个多尺度的视角,重估绿地并提出策略,将其整合成一个整体的绿色基础设施体系。宏观上,将自然保护区作为绿地系统的主要结构;微观上,减小城区绿地的破碎度。利用景观指数结合GIS的分析方法,重估香港的绿化总纲图,并分析香港在绿地管理上的策略,为其它高密度亚洲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色基础设施 评论 城市绿地 景观管理 景观指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MOP-FLUS模型的滇中城市群“三生”空间格局优化 被引量:29
8
作者 赵寿露 李石华 +3 位作者 许新惠 李应鑫 杨文仙 邱利丹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22-328,共7页
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之间联系紧密,决定国土空间的最高演化目标,为了协调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构建符合城市群发展实际的“三生”空间分类体系划定国土空间;基于目标条件与情景设定,通过MOP模型实现“三生”空间综合效益最... 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之间联系紧密,决定国土空间的最高演化目标,为了协调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构建符合城市群发展实际的“三生”空间分类体系划定国土空间;基于目标条件与情景设定,通过MOP模型实现“三生”空间综合效益最大化;利用FLUS模型优化“三生”空间布局,并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对其优化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优先满足生产和生活空间发展情景的生态效益最低,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同时生态空间发展受到抑制,生态环境脆弱;优先满足生态空间发展情景的经济效益最低,生态环境虽然得到良好保护,但同时生产与生活空间面积占比较小,分布破碎,不利于区域经济发展;“三生”空间均衡协调发展情景的经济效益提高4.46%,生态效益提高1.87%,空间布局均衡统一。因此该情景能够合理平衡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在丰富生态过程和格局结构上具有优越性,可为滇中城市群国土空间资源配置、“三生”空间优化等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MOP-FLUS模型 空间布局优化 景观指数分析 滇中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