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IS的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景观干扰度时空特征分析
1
作者 张昊琛 杨希 +3 位作者 吴晓光 赵聪聪 冯彦钊 邬晓丹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76-77,共2页
为摸清准格尔旗景观干扰度时空变化特征,促进半干旱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利用工作,采用2012年、2022年2期中国土地覆盖数据集(CLCD)成果数据,运用GIS格网法测算景观干扰度,并对研究区景观干扰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为摸清准格尔旗景观干扰度时空变化特征,促进半干旱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利用工作,采用2012年、2022年2期中国土地覆盖数据集(CLCD)成果数据,运用GIS格网法测算景观干扰度,并对研究区景观干扰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草地,草地面积的变化对区域景观格局变化影响深刻;2)区域景观干扰度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河流水域周边,与高人口集聚区一致;3)2012—2022年研究区整体景观受干扰度在下降,尤其是区域北部和东部黄河沿线地区下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景观干扰 时空特征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漠化灾害的景观干扰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佳华 王长耀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105-111,共7页
土地沙漠化是影响全球生存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灾害性问题,本文从景观和景观生态学出发,论述了沙漠化景观稳定性和景观干扰的特征、本质及测度,特别强调了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对沙化景观干扰所产生的影响,最后论述了依据地理信息... 土地沙漠化是影响全球生存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灾害性问题,本文从景观和景观生态学出发,论述了沙漠化景观稳定性和景观干扰的特征、本质及测度,特别强调了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对沙化景观干扰所产生的影响,最后论述了依据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图像建立沙化景观干扰图的框架,为从景观尺度研究沙漠化灾害和防治沙漠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化 景观干扰 遥感 GIS 土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干扰对乡村半自然生境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思淇 余翩翩 +1 位作者 洪静萱 张玉钧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1-27,共7页
乡村半自然生境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分析,有助于推动乡村生态景观高质量发展。村以下尺度乡村植物多样性研究存在生境类型分析不全面、景观影响因子单一化、定量干扰机制不深入等问题。在南京江宁西南部乡村地区,采用逐步回归模型和广义加... 乡村半自然生境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分析,有助于推动乡村生态景观高质量发展。村以下尺度乡村植物多样性研究存在生境类型分析不全面、景观影响因子单一化、定量干扰机制不深入等问题。在南京江宁西南部乡村地区,采用逐步回归模型和广义加性模型,探讨了多种景观干扰对6类乡村半自然生境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并提出了基于乡村植物多样性维持的景观响应策略。结果表明:1)乡村景观格局、景观管理强度和类型等对不同半自然生境植物多样性产生了显著影响,其综合解释度约为10%~50%,小规模林斑、连接度高的半自然生境、小面积池塘(<0.8hm2)、茶田景观粗放管理方式、乡土树种混交林等对植物多样性的正向促进作用显著;2)在所有显著性指标中,斑块面积、斑块隔离度对各类半自然生境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最为突出,是驱动乡村植物多样性变化的重要景观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乡村景观 植物多样性 影响分析 半自然生境 景观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景观干扰的时空分异特征与景观格局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连诗婷 赵明 《山东林业科技》 2023年第6期1-9,共9页
近年来,厦门市的人口数量呈急剧增长趋势,自然土地资源却相对有限。这一现象导致厦门市面临土地利用压力问题。因此,为计算厦门市的景观干扰程度,本研究使用ArcGIS 10.6软件计算厦门市的景观干扰度数值,分析其在时空尺度上的变化趋势。... 近年来,厦门市的人口数量呈急剧增长趋势,自然土地资源却相对有限。这一现象导致厦门市面临土地利用压力问题。因此,为计算厦门市的景观干扰程度,本研究使用ArcGIS 10.6软件计算厦门市的景观干扰度数值,分析其在时空尺度上的变化趋势。接着,通过相关性分析揭示了不同景观格局指数与景观干扰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00—2020年间:(1)厦门市土地利用的主要转出类型为人造地表。(2)厦门市景观干扰度逐渐增强,极高干扰度级别的面积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3)厦门市景观干扰度整体上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趋势。其中,集美区部分区域景观干扰度较强。海沧区、翔安区的景观干扰度较弱。(4)厦门景观干扰性与边缘密度ED、景观形状系数LSI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联系,与斑块密度PD、最大斑块系数LPI、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之间并没有直接关联,与斑块聚合度指数AI之间呈反比的关联联系。本研究结论将为厦门市的自然资源修复工作提供指导意见,并为制定城市生态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干扰 土地资源 ArcGIS技术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厦门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市景观格局时空动态变化对人为干扰的响应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晓丽 吴勇 +2 位作者 黄天宝 欧光龙 申瀚文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6,共9页
以昆明市及其中心建成区为研究对象,1990-2020年景观分类数据为基础,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梯度分析法及景观干扰度分析了研究区时间序列上景观格局的空间演变特征以及干扰的响应。结果表明:昆明市城镇化过程,建设用地景观在30 a间增长... 以昆明市及其中心建成区为研究对象,1990-2020年景观分类数据为基础,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梯度分析法及景观干扰度分析了研究区时间序列上景观格局的空间演变特征以及干扰的响应。结果表明:昆明市城镇化过程,建设用地景观在30 a间增长了3倍,其中,80%来源于耕地,14%来源于草地。在政策的驱动下,林地一直呈现增长态势,年均增量为50 km^(2)。建成区以质心为圆心向外呈圈层单核发展到以建成区为轴线的多点跳跃性扩张,主要扩张方向为东南、西南和东北。昆明市90%为低干扰度(LD)及中低干扰度(LMD),中干扰度(MD)为7%,中高干扰度(MHD)及高干扰度(HD)占比为3%。中心建成区4 km内MD占比15%,MHD及HD总体占比8%,景观干扰度高于其他距离。本研究可以为昆明市土地规划方案制定和城市发展方向调控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梯度分析 景观指数 景观干扰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生态视角下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质量空间分异
6
作者 李娜 张玉钧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8-84,共7页
景观生态质量可以反映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状态。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案例地,制定接近行政村平均大小的正六边形作为评价单元,基于土地利用结构构建景观稳定性和干扰性指标体系,综合主观层次分析法和客观均方差决策法得到混合构权模型权重,... 景观生态质量可以反映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状态。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案例地,制定接近行政村平均大小的正六边形作为评价单元,基于土地利用结构构建景观稳定性和干扰性指标体系,综合主观层次分析法和客观均方差决策法得到混合构权模型权重,结合标准化处理的单一指标值计算分级的景观生态质量。结果显示:1)研究区域整体景观生态质量空间分异明显,80%区域的景观稳定性较高,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或不受影响,自然景观较完整;不稳定区域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自然景观有一定程度破碎化,以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及其周边社区,以及中南部九峰村和长见村最为明显;2)于村域尺度设计的基于景观结构的景观稳定性和干扰性评估法能较好反映案例地景观生态质量,适用于县级以下村域尺度国家公园景观生态评估,结论与同类研究较为一致;3)应在整体性、多样性和连通性上加强景观生态保护,重视“适应性”和“反脆弱性”生态管护模式。可为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规划和管理决策提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武夷山国家公园 景观生态质量 景观稳定性 景观干扰 混合构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四象限模型煤粮复合区景观生态质量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7
作者 马守臣 谢放放 +1 位作者 丁翠 张合兵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59-268,F0003,共11页
在煤粮复合区,煤炭开采通过影响区域的景观格局,不断地冲击着原有农业景观生态系统的功能和过程,对该区域的景观生态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于矿区生态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该研究以河南省辉县市赵固煤矿为例,以行政... 在煤粮复合区,煤炭开采通过影响区域的景观格局,不断地冲击着原有农业景观生态系统的功能和过程,对该区域的景观生态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于矿区生态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该研究以河南省辉县市赵固煤矿为例,以行政村为评价单元,采用四象限模型对研究区景观生态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受煤炭开采活动和土地生态整治的影响,2008—2016年,研究区耕地面积总体上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耕地主要向建设用地和水域转移。建设用地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建设用地主要向水域和耕地转移。2)研究区的景观稳定性指数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而景观干扰性指数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特征。3)研究区景观生态质量在时间尺度上呈现“良好—较差—较好”的变化特征。2008年,矿井建设及开采初期研究区景观生态质量整体上较好。随着开采活动增强,到2011年研究区景观干扰程度增加和稳定程度降低,造成区域景观生态质量下降。2014年后大规模土地复垦使研究区土地利用率增加,大面积沉陷水域改善了区域景观结构,景观系统稳定性增加。4)在空间尺度上,受开采活动和土地生态整治的影响,矿区采点附近村庄景观生态质量呈现先变差后好转的变化趋势,远离矿区开采点的村庄有略微变差的趋势。总体上,与2011年相比,2016年质量为优的村庄数量和面积增加,质量为差的村庄数量和面积减少,但与2008年相比,2016年质量为优的村庄数量和面积仍是减少,质量为差的区域的村庄数量和面积仍是增加,表明研究区景观生态质量虽有所改善,但仍未恢复到受扰动前的景观生态质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 生态 煤粮复合区 四象限模型 景观稳定性 景观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者黑湖流域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时空演变 被引量:21
8
作者 闻国静 刘云根 +3 位作者 王妍 侯磊 王艳霞 郭玉静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95-1103,共9页
为探析湖泊流域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时空演变规律,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以及降低流域生态风险,以普者黑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并以6期(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遥感影像为基础,基于景观干扰度指数和景观损失度指数构建景观... 为探析湖泊流域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时空演变规律,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以及降低流域生态风险,以普者黑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并以6期(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遥感影像为基础,基于景观干扰度指数和景观损失度指数构建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借助Arc GIS地统计学中的分析方法,对普者黑湖流域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90-2015年普者黑流域景观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农地和林地的干扰度较高,建筑用地、园地和湿地的干扰度次之,未利用地的干扰度较小,干扰度指数仅为0.208 7~0.218 0,其中农地干扰度波动较小,其变化范围为0.375 8~0.379 6,建筑用地的干扰度指数波动较大,变化率为-14.10%。(2)20 a来,普者黑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景观损失度变化显著,其中农地和未利用地损失度较大,依次达到0.542 2和0.551 4,湿地、建筑用地和林地次之,园地损失度最小,损失度指数仅为0.119 7。(3)1990-2015年研究区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差异较大,1990-2005年较低生态风险所占比例最大,而2005-2015年期间生态风险主要表现为中生态风险等级,生态风险在缓慢增加;流域生态风险时空分布与土地利用强度及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加强流域土地综合治理和人类活动调控,促进流域社会、经济与生态保护协同作用,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学 普者黑 湖泊流域 景观干扰 景观损失度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口安全景观设计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仲鑫 《山东林业科技》 2016年第2期69-71,50,共4页
我国交通网络建设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了进一步提高,人们在注意保障行车安全的同时也对其审美价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隧道口作为公路运营的咽喉,安全事故频发,如何利用景观设计提升隧道口行车安全性,并且符合大众心理审美已经成为一个... 我国交通网络建设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了进一步提高,人们在注意保障行车安全的同时也对其审美价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隧道口作为公路运营的咽喉,安全事故频发,如何利用景观设计提升隧道口行车安全性,并且符合大众心理审美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在研究隧道口建设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隧道口建设发展的现状,从驾驶人员行车心理、视错觉变化以及外部因素对景观干扰三个方面研究隧道口景观设计的可行性方案,希望有助于缓解隧道口行车压力,为后期隧道口景观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口 安全 景观干扰 景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湾景观生态脆弱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以东海区为例 被引量:28
10
作者 田鹏 李加林 +6 位作者 姜忆湄 史小丽 王丽佳 刘瑞清 童晨 周子靖 邵姝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63-1474,共12页
研究围填海影响下海湾景观生态脆弱性,有助于提高海湾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速修复海湾生态系统。基于东海区海湾6期景观数据,分析了围填海影响下东海海湾景观生态脆弱性和人工干扰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讨论了海湾景观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研究围填海影响下海湾景观生态脆弱性,有助于提高海湾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速修复海湾生态系统。基于东海区海湾6期景观数据,分析了围填海影响下东海海湾景观生态脆弱性和人工干扰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讨论了海湾景观对人类活动的响应程度。结果表明:(1)东海海湾景观脆弱度上升,北部和南部海湾较高和高脆弱区面积呈上升趋势。高等级脆弱区不断扩散,主要由城市到郊区、内地到沿海、陆地到港口等。(2)东海海湾围填海开发利用强度加强。东海北部海湾景观人工干扰强度由低值向高值转变,中强度、较高强度区间和高强度区面积不断增加。南部海湾景观人工干扰强度南北分异显著,呈现出北低南高的特征。人工干扰强度从内陆向河口周边及沿海地区强度逐渐加深。(3)东海海湾景观变化对人类活动响应显著。东海北部海湾景观趋于破碎化、多样化、非均衡化。东海南部海湾逐渐向集约开发方向发展,景观趋于规则化、均衡化。东海海湾景观脆弱度与景观人工干扰强度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南部海湾景观脆弱度与人工干扰度之间的拟合度大于北部海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脆弱度 景观人工干扰强度指数 围填海 东海海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家兴 蔡磊 +3 位作者 侯伟 丁玲 殷定霞 项蛟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3期39-43,共5页
以贵州省铜仁市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基于2022年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地类斑块规模(数量、大小)和景观人工干扰强度指数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内人工景观总面积537.97hm^(2),自然景观总面积41836.04hm^(2),分别占总面积的1.27%、98.... 以贵州省铜仁市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基于2022年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地类斑块规模(数量、大小)和景观人工干扰强度指数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内人工景观总面积537.97hm^(2),自然景观总面积41836.04hm^(2),分别占总面积的1.27%、98.73%。I级斑块数量最多,面积占比最小,其中耕地和建设用地斑块数占比最多,分别占41.59%、41.72%。V级斑块数量最少,面积占比最大。保护区内人工干扰强度表现为耕地>建设用地>交通用地。保护区内主要矛盾的地类为耕地和建设用地,建议优化整合耕地和建设用地的面积和数量,降低人工干扰景观的范围和强度,实施弹性管控补充基础设施的建设,整合保护区内资源,提高闲置土地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斑块规模 景观人工干扰强度 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空间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腾飞 王国峰 +1 位作者 王亚萍 雷雅凯 《林业调查规划》 2023年第5期83-91,共9页
以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基于2020年1 m分辨率土地利用数据,对主要矛盾问题地类的斑块规模(大小)和景观人工干扰强度指数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保护区主要矛盾问题地类耕地、建设用地、交通用地主要分布在实验区;... 以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基于2020年1 m分辨率土地利用数据,对主要矛盾问题地类的斑块规模(大小)和景观人工干扰强度指数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保护区主要矛盾问题地类耕地、建设用地、交通用地主要分布在实验区;保护区整体景观人工干扰强度较低,高强度干扰主要在实验区南部地势平缓处,低强度干扰主要在核心区和缓冲区北部地势陡高处,高、中高、中、中低和低强度干扰在研究区的占比分别为9.31%、8.74%、11.16%、17.11%和53.68%;保护区中部即核心区和缓冲区南部及实验区北部景观破碎化程度较大,中强度干扰围绕中高强度干扰呈环状分布且有扩散趋势。建议减少规模较小的建设用地和耕地斑块数量,提升中部景观连通度,加强南部耕地保护质量,严格管控中高强度以上干扰区;对部分已成为朱鹮生境组成部分的耕地和居民点不宜强制调出和退出,可实行分区和分级管控,探索引入自然、科普教育和研学等低强度公益活动,带动周边社区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优化 斑块规模 景观人工干扰强度 景观破碎化 景观连通性 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