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干旱区景观农业过渡带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及影响因素
- 1
-
-
作者
朱玉
李艳红
阴书晶
苗广华
-
机构
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新疆干旱区湖泊环境与资源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江西农业》
2025年第11期78-80,共3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干旱区膜下滴灌农田生态系统水盐与养分运移及环境效应(U1803244)。
-
文摘
干旱区微景观生态农业过渡带作为全球农业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温室气体(GHG)研究的热点之一,而不同农业演替程度显著影响微景观生态农业过渡带的土壤碳氮变化。因此,本研究将中国天山北坡至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间农田设为研究区,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不同景观农业过渡带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土壤CH4表现为碳汇,峰值为生态型半自然农业带,约0.175 mg/(m^(2)·h);CO_(2)最高碳源在人工型半自然农业过渡带,约936.8 mg/(m^(2)·h);N_(2)O排放峰值在人工绿洲农田,约0.219 mg/(m^(2)·h)。②不同的微景观生态农业带土壤温室气体在夏季时排放最大,占60.74%,约1308.16 mg/(m^(2)·h);春、秋季排放趋势一致:随演替过程先递增后递减。③土壤含水率、有机碳和土壤盐分对微景观农业过渡带温室气体排放具有主要影响。本研究确定了干旱区景观农业过渡带的CO_(2)排放在夏季时最大,以及在这过程中土壤含水率和土壤盐分对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影响。生态型半自然农业过渡带的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间的平衡或许能够成为干旱区农田土壤温室气体减排的出口。
-
关键词
干旱区
景观农业过渡带
温室气体
-
分类号
S154.1
[农业科学—土壤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