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景观信息模型(LIM)框架构建研究——以重庆大学B校区三角地改造为例 被引量:21
1
作者 赖文波 杜春兰 +1 位作者 贾铠针 江虹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6-30,共5页
数字技术极大地推动了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风景园林行业的学者与实践者们在BIM技术与概念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了适合多尺度适应性的景观信息模型(LIM)。以重庆大学B校区三角地改造为例,对整个三角地景观生产过程中的群体、场地、流程、软... 数字技术极大地推动了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风景园林行业的学者与实践者们在BIM技术与概念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了适合多尺度适应性的景观信息模型(LIM)。以重庆大学B校区三角地改造为例,对整个三角地景观生产过程中的群体、场地、流程、软件等方面进行阐述与分析,构建景观信息模型(LIM)框架,以期为今后的社区景观改造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信息模型(LIM) 框架构建 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视化技术的景观信息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崑 李康康 +2 位作者 洪海洋 谢福春 赵广宇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09-216,共8页
随着数字媒体和计算机科学的广泛应用,景观可视化技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全面了解景观可视化技术是推动景观信息模型建设和应用的关键。在深入研究景观信息模型建模技术的基础上,对地形模型、植被模型、水系模型、设施构建、动物和... 随着数字媒体和计算机科学的广泛应用,景观可视化技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全面了解景观可视化技术是推动景观信息模型建设和应用的关键。在深入研究景观信息模型建模技术的基础上,对地形模型、植被模型、水系模型、设施构建、动物和人以及气氛环境等可视化模型表达技术进行详尽阐述,并展开景观信息模型构建方式的应用讨论,创新性地提出集成多种景观软件,能以交互的可视化形式呈现出景观场地内的模型信息,并可以进行参数化的输入与输出的景观信息模型构建平台,引出一套具清晰思考逻辑的景观设计流程。以山东邹城邾国故城遗址公园景观设计过程为例,探讨模型构建在景观中的应用,以期景观可视化技术在园林设计中发挥更多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可视化 模型构建应用 软件平台选择 景观信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信息模型(LIM)的大学校园雨水花园建造 被引量:8
3
作者 赖文波 蒋璐 《南方建筑》 2017年第1期124-128,共5页
景观信息模型(LIM)运用不断成熟的数字技术,通过对景观环境的调查、分析与认知,为景观设计中的各环节提供数字化、信息化的系统平台。文章以重庆大学校园雨水花园建造为例,对其建造过程中的设计方法、流程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构建其景... 景观信息模型(LIM)运用不断成熟的数字技术,通过对景观环境的调查、分析与认知,为景观设计中的各环节提供数字化、信息化的系统平台。文章以重庆大学校园雨水花园建造为例,对其建造过程中的设计方法、流程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构建其景观信息模型(LIM),以期对大学校园雨水花园的建造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信息模型(LIM) 大学校园 雨水花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信息模型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4
作者 程文宇 祁舒翔 《花卉》 2020年第6期92-93,共2页
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以景观信息模型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为探索风景园林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对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梳理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景观信息模型在风景园林中的实践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数字化 景观信息模型 风景园林 辅助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泉州生态与海洋文化复合型景观网络构建及整体性保护
5
作者 陆东芳 郑雅如 +1 位作者 韩天腾 陈顺和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4-122,共9页
【目的】构建生态与海洋文化复合型景观网络并进行整体性保护,旨在促进生态环境与海洋文化耦合协调,推动生态与海洋文化景观资源优化配置。【方法】以福建省泉州市为例,综合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 【目的】构建生态与海洋文化复合型景观网络并进行整体性保护,旨在促进生态环境与海洋文化耦合协调,推动生态与海洋文化景观资源优化配置。【方法】以福建省泉州市为例,综合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MSPA)、景观连接度评价、最小累积阻力(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MCR)模型、K-means聚类算法、Linkage Mapper联动路径工具、文化景观信息传播模型,构建研究区的生态和海洋文化网络空间格局,并耦合形成复合型景观网络;构建泉州生态与海洋文化复合型景观网络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生态与文化功能的耦合协调度。【结果】在泉州生态与海洋文化复合型景观网络中,廊道共62条,总长1524.55 km。耦合协调度评价结果显示复合型景观网络中1条廊道生态与文化功能处于严重失调,16条处于中度失调,32条处于基本协调,11条处于中度协调,2条处于优质协调。【结论】结合泉州市国土规划,构建了及优化生态与海洋文化复合型景观网络。在复合型景观网络的优化上,重点修复了沿海地区及中心城区网络生态失调问题,将原先以文化功能为主导的网络转变为兼具生态—文化双功能的网络体系,为支撑泉州生态和文化整体性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景观网络 海洋文化 耦合协调模型 文化景观信息传播模型 泉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