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景洪直立型普通野生稻抗稻瘟病Pi-ta^+等位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耿显胜 杨明挚 +4 位作者 黄兴奇 程在全 付坚 孙涛 李俊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9-114,共6页
用PCR法从景洪直立紫杆普通野生稻中克隆了抗稻瘟病基因Pi-ta+的4672bp序列,该序列包含完整的编码框、内含子和终止密码子下游的331bp。所克隆的直立型紫杆普通野生稻Pi-ta基因序列的编码区与已报道的日本栽培稻社糯(Yashiro-mochi)和... 用PCR法从景洪直立紫杆普通野生稻中克隆了抗稻瘟病基因Pi-ta+的4672bp序列,该序列包含完整的编码框、内含子和终止密码子下游的331bp。所克隆的直立型紫杆普通野生稻Pi-ta基因序列的编码区与已报道的日本栽培稻社糯(Yashiro-mochi)和元江普通野生稻相应序列间的同源性分别为99.86%和98.78%。与社糯的Pi-ta基因相比,其编码区有4个核苷酸的差异并导致3个氨基酸残基的改变,而内含子区域有6个核苷酸差异。对该序列进一步分析发现,其推导的氨基酸残基的918位为丙氨酸,属于稀有的抗稻瘟病的Pi-ta+等位基因。景洪直立型普通野生稻Pi-ta+基因因其编码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社糯有所不同,推测其抗病能力大小和抗菌谱可能与社糯的Pi-ta基因不同。直立型普通野生稻中Pi-ta+等位基因的克隆为进一步利用该基因改良栽培稻抗病能力提供了前期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洪直立型普通野生稻 Pi-ta+等位基因 基因克隆 DNA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态型普通野生稻花药培养力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庞汉华 汤圣祥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67-171,共5页
对我国匍匐、倾斜和直立型普通野生稻进行了花药培养力的研究。供试的37份普通野生稻其花药培养力存在明显差异,愈伤诱导率变幅0~9.1%,绿苗率变幅0~32.1%,其中有31份材料可得到花培绿苗,占83.8%。花药培养力... 对我国匍匐、倾斜和直立型普通野生稻进行了花药培养力的研究。供试的37份普通野生稻其花药培养力存在明显差异,愈伤诱导率变幅0~9.1%,绿苗率变幅0~32.1%,其中有31份材料可得到花培绿苗,占83.8%。花药培养力的高低顺序为:栽培籼稻>栽培稻/野生稻杂种>直立型普通野生稻>倾斜型普通野生稻>匍匐型普遍野生稻。不同培养基对不同生态型普遍野生稻具有不同的花培效率。改良N6-号培养基具有显著提高花培效率的作用,适合各型普通野生稻的花药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 花药培养 生态 培养基 普通野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野生稻性状籼粳分化观察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成斌 李道远 +2 位作者 林登豪 黄勇 陈家裘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1-6,共6页
采用程侃声(1993)亚洲稻籼粳鉴别方法对2000多份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进行籼粳分化探讨。结果表明,普通野生稻的不同生态型在叶毛等6项性状上已有不同程度的籼粳分化。对同一性状,在野生稻不同生态型中的... 采用程侃声(1993)亚洲稻籼粳鉴别方法对2000多份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进行籼粳分化探讨。结果表明,普通野生稻的不同生态型在叶毛等6项性状上已有不同程度的籼粳分化。对同一性状,在野生稻不同生态型中的籼粳分化程度不同。叶毛等性状,在同一植株上不同时期也存在籼粳表型差异。因此认为普通栽培稻(O.sativa)籼粳亚种同时起源于野生稻的可能性值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 生态 籼粳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普通野生稻DNA的籼粳分化看亚洲栽培稻的起源与演化 被引量:6
4
作者 孙传清 王象坤 李自超 《农业考古》 1998年第1期21-29,共9页
从普通野生稻DNA的籼粳分化看亚洲栽培稻的起源与演化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孙传清,王象坤,李自超RFLP(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已成为有... 从普通野生稻DNA的籼粳分化看亚洲栽培稻的起源与演化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孙传清,王象坤,李自超RFLP(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已成为有效的分子标记之一,广泛用于指纹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分化 中国普通野生 亚洲栽培 重复序列 遗传分化 东南亚 自然群体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普通野生稻的分类学问题探讨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道远 陈成斌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1-6,共6页
从特征特性及后代分离观察、同功酶测定和原分布地考察五个方面对中国普通野生稻分类学问题进行了探讨。按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标准对普通野生稻740个编号进行特征特性观察,可分为11个类型。类型1和类型2的分类学特征特性与张德慈博士1976... 从特征特性及后代分离观察、同功酶测定和原分布地考察五个方面对中国普通野生稻分类学问题进行了探讨。按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标准对普通野生稻740个编号进行特征特性观察,可分为11个类型。类型1和类型2的分类学特征特性与张德慈博士1976年分类的O.rufipogon Griff十分相似,类型3~11则介于野生稻与栽培稻之间。对普通野生稻364个编号,对照材料(包括广西栽培稻)406个编号,以及来源于外国的AA染色体组的4个野生稻种共5个编号,进行了酯酶同工酶测定,类型1和类型2大部分具有1.2.4.7A酶谱类型,类型3~11的酶谱含有1~3条栽培稻特有酶带。对原分布地考察表明:只有少数远离稻田的分布点,群体结构较纯。以上结果表明:中国普通野生稻仅有一个种,可分为两个生态类型。O.rufipogonGriff这个学名适用于中国普通野生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 分类学 酶谱 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种资源研究概况
6
作者 王金英 《福建稻麦科技》 1989年第4期1-6,共6页
稻种资源是经过长期自然演变和人工创造形成的珍贵活体遗产,也是育种、遗传工程和理论研究的物质基础。事实证明,育种上的重大突破,都与品种资源有紧密联系。我国在五十年代中后期利用矮子占等遗传资源育成矮脚南特、广场矮和珍珠矮等... 稻种资源是经过长期自然演变和人工创造形成的珍贵活体遗产,也是育种、遗传工程和理论研究的物质基础。事实证明,育种上的重大突破,都与品种资源有紧密联系。我国在五十年代中后期利用矮子占等遗传资源育成矮脚南特、广场矮和珍珠矮等第一批矮秆良种。七十年代我国利用作物杂种优势的原理,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并大积面推广种植优势强的籼型杂交稻组合,取得重大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资源 普通野生 矮脚南特 杂交 国际水 矮秆 种质库 杂交组合 白叶枯病 育种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稻科学》2010年第24卷总目次
7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I0001-I0006,共6页
关键词 QTLs 恢复系 研究简报 普通野生 抗褐飞虱 米淀粉 植株 基因 品种 杂交粳 突变体 突变 不同形态氮素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RVA 栽培 科学 2010 目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淮东部的原始超作农业及相关问题的讨论》的补充说明
8
作者 张敏 汤陵华 《农业考古》 1998年第1期182-182,共1页
《江淮东部的原始超作农业及相关问题的讨论》的补充说明南京博物院,江苏农科院张敏,汤陵华江淮东部是我国重要的史前稻作农业栽培区。根据对江淮东部地区所发现的史前稻作农业遗存的研究,我们撰写了《江淮东部的原始稠作农业及相关... 《江淮东部的原始超作农业及相关问题的讨论》的补充说明南京博物院,江苏农科院张敏,汤陵华江淮东部是我国重要的史前稻作农业栽培区。根据对江淮东部地区所发现的史前稻作农业遗存的研究,我们撰写了《江淮东部的原始稠作农业及相关问题的讨论》一文,在《农业考古》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问题 作农业起源 长江流域 普通野生 补充说明 淮河流域 分布带 混杂 南京博物院 长江中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