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泰国普龙矽卡岩型铜金矿床闪长岩锆石U-Pb定年及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聂飞 刘书生 +2 位作者 杨永飞 彭智敏 郭林楠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9年第4期71-78,共8页
泰国普龙矽卡岩铜金矿床是琅勃拉邦-黎府铜金多金属成矿带内一个大型矽卡岩铜金矿床。为了厘定普龙矽卡岩型铜金矿床成岩成矿时代、探讨其矿床成因,本文开展了与矽卡岩化密切相关的闪长岩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研究表明,普龙... 泰国普龙矽卡岩铜金矿床是琅勃拉邦-黎府铜金多金属成矿带内一个大型矽卡岩铜金矿床。为了厘定普龙矽卡岩型铜金矿床成岩成矿时代、探讨其矿床成因,本文开展了与矽卡岩化密切相关的闪长岩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研究表明,普龙铜金矿成矿时代为240.6±1.2Ma,与闪长岩结晶年龄一致。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琅勃拉邦-黎府铜金多金属成矿带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发生了一次重要的斑岩-矽卡岩-热液铜金成矿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闪长岩 成矿时代 普龙矽卡岩型铜金矿床 泰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尔维亚Čukaru Peki铜金矿床绿泥石地球化学特征和找矿指示
2
作者 郑航 张安顺 +6 位作者 饶东平 谢桂青 单思齐 刘文元 陈安顺 陈思源 黄伟山 《矿床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5-230,共16页
特提斯成矿域西段塞尔维亚Timok矿集区的Čukaru Peki属于典型的斑岩-高硫型超大型铜金矿床,具有典型的矿化蚀变分带。前人开展了该矿床的硫化物和蚀变分带的研究,但对于普遍发育的蚀变矿物——绿泥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找矿勘查指标缺乏... 特提斯成矿域西段塞尔维亚Timok矿集区的Čukaru Peki属于典型的斑岩-高硫型超大型铜金矿床,具有典型的矿化蚀变分带。前人开展了该矿床的硫化物和蚀变分带的研究,但对于普遍发育的蚀变矿物——绿泥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找矿勘查指标缺乏研究。为此,文章以Čukaru Peki铜金矿床中斑岩型矿体的绿泥石为研究对象,利用显微镜、电子探针(EPMA)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分析技术,厘定了绿泥石类型和主、微量元素特征,探讨其找矿标志。结果表明,绿泥石的产状可划分为3种,分别为青磐岩化带Chl-1、绢英岩化带Chl-2和钾化带Chl-3,其中,青磐岩化带的绿泥石可进一步分为交代型(Chl-1a)和浸染型(Chl-1b)两个亚类。3类绿泥石均属于富Mg型绿泥石,其中,Chl-1绿泥石为斜绿泥石-鲕绿泥石,Chl-2和Chl-3绿泥石为透绿泥石-蠕绿泥石。绿泥石替代机制以Fe^(2+)、Mg^(2+)替代为主,同时存在TK((Si^(4+))IV+(Fe^(2+),Mg^(2+))^(VI)=(Al^(3+))IV+(Al^(3+))^(VI))型和DT(2(Al^(3+),Fe^(3+))^(VI)+□VI=3(Fe^(2+),Mg^(2+))^(VI))型2类替代机制。根据绿泥石温度计可知,钾化带的Chl-3绿泥石形成温度(约325℃)高于青磐岩化带的浸染型绿泥石(约257℃)。相比于外围青磐岩化带的Chl-1,靠近热液中心的Chl-2和Chl-3绿泥石具有更高的Ti、K、V、Cr、含量和Ti/Pb、Ti/Li、Ti/Sr等比值,其Ti/Sr和Ti/Li比值随距矿体距离增大而降低,推测矿化热液中心在Čukaru Peki铜金矿床西北侧深部(1~2 km),并提出绿泥石Ti/Sr比值等可作为Čukaru Peki斑岩铜金矿体的找矿勘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泥石 找矿预测 斑岩金矿 Čukaru Peki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尔维亚蒂莫克铜金矿集区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被引量:4
3
作者 周小深 刘文元 +7 位作者 单思齐 陈娟 张安顺 谢桂青 林新仁 饶东平 王虎 林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0-288,共19页
特提斯成矿带是全球三大成矿带之一,阿普塞尼(Apuseni)-巴纳特(Banat)-蒂莫克(Timok)-斯雷德诺戈里斯基(Srednogorie)岩浆成矿带(ABTS多金属成矿带)位于特提斯成矿带西缘,由阿普塞尼–巴纳特铁铜铅锌矿集区、蒂莫克铜金矿集区和斯雷德... 特提斯成矿带是全球三大成矿带之一,阿普塞尼(Apuseni)-巴纳特(Banat)-蒂莫克(Timok)-斯雷德诺戈里斯基(Srednogorie)岩浆成矿带(ABTS多金属成矿带)位于特提斯成矿带西缘,由阿普塞尼–巴纳特铁铜铅锌矿集区、蒂莫克铜金矿集区和斯雷德诺戈里斯基铜金矿集区组成,成矿作用主要与晚白垩世钙碱性岩浆活动有关。塞尔维亚蒂莫克铜金矿集区作为ABTS多金属成矿带经济意义巨大的矿集区之一,总结该地区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对下一步的找矿勘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综述了蒂莫克铜金矿集区及其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总结了矿集区成矿规律与动力学背景。蒂莫克铜金矿集区典型矿床形成时代集中在88~78 Ma之间,成矿作用历时10 Ma左右,矿集区内成矿作用时代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年轻的趋势。矿集区中典型矿床类型主要为斑岩型(如马伊丹佩克矿床、克里韦利矿床和瓦利亚斯特尔茨矿床)和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斑岩型(如博尔矿床和丘卡卢佩吉矿床),这些矿床以铜金矿化为主。矿床类型、矿化特征及矿体埋深存在的差异可能与区域上新生代右旋构造在矿集区形成的逆冲推覆构造及成矿后不均匀剥蚀有关。根据矿集区典型矿床的矿化类型及矿体埋深海拔标高的变化趋势,认为矿集区北部—西北部和丘卡卢佩吉矿床东南部仍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成矿带 塞尔维亚 蒂莫克金矿集区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 斑岩金矿 地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庐枞矿集区沙溪斑岩型铜金矿床中硒、碲的赋存状态及富集规律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亮 王世伟 +5 位作者 范裕 周涛发 许龙 江涧 王延明 涂文传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63-676,共14页
硒和碲是重要的战略性关键金属,在现代工业和国防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硒和碲通常很难形成独立矿床,目前全球大部分硒和碲来自斑岩型铜金矿床。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东部重要的斑岩-矽卡岩型铜金矿床成矿带之一,前人虽然对成矿带内... 硒和碲是重要的战略性关键金属,在现代工业和国防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硒和碲通常很难形成独立矿床,目前全球大部分硒和碲来自斑岩型铜金矿床。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东部重要的斑岩-矽卡岩型铜金矿床成矿带之一,前人虽然对成矿带内矽卡岩型矿床中伴生关键金属已开展了相关研究,但对成矿带内斑岩矿床中关键金属的赋存状态、分布和富集规律尚关注较少。本次工作以成矿带内沙溪斑岩型铜金矿床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了矿床不同深度、不同类型的岩矿石样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全岩化学分析、TIMA及矿物原位LA-ICP-MS微量成分测试等分析技术方法对矿床中硒和碲等关键金属开展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沙溪矿床中硒和碲元素发生显著富集,与主成矿元素铜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估算矿床中伴生硒资源量约为1196t、碲资源量约为96.6t,其中硒达到大型规模,具有潜在利用价值。与成矿带内其他典型矽卡岩矿床(包括斑岩-矽卡岩矿床)相比,沙溪斑岩型矿床中硒和碲的含量明显偏低,这可能是深部成矿岩浆演化过程的差异导致的。矿床中有91.64%的硒、87.48%的碲是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沙溪矿床硒、碲与主成矿元素铜和金的富集规律一致,流体混合过程中氧逸度的变化可能是硒和碲的主要的沉淀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和碲 赋存状态 富集规律 斑岩金矿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谢坑矽卡岩型铜金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区岩浆岩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郭现轻 闫臻 +5 位作者 王宗起 王涛 吴发富 付长垒 候可军 李继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811-3822,共12页
谢坑铜金矿床位于西秦岭造山带西段,区域内主要出露下二叠统大关山群和下三叠统隆务河群,构造和岩浆活动发育。岩石学研究表明,谢坑铜金矿区内出露侵入岩主要为辉长闪长岩和辉长岩,它们是岗察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辉长闪长岩与二叠纪... 谢坑铜金矿床位于西秦岭造山带西段,区域内主要出露下二叠统大关山群和下三叠统隆务河群,构造和岩浆活动发育。岩石学研究表明,谢坑铜金矿区内出露侵入岩主要为辉长闪长岩和辉长岩,它们是岗察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辉长闪长岩与二叠纪灰岩接触带部位发育铜金和铁矿化并形成相关工业矿体。矿石类型主要有块状、脉状和浸染状三类。磁铁矿、磁黄铁矿表现为块状,黄铜矿为脉状和浸染状;脉状和浸染状黄铜矿穿插于块状磁铁矿矿石现象十分普遍,含金碳酸盐石英脉主要沿着矿石裂隙发育。围岩蚀变呈现清晰的蚀变分带现象,自岩体向外依次表现为钾化、青磐岩化和矽卡岩化。其中矽卡岩化主要发育于辉长闪长岩与灰岩接触带部位,与成矿关系密切,磁铁矿矿化主要发育于晚期矽卡岩阶段,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等金属硫化物以及毒砂等矿物主要形成于早期硫化物阶段,金矿化主要发育于石英硫化物阶段。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辉长闪长岩和角闪安山岩分别形成于243.8±1.0Ma和242.1±1.2Ma。该成岩、成矿时代与区域构造岩浆、成矿事件相一致。这些结果表明,谢坑铜金矿床为与西秦岭中三叠世弧岩浆作用密切相关的矽卡岩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三叠世岩浆作用 矽卡岩 谢坑金矿 岗察岩体 西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东南矿集区铜绿山矽卡岩型铜铁金矿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敏芳 尚晓雨 +2 位作者 魏克涛 刘冬勤 张富成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31-444,共14页
铜绿山矽卡岩型铜铁金矿床处于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最西部的鄂东南矿集区,主矿体分布于燕山期闪长岩与下三叠统大冶群大理岩、白云质大理岩接触断裂复合带上,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和脉状产出。在详细研究铜绿山矿床成矿地质背景以及野... 铜绿山矽卡岩型铜铁金矿床处于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最西部的鄂东南矿集区,主矿体分布于燕山期闪长岩与下三叠统大冶群大理岩、白云质大理岩接触断裂复合带上,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和脉状产出。在详细研究铜绿山矿床成矿地质背景以及野外系统采样的基础上,通过对石英二长闪长岩和不同成矿阶段(矽卡岩阶段、退化蚀变阶段、氧化物阶段、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样品分别进行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分析,从元素地球化学角度讨论成矿流体的地质特征。结果表明:在接触交代过程中,Fe、Mn等元素逐渐被成矿流体从岩体中带出,在构造的有利位置发生沉淀并富集;当矿化强烈时,MgO含量急剧增高,CaO含量急剧降低,说明矿化可能与镁矽卡岩有关;Hf/Sm值从早期蚀变阶段普遍小于1变为晚期蚀变阶段普遍大于1,说明到了晚期蚀变阶段,成矿流体可能以富氟流体为主,野外观察到黄铜矿矿石往往产于透辉石矽卡岩以及晚期萤石脉切穿早期磁铁矿矿石现象也佐证了这一认识;从石英二长闪长岩到不同成矿阶段样品,稀土元素总含量总体上呈逐渐降低的演化趋势,而退化蚀变阶段样品的稀土元素总含量普遍较高,不排除可能发生稀土元素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元素地球化学 矽卡岩 石英二长闪长岩 成矿阶段 成矿流体 蚀变 湖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西尕尔穷矽卡岩型铜金矿床成矿岩浆岩含矿性研究
7
作者 姚晓峰 叶天竺 +3 位作者 唐菊兴 李志军 王友 邓世林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015-1016,共2页
尕尔穷铜金矿床属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位于狮泉河晚燕山期结合带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两大构造单元的交汇处。班怒带西段作为发现较晚、工作程度较低的成矿区段,其进一步勘查、开发和研究的意义重大。尕尔穷铜金矿床是班怒带西... 尕尔穷铜金矿床属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位于狮泉河晚燕山期结合带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两大构造单元的交汇处。班怒带西段作为发现较晚、工作程度较低的成矿区段,其进一步勘查、开发和研究的意义重大。尕尔穷铜金矿床是班怒带西段第一个达到详查程度的矿床,研究矿床成矿母岩的含矿性可为区域找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闪长岩 岩体含矿性 岩浆岩 矽卡岩金矿 成矿母岩 成矿专属性 碳酸盐岩 矿区 评价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祁漫塔格索拉吉尔矽卡岩型铜钼矿床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6
8
作者 丰成友 李东生 +4 位作者 屈文俊 杜安道 王松 苏生顺 江军华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3-227,共5页
索拉吉尔铜钼矿床是青海祁漫塔格成矿带产于中酸性侵入岩与含碳酸盐岩地层接触带中的典型矽卡岩型矿床,矿体规模大、品位高。利用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定年技术,获得9件样品的模式年龄为(236.9~240.1)Ma,加权平均年龄为(238.8±1.3)Ma... 索拉吉尔铜钼矿床是青海祁漫塔格成矿带产于中酸性侵入岩与含碳酸盐岩地层接触带中的典型矽卡岩型矿床,矿体规模大、品位高。利用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定年技术,获得9件样品的模式年龄为(236.9~240.1)Ma,加权平均年龄为(238.8±1.3)Ma,其加权平均方差(MSWD)为0.32,187Re-187Os等时线年龄为(239±11)Ma(MSWD=0.48),模式年龄和等时线年龄结果集中一致,表明铜钼成矿作用发生于中三叠世。索拉吉尔铜钼矿床辉钼矿样品中铼含量为73.8~98.5μg/g,指示其成矿物质来源为壳幔混合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拉吉尔矽卡岩钼矿 辉钼矿 铼-锇同位素定年 祁漫塔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沙溪斑岩型铜金矿床成岩序列及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30
9
作者 王世伟 周涛发 +5 位作者 袁峰 范裕 俞沧海 葛岭虹 石诚 池月余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79-994,共16页
沙溪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典型的斑岩型铜金矿床,位于庐枞盆地北外缘、郯庐断裂内,矿床成岩成矿时代确定对该矿床成因研究及区域成矿规律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在详细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采集沙溪矿床与成矿有关的主要岩浆岩样品(... 沙溪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典型的斑岩型铜金矿床,位于庐枞盆地北外缘、郯庐断裂内,矿床成岩成矿时代确定对该矿床成因研究及区域成矿规律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在详细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采集沙溪矿床与成矿有关的主要岩浆岩样品(粗斑闪长玢岩、黑云母石英闪长玢岩、中斑石英闪长玢岩、细斑石英闪长玢岩和闪长玢岩)和与黄铜矿密切共生的辉钼矿,分别利用Cameca、LA-ICP-MS U-Pb和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获得矿床内主要岩浆岩的成岩年龄(130.60±0.97Ma、129.30±1.00Ma、127.10±1.50Ma、129.46±0.97Ma和126.7±2.1Ma)以及成矿年龄(130.0±1.0Ma),并重新厘定了沙溪岩体从早到晚岩浆的侵位序列。通过区域对比,提出长江中下游存在两阶段斑岩型铜金矿化,沙溪矿床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第二阶段形成的斑岩型矿床,沙溪矿床的成岩成矿作用既不同于庐枞盆地,也不同于断隆区第一阶段的斑岩矿床,而是受郯庐断裂和长江断裂动力学演化联合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成矿年代 沙溪矿 斑岩金矿 两阶段斑岩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铜绿山矽卡岩型铜铁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王彦博 顾雪祥 +1 位作者 张宗保 董树义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30-739,共10页
湖北铜绿山铜铁矿床处于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西部鄂东成矿区内,是鄂东南地区典型的矽卡岩型铜铁矿床。矿体呈透镜状产于下三叠统大冶群第3至第7岩性段大理岩与铜绿山岩体的接触带。矿床成矿过程大致划分为干矽卡岩阶段(Ⅰ)、湿矽卡岩阶... 湖北铜绿山铜铁矿床处于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西部鄂东成矿区内,是鄂东南地区典型的矽卡岩型铜铁矿床。矿体呈透镜状产于下三叠统大冶群第3至第7岩性段大理岩与铜绿山岩体的接触带。矿床成矿过程大致划分为干矽卡岩阶段(Ⅰ)、湿矽卡岩阶段(Ⅱ)、氧化物阶段(Ⅲ)、石英硫化物阶段(Ⅳ)和碳酸盐阶段(Ⅴ)。矿石矿物主要有磁铁矿、黄铜矿、赤铁矿;脉石矿物以石榴石、石英、碳酸盐矿物为主。通过对铜绿山铜铁矿床硫、氢、氧、碳和铅同位素组成研究,探讨成矿流体来源和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表明,成矿流体早期以岩浆热液为主,有少量大气降水加入,后期大气降水比重加大;热液中的碳主要为深源岩浆来源,少量来自海相碳酸盐岩的溶解作用;矿石中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特征反映了硫来自深源岩浆;矿石铅同位素组成稳定,为正常铅,矿石铅源于上侵过程中受地壳物质混染的幔源岩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地球化学 矽卡岩 绿山 铁矿 湖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东南怀溪铜金矿床黄铁矿标型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6
11
作者 彭丽娜 魏俊浩 +2 位作者 孙晓雁 李艳军 叶泽富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77-587,共11页
黄铁矿标型特征在各类矿床研究中提供丰富的矿床成因信息及有效的深部找矿信息。怀溪矿床为浙东南政和-大埔大断裂和长乐-南澳大断裂间坳陷区内典型的热液脉状充填型Cu-Au多金属矿床,其黄铁矿具亏Fe和S的特点,ω(Fe)/ω(S+As)平均值为0.... 黄铁矿标型特征在各类矿床研究中提供丰富的矿床成因信息及有效的深部找矿信息。怀溪矿床为浙东南政和-大埔大断裂和长乐-南澳大断裂间坳陷区内典型的热液脉状充填型Cu-Au多金属矿床,其黄铁矿具亏Fe和S的特点,ω(Fe)/ω(S+As)平均值为0.881,介于0.863与0.926之间,表明该矿床为中浅成中温热液矿床。黄铁矿ω(Co)/ω(Ni)比值主要介于1~5,显示怀溪Cu-Au矿床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热液。黄铁矿硫同位素δ34S值为-2.14‰~+4.14‰(n=8),极差为6.28‰,平均值为+1.67‰,硫源部分来自深源岩浆。黄铁矿热电系数、微量元素综合比值Φ和As、Cu含量、As+Ag+Hg、Cu+Pb+Zn、Co+Ni微量元素组合自地表向深部均显示减小→增大→减小的变化规律。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在深入研究黄铁矿标型特征的基础上认为该矿床深部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特征 成因 找矿前景 怀溪金矿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偏光显微镜和电子探针技术研究安徽铜官山矽卡岩型铜铁矿床伴生元素金银铂钯铀的赋存状态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亚非 赵慧博 +2 位作者 高志文 来志庆 叶美芳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7-193,共7页
安徽铜官山矽卡岩型铜铁矿床富含多种稀有贵金属金银铂钯和铀,本文应用偏光显微镜与电子探针技术对该地区贵金属和铀矿物的含量、矿物种类、赋存状态及其嵌布特征进行研究,并利用电子探针Th-U-Pb定年技术推测铀矿物的形成时期。研究表... 安徽铜官山矽卡岩型铜铁矿床富含多种稀有贵金属金银铂钯和铀,本文应用偏光显微镜与电子探针技术对该地区贵金属和铀矿物的含量、矿物种类、赋存状态及其嵌布特征进行研究,并利用电子探针Th-U-Pb定年技术推测铀矿物的形成时期。研究表明:金主要以银金矿独立矿物存在,成色均值约为638,与铜的硫化物密切依存,金矿物形成于成矿中晚期的中低温环境;银的独立矿物有银金矿、碲银矿、辉银矿,还与铜铋铅等以类质同象形式结合形成不同种类的矿物组合,且含量在74.15%~0.12%不等;铂钯矿物以含铂碲钯矿为主;铀以晶质铀矿独立矿物存在且与磁铁矿密切依存,晶质铀矿的形成年龄约为124±14 Ma,晚于岩体形成年龄(约139 Ma),早于黄铜矿和含金银铂钯等矿物,而与磁铁矿同在燕山中晚期形成。结合镜下观察,认为铜官山矽卡岩型铜铁矿床主要矿物生成顺序依次是:石榴子石-磁铁矿、晶质铀矿,含金银铂钯矿物,黄铜矿。本研究为贵金属选矿提供了线索,同时利用晶质铀矿的年龄数据界定了伴生贵金属的形成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光显微镜 电子探针 官山 矽卡岩铁矿 伴生元素 赋存状态 贵金属 晶质铀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铜陵矿集区斑岩型铜钼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背景 被引量:17
13
作者 范子良 徐晓春 +2 位作者 陈林杰 何俊 谢巧勤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1-368,共18页
铜陵矿集区以发育大型和为数众多的矽卡岩型矿床而闻名于世,而近年来作为该区找矿的重要成果和突破则是斑岩型矿床和矿化的陆续发现。本文以铜陵矿集区3个代表性斑岩型矿床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显微观察研究的基础上,... 铜陵矿集区以发育大型和为数众多的矽卡岩型矿床而闻名于世,而近年来作为该区找矿的重要成果和突破则是斑岩型矿床和矿化的陆续发现。本文以铜陵矿集区3个代表性斑岩型矿床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显微观察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阐述了斑岩型矿床的地质特征,确定了含矿侵入岩体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矿床蚀变特征和流体包裹体特征,探讨了成岩成矿的大地构造背景,并与世界典型斑岩型矿床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铜陵矿集区斑岩型铜钼金矿床通常发育于含矿岩体的围岩或盖层为砂岩、砂页岩或硅质岩的条件下,含矿岩体为富碱低镁高钾准铝质钙碱性系列中浅成侵入岩体,具有与埃达克岩一致的地球化学特征;与世界典型斑岩型矿床含矿岩体对比,岩体侵位较深,有些矿区多期多相特征不明显;含矿岩体发育钾硅酸盐化、黄铁绢英岩化、青磐岩化等热液蚀变且有一定的分带性,但各矿床蚀变特征略有不同;矿床矿石矿物中富气相、富液相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共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演化特征显示具有岩浆作用控制的高温热液型矿床特征。结合区域构造演化,作者确定铜陵矿集区斑岩型矿床属大陆环境斑岩型矿床,成矿作用发生于陆内造山作用由挤压向拉张转化的动力学背景之下,斑岩型矿床与矽卡岩型矿床及热液脉状矿床共同构成受统一的岩浆热液系统控制的矿床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 金矿 围岩蚀变特征 系列 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 安徽陵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天山红山高硫型浅成低温铜-金矿床:中生代成矿与新生代氧化的K-Ar、Ar-Ar年代学证据及其古构造和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36
14
作者 许英霞 秦克章 +6 位作者 丁奎首 李金祥 缪宇 方同辉 徐兴旺 李大明 罗修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371-2383,共13页
红山铜-金矿床位于新疆吐哈盆地南缘大南湖-突苏泉晚古生代岛弧带北段的中生代上叠火山盆地中,产于卡拉塔格铜-金矿带上,是新疆近年新发现的具大型远景的高硫化物型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床。铜-金成矿作用与中生代的火山活动及次火山岩... 红山铜-金矿床位于新疆吐哈盆地南缘大南湖-突苏泉晚古生代岛弧带北段的中生代上叠火山盆地中,产于卡拉塔格铜-金矿带上,是新疆近年新发现的具大型远景的高硫化物型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床。铜-金成矿作用与中生代的火山活动及次火山岩侵入相关。该矿床处于东天山极端干旱荒漠地带,是东天山最炎热的地区之一,最高温度达到60℃,降水量平均只有34.1mm/y。干旱少雨和极大的蒸发作用造成氧化带极其发育,厚达50m~60m,由一系列复杂罕见的硫酸盐矿物组成。通过对红山铜-金矿床中石英闪长岩—黑云母花岗岩—二长花岗岩中角闪石、黑云母的K-Ar年龄测定,其年龄分别为296.5±6.7Ma、232.0±3.5Ma和217.10±6.4Ma,其中黑云母花岗岩的黑云母Ar-Ar年龄为238.0±2.4Ma,相当于晚石炭世末-三叠纪。并且由于含矿火山岩含有花岗岩的角砾,表明与成矿有关的岩浆活动晚于上述花岗岩,应为中生代的产物。区域上,三亚、白石泉花岗岩、红柳构花岗岩年龄以及白山钼矿的辉钼矿Re-Os年龄均为三叠纪,表明东天山地区存在中生代成岩成矿事件。对红山矿区氧化带三种含钾硫酸盐矿物进行了K-Ar年龄测试,结果显示现今地表以下1m的绿钾铁矾K-Ar年龄为56.0±4.0Ma,地表以下1.5m的高铁叶绿矾的K-Ar年龄为8.6±1.1Ma,地表以下10m的绿钾铁矾K-Ar年龄为14.7±1.7Ma,地表以下14m的斜钾铁矾K-Ar年龄为4.1±0.4Ma。因此推测红山矿床氧化带不同硫酸盐矿物的表生年龄分布在60~3.7Ma之间。不同类型矿床的氧化带年龄亦表明氧化带氧化作用主要发生在新生代。所获得的氧化带年龄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及随后青藏高原的多期幕式隆升时限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可能是青藏高原碰撞隆升远程效应的表现和记录。同时,本研究初步提出使用不同种类硫酸盐矿物作为气候变化指标的可能,对于新生代以来PETM等事件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山高硫浅成低温-金矿 中生代 氧化作用 含钾硫酸盐 K—Ar法 Ar—Ar法 东天山极端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基斯坦贾盖火山岩浆岩带斑岩型铜-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作用及找矿潜力 被引量:9
15
作者 吕鹏瑞 姚文光 +3 位作者 张海迪 杨博 洪俊 曹凯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29-1642,共14页
贾盖火山岩浆岩带是巴基斯坦境内西部第二大岩浆弧,属于特提斯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晚渐新世—中新世,随着新特提斯洋的闭合,阿拉伯板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不断碰撞。在持续的挤压条件下,巴基斯坦西部发育了一系列逆冲褶皱系统... 贾盖火山岩浆岩带是巴基斯坦境内西部第二大岩浆弧,属于特提斯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晚渐新世—中新世,随着新特提斯洋的闭合,阿拉伯板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不断碰撞。在持续的挤压条件下,巴基斯坦西部发育了一系列逆冲褶皱系统,并且先后经历了中—晚始新世(43~37 Ma)、早中新世(24~22 Ma和18~16 Ma)、中中新世(13~10 Ma)和晚中新世—早上新世(6~4 Ma)4次大规模的岩浆作用,形成了贾盖火山岩浆岩带,赋存有48个斑岩型铜金矿床(点)、远景区。根据区域地质及矿化情况,可将贾盖火山岩浆岩带内的斑岩型铜-金矿床分为东、西两部分。前者主要分布在贾盖侵入体的边缘或与围岩接触带中,矿体产于晚白垩世辛贾拉尼群碎屑岩和始新世贾盖侵入体中;后者则分布在索尔科侵入体的岩株中,矿体产于古新世和更年轻的碎屑岩和火山岩中。矿体主要与磁铁矿系列的石英闪长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相关,具有钙碱性系列的特征,围岩热液蚀变分带明显,自岩体中心向外依次为钾硅酸化(钾化)、泥化、石英绢云母化、青磐岩化。境内外斑岩铜矿产出特征显示,索尔科侵入岩可能符合“小岩体成大矿”的现实情况,贾盖侵入岩的大型复合岩基中也可能存在斑岩铜矿床,具有很好的找矿潜力。最新勘查资料显示,贾盖火山岩浆岩带已发现的48个矿床(点)、远景区可能都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和巨大的资源潜力,如萨因达克、雷克迪克、塔拉鲁格、科·伊·达利尔等矿床(点)、远景区,以及Western War Chah斑岩体,尤其是贾盖火山岩浆岩带西部和Koh Dalil(Rackodiq)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盖火山岩浆岩带 斑岩-金矿 找矿潜力 巴基斯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准噶尔松喀尔苏斑岩型铜金矿床的火山构造系统及其控矿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栋 范俊杰 +5 位作者 刘鹏 潘爱军 王治华 张峰 赵军 雷文大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16-632,共17页
松喀尔苏铜金矿床位于卡拉麦里石炭纪陆相火山岩带,属于与陆相火山–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铜金矿床。文章分析了火山构造系统、及其控制作用和构造应力场,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探讨了矿床控矿火山构造演化和机制,构建了控矿模式。研究表明:(1... 松喀尔苏铜金矿床位于卡拉麦里石炭纪陆相火山岩带,属于与陆相火山–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铜金矿床。文章分析了火山构造系统、及其控制作用和构造应力场,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探讨了矿床控矿火山构造演化和机制,构建了控矿模式。研究表明:(1)火山构造系统依次分类为陆相火山岩带→火山构造盆地→破火山口(火山穹窿)。控矿火山构造类型是具有环状和放射状断裂的破火山口构造。(2)火山构造系统控矿作用表现在NW走向的区域深大断裂控制火山构造盆地,NW走向的基底断层控制串珠状破火山口构造,赋存于泥盆系基底内的破火山口构造以及派生的EW走向和SN走向的火山断裂交汇部位控制含矿斑岩体侵入和矿化带形成,岩体侵入过程中发生的侵入接触带构造控制矿体和矿化类型,NE走向断裂和剪切裂隙密集带则有利于矿化的叠加。(3)构造系统从主断裂构造带系统向基底断层系统、火山断裂系统和岩体接触带系统依次演化。控矿构造作用与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早中期SN向构造作用和早石炭世晚期–二叠纪NW向构造作用有关: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早中期,SN向挤压构造作用引发NW走向的断层右行走滑剪切、块体顺时针旋转和火山构造控矿系统;早石炭世晚期–二叠纪,来自SN方向和EW方向联合挤压作用下产生的NW方向的构造作用,使得火山断裂构造进一步发育,引起NE走向剪切面理的叠加改造、陆相火山岩线状分布和浅成低温金成矿作用。(4)后碰撞早期挤压–伸展转换环境,早期SN向持续缩短和后期NW向构造作用使构造体制转换,诱发深部岩石圈拆沉作用和软流圈地幔底侵作用,是斑岩型铜金成矿作用和控矿火山构造演化的重要机制。(5)控矿模式明确接触带和斑岩型为主要矿化部位和勘查类型,外围北东侧岩体与接触带是重要勘查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构造 控矿作用 构造演化 控矿机制 控矿模式 斑岩金矿 松喀尔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地区矽卡岩型独立金矿成矿深度探讨 被引量:8
17
作者 任云生 刘连登 +1 位作者 万相宗 刘良根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97-403,共7页
采用矿床地质法和流体包裹体压力计法,对铜陵地区包村、朝山矽卡岩型独立金矿床的成矿深度进行了估算。据成矿相关岩体特征、金矿体延深、矿石特征等推断金矿化发生于浅成—中浅成环境。根据不同矿化阶段石英、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的显... 采用矿床地质法和流体包裹体压力计法,对铜陵地区包村、朝山矽卡岩型独立金矿床的成矿深度进行了估算。据成矿相关岩体特征、金矿体延深、矿石特征等推断金矿化发生于浅成—中浅成环境。根据不同矿化阶段石英、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的显微测温结果,估算成矿压力为650×105~850×105Pa,成矿深度介于2.5~3.2km,与矿床地质特征反映的成矿深度基本吻合,也与国内外同类矿床研究结果相符。综合认为铜陵地区矽卡岩型独立金矿床成矿深度为中浅成,脆性构造裂隙空间的压力骤然降低引起的流体不混溶和流体沸腾是金富集成矿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深度 地质估算法和流体包裹体压力计法 矽卡岩独立金矿 陵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花牛山矽卡岩型金矿床成矿年代与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江 吕新彪 +4 位作者 莫亚龙 陈超 曹晓峰 胡庆成 刘智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641-642,共2页
1地质背景与矿床地质北山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南缘及华北板块、塔里木板块、西伯利亚板块的交汇部位,是研究中亚造山带造山作用和演化的关键部位之一。花牛山金矿隶属于花牛山铅锌金银矿田,位于安西县柳园镇北东20°方向约13 km处。
关键词 花牛山 西伯利亚板块 矽卡岩金矿 塔里木板块 钾长花岗岩 辉钼矿 硫化矿物 花岗岩体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不杂斑岩型铜金矿床的Si、O、S和Pb同位素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吕立娜 赵元艺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489-490,共2页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呈北西向横亘于青藏高原中南部,南北两侧分别是拉萨地块和羌塘地块,是冈瓦纳大陆的北界(潘桂棠等,2004),其形成与其南侧拉萨地块和北侧羌塘-三江地块之间的怒江洋盆在侏罗纪—白垩纪的碰撞闭合有关,是由多个洋盆俯冲形...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呈北西向横亘于青藏高原中南部,南北两侧分别是拉萨地块和羌塘地块,是冈瓦纳大陆的北界(潘桂棠等,2004),其形成与其南侧拉萨地块和北侧羌塘-三江地块之间的怒江洋盆在侏罗纪—白垩纪的碰撞闭合有关,是由多个洋盆俯冲形成(Dunlap et al.,2002)。多不杂矿区构造位置处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北侧,羌塘地块的南缘,是新近发现的具有超大型远景的典型富金斑岩铜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金矿 黄铁矿 羌塘地块 拉萨地块 矿区 青藏高原 冈瓦纳大陆 斑岩 怒江缝合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庐江沙溪斑岩型铜金矿床热液蚀变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晓勇 池月余 +1 位作者 张千明 余良范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895-896,共2页
1蚀变分带特征矿区围岩蚀变广泛,成因复杂,具有一定的分带性。无论是侵入岩还是砂页岩,均不同程度地受到蚀变作用。蚀变强弱与岩性和构造带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来,含矿石英闪长斑岩蚀变较强,其它部分岩体较弱;断裂带及其附近蚀变较强,... 1蚀变分带特征矿区围岩蚀变广泛,成因复杂,具有一定的分带性。无论是侵入岩还是砂页岩,均不同程度地受到蚀变作用。蚀变强弱与岩性和构造带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来,含矿石英闪长斑岩蚀变较强,其它部分岩体较弱;断裂带及其附近蚀变较强,远离断裂带较弱;岩体中心蚀变较强,向边缘减弱。蚀变的强弱与矿化有一定的相关性,在蚀变强烈地段,往往各种蚀变叠加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金矿 围岩蚀变 蚀变带 青磐岩化 石英闪长斑岩 蚀变作用 钾质蚀变 钾长石化 分带特征 硬石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