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从具体自由到作为普遍者的国家--黑格尔国家理论探析 |
叶颖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
2
|
建构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民族学学科 |
何明
|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
2025 |
3
|
|
|
3
|
建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当代中国新闻学 |
杨保军
|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4
|
中国民众普遍信任的动态变迁——基于年龄−时期−世代效应的分析 |
高学德
马号云
|
《心理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
5
|
论孔子思想的普遍主义精神与超越性维度 |
黄裕生
|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6
|
阿Q艺术难题——《阿Q正传》典型论的“普遍性”问题 |
汪卫东
|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7
|
从普遍性到特殊性:文化主体性的认知重构与演化 |
胡晶晶
|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8
|
如何实现共同体的抽象普遍性与具体总体性的统一 |
刘同舫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9
|
“一带一路”倡议的普遍性叙事和国际法实践 |
沈伟
吴瀛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0
|
从抽象的一般性走向具体的普遍性的历史空间辩证法--中国式现代化哲学基础问题的若干思考 |
刘怀玉
|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1
|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协同逻辑--基于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视域 |
沈江平
夏雨梦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2
|
笛卡尔的“普遍怀疑”意味着什么?——从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现象学视野来看 |
吴增定
|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13
|
走出概念普遍化和本土化中的四个误区 |
王宁
|
《学海》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4
|
中国远古岩画:世界普遍性与中国特性的双重演进 |
张法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15
|
乡村社会的普遍信任及其现代重建 |
张兴宇
|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16
|
信任的力量:普遍信任、制度信任对志愿服务参与的影响 |
刘飞
|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7
|
概念普遍性与特殊性的三个表现维度 |
郭忠华
|
《学海》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18
|
在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海外“毛主义”概念之起源 |
张放
|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9
|
诺姆·乔姆斯基谈ChatGPT、人工智能、普遍语法、语言与思维 |
塞缪尔·马鲁斯卡
诺姆·乔姆斯基
林鼎帆(译)
|
《语言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0
|
从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看中国式现代化 |
莫雷
|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