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中国语境中的“平等” 被引量:4
1
作者 高兆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0-45,148-149,共6页
作为现代价值的平等,不是等级平等,而是普遍平等,其核心是权利平等。当我们在追问"谁之平等"、"何种平等"时,须仔细区分平等问题的两个不同层次。在当今中国谈论平等,应有清醒的中国问题意识。否定宗法等级平等,确... 作为现代价值的平等,不是等级平等,而是普遍平等,其核心是权利平等。当我们在追问"谁之平等"、"何种平等"时,须仔细区分平等问题的两个不同层次。在当今中国谈论平等,应有清醒的中国问题意识。否定宗法等级平等,确立平等的法权人格,并拥有有尊严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仍然是其基本内容。演进式的、在消除日常生活不平等中实现平等,是更为值得期待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等 等级平等 普遍平等 权利平等 日常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等中的不平等:斯多葛学派平等理论的悖论
2
作者 梁琰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6-164,共9页
对平等的关注和追求是政治哲学的“永恒问题”。在希腊化及罗马帝制时期急遽变动的现实政治境况中,斯多葛学派逐渐形成其特有的基于宇宙城邦观念的普遍平等学说。但根植于理性与德性的斯多葛式平等并非是一种真实且广泛的平等,其面临着... 对平等的关注和追求是政治哲学的“永恒问题”。在希腊化及罗马帝制时期急遽变动的现实政治境况中,斯多葛学派逐渐形成其特有的基于宇宙城邦观念的普遍平等学说。但根植于理性与德性的斯多葛式平等并非是一种真实且广泛的平等,其面临着由理性脱轨导向的平等关系的解除、由智慧高下产生的平等资格的限定,以及由偶然机运导致的平等能力的丧失等三重悖论。整体看来,斯多葛学派创新性地将人类心灵秩序同世界普遍秩序相关联,从共同法的高度给予个体以无差别的尊重和关怀。对斯多葛学派普遍平等理论的审视对我国超大型政治共同体的建设与治理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多葛学派 理性 普遍平等 悖论 现实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灾疫伦理研究的姿态·公理·原则 被引量:3
3
作者 唐代兴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9年第2期7-10,共4页
灾疫伦理学要真正全面发挥当代人类通向未来世界的桥梁功能,必须具备立足未来利益而努力于当下行动的开放姿态,以生命重于一切和生命价值至高无上为价值导向,以完整人道、普遍平等、全面公正为实践规范原则,全面展开灾疫防治和灾疫后生... 灾疫伦理学要真正全面发挥当代人类通向未来世界的桥梁功能,必须具备立足未来利益而努力于当下行动的开放姿态,以生命重于一切和生命价值至高无上为价值导向,以完整人道、普遍平等、全面公正为实践规范原则,全面展开灾疫防治和灾疫后生境重建和家园重建,促进人、生命、地球和宇宙共生互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疫伦理学 灾疫伦理公理 普遍平等 全面公正 共生互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与社会主义人权建设
4
作者 冯卓然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8-93,共6页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根本任务、根本制度、根本目标有机统一的整体,是人民作为历史主体、生产力主体、人权主体有机统一的整体,是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作为首要的基础性本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生产关系作为根本经济制度的标志性本...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根本任务、根本制度、根本目标有机统一的整体,是人民作为历史主体、生产力主体、人权主体有机统一的整体,是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作为首要的基础性本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生产关系作为根本经济制度的标志性本质和人们共同富裕普遍平等作为目标的终极性本质有机统一的整体。完整地理解和实践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才是马克思主义的严肃态度。科学地把握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必须防止和反对割裂这种有机统一的片面性错误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社会主义本质论 社会主义人权建设 社会生产力 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生产关系 共同富裕 普遍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跨文化交流的基本原则 被引量:2
5
作者 赵亮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8-139,共2页
经济全球化进程使国家间跨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但是由于各国文化的"特殊性"和"差异性",跨文化交流效果不甚理想。新时代,跨文化交流需要确立"普遍平等""尊重差异"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经济全球化进程使国家间跨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但是由于各国文化的"特殊性"和"差异性",跨文化交流效果不甚理想。新时代,跨文化交流需要确立"普遍平等""尊重差异"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原则,使跨文化交流能够在平等、互惠中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遍平等原则 尊重差异原则 人类命运共同体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