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SSR标记分析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2
1
作者 董超 张斐斐 +5 位作者 汤翠凤 阿新祥 甘树仙 杨雅云 刘自单 戴陆园 《广东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28-38,共11页
【目的】揭示中国云南景洪、云南元江、江西东乡、缅甸普通野生稻(OryzarufipogenGriff.)遗传多样性,以及云南景洪和元江普通野生稻原、异位保存下变异情况。【方法】利用36对SSR标记对来自云南景洪异位保护与原位保护区、云南元江异位... 【目的】揭示中国云南景洪、云南元江、江西东乡、缅甸普通野生稻(OryzarufipogenGriff.)遗传多样性,以及云南景洪和元江普通野生稻原、异位保存下变异情况。【方法】利用36对SSR标记对来自云南景洪异位保护与原位保护区、云南元江异位保护与原位保护区、江西东乡及缅甸共102份普通野生稻进行检测,开展不同地理来源及不同保存方式下普通野生稻居群遗传多样性比较与聚类分析。【结果】供试普通野生稻检测出等位变异(Na)110个,平均3.056个,变幅为1~5个;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I)平均为0.448。不同地理来源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大小为:缅甸(0.561)>云南景洪(0.437)>云南元江(0.236)>江西东乡(0.230),云南景洪和元江的普通野生稻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异位保护区大于原位保护区(云南景洪:0.498>0.131,云南元江:0.264>0.035)。聚类与遗传分化分析显示,供试材料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772,变幅0.260~1.000;在遗传相似系数0.635处可将供试材料划分为云南景洪、云南元江、江西东乡及缅甸居群。云南景洪原位保护区与缅甸的普通野生稻遗传距离较近(0.560),云南元江原位保护区与江西东乡的普通野生稻遗传距离较近(0.552);而云南元江原位保护区与景洪原位保护区的普通野生稻遗传距离为0.748,表明云南元江和景洪普通野生稻有明显的遗传分化。【结论】不同地区的普通野生稻遗传分化有明显的地域性,云南景洪和元江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因原生境居群减少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居群 原位保护 异位保护 遗传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邕宁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种群遗传多样性及核心种质构建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梁燕理 陈淼 +9 位作者 刘驰 黄金艳 马增凤 陈英之 张树林 杨新庆 黄大辉 李丹婷 刘丕庆 李容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439-4441,4447,共4页
[目的]研究广西邕宁普通野生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核心种质构建,为普通野生稻种群保护提供依据。[方法]从水稻12条染色体上均匀选取24对SSR标记对243份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结果表明,24对引物均表现出多态性,多态位点比率为10... [目的]研究广西邕宁普通野生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核心种质构建,为普通野生稻种群保护提供依据。[方法]从水稻12条染色体上均匀选取24对SSR标记对243份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结果表明,24对引物均表现出多态性,多态位点比率为100%;24个多态位点共检测出103个等位变异,平均等位基因数A为4.291 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E是2.511 2,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573 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72 0。根据聚类结果分析,从243份材料中筛选出31份核心种质,包含了24个SSR位点检测到的所有的遗传变异,其平均期望杂合度He是0.595 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是0.586 3,基本上可以代表广西邕宁普通野生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结论]广西邕宁普通野生稻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邕宁 广西 普通野生(oryza RUFIPOGON Griff.) SSR 遗传多样性 核心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野生稻的抗水稻白叶枯病(Xanthomonas oryzaepv.oryzae)新基因Xa-23(t)的鉴定和分子标记定位 被引量:114
3
作者 章琦 赵炳宇 +8 位作者 赵开军 王春连 杨文才 林世成 阙更生 周永力 李道远 陈成斌 朱立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36-542,共7页
经抗谱评价、抗性类型比较、遣传分析鉴定出一个来自普通野生稻的抗白叶枯病新基因 Xa-2 3( t) (暂名 )。结果表明它是迄今已知基因中抗谱最广 ,抗性导入效应很强的一个完全显性的全生育期抗性基因。用携有新基因 Xa- 2 3( t) 的一对近... 经抗谱评价、抗性类型比较、遣传分析鉴定出一个来自普通野生稻的抗白叶枯病新基因 Xa-2 3( t) (暂名 )。结果表明它是迄今已知基因中抗谱最广 ,抗性导入效应很强的一个完全显性的全生育期抗性基因。用携有新基因 Xa- 2 3( t) 的一对近等基因系 ( JG30 6* / / Xa- 2 3( t) )构建 F2 群体中选出 160个单株用 SSR(微卫星 )标记进行基因定位 ,初步将该基因定位于水稻第 11染色体 SSR标记 OSR0 6和RM2 2 4附近 ,图距分别为 5.3c M和 2 7.7c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 白叶枯病 抗性基因 分子标记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普通野生稻稻瘟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4
4
作者 翟李楠 唐清杰 +6 位作者 周世圳 周帮纪 云勇 王惠艰 韩义胜 邢福能 严小微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51,共13页
为了对海南普通野生稻稻瘟病叶瘟、穗颈瘟的抗性进行综合鉴定与评价,2022-2023年连续两年对来自海南省11个不同市县的2002份普通野生稻材料进行苗期叶瘟人工接种和田间自然抗病鉴定,并对995份已经抽穗的普通野生稻材料进行穗颈瘟人工接... 为了对海南普通野生稻稻瘟病叶瘟、穗颈瘟的抗性进行综合鉴定与评价,2022-2023年连续两年对来自海南省11个不同市县的2002份普通野生稻材料进行苗期叶瘟人工接种和田间自然抗病鉴定,并对995份已经抽穗的普通野生稻材料进行穗颈瘟人工接种抗性鉴定。结果表明:2002份叶瘟鉴定材料中,人工接种抗叶瘟材料为494份(占24.68%),其中免疫7份,高抗17份;田间自然状态下抗叶瘟材料1160份(占57.94%),其中免疫24份,高抗233份。995份穗颈瘟人工接种鉴定材料中,抗穗颈瘟材料506份(占50.85%),其中免疫23份,高抗136份。由结果可知,海南普通野生稻普遍抗叶瘟或穗颈瘟,这些抗性资源的生长习性大多为半直立型或倾斜型,少数为直立型或匍匐型;高抗叶瘟的材料在抽穗后也普遍抗穗颈瘟,免疫或高抗穗颈瘟的材料也普遍抗叶瘟。经过鉴定和评价,筛选出双抗叶瘟、穗颈瘟的普通野生稻材料共有128份。本研究为海南普通野生稻资源抗稻瘟病研究和育种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普通野生 瘟病 抗性 鉴定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遗传多样性分析及保护策略研究 被引量:39
5
作者 杨庆文 戴陆园 +3 位作者 时津霞 张万霞 任军方 苗晗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5,共5页
用SSR方法对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 3个自然居群进行 30个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 ,元江普通野生稻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水平 (Ap =2 6 ,Hs=0 77) ,且群体遗传分化系数较大 ,GST为 4 1 0 8% ,即在遗传变异总量中 4 1 0 8%存在于居... 用SSR方法对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 3个自然居群进行 30个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 ,元江普通野生稻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水平 (Ap =2 6 ,Hs=0 77) ,且群体遗传分化系数较大 ,GST为 4 1 0 8% ,即在遗传变异总量中 4 1 0 8%存在于居群间。本文还通过对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特点的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自然居群 遗传多样性 SSR 普通野生 资源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群体籼粳分化的SSR分析 被引量:23
6
作者 李亚莉 杨晓曦 +1 位作者 赵丰萍 许明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7-140,共4页
利用经测验可区分籼粳品种的19对SSR特异引物对来自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自然居群的56个个体进行了SSR分析。19对引物中,有17对(占89.47%)在所有参试个体中仅能扩增出一种带型,而RM18和RM251能扩增出多态带型。RM4等16对(84.21%)引物扩增... 利用经测验可区分籼粳品种的19对SSR特异引物对来自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自然居群的56个个体进行了SSR分析。19对引物中,有17对(占89.47%)在所有参试个体中仅能扩增出一种带型,而RM18和RM251能扩增出多态带型。RM4等16对(84.21%)引物扩增出的带与籼稻或粳稻特征带相同,其中11个位点偏粳而4个位点偏籼;RM18、RM202、RM205等3对引物扩增出的带型不同于籼稻或粳稻带型。结果表明,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基因组DNA在所检测的19个位点上,多数位点(89.47%)上个体间无差异,84.21%的位点已有籼粳分化,13.79%的位点仍具有原始性。说明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主体比较纯而原始,但已开始了籼粳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 籼粳分化 微卫星标记 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原生境保护与未保护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比较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家祥 陈友桃 +3 位作者 黄娟 乔卫华 张万霞 杨庆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474-1482,共9页
为了明确我国已建立的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状况及其代表性,利用24对SSR引物对15个原生境保护居群的427份普通野生稻材料和在我国野生稻分布区内按照纬度划分后随机挑选的15个未保护居群的357份普通野生稻材料进行遗传... 为了明确我国已建立的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状况及其代表性,利用24对SSR引物对15个原生境保护居群的427份普通野生稻材料和在我国野生稻分布区内按照纬度划分后随机挑选的15个未保护居群的357份普通野生稻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居群24个位点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Ae)为5.98,平均香农指数(I)为1.90,均大于未保护居群在24个位点的平均Ae(5.85)和I(1.86)值,但保护居群在24个位点的平均预期杂合度(He)为0.79,略小于未保护居群He值(0.80)。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保护居群和随机挑选的未保护居群在24个位点上及居群水平上的Ae、I和He值差异不显著,表明保护居群可以代表我国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状况。保护居群的特有等位变异数(Sa)为40,远大于未保护居群的20,说明保护居群保护了更多的特殊基因,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对应普通野生稻保护居群的地理信息,发现15个保护居群涵盖了我国普通野生稻分布区内所有已知的典型地理类型,表明我国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居群具有典型性。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已建立的15个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点的选择是科学合理的。根据对我国普通野生稻遗传结构的分析,建议下一步开展的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点建设应以广西南部及广东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 原生境保护 遗传多样性 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的形态分类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庞汉华 才宏伟 王象坤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7-24,共8页
选用中国7省571份,国外27份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简称普野)的10个形态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并结合普野栖生地的生态考察,将中国普通野生稻划分为多年生与一年生两个普野群,七个普野型。作者根据普野植株在北京温室越冬与翌春... 选用中国7省571份,国外27份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简称普野)的10个形态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并结合普野栖生地的生态考察,将中国普通野生稻划分为多年生与一年生两个普野群,七个普野型。作者根据普野植株在北京温室越冬与翌春植株再生情况及其繁殖方式并联系其生长习性与同工酶分析论证了,中国除多年生普野外还存在一年生普野,但其野生自然群体尚待考察与研究确认。本文还对中国栽培稻的原始型祖先种普野的形态、生态、酯酶同工酶谱型及其群体特点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普通野生 形态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DNA导入栽培稻后代主要性状的遗传变异 被引量:8
9
作者 孙希平 柳哲胜 +2 位作者 李树华 杨庆文 张万霞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7-271,共5页
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将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DNA导入宁夏水稻品种宁粳16号和宁粳23号中,获得外源DNA导入系(以D表示),选择的导入系经4次连续自交获得D4代材料。选择其中36个株系在北京种植,进行农艺性状调查和变异类型分析。结果表... 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将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DNA导入宁夏水稻品种宁粳16号和宁粳23号中,获得外源DNA导入系(以D表示),选择的导入系经4次连续自交获得D4代材料。选择其中36个株系在北京种植,进行农艺性状调查和变异类型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导入系分别在株型、生育期、分蘖力、株高、每穗粒数、每穗粒重、穗长、千粒重等性状上发生变异;一些导入系的每穗实粒数、每穗粒重、穗长、千粒重和分蘖数等明显高于受体,表现出高产潜力。本文着重阐述导入系的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分蘖数等与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入系 变异 外源DNA 普通野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的遗传多样性和居群遗传分化研究 被引量:34
10
作者 杨庆文 张万霞 +2 位作者 时津霞 任军方 苗晗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15-319,共5页
利用 30对SSR引物对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 3个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居群遗传分化研究。结果表明 ,30对引物中只有 2 0对表现出多态 ,多态位点比率P为 6 6 7% ;在 2 0个多态位点中共检测出 81个等位变异 ,平均等位变异数(Ap)为 4 ... 利用 30对SSR引物对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 3个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居群遗传分化研究。结果表明 ,30对引物中只有 2 0对表现出多态 ,多态位点比率P为 6 6 7% ;在 2 0个多态位点中共检测出 81个等位变异 ,平均等位变异数(Ap)为 4 0 5个 ;3个群体总的遗传多样性 (Ht)为 0 6 1,其中 ,居群内的遗传多样性为居群间的遗传多样性的 3倍多 ,说明总的遗传多样性主要来自居群内 ;虽然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 (GST)较低 ,仅为 0 2 4 2 7,但当遗传相似系数临界值增加时 ,3个群体在聚类图上相对独立 ,说明 3个群体既存在着高度的遗传相似性 ,又具有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 ,可以作为 3个居群进行原生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 居群 普通野生 等位变异 遗传分化 群体 多态位点 遗传相似系数 生境 遗传相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构建 被引量:2
11
作者 翟李楠 唐清杰 +7 位作者 周帮纪 周世圳 王惠艰 云勇 韩义胜 王晴瑜 严小微 邢福能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24-1636,共13页
为摸清海南省众多普通野生稻材料之间的亲缘关系,发掘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本研究利用32个SSR标记,对来自海南省11个不同市县的2038份海南普通野生稻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构建。结果显示,平均有效等位基因(Ne,Number of effect... 为摸清海南省众多普通野生稻材料之间的亲缘关系,发掘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本研究利用32个SSR标记,对来自海南省11个不同市县的2038份海南普通野生稻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构建。结果显示,平均有效等位基因(Ne,Number of effective alleles)为2.479,丰富度Shannon指数(I,Shannon entropy index)为0.975,Nei′s基因多样性(h,Nei′s genetic diversity)为0.570,多态性位点百分比为96.27%,表明海南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不同地方来源的海南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存在差异,来自临高的海南普通野生稻丰富度最高,琼海的普通野生稻遗传丰富度最低,其变异主要集中在群体内部。群体结构分析显示当K=2时,Delta K值最高,将2038份海南普通野生稻资源分成2个类群,第Ⅰ类群有1145份资源,分别来源于海口、澄迈、儋州、三亚、万宁、琼海、临高、陵水、乐东、东方,第Ⅱ类群有893份资源,分别来源于海口、文昌和澄迈。利用居群优先及多次聚类的方法构建海南普通野生稻核心种质192份,占总资源(2038份)的9.42%,核心种质的Shannon指数(I)保留了102.46%,Nei′s基因多样性(h)保留了104.39%,有效降低了原始种质的遗传冗余度和遗传差异上的重复。海南普通野生稻核心种质代表了原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特异性,为海南普通野生稻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普通野生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核心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来宾市五里塘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居群遗传多样性与核心种质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黄金艳 陈淼 +8 位作者 梁燕理 刘驰 陈英之 马增凤 黄大辉 杨新庆 李丹婷 莫良玉 李容柏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2期245-249,共5页
以位于北回归线穿越的广西中部西江流域的来宾市五里塘285份普通野生稻样本为材料,利用平均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24个微卫星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24对微卫星标记引物共检测到73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得到3个,平均多... 以位于北回归线穿越的广西中部西江流域的来宾市五里塘285份普通野生稻样本为材料,利用平均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24个微卫星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24对微卫星标记引物共检测到73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得到3个,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177,平均遗传杂合度(H)为0.4245,说明这些普通野生稻材料中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逐步聚类分析,从285份材料中选出30份作为核心种质,该核心种质包含了24个微卫星标记能够检测到的所有基因突变位点,基本上可以代表该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对居群的种质评估、遗传多样性保护和资源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鉴于广西来宾市五里塘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建议对该原生地的现有居群进行重点保护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 核心种质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的SSR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艳红 王辉 高立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1750-1754,共5页
利用SSR标记对分布在我国7个省的17个居群普通野生稻 OryzarufipogonGriff. 的种质资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7个居群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有着显著的差异,从UPGMA聚类结果可以看出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与其生态地理分布有显著的相关... 利用SSR标记对分布在我国7个省的17个居群普通野生稻 OryzarufipogonGriff. 的种质资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7个居群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有着显著的差异,从UPGMA聚类结果可以看出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与其生态地理分布有显著的相关性,遗传多样性指数高的地区极有可能是栽培稻的起源中心;用筛选出的7对SSR引物对336份DNA样品进行扩增,得到60条特异条带,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证明普通野生稻的起源为两广地区;本研究也表明SSR是进行遗传资源多样性研究的一种切实有效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 SSR 遗传多样性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特殊生境的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遗传变异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潘大建 梁能 范芝兰 《植物遗传资源科学》 CSCD 2002年第2期8-12,共5页
选择来自广东佛冈县地处山林区远离稻田的一个普通野生稻生境中的25份野生稻样本,以国外多年生、一年生普通野生稻7份样本和广东地方栽培稻8个品种为对照进行种植观察,调查了21个形态生物学性状,对调查数据作方差分析表明,有20个性状表... 选择来自广东佛冈县地处山林区远离稻田的一个普通野生稻生境中的25份野生稻样本,以国外多年生、一年生普通野生稻7份样本和广东地方栽培稻8个品种为对照进行种植观察,调查了21个形态生物学性状,对调查数据作方差分析表明,有20个性状表现极显著差异,1个性状表现显著差异。通过模糊聚类分析,可将25份样本分为4类,各类与对照材料之间表现不同的遗传差异,说明该生境野生稻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变异,但从形态生物学和生育期观察,从中尚未发现一年生型、栽培型、粳型等变异类型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特殊生殖 普通野生 遗传变异 模糊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Adh2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董轶博 裴新梧 +1 位作者 袁潜华 彭于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122-2126,共5页
海南岛的4个保护区和2个非保护区内普通野生稻与2种栽培稻(Nipponbare,9311)的Adh2基因序列在编码区共有单现突变9个,信息位点4个,同义突变8个,替代突变5个。内含子内有单现突变21个,信息位点29个,插入/缺失位点161个。Adh2基因在整个... 海南岛的4个保护区和2个非保护区内普通野生稻与2种栽培稻(Nipponbare,9311)的Adh2基因序列在编码区共有单现突变9个,信息位点4个,同义突变8个,替代突变5个。内含子内有单现突变21个,信息位点29个,插入/缺失位点161个。Adh2基因在整个区域的多态性(πR,θR)均为0.011,内含子区域的多态性明显高于编码区域。在编码区域,同义位点多态性明显高于替代位点。中性测试表明虽然Adh2各区域的净化选择在统计上不具有显著性,但编码区的净化选择作用明显大于内含子区域。聚类分析表明海南普通野生稻可以划分为2大类,其中一类(QH,LD)与中国大陆普通野生稻和栽培稻更接近,另一类(WC,WA,WN,DZ)则更接近东南亚普通野生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 Adh2 序列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野生稻(Oryza rufupogon)糖基转移酶基因OrGT1(t)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罗碧 冯洁深 +4 位作者 白和灵 刘超 赵锦龙 谭亚玲 徐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71-576,共6页
【目的】对野生稻中木糖基转移酶基因开展初步研究,为进一步探索单子叶植物中木葡聚糖的合成及功能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方法】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从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中克隆了1个糖基转移酶基因OrGT1。【结果】序列分析... 【目的】对野生稻中木糖基转移酶基因开展初步研究,为进一步探索单子叶植物中木葡聚糖的合成及功能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方法】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从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中克隆了1个糖基转移酶基因OrGT1。【结果】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具有1个保守的Glyco-transf-34结构域,属于糖基转移酶34家族的基因。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该基因可能是1个木葡聚糖合成中的木糖转移酶基因。实时荧光定量分析表明:该基因在普通野生稻的在根、茎、叶和穗中均有表达,但在不同组织中表达有明显差异,其中茎的表达量最高,而根中的表达量最低。【结论】OrGT1基因在进化过程中高度的功能保守性,推测OrGT1(t)基因可能是1个参与木葡聚糖合成的木糖基转移酶基因,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该基因的功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 糖基转移酶基因 基因克隆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江普通野生稻渗入系白叶枯病抗性鉴定及其粳籼属性分析
17
作者 阚望 杨和生 +11 位作者 孟焕芝 周吉云 程在全 张云 肖素勤 刘丽 王波 殷富有 钟巧芳 李金璐 张敦宇 陈玲 《广东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78-92,共15页
【目的】元江普通野生稻具有较强的白叶枯病抗性,但其粳籼分化不明显。利用元江普通野生稻渗入系解析其白叶枯病抗性和粳籼分化情况,并探讨这两个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为高效挖掘和利用元江普通野生稻优异抗病基因资源提供依据。【方法】以... 【目的】元江普通野生稻具有较强的白叶枯病抗性,但其粳籼分化不明显。利用元江普通野生稻渗入系解析其白叶枯病抗性和粳籼分化情况,并探讨这两个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为高效挖掘和利用元江普通野生稻优异抗病基因资源提供依据。【方法】以280份元江普通野生稻渗入系为研究对象,使用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进行粳籼属性分析,采用人工接种试验鉴定其白叶枯病抗性,利用统计计数法研究粳籼属性与白叶枯病抗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粳籼属性分析结果表明,280份元江普通野生稻渗入系中,籼稻类型占据主导地位、共218份,粳稻类型共61份,另有1份无法明确区分其粳籼属性。人工接种试验结果显示,280份渗入系对中国标准白叶枯病菌(C4~C9)的抗性强度依次为C4>C7>C6>C5>C9>C8,不同渗入系对6个菌株具有广谱抗性。进一步相关性分析显示,籼型样本同样具有广谱抗性,且在抗病和感病样本中,籼型样本比例和平均病斑长度均与粳型样本差异显著;籼型基因频率与菌株侵染产生的病斑长度呈负相关,而粳型基因频率与病斑长度呈正相关。【结论】元江普通野生稻渗入系具有明显的粳籼分化,且对中国标准白叶枯病菌(C4~C9)表现出多样化抗性,其中,籼稻类型表现出更高的抗性和更广的抗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江普通野生 渗入系 粳籼分化 白叶枯病 分子标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东乡普通野生稻染色体片段置换系鉴定抗穗发芽QTL
18
作者 胡佳晓 刘进 +7 位作者 马小定 涂夯 周慧颖 孟冰欣 崔迪 黎毛毛 韩龙植 余丽琴 《广东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61-68,共8页
【目的】高温阴雨天气导致水稻生产田出现穗发芽(Pre-harvest Sprouting,PHS),种子活力降低,严重影响水稻产量与品质性状。鉴定筛选抗穗发芽种质及基因资源是培育抗穗发芽水稻新品种、消除稻谷穗发芽产生危害的根本途径。【方法】以强... 【目的】高温阴雨天气导致水稻生产田出现穗发芽(Pre-harvest Sprouting,PHS),种子活力降低,严重影响水稻产量与品质性状。鉴定筛选抗穗发芽种质及基因资源是培育抗穗发芽水稻新品种、消除稻谷穗发芽产生危害的根本途径。【方法】以强休眠、不易穗发芽的东乡野生稻‘C35’为供体亲本、较易穗发芽的‘日本晴’(NIP)为受体亲本构建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s)群体为试验材料,于2021—2023年进行抗穗发芽特性鉴定评价,筛选抗穗发芽种质和鉴定主效QTL。【结果】不同环境下东乡野生稻‘C35’休眠性较强、穗发芽率均为0.00%,‘日本晴’存在明显穗发芽现象、穗发芽率均值为31.95%;CSSLs穗发芽率变幅较大,不同年份穗发芽率表型重复性较好,筛选到10份强休眠、抗穗发芽的种质;共检测到14个控制穗发芽率QTL,4个QTL在不同环境下被重复检测到,相关QTL在染色体上形成qPHSRC1、qPHSRC2、qPHSRC8和qPHSRC9等4个QTL簇,其中主效QTL簇qPHSRC2和qPHSRC9的LOD值、表型贡献率和加性效应值较大,qPHSRC2为新发现的主效QTL簇。【结论】鉴定筛选出一批抗穗发芽的种质材料,定位到14个抗穗发芽QTL,筛选出4个重复性较好的QTL簇,发现1个调控穗发芽率的新主效QTL簇qPHSRC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年份环境 东乡普通野生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 抗穗发芽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野生稻和亚洲栽培稻种质资源中Hsp101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
19
作者 刘悦 江立群 +4 位作者 吕树伟 孙炳蕊 李晨 刘清 于航 《广东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39-47,共9页
【目的】Hsp101基因是调控水稻耐热性的关键基因,然而其在水稻种质资源中的遗传变异和演化模式所知有限。分析Hsp101基因在普通野生稻和亚洲栽培稻中的遗传变异,为发掘优良的耐热基因资源奠定基础。【方法】利用检索和整理得到的3325份... 【目的】Hsp101基因是调控水稻耐热性的关键基因,然而其在水稻种质资源中的遗传变异和演化模式所知有限。分析Hsp101基因在普通野生稻和亚洲栽培稻中的遗传变异,为发掘优良的耐热基因资源奠定基础。【方法】利用检索和整理得到的3325份普通野生稻和亚洲栽培稻种质资源基因组测序数据,使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所得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小片段插入缺失(InDel)变异开展Hsp101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和基因变异单倍型分析。【结果】基于基因组重测序分析得到的高质量遗传变异数据,在Hsp101基因区间内检测到471个遗传突变位点,其中能改变氨基酸编码的非同义变异位点有94个,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间分化指数分析表明栽培稻中的遗传多样性明显较低,普通野生稻与籼稻和粳稻的遗传分化明显。单倍型分析共发现8种主要单倍型,普通野生稻含有除Hap6外的7种单倍型,籼稻单倍型以Hap1为主,粳稻单倍型以Hap2为主。进一步对单倍型进行网络分析和系统发育树分析,发现野生稻单倍型Hap8可能是Hsp101较为古老的等位基因。此外,对3个籼粳间的遗传变异位点进行PCR扩增测序的验证,发现Hsp101基因在籼稻和粳稻中的特异变异是存在的。【结论】发掘鉴定了Hsp101基因上的94个非同义变异及8种主要的基因变异单倍型。该基因的栽培稻单倍型均由野生稻单倍型演化而来,籼稻与野生稻的分化程度比粳稻和野生稻的分化程度更低,推测籼稻的遗传分化时间比粳稻早,籼稻和粳稻在Hsp101基因位点的遗传差异可能与所处环境的自然温度胁迫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栽培 普通野生 Hsp101基因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种SSR多样性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8
20
作者 张晓丽 郭辉 +4 位作者 王海岗 吕建珍 袁筱萍 彭锁堂 魏兴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91-597,共7页
采用48对SSR引物对288份我国普通野生稻和栽培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共检测到505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变幅为5~20,平均10.5个;平均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731,变幅为0.384(RM409)~0.905(RM206)。普通... 采用48对SSR引物对288份我国普通野生稻和栽培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共检测到505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变幅为5~20,平均10.5个;平均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731,变幅为0.384(RM409)~0.905(RM206)。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高于栽培稻种,栽培稻等位基因数和平均Nei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普通野生稻的70.2%和88.2%,其中,栽培稻地方品种和选育品种等位基因数分别为普通野生稻的65.4%和53.0%,选育品种等位基因数仅为地方品种的81.1%。AMOVA分析表明,总变异的10.3%是由于种间SSR遗传差异所引起的,不同SSR位点种间的分化程度不同,在0.7%~46.3%之间,有43个位点种间遗传分化达到显著水平,其中以RM427分化最为明显,达46.3%。聚类分析表明,中国普通野生稻总体偏粳,极少数广东、海南材料偏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 栽培 地方品种 选育品种 遗传多样性 分子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