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橙种植达人张华:从普通农民到年入百万果园主的华丽转身
1
作者 陈佳 刘早生 李朋 《农家科技》 2021年第3期22-24,共3页
初见张华,乍一看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大叔,衣着简朴,皮肤黝黑,憨厚敦实。然而和他聊起来,才发现他幽默诙谐、风趣机智,几句话就把人逗乐了,脑子里的创意点子像爆豆子,隔一会就蹦出一个,要不这山上480 多亩的血橙也卖不了这么快。走... 初见张华,乍一看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大叔,衣着简朴,皮肤黝黑,憨厚敦实。然而和他聊起来,才发现他幽默诙谐、风趣机智,几句话就把人逗乐了,脑子里的创意点子像爆豆子,隔一会就蹦出一个,要不这山上480 多亩的血橙也卖不了这么快。走在果园里,记者想为张华拍张照,最好是站在果实累累的血橙树旁边。张华不好意思地说,血橙基本都下树了,早知道你们要来,我留几棵结得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默诙谐 血橙 华丽转身 张华 普通农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普通农民到“酒泉工匠”——记恒升农机有限公司经理殷天国
2
作者 冯正睿 《农机科技推广》 2020年第3期61-62,共2页
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地处巴丹吉林沙漠腹地,近年来,在金塔县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活跃着一支集小型农机具研发、制造、销售、试验、示范、推广于一体的民间农机科技研发创新队伍,这支队伍常年辗转于金塔县大庄子、东坝、三合、鼎新、航天等... 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地处巴丹吉林沙漠腹地,近年来,在金塔县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活跃着一支集小型农机具研发、制造、销售、试验、示范、推广于一体的民间农机科技研发创新队伍,这支队伍常年辗转于金塔县大庄子、东坝、三合、鼎新、航天等乡镇的田间地头和当地农民群众的房前院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发创新 小型农机具 恒升 巴丹吉林沙漠 农机科技 甘肃省酒泉市 金塔县 普通农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药研究的探索之路
3
作者 刘昌孝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5-287,共3页
成长艰辛亲历多个时期峥嵘岁月1942年5月我出生于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两岁时丧母,中学时代失父,正在永兴一中上高中的我成了一名孤儿。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几个时... 成长艰辛亲历多个时期峥嵘岁月1942年5月我出生于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两岁时丧母,中学时代失父,正在永兴一中上高中的我成了一名孤儿。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几个时代,独自成长的道路上倍加艰辛。1961年7月我以优异成绩考取北京医学院。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医药工业研究院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医学院 湖南省郴州市 永兴县 探索之路 普通农民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梓山镇:芝麻开花节节高
4
《江西农业》 2020年第19期13-14,共2页
9月11日,丰收节前夕,“喜看丰收感恩奋进奔小康”赣州媒体行记者来到于都县梓山镇。2019年总书记的到来给这个镇子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无数村民受益。其中,记者采访了两位老人,他们的事迹展现梓山镇农民们脱贫致富的决心与勤劳勇敢的精... 9月11日,丰收节前夕,“喜看丰收感恩奋进奔小康”赣州媒体行记者来到于都县梓山镇。2019年总书记的到来给这个镇子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无数村民受益。其中,记者采访了两位老人,他们的事迹展现梓山镇农民们脱贫致富的决心与勤劳勇敢的精神。郭月华:现在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郭月华是于都县梓山镇岗脑村一名土生土长的普通农民,一场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使她陷入了困境。2008年9月,郭月华的儿媳曾金凤患上心脏病,需要做心脏搭桥手术,手术费用需要近十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费用 家庭变故 节节高 勤劳勇敢 于都县 丰收节 普通农民 芝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植文明沃土 绽放文明之花——前郭县大力开展“文明村屯干净人家”创建活动侧记
5
《农村科学实验》 2020年第20期4-4,共1页
“老伴儿,快拿工具来,我得把这块牌匾挂起来。”刚刚喜得“干净人家”示范户荣誉称号的杨春青一进家门便高兴地张罗起来。杨春青是前郭县长山镇四克基村的一位普通农民,走进他家的院子,干净整洁,一排绿植紧贴院墙,青翠欲滴。屋里更是窗... “老伴儿,快拿工具来,我得把这块牌匾挂起来。”刚刚喜得“干净人家”示范户荣誉称号的杨春青一进家门便高兴地张罗起来。杨春青是前郭县长山镇四克基村的一位普通农民,走进他家的院子,干净整洁,一排绿植紧贴院墙,青翠欲滴。屋里更是窗明几净、一尘不染。“现在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了,咱自家的卫生环境更不能落后呀。”憨厚质朴的杨春青身上满满的正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荣誉称号 青翠欲滴 创建活动 前郭县 长山镇 文明 普通农民 示范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找苦吃”,把论文写在中原大地上——访河南省科技小院创始人、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叶优良
6
作者 周红飞 秦晓璐 《农村农业农民》 2023年第10期4-9,共6页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师生的回信在河南农业大学师生中引发了热烈反响。借鉴国内首家科技小院河北曲周科技小院经验而成立的河南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历经11年的发展,形成了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又取得了哪些成就?5月5日,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师生的回信在河南农业大学师生中引发了热烈反响。借鉴国内首家科技小院河北曲周科技小院经验而成立的河南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历经11年的发展,形成了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又取得了哪些成就?5月5日,记者请到了河南省科技小院创始人、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叶优良,跟大家聊聊科技小院背后的故事。记者:叶老师,很多人好奇,科技小院就是个院子吗?叶优良:科技小院,从形式上来看,它就是一个院子。但是,从内涵上来说,它又不是个院子。因为这里面住的不是普通农民,而是从河南农业大学去的老师和学生,准确地说,应该是一些科技人员。它更多的是一个载体,是一个纽带,通过老师、学生长期驻扎,去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再转化成技术成果,帮助农民节本增收。科技小院,更多的是一个产学研合作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 中原大地 产学研合作 技术成果 普通农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