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证据共通原理在普通共同诉讼中的适用 被引量:6
1
作者 邵明 卢正敏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1-164,共4页
普通共同诉讼人之间除具有独立性之外,尚具有牵连关系,这是客观存在的不可忽视的事实。证据共同原理的适用,是其牵连关系的重要体现之一。本文从证据共通原理出发,认为证据共通原理有适用于普通共同诉讼法人之间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探... 普通共同诉讼人之间除具有独立性之外,尚具有牵连关系,这是客观存在的不可忽视的事实。证据共同原理的适用,是其牵连关系的重要体现之一。本文从证据共通原理出发,认为证据共通原理有适用于普通共同诉讼法人之间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具体如何运用的问题,以期对普通共同诉讼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共同诉讼 证据共通原理 事实共通 程序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带债务共同诉讼关系之探讨 被引量:28
2
作者 卢正敏 齐树洁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4-80,共7页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将连带债务共同诉讼作为必要共同诉讼的情形之一,要求连带债务人必须共同进行诉讼。学术界和实务界一致认为,应将必要共同诉讼划分为固有必要共同诉讼与类似必要共同诉讼,并将连带债务共同诉讼理所当然地归入类...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将连带债务共同诉讼作为必要共同诉讼的情形之一,要求连带债务人必须共同进行诉讼。学术界和实务界一致认为,应将必要共同诉讼划分为固有必要共同诉讼与类似必要共同诉讼,并将连带债务共同诉讼理所当然地归入类似必要共同诉讼的范畴。从民事实体法与民事程序法的联结点上来考察,连带债务共同诉讼应属普通共同诉讼,而非类似必要共同诉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带债务 类似必要共同诉讼 普通共同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民事诉讼法共同诉讼制度及理论——兼与中国制度的比较 被引量:22
3
作者 三木浩一 张慧敏 臧晶 《交大法学》 2012年第2期123-133,共11页
一、前言在现代社会中,一方当事人或者双方当事人为多数的诉讼案件不断增多,规范其成立要件及其法律效果的共同诉讼程序规则的重要性也逐步提高。笔者自2007年11月起在中日两国政府协议合作的《中国民事诉讼法及仲裁法修改项目》中担任... 一、前言在现代社会中,一方当事人或者双方当事人为多数的诉讼案件不断增多,规范其成立要件及其法律效果的共同诉讼程序规则的重要性也逐步提高。笔者自2007年11月起在中日两国政府协议合作的《中国民事诉讼法及仲裁法修改项目》中担任日方委员,共同诉讼的有关规则也是该项目的重点探讨课题之一。据清华大学张卫平教授所言,现行中国民事诉讼法中关于共同诉讼的规定较少,民事诉讼法理论中有关共同诉讼的研究相对其他领域也较为薄弱。而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共同诉讼 必要共同诉讼 固有必要共同诉讼 类似必要共同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充责任诉讼形态的选择 被引量:18
4
作者 尹伟民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3-106,117,共5页
补充责任的本质在于责任人承担责任的有序性和补充性,这种实体上的规定如何能在诉讼程序中得到充分反映和运用,将直接影响到债权人权利的实现。理论上和实践中对补充责任诉讼形态的选择存在不同认识,焦点集中在两点:一是对所有责任人一... 补充责任的本质在于责任人承担责任的有序性和补充性,这种实体上的规定如何能在诉讼程序中得到充分反映和运用,将直接影响到债权人权利的实现。理论上和实践中对补充责任诉讼形态的选择存在不同认识,焦点集中在两点:一是对所有责任人一并起诉时,直接责任人和补充责任人之间关系的确定;二是债权人单独起诉补充责任人时,补充责任人抗辩权的行使。在现实法律环境下,应当结合补充责任的性质、效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将责任人之间的关系识别为普通共同诉讼,并参照主观预备合并理论处理;债权人仅起诉补充责任人,法院不能直接追加直接责任人为被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充责任 诉讼形态 普通共同诉讼 主观预备合并 追加当事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权按份责任诉讼形态研究——以《侵权责任法》第12条的司法适用为中心 被引量:13
5
作者 宋春龙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2-143,共12页
侵权按份责任具有"内外关系上的按份性",是其与连带责任、不真正连带责任、补充责任的重要区别。在诉讼形态的选择上,针对"内外关系上的按份性",有适用必要共同诉讼与普通共同诉讼两种对立的观点。案例分析表明,实... 侵权按份责任具有"内外关系上的按份性",是其与连带责任、不真正连带责任、补充责任的重要区别。在诉讼形态的选择上,针对"内外关系上的按份性",有适用必要共同诉讼与普通共同诉讼两种对立的观点。案例分析表明,实践中对待侵权按份责任所适用诉讼形态亦呈现出多样化、任意化的特点,未形成统一做法。其原因包括我国缺少将债与诉讼形态相联系这一大陆法系的基本方式,且我国民事程序法的诉讼形态规定过于粗疏而缺乏可操作性。应采取特殊化、具体化的解释路径解决此问题,允许权利人起诉全部或部分按份责任人承担责任。基于纠纷的一次性解决和权利实现的可能性,撤回部分起诉应受到时间和具体理由的限制。在权利人部分起诉时,基于查明事实和保障其他侵权人利益的目的,其他侵权人可以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身份加入诉讼。在存在未知名侵权人时,适用单独诉讼,直接对此作出裁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权按份责任 诉讼形态 按份之债 必要共同诉讼 普通共同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案多人少”困境的程序应对之策 被引量:31
6
作者 张卫平 《法治研究》 CSSCI 2022年第3期91-99,共9页
本轮民事诉讼法修改从人力资源和程序简化两个维度提升诉讼效率,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提交审议并获得通过,实质是为了应对法院所面对的“案多人少”的问题。“案多人少”有独特的背景和语境,法官人数和审理案件的个别数据难以作为衡量... 本轮民事诉讼法修改从人力资源和程序简化两个维度提升诉讼效率,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提交审议并获得通过,实质是为了应对法院所面对的“案多人少”的问题。“案多人少”有独特的背景和语境,法官人数和审理案件的个别数据难以作为衡量我国人案比的唯一标准,而是要综合考量审理法官的法院人力资源占比、审判法官在审判人员中的占比、法官审判事务与非审判事务的占比等结构性因素。以独任制和小额程序回应“案多人少”虽然直接有效,但略显简单,存在牺牲合议制功能和妨碍程序保障的弊端。“案多人少”的体系化解决有赖挖掘既有诉讼制度的效力空间和建立应有的诉讼效率机制,并具体表现为审判方式再调整、以诉的制度为中心的诉讼制度和审理方式革新以及在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下对“元宇宙”等电子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案多人少”的应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诉讼内外形成合力,立法、行政、司法共同发力,才能真正有效地化解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任制 小额程序 诉讼效率 普通共同诉讼 审理方式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