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酸普萘洛尔致银屑病样大鼠模型的剂量、时间及性别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张萌萌 刘树民 +5 位作者 孙慧娟 高蕊 邓戈宇 张振东 黄琳 卢芳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51-359,372,共10页
目的:研究5%盐酸普萘洛尔乳膏剂在不同剂量、时间、性别下对银屑病样大鼠造模效果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雌性空白及高(2.7 g/4 cm^(2))、低(1.2 g/4 cm^(2))剂量组、雄性空白及高(2.7 g/4 cm^(2))、低(1.2 g/4 cm^(2))剂量组,... 目的:研究5%盐酸普萘洛尔乳膏剂在不同剂量、时间、性别下对银屑病样大鼠造模效果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雌性空白及高(2.7 g/4 cm^(2))、低(1.2 g/4 cm^(2))剂量组、雄性空白及高(2.7 g/4 cm^(2))、低(1.2 g/4 cm^(2))剂量组,将5%盐酸普萘洛尔乳膏剂均匀涂抹于大鼠背部皮肤上,每天1次,分别涂抹1周、2周,设立1个月恢复期。通过比较各组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HE染色、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17,CK-17)表达水平、ELISA及RT-qPCR法检测大鼠炎症细胞因子表达,评价皮损严重程度及造模效果。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造模1周和2周的雌雄高低剂量组大鼠出现明显红斑、鳞屑和肥厚,角化不全,表皮增厚,PCNA和CK-17表达增多,血清和皮损中的IL-1β、IL-17A、IL-22、IL-23和TNF-α表达量升高;与造模2周比较,造模1周表达明显,且雌鼠优于雄鼠;恢复1个月后,各组大鼠的表达较1周和2周造模时期下降。结论:5%盐酸普萘洛尔乳膏剂诱导银屑病样大鼠模型,重复性好,与造模2周相比造模1周效果好,雌鼠优于雄鼠,高剂量造模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普萘洛尔 银屑病样大鼠模型 造模药剂量 造模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高分辨质谱联用法测定盐酸普萘洛尔缓释片中痕量N-亚硝基普萘洛尔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常川 文松松 +4 位作者 吕邓义 王维剑 杨书娟 牛冲 徐玉文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8-633,共6页
目的建立测定盐酸普萘洛尔缓释片中遗传毒性杂质N-亚硝基普萘洛尔(NPPN)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高分辨质谱联用检测方法(UHPLC-Q-Orbitrap HRMS)。方法供试品以甲醇作为溶剂超声提取,经离心和滤过后进样分析。采用2.7μm细粒径C... 目的建立测定盐酸普萘洛尔缓释片中遗传毒性杂质N-亚硝基普萘洛尔(NPPN)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高分辨质谱联用检测方法(UHPLC-Q-Orbitrap HRMS)。方法供试品以甲醇作为溶剂超声提取,经离心和滤过后进样分析。采用2.7μm细粒径C 18超高效柱进行色谱分离,流动相为0.1%甲酸水和0.1%甲酸乙腈,程序洗脱。质谱采用HESI离子源,正离子PRM扫描模式,监测NPPN子离子m/z 72.0808,标准曲线法定量。结果NPPN在0.51~20.30 n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9;回收率为95.4%~98.3%,RSD为2.5%~4.2%,检出限0.20 ng·mL^(-1),定量限0.51 ng·mL^(-1)。应用该方法对6批盐酸普萘洛尔缓释片中的NPPN进行测定,6批样品中均检出了NPPN,其中3批检出量超过了可接受限度。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快速,可帮助药企进行生产工艺控制,并为药监部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亚硝基普萘洛尔 遗传毒性 杂质 高分辨质谱 超高效液相色谱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家药品抽检的盐酸普萘洛尔片质量评价
3
作者 芦丽 邵方娴 +4 位作者 许慧 黄朝瑜 朱嘉亮 严菲 李睿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90-1400,共11页
目的基于国家药品抽检工作评价盐酸普萘洛尔片的质量,分析存在的质量问题并完善其质量标准,为该品种的生产、质量控制和监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法定标准结合探索性研究对178批抽检样品进行综合评价,包括有关物质、溶出度、含量均匀度、... 目的基于国家药品抽检工作评价盐酸普萘洛尔片的质量,分析存在的质量问题并完善其质量标准,为该品种的生产、质量控制和监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法定标准结合探索性研究对178批抽检样品进行综合评价,包括有关物质、溶出度、含量均匀度、含量测定、体外溶出曲线、N-亚硝基普萘洛尔基因毒性杂质等关键质量指标,评价盐酸普萘洛尔片产品质量及现行质量标准对产品质量的可控性。结果178批抽检样品合格率100%。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6家生产企业样品杂质水平均远低于限度要求,但N-亚硝基普萘洛尔基因毒性杂质等存在差异。结论盐酸普萘洛尔片总体质量较好,现行标准需进一步完善,建议增/修订有关物质、含量及含量均匀度检测方法,严格控制N-亚硝基普萘洛尔,建议企业关注辅料质量与制剂生产过程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普萘洛尔 综合质量评价 有关物质 亚硝胺杂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活性剂荧光增强的荧光光谱法测定心得安片剂和人尿中盐酸普萘洛尔的含量
4
作者 谈文林 陈智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73-979,共7页
基于盐酸普萘洛尔(PRH)的内源荧光特性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PRH荧光增强作用,优化了磷酸盐缓冲溶液(PBS)酸度、CTAB浓度、反应时间、激发波长、发射波长等试验条件,进行了题示研究。心得安片剂经研细、水超声分散、离心、稀释... 基于盐酸普萘洛尔(PRH)的内源荧光特性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PRH荧光增强作用,优化了磷酸盐缓冲溶液(PBS)酸度、CTAB浓度、反应时间、激发波长、发射波长等试验条件,进行了题示研究。心得安片剂经研细、水超声分散、离心、稀释后,分取适量,加入0.1 mol·L^(-1)PBS(pH 5.8)和10μmol·L^(-1)CTAB溶液,涡旋,于室温保存2 min,在激发波长290 nm、发射波长365 nm下测量体系的荧光强度。服用心得安片剂前后的人尿经100℃保温后分取适量,按照心得安片剂溶液的步骤测试。结果显示:PRH的浓度在0.40~100μmol·L^(-1)内和体系的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120 nmol·L^(-1);尿样中常见共存物质Cl^(-)、Na^(+)、Mg^(2+)、睾酮、Br^(-)、K^(+)、Cu^(2+)、安体舒通、Zn^(2+)、Ca^(2+)、苄硫噻嗪、双氢克尿塞对PRH无干扰;对心得安片剂和实际尿样进行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PRH的回收率为95.0%~105%,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为0.48%~2.8%。方法用于服用心得安片剂不同时间尿样的分析,2 h时尿样中PRH浓度较高,12 h及以后PRH几乎不能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普萘洛尔(PRH) 荧光增强作用 荧光光谱法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 人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进高原对普萘洛尔和美托洛尔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娟红 王荣 +3 位作者 谢华 尹强 贾正平 李文斌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16-1620,共5页
目的研究急进高原时高原环境对普萘洛尔、美托洛尔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普萘洛尔平原组(P1)、普萘洛尔急进高原组(H1)、美托洛尔平原组(P2)、美托洛尔急进高原组(H2)。P1和P2组于平原地区(50 m)及H1和H... 目的研究急进高原时高原环境对普萘洛尔、美托洛尔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普萘洛尔平原组(P1)、普萘洛尔急进高原组(H1)、美托洛尔平原组(P2)、美托洛尔急进高原组(H2)。P1和P2组于平原地区(50 m)及H1和H2组急进高原后于高海拔地区(4010 m)禁食12 h后灌胃给药,普萘洛尔组于给药前(0 h)及给药后0.33、0.66、1、1.5、2、3、4、6、8、12、24 h由眼眶后静脉丛取血,美托洛尔组采血时间点为0、0.083、0.25、0.5、0.75、1、1.5、2、4、6、8、12、24 h。采用LCMS/MS方法测定血浆、血浆超滤液药物浓度。结果急进高原后普萘洛尔血浆蛋白结合率增高,美托洛尔组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急进高原组与平原组相比,普萘洛尔在大鼠体内药代参数发生显著变化,达峰浓度(Cmax)、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增大,平均滞留时间(MRT)、半衰期(t1/2z)延长,清除率(Clz)明显减小。美托洛尔急进高原组与平原组相比,Tmax增大,t1/2z、MRT延长,房室模型参数及其他统计矩参数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急进高原后,普萘洛尔和美托洛尔在大鼠体内代谢过程发生改变。药代参数的变化除了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和血气指标的变化有关外,可能与药物相关代谢酶活性的改变、机体血液粘度的增高、动物种类、动物的状态不同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萘洛尔 美托洛尔 急进高原 药代动力学 蛋白结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套扎术与普萘洛尔预防肝硬化食管曲张静脉首次出血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冯超 黄飞舟 +2 位作者 聂晚频 刘浔阳 任树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3-516,共4页
目的:比较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与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对预防首次食管曲张静脉出血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食管静脉曲张的肝硬化病人168例,随机分成EVL组和普萘洛尔组,分别单独接受EVL和... 目的:比较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与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对预防首次食管曲张静脉出血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食管静脉曲张的肝硬化病人168例,随机分成EVL组和普萘洛尔组,分别单独接受EVL和普萘洛尔治疗,比较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随访时间18~36个月。EVL组共有24例(28.6%)病人发生出血;普萘洛尔组有20例(23.9%)病人发生出血,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病死率以及与出血相关的病死率无明显差异(分别21.4%vs 17.9%,7.1%vs 6.0%,均P>0.05),EVL组出现不良事件43例,其中3例危及生命;普萘洛尔组发生不良事件16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19%vs 19.05%,P<0.05)。结论:普萘洛尔与EVL对预防首次食管曲张静脉出血的疗效无明显区别,但普萘洛尔引起的并发症要少于EV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 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 普萘洛尔 食管曲张静脉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切换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检测大鼠血浆中的普萘洛尔对映体 被引量:12
7
作者 武晓玉 王荣 +4 位作者 谢华 王剑锋 贾正平 张强 王先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05-1209,共5页
建立了快速检测大鼠血浆中普萘洛尔对映体浓度的柱切换-高效液相色谱法。将自制限进填料柱作为预处理柱,通过直接进样方式,使普萘洛尔对映体在预处理柱上保留,同时除去血浆中的蛋白质等大分子;再通过柱切换技术,使普萘洛尔对映体在键合... 建立了快速检测大鼠血浆中普萘洛尔对映体浓度的柱切换-高效液相色谱法。将自制限进填料柱作为预处理柱,通过直接进样方式,使普萘洛尔对映体在预处理柱上保留,同时除去血浆中的蛋白质等大分子;再通过柱切换技术,使普萘洛尔对映体在键合型纤维素-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Chiralcel OD-RH)分析柱上得到手性拆分。通过条件优化,确定切换前预处理流动相为硼酸盐缓冲液(pH 8.5)-甲醇(95∶5,v/v),流速为1.0mL/min;切换后分析流动相为异丙醇-乙醇-0.2 mmo l/L硼酸盐缓冲液(pH 8.5)(30∶30∶40,v/v/v),流速为0.8mL/min;切换时间为3 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93 nm。普萘洛尔两对映体在25~500 mg/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3个加标水平(50、100、250 mg/L)的平均回收率为97.89%~101.56%,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小于5%。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适于血浆样本中手性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切换 限进填料 高效液相色谱 普萘洛尔对映体 大鼠血浆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维地洛与普萘洛尔降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肝静脉压力梯度效果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晶 孙东杰 +3 位作者 王广川 冯华 史永军 张春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114-118,共5页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和普萘洛尔降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的幅度、应答率以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差异,对卡维地洛降低门静脉压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收集2010年10月-2012年1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确诊的6...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和普萘洛尔降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的幅度、应答率以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差异,对卡维地洛降低门静脉压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收集2010年10月-2012年1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确诊的64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普萘洛尔组(n=33)和卡维地洛组(n=31),根据血压和心率调整剂量,疗程7 d,均于治疗前后行HVPG测定及肝肾功能指标检测,比较2组患者HVPG降低的幅度及应答率,并观察患者低血压、腹水、肾损伤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卡维地洛组和普萘洛尔组的HVPG均明显降低,降低幅度分别为(28.30±22.19)%和(12.38±24.09)%,其中卡维地洛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223 4,P=0.032)。2组应答率分别为:卡维地洛组56.7%(17/30),普萘洛尔组41.9%(13/31),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24,P=0.250)。卡维地洛组平均动脉压的降低较普萘洛尔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8,P=0.024),但患者未出现明显低血压的不良反应;2组患者胆红素、血肌酐和尿素氮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升高,亦无腹水生成或加重的趋势。结论本研究提示在短期内卡维地洛降低HVPG的作用较普萘洛尔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其用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高血压 门静脉 普萘洛尔 卡维地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普萘洛尔对婴幼儿血管瘤相关生长因子及凋亡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铭 郭志辉 +5 位作者 谢义德 周亚宽 陈小松 江成鸿 詹明坤 王立敏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1-127,共7页
目的观察口服普萘洛尔对婴幼儿血管瘤病灶内相关生长因子及凋亡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年龄≤3个月、血管瘤病灶位于肢体或隐蔽部位、家属要求手术治疗但具备单独口服普萘洛尔治疗条件、排除用药禁忌... 目的观察口服普萘洛尔对婴幼儿血管瘤病灶内相关生长因子及凋亡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年龄≤3个月、血管瘤病灶位于肢体或隐蔽部位、家属要求手术治疗但具备单独口服普萘洛尔治疗条件、排除用药禁忌证、先前未接受过任何治疗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共39例。所有患者均在局麻下夹取血管瘤体组织活检,然后口服普萘洛尔(每次1mg/kg,每12h服药一次)8周,继而手术切除瘤体。通过HE染色观察用药前后组织结构及细胞形态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用药前后病灶组织内ADRB1、ADRB2、ERK、Akt、NF-κB、VEGFA、Cyclin D1、Cyclin E1、Ki-67、Bax、Bcl-2、caspase-8、Fas、Fas L、caspase-9、caspase-3表达水平的变化,并分别用CD34、Ki-67免疫组化染色及TUNEL染色检测用药前后病灶内新生血管密度(MVD)、细胞增殖情况(Ki-67阳性率)以及细胞凋亡指数。结果与用药前比较,口服普萘洛尔后血管瘤病灶内ADRB1、ADRB2、ERK、Akt、NF-κB、VEGFA、Cyclin D1、Cyclin E1、Ki-67、Bcl-2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Bax、caspase-3、caspase-9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Fas、Fas L、caspase-8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与用药前比较,用药后病灶内MVD、Ki-67阳性率明显下降(P<0.01),凋亡指数明显增高(P<0.01)。结论普萘洛尔可通过调节MAPKs和PI3K-Akt通路抑制血管瘤增殖,促进内源性凋亡,但对外源性凋亡途径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萘洛尔 血管瘤 血管生成蛋白质类 凋亡诱导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萘洛尔治疗难治性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0
作者 鲁建云 秦桂芝 +7 位作者 黄进华 李锁 赵婧 向亚平 陈静 左成忻 杨盛波 谭丽娜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02-1105,共4页
目的:观察普萘洛尔治疗难治性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给予68例通过临床和辅助检查确诊的难治性婴幼儿血管瘤患儿口服普萘洛尔治疗,1.0~2.0 mg/(kg.d),分2~3次喂服,每月复诊1次,观察和记录血管瘤大小、质地、颜色的变化... 目的:观察普萘洛尔治疗难治性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给予68例通过临床和辅助检查确诊的难治性婴幼儿血管瘤患儿口服普萘洛尔治疗,1.0~2.0 mg/(kg.d),分2~3次喂服,每月复诊1次,观察和记录血管瘤大小、质地、颜色的变化等,并随时处理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按4级评分法对近期疗效进行评价。结果:68例患儿服药3~13个月,疗效:I级8例;Ⅱ级13例;Ⅲ级29例;Ⅳ级13例。68例除1例因肝炎剔除,4例失访外,余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但无1例完全消退。结论:口服普萘洛尔治疗难治性婴幼儿血管瘤近期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微,可作为控制难治性婴幼儿血管瘤快速生长阶段的首选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婴幼儿 普萘洛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谱技术在普萘洛尔对映体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娟红 王荣 +5 位作者 谢华 孟宪栋 贾正平 武晓玉 李文斌 谢希晖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42-748,共7页
普萘洛尔(PPL)为非选择性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具有多方面药理作用,临床上使用的普萘洛尔是左旋和右旋异构体的等量混合物。目前已证实普萘洛尔S-型对映体的β受体阻断作用比R-型强约100倍,而R-型具有抗氧化活性,对其手性拆分研究在... 普萘洛尔(PPL)为非选择性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具有多方面药理作用,临床上使用的普萘洛尔是左旋和右旋异构体的等量混合物。目前已证实普萘洛尔S-型对映体的β受体阻断作用比R-型强约100倍,而R-型具有抗氧化活性,对其手性拆分研究在药理学研究方面有重要意义。该文综述了色谱方法在普萘洛尔对映体拆分方法学及其药动学研究方面的应用,为普萘洛尔质量控制、药动学研究及体内药理学研究提供方法学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谱 普萘洛尔 对映体 手性拆分 药动学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罗洛尔、普萘洛尔和卡维地洛对肝硬化大鼠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晓艳 万晓龙 +3 位作者 郭晓燕 董蕾 秦斌 李晶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30-734,共5页
目的探讨阿罗洛尔、普萘洛尔和卡维地洛降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大鼠门静脉压力的疗效及相关机制,并对此3种药物的作用优劣作综合评估。方法 CCl4诱导大鼠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模型,于模型稳定后分别给予阿罗洛尔、普萘洛尔、卡维地洛灌胃2周;... 目的探讨阿罗洛尔、普萘洛尔和卡维地洛降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大鼠门静脉压力的疗效及相关机制,并对此3种药物的作用优劣作综合评估。方法 CCl4诱导大鼠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模型,于模型稳定后分别给予阿罗洛尔、普萘洛尔、卡维地洛灌胃2周;插管法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门静脉压力(PVP),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肝组织中α-SMA表达;Masson染色法测胶原纤维面积。结果阿罗洛尔组和卡维地洛组PVP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两组PVP均低于普萘洛尔组(P<0.001,P=0.032);和模型组比较,阿罗洛尔组及卡维地洛组的MAP和HR均明显下降(P<0.05);卡维地洛组MAP较阿罗洛尔组更低(P=0.011);普萘洛尔组仅MAP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03),而HR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143)。阿罗洛尔组和普萘洛尔组仅TBIL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01),而卡维地洛组ALT、ALB、TBIL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01,P<0.001,P=0.045);阿罗洛尔、卡维地洛、普萘洛尔组α-SMA表达及胶原纤维面积均较模型组减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罗洛尔能够显著降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大鼠的门静脉压力,疗效与卡维地洛类似;在改善肝功能方面阿罗洛尔不及卡维地洛,但阿罗洛尔对MAP的影响要小于卡维地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罗洛尔 卡维地洛 普萘洛尔 门脉高压症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头面部血管瘤21例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海金 刘潜 +3 位作者 傅忠 李丽辉 张春龙 黄海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3285-3287,共3页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头面部血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对21例婴幼儿头面部血管瘤患儿口服普萘洛进行治疗,用药方案为:第1天0.5mg/(kg·d),第2天1mg/(kg·d),第3天及以后2mg/(kg·d),均分3次...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头面部血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对21例婴幼儿头面部血管瘤患儿口服普萘洛进行治疗,用药方案为:第1天0.5mg/(kg·d),第2天1mg/(kg·d),第3天及以后2mg/(kg·d),均分3次餐后口服,住院服药6~8d,如无明显异常反应,出院继续服药4个月,减量停药,随访。观察瘤体大小、色泽变化,服药后不良反应,停药后有无复发等指标。结果:初始服药平均年龄为5.7个月(2.2~9.2个月),停止服药的平均年龄为11.2个月(6.2~22.3个月)。患儿口服普萘洛尔48h后瘤体颜色即开始变淡,体积有所缩小。l周后瘤体缩小明显,有效率达90.47%(19/21)。服药4个月后,部分完全消退,总有效率达95.23%(20/21)。2例伴发溃疡的血管瘤患儿,溃疡在服药后1个月痊愈。共4例观察到不良反应(19%):1例患儿服药后出现腹泻,1例肝功轻度异常,2例患儿有出汗增多现象,其余患儿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停药随访半年,尚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疗效确切,可考虑应用于有治疗指征的婴幼儿头面部血管瘤。其不良反应目前发现较少,但仍需扩大观察例数及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婴幼儿 头面部 普萘洛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萘洛尔对小鼠血管瘤细胞体外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徐仙赟 黄海金 +4 位作者 潘明倩 廖琴 陈明初 张文娟 刘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017-1019,共3页
目的:通过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作用于小鼠EOMA血管瘤细胞体外增殖及凋亡的实验研究,初步探讨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EOMA细胞,使用不同浓度普萘洛尔分别作用于EOMA细胞24、36、48 h,应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目的:通过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作用于小鼠EOMA血管瘤细胞体外增殖及凋亡的实验研究,初步探讨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EOMA细胞,使用不同浓度普萘洛尔分别作用于EOMA细胞24、36、48 h,应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吖啶橙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观察普萘洛尔对EOMA细胞体外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作用24 h后,随剂量增加,EOMA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至药物浓度为75μmol/L时有显著差异(P<0.05),继续增加至800μmol/L时,细胞存活率接近0,同时吖啶橙染色示凋亡细胞逐渐增多,与对照组相比,至药物浓度75μmol/L时,细胞凋亡率有显著差异(P<0.05)。36 h组和48 h组变化趋势与24h组相似。结论:普萘洛尔在体外可有效抑制小鼠EOMA血管瘤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这一作用呈现明显的剂量-时间效应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EOMA细胞 普萘洛尔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普萘洛尔对婴幼儿血管瘤MMP-2、MMP-9、TIMP-1、TIMP-2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铭 陈幸生 +5 位作者 郭志辉 谢义德 詹明坤 周亚宽 江成鸿 陈小松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2403-2407,共5页
目的研究口服普萘洛尔前后婴幼儿血管瘤病灶内MMP-2、MMP-9、TIMP-1、TIMP-2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1年12月来我院就诊、年龄≤3个月、血管瘤病灶位于肢体或隐蔽部位、家属要求手术治疗却具备单独口服普萘洛尔治疗条件... 目的研究口服普萘洛尔前后婴幼儿血管瘤病灶内MMP-2、MMP-9、TIMP-1、TIMP-2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1年12月来我院就诊、年龄≤3个月、血管瘤病灶位于肢体或隐蔽部位、家属要求手术治疗却具备单独口服普萘洛尔治疗条件、排除口服普萘洛尔禁忌证、先前未接受过其他任何相关治疗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共39例。经过与家属沟通并征得其书面同意,先按口服普萘洛尔诊疗常规,口服用药前在局麻下夹取血管瘤体组织活检,后口服8周普萘洛尔[剂量:2 mg/(kg.d),分2次,每12小时用药],继而手术切除瘤体。采用免疫组化、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口服用药前后病灶组织内MMP-2、MMP-9、TIMP-1、TIMP-2表达水平的变化,计算口服用药前后病灶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免疫组化与实时荧光定量RT-PCR结果均提示,口服普萘洛尔后血管瘤病灶内MVD值明显减低且具有统计学意义(t=18.458,P<0.01),MMP-2、MMP-9表达水平较用药前明显减少(P<0.01),TIMP-1、TIMP-2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且口服用药后上述4个因子免疫组化平均积分光密度、mRNA相对表达量变化与MVD值变化密切相关。结论普萘洛尔可下调血管瘤病灶内MMP-2、MMP-9的表达,上调TIMP-1、TIMP-2的表达,从而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普萘洛尔 MMP-2 MMP-9 TIMP-1 TIMP-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日光照射下水环境中普萘洛尔的光化学行为 被引量:6
16
作者 彭娜 王开峰 +3 位作者 刘国光 严植准 李秀霞 李鑫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2-117,共6页
为了解普萘洛尔(PRO)在自然水体中的光化学行为及影响因素,采用350 W氙灯模拟日光(λ>290 nm),研究了不同初始浓度、初始p H、无机离子、低分子量有机酸共存条件下PRO的光解过程及机制.结果表明,PRO的光解遵循准一级反应动力学,光解... 为了解普萘洛尔(PRO)在自然水体中的光化学行为及影响因素,采用350 W氙灯模拟日光(λ>290 nm),研究了不同初始浓度、初始p H、无机离子、低分子量有机酸共存条件下PRO的光解过程及机制.结果表明,PRO的光解遵循准一级反应动力学,光解速率常数(k)随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两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2>0.95).光解过程包括了激发三重态PRO(3PRO*)参与的直接光解,以及羟基自由基(·OH)和单线态氧(1O2)参与的自敏化光解,以直接光解过程为主.随着溶液初始p H的升高,PRO的光解加快.共存无机阴、阳离子均抑制PRO的光解,抑制率随阳离子价态升高而增加.羧酸抑制PRO的光解,抑制能力与羧基、烷基和羟基数目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日光 普萘洛尔 光化学 影响因素 激发三重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普萘洛尔联合1064nm Nd∶YAG激光治疗混合型和深层婴儿血管瘤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6
17
作者 钟淑霞 陶育纯 +4 位作者 周俊峰 姚蕾 刘媛媛 闫冬雪 李珊山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32-1035,共4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普萘洛尔联合1 064nm Nd∶YAG激光治疗混合型和深层婴儿血管瘤(I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混合型和深层IH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普萘洛尔组、激光组和普萘洛尔联合激光组,每组20例。普萘洛尔联合激光组患儿采用普... 目的:探讨低剂量普萘洛尔联合1 064nm Nd∶YAG激光治疗混合型和深层婴儿血管瘤(I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混合型和深层IH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普萘洛尔组、激光组和普萘洛尔联合激光组,每组20例。普萘洛尔联合激光组患儿采用普萘洛尔1.5mg·kg-1·d-1联合激光治疗,普萘洛尔组患儿采用普萘洛尔1.5mg·kg-1·d-1,激光组患儿单纯采用激光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总有效率、显效率、痊愈率和不良反应程度评分。结果:治疗6个月后,普萘洛尔联合激光组患儿总有效率、显效率和痊愈率高于激光组和普萘洛尔组(P<0.05),普萘洛尔联合激光组皮肤不良反应程度评分低于激光组和普萘洛尔组(P<0.05)。结论:低剂量普萘洛尔联合1 064nm Nd∶YAG激光是治疗混合型和深层IH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疗效好、疗程短和不良反应少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血管瘤 普萘洛尔 1 064nm Nd∶YAG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萘洛尔治疗225例儿童血管瘤疗效及安全性初步分析 被引量:19
18
作者 汤建萍 蒋艳玲 +6 位作者 常静 罗勇奇 韦祝 曾迎红 孙磊 树叶 周斌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 通过对口服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的临床病例进行分析,评价其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0年11月湖南省儿童医院皮肤科采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患儿225例,其中男74例,女151例;年龄20 d至16岁,平均9.13个月;单发性血管瘤199... 目的 通过对口服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的临床病例进行分析,评价其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0年11月湖南省儿童医院皮肤科采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患儿225例,其中男74例,女151例;年龄20 d至16岁,平均9.13个月;单发性血管瘤199例;多发性血管瘤18例(2~5个部位),其中合并肝血管瘤1例;婴儿泛发性血管瘤6例,其中合并肝血管瘤3例;血管瘤-血小板减少综合征2例.以15例血管畸形为对照组,入院后完善心电图、腹腔B超、肿块彩超、心脏彩超,核磁共振、甲轴全套、血糖及肝肾功能后,予以普萘洛尔1.5~2 mg·kg-1·d-1,分2次口服,服药前3 d予心电监护,服药观察3~4 d后带药回家继续服药,并每1~2个月门诊复诊,按4级评分法评价疗效,均于2010年12月统一随访.结果 213例坚持口服普萘洛尔1个月以上患儿中,疗效Ⅰ级(差)19例,Ⅱ级(中)52例,Ⅲ级(好)60例,Ⅳ级(优)82例,有效率91.08%,17例完全痊愈.其疗效明显优于血管畸形组(P〈0.001),且随着用药时间延长,疗效增加.不良反应少,发生率为2.08%,1例心率减慢,1例手足凉,2例出院后转氨酶升高.结论 普萘洛尔治疗儿童血管瘤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婴幼儿血管瘤的一线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血管瘤 湖南省儿童医院 普萘洛尔 治疗药物 安全性 疗效 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婴幼儿血管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相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离普萘洛尔对映体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娟红 王荣 +5 位作者 谢华 孟宪栋 贾正平 马骏 张军莉 王娟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6-30,共5页
建立正相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离普萘洛尔对映体的方法,并用于盐酸普萘洛尔片对映体含量测定。样品使用甲醇进行简单提取,采用Chiralcel OD-H手性柱,以正己烷-乙醇-氨水(70∶30∶0.4,v/v/v)为流动相,流速为0.4mL/min。在... 建立正相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离普萘洛尔对映体的方法,并用于盐酸普萘洛尔片对映体含量测定。样品使用甲醇进行简单提取,采用Chiralcel OD-H手性柱,以正己烷-乙醇-氨水(70∶30∶0.4,v/v/v)为流动相,流速为0.4mL/min。在正离子模式下,通过电喷雾离子化(ESI+),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方式进行检测,用于定量分析检测的离子对为m/z260.2→116.0,在20min内完成普萘洛尔对映体定量分析。盐酸普萘洛尔对映体在2.5-1 0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限为2.5μg/L;日内及日间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64%。两种对映体的加样回收率范围分别为99.08%-102.58%和100.21%-103.16%。该方法准确、简便、可靠、有效,可用于盐酸普萘洛尔片对映体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相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手性分离 测定 普萘洛尔对映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梯治疗方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混合型和深层血管瘤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7
20
作者 钟淑霞 周俊峰 +4 位作者 王园园 姚蕾 宋洋 闫冬雪 李珊山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22-825,共4页
目的:采用"阶梯治疗方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混合型和深层血管瘤,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治疗前对98例婴幼儿混合型和深层血管瘤患儿进行全面评估,并行心电图、心脏彩超、血糖、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和血常规检查,... 目的:采用"阶梯治疗方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混合型和深层血管瘤,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治疗前对98例婴幼儿混合型和深层血管瘤患儿进行全面评估,并行心电图、心脏彩超、血糖、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和血常规检查,排除禁忌证后均给予"阶梯治疗方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剂量从0.5mg·kg-1·d-1逐渐增加至4.0mg·kg-1·d-1,分3次口服,服药前和服药后1和2h监测心率,动态观察瘤体大小、质地、颜色等变化及患儿有无相关不良反应,每个月复诊,按4级评分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服药后,98例患儿瘤体均出现不同程度颜色变浅或质地变软,普茶洛尔剂量增至4.0mg·kg-1·d-1后瘤体性质变化最快。疗效评价,Ⅳ级(优)84例(85.71%),Ⅲ级(好)2例(2.04%),Ⅱ级(中)4例(4.08%),Ⅰ级(差)8例(8.16%)。混合型血管瘤的疗效优于深层血管瘤(P<0.05)。74例血管瘤患儿痊愈时间为6个月。主要不良反应,心率下降5例(5/98,5.10%),嗜睡3例(3/98,3.06%),腹泻7例(7/98,7.14%),食欲不振1例(1/98,1.02%),抽搐2例(2/98,2.04%),给予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停药后2个月复发4例,继续服药仍然有效。结论:"阶梯治疗方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混合型和深层血管瘤疗效明显,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梯治疗方案 普萘洛尔 混合型血管瘤 深层血管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