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危机的发明与走向“现代派”之路——论施蛰存及其友人的早期普罗文学创作 |
王宇平
|
《现代中文学刊》
|
2009 |
0 |
|
2
|
从新发现的三篇佚文看梁实秋对“普罗文学”的态度 |
刘丽华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
1989 |
1
|
|
3
|
“左翼文学的大众化与世界性——小林多喜二、鲁迅与普罗文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
延缘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4
|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左翼文学兴盛原因再考察 |
卢毅
|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4
|
|
5
|
周作人的新文学探源之路 |
沈卫威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1
|
|
6
|
中国新感觉派文学的形成 |
陈慧忠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1
|
|
7
|
论杨逵对1930年代日本行动主义文学的吸收与转化 |
白春燕
|
《现代中文学刊》
|
2013 |
2
|
|
8
|
1933年间香港普罗文艺活动片断 |
叶锦田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91 |
0 |
|
9
|
如何书写革命?——普罗/左翼作家对好莱坞电影《党人魂》的挪用与批判 |
杨慧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10
|
左联成立前后“新兴作家”的姿态与心态——由周毓英、潘汉年的论战来看 |
李跃力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1
|
在新感觉的后面 |
黄献文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
|
|
12
|
鲁迅与青野季吉 |
张峻峰
陈朝辉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3
|
“天火”在中国燃烧 |
王观泉
|
《社会科学辑刊》
|
1983 |
0 |
|
14
|
新文化与新文化运动简论 |
田彤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0 |
0 |
|
15
|
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文艺刊物中的朝鲜声音 |
李大可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6
|
日据时期台湾两种前卫思潮的发展 |
高维宏
|
《现代中文学刊》
|
2013 |
1
|
|
17
|
鲁迅梁实秋“人性”论战评议 |
蔡清富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4
|
|
18
|
都会主义小说初论 |
夏元文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0 |
4
|
|
19
|
谁宽容过鲁迅 |
韩毓海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2
|
|
20
|
论有岛武郎与鲁迅的创作态度和要求 |
靳明全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
1993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