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危机的发明与走向“现代派”之路——论施蛰存及其友人的早期普罗文学创作
1
作者 王宇平 《现代中文学刊》 2009年第6期35-44,共10页
本文对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现代派”追根溯源,主要探讨后来成为“现代派”作家的施蛰存、杜衡及穆时英早期的普罗文学创作。认为他们在1920年代末“普罗文学”的巨潮中,理解政治上革命的必要但不愿让文学完全服从于此,醉心于文学上的... 本文对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现代派”追根溯源,主要探讨后来成为“现代派”作家的施蛰存、杜衡及穆时英早期的普罗文学创作。认为他们在1920年代末“普罗文学”的巨潮中,理解政治上革命的必要但不愿让文学完全服从于此,醉心于文学上的“新异”但又不愿背离中国社会而使之变成无根之木。针对上述困境,他们通过自身普罗文学创作中“理智和情感底冲突”这一“危机”的发明,完成了对普罗文学的告别,摆脱了政治上的“革命”要求带来的束缚,“合理”地回到文学本身。以试图超越政治的姿态更“自由”地追求着文学上的“现代”,最终成为了“现代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 普罗文学 困境 创作危机 “现代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新发现的三篇佚文看梁实秋对“普罗文学”的态度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丽华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89年第Z1期59-63,共5页
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以鲁迅为首的左翼文艺阵营曾与“新月派”重要人物之一梁实秋展开过一场针锋相对的文艺论战。在这场论战中,梁实秋先后发表了《文学与革命》、《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
关键词 梁实秋 普罗文学 文学与革命》 左翼文艺 “新月派” 阶级性 二十年代 重要人物 佚文 鲁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翼文学的大众化与世界性——小林多喜二、鲁迅与普罗文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3
作者 延缘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5-87,共3页
关键词 小林多喜二 左翼文学 学术研讨会 普罗文学 鲁迅 世界性 大众化 《蟹工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左翼文学兴盛原因再考察 被引量:4
4
作者 卢毅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7-76,共10页
左翼文学在20世纪30年代的兴盛,与大革命失败后的时代背景和出版环境密切相关。生产环节,一批作家形成了非常明确的革命文学生产的主体意识。消费环节,左翼文学恰好契合苦闷彷徨的知识青年的精神需求。流通环节,一些书店竞相刊登和出版... 左翼文学在20世纪30年代的兴盛,与大革命失败后的时代背景和出版环境密切相关。生产环节,一批作家形成了非常明确的革命文学生产的主体意识。消费环节,左翼文学恰好契合苦闷彷徨的知识青年的精神需求。流通环节,一些书店竞相刊登和出版这类作品。除了得益于读者、作者、出版界的三方良性互动,国民党的查禁即监管环节不乏漏洞,也为相关作品留下了生存空间。另外,左翼文学能够在遭受重创后迅速复苏,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它符合抗日这一时代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文学 普罗文学 左翼文化运动 左联 国民党文化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作人的新文学探源之路 被引量:1
5
作者 沈卫威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81-83,87+85-86,共6页
周作人的新文学探源之路沈卫威(河南大学中文系)趋向温和的文化激进主义相对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化保守派,如林纾、梅光迪、吴宓、胡先、章士钊、黄侃,周作人无疑是属于他们的对立面,即文化激进派。就中国新文学建设这一最基本... 周作人的新文学探源之路沈卫威(河南大学中文系)趋向温和的文化激进主义相对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化保守派,如林纾、梅光迪、吴宓、胡先、章士钊、黄侃,周作人无疑是属于他们的对立面,即文化激进派。就中国新文学建设这一最基本的文化范畴来说,胡适贡献了由“白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公安派 中国新文学 “革命文学 五四新文学运动 文化激进主义 钱钟书 普罗文学 胡适 载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感觉派文学的形成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慧忠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31-39,共9页
如果说新感觉派文学在中国的出现有着一定的必然性,那么,这一文学流派中的几位代表作家能走到一起,却有着许多偶然性.他们本是分处四方,各奔前程,只因在文学创作中为寻求新的路径,变换写作手法,逐渐趋于同一的方向了.在人生的某一时间... 如果说新感觉派文学在中国的出现有着一定的必然性,那么,这一文学流派中的几位代表作家能走到一起,却有着许多偶然性.他们本是分处四方,各奔前程,只因在文学创作中为寻求新的路径,变换写作手法,逐渐趋于同一的方向了.在人生的某一时间阶段内,他们由于艺术眼光、审美趣味及其社会意识、生命体验等方面的接近,而产生了一些私谊.密切的交往和文学风格上的类似,自然会使人们把他们看作是一个自觉的同人社团.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蛰存 日本新感觉派 中国新感觉派 穆时英 刘呐鸥 新文艺 文学流派 戴望舒 普罗文学 小说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杨逵对1930年代日本行动主义文学的吸收与转化 被引量:2
7
作者 白春燕 《现代中文学刊》 2013年第2期62-76,共15页
1930年代是世界左翼思潮蓬勃发展的时代,台湾文坛经由留日学生与日本文坛产生接触,吸收到日本普罗文学思潮,并且与日本普罗文学界产生密切的交流,促成了台湾与日本在普罗文学方面的越境交流。杨逵是第一位成功进军日本文坛的台湾作家,... 1930年代是世界左翼思潮蓬勃发展的时代,台湾文坛经由留日学生与日本文坛产生接触,吸收到日本普罗文学思潮,并且与日本普罗文学界产生密切的交流,促成了台湾与日本在普罗文学方面的越境交流。杨逵是第一位成功进军日本文坛的台湾作家,与日本文坛有密切的交流,并在台湾、日本的文艺杂志发表了很多与艺术大众化相关的理论文章,成为在1930年代台湾文坛极为重要的文学理论家。本论文以日本行动主义文学为出发点,审视杨逵对于日本文坛动向和理论的吸收与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逵 普罗文学 行动主义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33年间香港普罗文艺活动片断
8
作者 叶锦田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4期78-81,共4页
1990年3月2日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60周年,我在上海的“左联”成立大会会址纪念馆参观了展览会,倍感亲切;并引起诸多回忆和思考。我于1933年至1934年间在香港参加过普罗文艺活动,并由此走上了革命道路,所以对那个时期在“左联”影响... 1990年3月2日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60周年,我在上海的“左联”成立大会会址纪念馆参观了展览会,倍感亲切;并引起诸多回忆和思考。我于1933年至1934年间在香港参加过普罗文艺活动,并由此走上了革命道路,所以对那个时期在“左联”影响下兴起的香港普罗文艺运动的史料特别关心。但是纪念馆的负责同志告诉我没有香港左翼文艺运动的资料。有的同志还认为只是到了抗战时期,内地大批作家南下,香港才有了革命文学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活动 香港 普罗文学 文艺运动 左联 革命道路 展览会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李顿调查团 纪念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书写革命?——普罗/左翼作家对好莱坞电影《党人魂》的挪用与批判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慧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5-68,共14页
1920年代末1930年代初,在茅盾、殷夫、谢冰莹、阳翰笙等普罗/左翼作家的小说中,不约而同地嵌入了一部取材于俄国十月革命的好莱坞电影《党人魂》。而在蒋光慈那部备受争议的长篇小说《丽莎的哀怨》中,《党人魂》更是成为作者学习和借鉴... 1920年代末1930年代初,在茅盾、殷夫、谢冰莹、阳翰笙等普罗/左翼作家的小说中,不约而同地嵌入了一部取材于俄国十月革命的好莱坞电影《党人魂》。而在蒋光慈那部备受争议的长篇小说《丽莎的哀怨》中,《党人魂》更是成为作者学习和借鉴的"前文本"。此外,这部题材独特、票房大卖的影片,还曾引得殷夫、高长虹、巴金、鲁迅、田汉等来自"革命阵营"的作家先后撰文批判。凭借俄国革命叙事而大获成功的《党人魂》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标本:它既从正面揭示出市民阶层的社会心理以及通俗文化的运行机制,又从反面提示着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于革命认识的局限及其革命书写中暗藏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左翼文学 好莱坞电影 “党人魂” 革命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联成立前后“新兴作家”的姿态与心态——由周毓英、潘汉年的论战来看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跃力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41-247,共7页
左联成立前后,曾同为创造社"小伙计"的周毓英与潘汉年之间爆发了一场论战。这场论战实质上是普罗"新兴作家"对自身备受压制地位的激烈抗争。对它的解读可以使我们走进那个年代"新兴作家"的心灵深处。他... 左联成立前后,曾同为创造社"小伙计"的周毓英与潘汉年之间爆发了一场论战。这场论战实质上是普罗"新兴作家"对自身备受压制地位的激烈抗争。对它的解读可以使我们走进那个年代"新兴作家"的心灵深处。他们对自身的弱者身份认同和在理论上的强者姿态,都使他们对既有文坛和作家采取了拒斥和抨击的态度。但这样惟我独尊的态势并没有使他们的普罗文学理论的正宗性和权威地位得以确立,反而使他们滑入了他们自己所批判的"机会主义者"的泥淖。周、潘之间的论战显现出左翼文学建立初始就缺乏兼容并蓄的气度,它所具有的党派性和排他性无益于现代文学的多样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文学 “新兴作家” 周毓英 潘汉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新感觉的后面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献文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3-64,共12页
关键词 施蛰存 日本新感觉派 穆时英 普罗文学 现实主义 刘呐鸥 “类” 潜意识 现实世界 沈从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与青野季吉
12
作者 张峻峰 陈朝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75-276,共2页
青野季吉是日本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极其活跃的日本左翼文艺理论家,以对"目的意识论"和普罗文学新形式等问题的提倡得到了当时中国左翼文学界的呼应,也得到了鲁迅的关注。不过鲁迅所关注的并非是青野季吉的"目的意识论&qu... 青野季吉是日本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极其活跃的日本左翼文艺理论家,以对"目的意识论"和普罗文学新形式等问题的提倡得到了当时中国左翼文学界的呼应,也得到了鲁迅的关注。不过鲁迅所关注的并非是青野季吉的"目的意识论",而是其关于普罗文学的"新形式论",并由此在"革命文学"等问题的讨论中形成了正确的借鉴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目的意识论 普罗文学 青野季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火”在中国燃烧
13
作者 王观泉 《社会科学辑刊》 1983年第2期30-37,共8页
1 从一八四○年到一九一一年,中国人民经过七十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即辛亥革命。这是一场不彻底的革命,但总算把皇帝拉下马,结束了长达两千年以上的封建制度;使中国历史开始了伟大的转折。这场革命反映在文化上... 1 从一八四○年到一九一一年,中国人民经过七十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即辛亥革命。这是一场不彻底的革命,但总算把皇帝拉下马,结束了长达两千年以上的封建制度;使中国历史开始了伟大的转折。这场革命反映在文化上的成就也是不小的,就是与中国封建主义文化(旧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李大钊 文学 普罗文学 新青年 陈独秀 瞿秋白 七十年 中国历史 左翼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化与新文化运动简论
14
作者 田彤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5期59-65,共7页
:从新文化运动的主体来看 ,新文化运动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知识精英“创造”新文化 ,它涉及到“新文化”的建设方向和如何“创造”新文化 ;二是他们开展白话文、大众语、普罗文学和注音字母运动 ,希望以此启迪民众 ,传播新文化。
关键词 新文化 新认识运动 白话文运动 普罗文学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文艺刊物中的朝鲜声音
15
作者 李大可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34,共5页
20世纪30年代,我国的《大众文艺》等左翼文艺期刊对朝鲜左翼作家和"同伴者"作家的作品进行了部分翻译介绍,它们是两国左翼文学交流的踪迹,是两国现代文学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左翼文学 左翼文艺期刊 朝鲜普罗文学 中朝(韩)现代文学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据时期台湾两种前卫思潮的发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维宏 《现代中文学刊》 2013年第2期47-61,共15页
本文首先简介"前卫"的脉络以及现代性的多种形式,以此取代既有的现代主义文学观。所探讨的内容主要以1933-1936年的日本、台湾作家为主,论述此时期两种前卫性的萌芽以及围绕其中的讨论,分析当时左翼作家与艺术派作家各自的局... 本文首先简介"前卫"的脉络以及现代性的多种形式,以此取代既有的现代主义文学观。所探讨的内容主要以1933-1936年的日本、台湾作家为主,论述此时期两种前卫性的萌芽以及围绕其中的讨论,分析当时左翼作家与艺术派作家各自的局限与困境,试图从现代社会的机械化分工分析知识分子认识论的转换,期待以此重塑现代主义与左翼文学曾有的重叠文本空间以及两者所面临的困境,从而替代二元论的视点,作为突破既有研究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卫 左翼 现代主义 普罗文学 1930年代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梁实秋“人性”论战评议 被引量:4
17
作者 蔡清富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2-67,共6页
鲁迅梁实秋“人性”论战评议●蔡清富发生于70年前的鲁迅、梁实秋论战,经历了历史的风风雨雨,但时代的风雨并没有洗刷掉这次论战的意义。它像一块磁石,依然吸引着人们的关注。1997年华龄出版社出版的《鲁迅梁实秋论战实录》,... 鲁迅梁实秋“人性”论战评议●蔡清富发生于70年前的鲁迅、梁实秋论战,经历了历史的风风雨雨,但时代的风雨并没有洗刷掉这次论战的意义。它像一块磁石,依然吸引着人们的关注。1997年华龄出版社出版的《鲁迅梁实秋论战实录》,还有着不少的销售量,就充分地证明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实秋 阶级性 鲁迅杂文 人性问题 普罗文学 文学与革命》 无产阶级文学 阶级属性 左翼作家 思想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会主义小说初论 被引量:4
18
作者 夏元文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1期81-89,共9页
一、都会主义小说的出现与形成都会主义小说是以上海为代表的现代化大都市的产物。它于二十年代末形成,三十年代初期走向成熟,作为一个小说流派,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都市味和现代味。较早地致力于都会主义小说创作的... 一、都会主义小说的出现与形成都会主义小说是以上海为代表的现代化大都市的产物。它于二十年代末形成,三十年代初期走向成熟,作为一个小说流派,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都市味和现代味。较早地致力于都会主义小说创作的是刘呐鸥。他“是生长在日本的,他对于文学的修养,都是由异邦著名教授那里得到的。”①异域的文化熏陶,使他的创作从一开姑就充满新鲜气息,显示创造都会主义文学的艺术追求。起初,在其所创办的《无轨列车》上,他发表了《游戏》等以新的艺术方法描写大都会中摩登女子现代性生活题材的小说。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作家 穆时英 意识流 刘呐鸥 小说创作 现代性 三十年代 施蛰存 日本新感觉派 普罗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谁宽容过鲁迅 被引量:2
19
作者 韩毓海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74-75,共2页
谁宽容过鲁迅●韩毓海中国文坛前几年的闹“后现代主义”,颇似本世纪20年代后期的倡导“普罗文学”;“普罗文学”非常好,“后现代主义”也不错,只是闹“后现代主义”的,仿佛英文(不必说法文)并不是强项,亦如提倡“普罗”的,... 谁宽容过鲁迅●韩毓海中国文坛前几年的闹“后现代主义”,颇似本世纪20年代后期的倡导“普罗文学”;“普罗文学”非常好,“后现代主义”也不错,只是闹“后现代主义”的,仿佛英文(不必说法文)并不是强项,亦如提倡“普罗”的,大率不懂俄文。于是文章写起来,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现代知识分子 “后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者 鲁迅小说 中国文坛 毛泽东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左联” 普罗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有岛武郎与鲁迅的创作态度和要求 被引量:1
20
作者 靳明全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3年第6期37-43,共7页
刚踏上文坛的时候,有岛武郎和鲁迅都是非常诚实的理想主义者。在创作态度和要求上面,两人大致相同的。然而,在社会形势的陡变过程中,两人迈上了不同的艺术道路;有岛在苦闷、彷徨之后,无力自拔,艺术生命力枯竭,最后与情人双双自杀;鲁迅... 刚踏上文坛的时候,有岛武郎和鲁迅都是非常诚实的理想主义者。在创作态度和要求上面,两人大致相同的。然而,在社会形势的陡变过程中,两人迈上了不同的艺术道路;有岛在苦闷、彷徨之后,无力自拔,艺术生命力枯竭,最后与情人双双自杀;鲁迅跨越了有岛,与普罗文学运动结合,艺术生命力旺盛,给人类留下了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因此,探寻有岛武郎与鲁迅的创作态度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岛武郎 艺术生命力 鲁迅 理想主义者 社会形势 普罗文学 艺术道路 遗产 文坛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