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发展普惠托育服务的财政支持政策研究——基于政策反馈视角
1
作者 朱晓 王宇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34,共12页
托育服务财政支持政策的优化有助于降低托育机构收费、满足大众入托需求及保证托育质量。本文基于政策反馈视角,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公众及托育机构对托育服务财政支持政策的反馈,有助于政府构建与公众需求相匹配的普惠托育服务财政支持体... 托育服务财政支持政策的优化有助于降低托育机构收费、满足大众入托需求及保证托育质量。本文基于政策反馈视角,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公众及托育机构对托育服务财政支持政策的反馈,有助于政府构建与公众需求相匹配的普惠托育服务财政支持体系。研究发现,社会公众期待政府加大对育儿家庭的补助,且认为家庭在照护服务的经济成本分担占比不应超过50%。托育机构认为房租减免、托位补贴、运营补贴和享受居民生活类水/电/气价格是最符合期待且最能提升满意度的四种财政支持政策。我国在进一步优化普惠托育服务财政支持政策时,应树立社会投资理念及育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强化托育政策的解释效应;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的力度,扩大托育政策的资源效应;重视托育机构和公众的反馈,发挥不同政策优势并规避社会风险;系统科学评估托育政策效果,不断优化细化普惠托育政策;完善托育财政监督管理机制,加快推进和规范普惠托育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惠托育服务 财政投入方式 政策反馈 KANO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视域下中国普惠托育服务的动因、体系与问题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石燕 陈友华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5-105,共11页
推动普惠托育服务发展,减轻家庭婴幼儿照护负担,对促使低生育率回升具有重要意义。自2019年我国首次提出“普惠托育服务”概念以来,托育服务的研究重点从介绍国外经验转向关注个体层面的服务供需研究。但普惠托育服务研究更应具有历史... 推动普惠托育服务发展,减轻家庭婴幼儿照护负担,对促使低生育率回升具有重要意义。自2019年我国首次提出“普惠托育服务”概念以来,托育服务的研究重点从介绍国外经验转向关注个体层面的服务供需研究。但普惠托育服务研究更应具有历史的、国家的、发展的视角:以历史的视角厘清政府承担托育服务的动因,经过了反贫困保发展、倡平等保就业、提升育保出生三个阶段;借助“供给-筹资-监管”三维分析框架对各级政府的职责定位进行阐述;从发展的视角审视我国推广普惠托育服务在传统照顾文化、托育机构现状、政府职责定位和区域差异等方面面临的诸多问题与挑战。本文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定和实施促进家庭成员托育服务计划,建设规模适度、分布合理、服务可信的托育服务供给体系以及以托幼一体化为导向的普惠托育服务监管部门动态调整机制,强化普惠托育服务政策的社会性别主流化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惠托育服务 发展动因 运行机制 实现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惠托育服务精准供给的优化路径:基于家庭需求的差别化识别
3
作者 洪秀敏 勾嘉雯 赵思婕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4期67-75,共9页
优化普惠托育服务精准供给是缓解供需结构性矛盾、降低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的重要举措。依据供需适配理论,从需求的精准识别出发,确定了相关性、相适性、质量性、可及性四个维度下17个普惠托育服务需求要素;基于Kano模型分析三岁以下... 优化普惠托育服务精准供给是缓解供需结构性矛盾、降低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的重要举措。依据供需适配理论,从需求的精准识别出发,确定了相关性、相适性、质量性、可及性四个维度下17个普惠托育服务需求要素;基于Kano模型分析三岁以下婴幼儿家庭对普惠托育服务的差别化需求,揭示犹豫送托、计划送托、实际送托三类家庭的需求差异,并依据需求识别结果确定普惠托育服务要素的供给优先序。研究发现,家庭普遍重视普惠托位的数量、全面性的服务质量、便利性的服务距离与合理化的服务价格;不同类型家庭对普惠托育服务要素的需求迫切程度存在差异:犹豫送托家庭强调托位规模与服务价格,计划送托家庭关注托幼一体服务,实际送托家庭注重服务质量与师资。普惠托育服务应从精准识别需求、精准统筹结构、精准提升质量、精准递送服务这四个方面实现精准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惠托育服务 精准供给 需求识别 Kano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论我国托育服务法治保障体系及其实施机制
4
作者 苏炜杰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16,共16页
当前国家持续加大对托育服务工作的支持力度,通过构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完善普惠托育支持政策和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等显著减轻了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法治保障是确保托育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践行民生法治建设的本质... 当前国家持续加大对托育服务工作的支持力度,通过构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完善普惠托育支持政策和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等显著减轻了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法治保障是确保托育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践行民生法治建设的本质要素和适应当前人口发展趋势的有效之举。构建系统完备的托育服务法治保障体系,既能缓解育儿压力和平衡家庭与工作之间的关系,也有助于确保托育服务在法治化轨道上行稳致远。现阶段我国在构建托育服务法治保障体系的过程中,面临着儿童利益与父母工作权保障理念未能融入立法、重点事项缺乏专项制度有效规制、多元主体协同合作机制尚未建立以及专门性托育服务立法存在缺位等问题,这就需要托育服务立法体系遵循政府主导、协同合作、方便可及原则,并将儿童权益保障、家庭友好和共同富裕理念融入托育事业。未来,应构建以基本立法为主,配套法规、地方性立法和行业准则为辅的托育服务制度体系,明确托育服务保障对象、供给项目、资金筹集等组成内容并细化具体规则设计,以及促进生育保险、税收优惠、生育津贴制度与托育服务法律之间实现有序衔接。与此同时,也应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并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合作机制,采取整合式托育服务供给模式,并建立与托育服务领域央地财权及事权相匹配的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惠托育服务 服务立法 补贴制度 儿童发展与保护 支持政策 友好型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