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芬兰普惠式社会保障体系及其历史经验
被引量:4
- 1
-
-
作者
曹亚娟
张少哲
周长城
-
机构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
-
出处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85-91,共7页
-
文摘
芬兰作为北欧福利体系国家之一,贯穿其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思想是普惠主义,即尊重全体公民获得社会保障的普遍性权利。这一思想根源于芬兰宗教改革、民族运动、女性主义发展和社会组织兴起等一系列社会历史事件。在不同时期,普惠主义在芬兰的呈现程度有所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普惠主义并不完全,但是社会组织为此做出了重要补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复苏,普惠式的社会保障在芬兰得到最全面和深入的贯彻;进入21世纪后,由于社会保障需求的升级,社会保障进入新的普惠主义时期,非正式服务兴起。芬兰社会保障体系的历史经验对我国的启示,包括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积极引导、对社会组织的重视和重用、对人口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对社会平等的积极推动等。
-
关键词
普惠主义
社会保障体系
历史经验
-
Keywords
universalism
social security system
historical experience
-
分类号
D632.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中国社会政策支出的配置机制和流向结构
被引量:13
- 2
-
-
作者
顾昕
孟天广
-
机构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北京大学国家治理协同创新中心
清华大学政治学系
-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4-184,共11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现代社会福利制度框架设计研究”(项目号15ZDA050)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随着总体水平的逐渐提高,中国社会支出的配置机制和配置结构也逐渐发生了改变。从配置机制上看,中国社会支出出现了两阶段结构性转变:第一阶段,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社会保险发展起来,但社会救助体系停滞不前,使社会安全网出现了漏洞;第二阶段,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社会救助体系重新受到重视。从配置结果来看,社会保护支出增长迅猛是中国社会支出结构性转变的最显著之处;社会保护的发展并非与市场机制的成熟相对立,而是一种同释放市场力量相辅相成的国家行动。中国的经验同样表明,以忽视社会保护为主要特征的东亚生产主义福利模式,在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发生转型。中国同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共同之处,在于医疗卫生领域中公共支出的比重偏低,这对于正在快速走向老龄化的中国来说,尤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结构性缺陷。
-
关键词
社会支出
配置机制
普惠主义
选择主义
社会保护
福利体制
-
分类号
C916
[经济管理]
-
-
题名中国残疾人社会政策演进:经验、问题及下一步行动
被引量:6
- 3
-
-
作者
吴军民
-
机构
江西财经大学
-
出处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6-60,共5页
-
基金
作者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资助"政策工具视阈下农村贫困人群生计支持网研究"(项目批准号:10YJC630280)
中国博士后基金第48批面上资助"贫困人群生计支持政策绩效研究"(项目批准号:20100481190)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有效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和特殊需求,既是适度普惠社会福利的应有之义,也是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本文通过对中国残疾人社会政策发展历史的考察,分析在由平均主义二元民政福利到向残疾人倾斜的适度普惠福利转变过程中残疾人社会政策演进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行动主体角色冲突与职能弱化、城乡二元化、间断式非平衡困境与剩余型财政投入倾向等。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经济增长、国家能力与公民社会权利三位一体是推动中国残疾人社会政策演进的主要动力机制。文章最后提出,残疾人社会政策发展应着重解决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合理界定残联的政策主体角色,另一是摆脱城乡二元化路径依赖。
-
关键词
残疾人社会政策
适度普惠主义
动力机制
政策过程.
-
分类号
D669.6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