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昼夜节律性与尿激酶溶栓疗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文萍 李秀华 刘坤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昼夜节律性与急性心肌梗死静脉尿激酶溶栓疗效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且发病至开始溶栓治疗时间小于等于3小时患者共95名。首先,记录其发病时间,按发病时间将其归入二组:上午组(n=42):6: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昼夜节律性与急性心肌梗死静脉尿激酶溶栓疗效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且发病至开始溶栓治疗时间小于等于3小时患者共95名。首先,记录其发病时间,按发病时间将其归入二组:上午组(n=42):6:01~12:00,其他时间组(n=53):12:01~6:00(次日)。第二,分别在溶栓前及溶栓开始后30分、120分抽取肘部大静脉血,测定其①抗凝活性:抗凝血酶Ⅲ活性。②纤溶活性: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PAI-1)抗原、PAI-1活性、α_2-抗纤溶酶抗原、D-二聚体。第三,对溶栓开始后2小时是否再通进行判断。第四,对95名患者的溶栓再通率及抗凝纤溶活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午组较其他时间组再通率低,有显著差异(P<0.05)。上午组较其他时间组 PAI-1抗原水平高,有显著差异 (P<0.05),其他指标两组间无差异。溶栓前及溶栓后30、120分未通患者较再通患者 PAI-I 抗原、PAI-1活性水平高,均有显著差异(P 均<0.05)。而抗凝血酶Ⅲ活性、α_2-抗纤溶酶抗原及 D-二聚体无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尿激酶溶栓存在晨起抵抗现象,其原因可能与 PAI-1抗原及活性增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昼夜节律性 溶栓疗法 晨起溶栓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