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晨峰高血压伴颈动脉狭窄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卫红 辛琳琳 +1 位作者 谢春香 沈春玲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43期14-17,共4页
目的观察晨峰高血压伴颈动脉狭窄(CAS)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变化。方法晨峰高血压伴CAS患者60例(其中CAS轻度狭窄26例、中度狭窄21例、重度狭窄13例)为观察组,高血压患者30例(无晨峰高血压伴CAS)为高血压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 目的观察晨峰高血压伴颈动脉狭窄(CAS)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变化。方法晨峰高血压伴CAS患者60例(其中CAS轻度狭窄26例、中度狭窄21例、重度狭窄13例)为观察组,高血压患者30例(无晨峰高血压伴CAS)为高血压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测三组BAEP,观察并测量各组患者Ⅰ、Ⅲ、Ⅴ波的峰潜伏期(PL)和Ⅰ~Ⅲ、Ⅲ~Ⅴ、Ⅰ~Ⅴ的峰间潜伏期(IPL)变化,判定BAEP是否存在异常,计算各组BAEP异常率。结果与高血压组及对照组比较,观察组Ⅲ、Ⅴ波的PL值升高(P <0. 05),与高血压组及对照组比较,观察组Ⅲ~Ⅴ、Ⅰ~Ⅴ的IPL值升高(P均<0. 05);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Ⅲ、Ⅴ波的PL值及Ⅰ~Ⅴ的IPL值均升高(P均<0. 05)。观察组、高血压组、对照组BAEP异常者分别为49、18、0例,BAEP异常率分别为81. 67%、60. 00%、0,组间两两比较,P均<0. 05。Ⅲ、Ⅴ波PL值及Ⅲ~Ⅴ的IPL值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轻度狭窄者比较,重度狭窄者Ⅲ、Ⅴ波的PL值升高,Ⅲ~Ⅴ的IPL值升高(P均<0. 05)。结论晨峰高血压伴CAS患者存在Ⅲ、Ⅴ波PL值升高,Ⅲ~Ⅴ、Ⅰ~Ⅴ的IPL值升高。BAEP异常可能作为晨峰高血压伴CAS的早期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晨峰高血压 颈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米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晨峰高血压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曲叶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5期144-145,共2页
目的探讨在晨峰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替米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效果。方法 92例晨峰高血压患者,采用计算机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46例。参照组行替米沙坦片(美卡素)治疗,实验组行替米沙坦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比... 目的探讨在晨峰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替米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效果。方法 92例晨峰高血压患者,采用计算机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46例。参照组行替米沙坦片(美卡素)治疗,实验组行替米沙坦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白天平均收缩压为(133.6±9.2)mm Hg(1 mm Hg=0.133 k Pa),优于参照组的(150.1±9.3)mm Hg(P〈0.05);实验组舒张压、清晨收缩压差值均优于参照组(P〈0.05)。经1~2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替米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应用于晨峰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对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米沙坦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晨峰高血压 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晨峰高血压的疗效 被引量:2
3
作者 贺小云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35期128-129,共2页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晨峰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4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对照组患者采用除钙拮抗剂(包括硝苯地平控释片)之外的其他降压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晨峰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4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对照组患者采用除钙拮抗剂(包括硝苯地平控释片)之外的其他降压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4周后、6周后晨峰高血压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晨峰高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2周后、4周后、6周后SBP和DBP,两组患者较本组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周后、4周后、6周后SBP和DBP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第4周血压已经达标,而对照组在第6周方达标。结论晨峰高血压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苯地平控释片 晨峰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氨氯地平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晨峰型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小丽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5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用氨氯地平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晨峰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3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8例晨峰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临床组和比较组,每组各有44例患者。我们给比较组患... 目的:探讨用氨氯地平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晨峰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3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8例晨峰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临床组和比较组,每组各有44例患者。我们给比较组患者使用氨氯地平进行治疗,给临床组患者在使用氨氯地平(方法与比较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和血脂水平的下降情况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晨峰值、清晨收缩压、清晨舒张压和清晨脉压差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晨峰值、清晨收缩压、清晨舒张压和清晨脉压差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其中临床组患者血压晨峰值、清晨收缩压、清晨舒张压和清晨脉压差下降的幅度明显大于比较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和血清甘油三酯水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比较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和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临床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和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中均有2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用氨氯地平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晨峰型高血压疗效确切,可有效地降低患者清晨的血压水平和血脂水平,而且不容易引起不良反应。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晨峰高血压 氨氯地平 辛伐他汀 联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患者高血压晨峰现象的药物治疗
5
作者 冯孟明 史成龙 +3 位作者 谷鹏 张国良 梁衍钢 杜磊 《天津药学》 2015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对高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高龄轻中度高血压伴晨峰现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干预组予以缬沙坦80 mg/d晨起口服+富马酸比索洛尔5mg/d睡前口服,对照组予以苯磺...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对高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高龄轻中度高血压伴晨峰现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干预组予以缬沙坦80 mg/d晨起口服+富马酸比索洛尔5mg/d睡前口服,对照组予以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5 mg/d晨起口服。观察两组患者降压效果及治疗前后晨起后2 h SBP、DBP和晨峰SBP的差异。结果:两组所有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服药后6周时两组降压达标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晨起后2 h SBP、DBP比较,服药后2周时无统计学差异(P>0.05),服药后4周、6周时有统计学无差异(P<0.05)。两组晨峰SBP比较,服药后2周时无统计学差异(P>0.05),服药后4周、6周时有统计学无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能够有效地控制高龄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降压效果确切,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患者 高血压晨峰 富马酸比索洛尔 缬沙坦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于瑞基 张淑秀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222-223,共2页
目的观察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程度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动态血压检测明确有血压晨峰现象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2.5mg,口服1次/d;对照组给予赖诺普利10mg,口服1次/d... 目的观察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程度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动态血压检测明确有血压晨峰现象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2.5mg,口服1次/d;对照组给予赖诺普利10mg,口服1次/d;疗程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与疗程期满时晨峰血压下降的程度。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晨峰血压下降的幅度分别为SBP 9.8±0.89,DBP 12.24±1.15;SBP 8.42±0.78,DBP 11.05±0.9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左旋氨氯地平控制高血压晨峰的疗效优于赖诺普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高血压晨峰 动态血压 左旋氨氯地平 赖诺普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变化类型及降压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周国良 冯瑞儿 廖娅玲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24-26,共3页
目的:采用动态血压评价治疗和未治疗高血压患者的昼夜血压变化类型、各型发生率及其与高血压分级的关系。方法:对本院门诊或住院的高血压患者作24 h动态血压记录,按文献报道的方法对记录结果进行昼夜血压变化分类,比较治疗与未治疗组间... 目的:采用动态血压评价治疗和未治疗高血压患者的昼夜血压变化类型、各型发生率及其与高血压分级的关系。方法:对本院门诊或住院的高血压患者作24 h动态血压记录,按文献报道的方法对记录结果进行昼夜血压变化分类,比较治疗与未治疗组间及各高血压级别间各类型血压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全组1 087例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无夜间明显下降者分别达70%和66%,超勺型分别为3.5%和4.6%;治疗组反勺型发生率显著高于未治疗组(P<0.05),勺型发生率则显著低于未治疗组(P<0.01);高血压3级患者反勺型血压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高血压晨峰发生率仅0.46%。结论:高血压患者多数为无明显夜间血压下降的非勺型或昼低夜高的反勺型,超勺型血压及高血压晨峰的发生率并不高。降压治疗后非勺型和反勺型增多而勺型减少,应更多地注意合理用药来控制夜间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态血压 高血压晨峰 勺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