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早期区域抬升运动对岩溶储层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
27
1
作者
谷志东
李宗银
+5 位作者
袁苗
黄平辉
梁东星
张黎
乔琳
李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7-45,共9页
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早期,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形成上、下亚段2套区域性展布的风化壳岩溶储层,对其形成控制因素有待于深化研究。为此,基于野外露头剖面、钻井与地震等资料,系统分析了四川盆地及其周缘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早期3期区域抬...
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早期,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形成上、下亚段2套区域性展布的风化壳岩溶储层,对其形成控制因素有待于深化研究。为此,基于野外露头剖面、钻井与地震等资料,系统分析了四川盆地及其周缘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早期3期区域抬升运动对岩溶储层发育的建设作用。结果表明:1区域抬升运动分别发生于灯影组沉积早期末、震旦—寒武纪以及早寒武世早期;23期抬升运动均不同程度波及整个上扬子地台,致使抬升期上、下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存在明显的沉积间断;3受地壳不均衡隆升作用的影响,各期抬升运动在不同地区的影响程度均有所差异,但总体表现为第一期北缘强于南缘,第二期西缘强于东缘,第三期东南缘强于西北缘的特征;43期抬升运动使灯影组上、下亚段各自形成一套为"碎屑岩层"所分隔的大面积展布的风化壳岩溶优质储层,为四川盆地灯影组大气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晚震旦世—早寒武世
早期
区域抬升运动
平行不整合
碎屑岩层
风化壳岩溶储集层
响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川盆地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构造运动记录及动力学成因讨论
被引量:
58
2
作者
邢凤存
侯明才
+2 位作者
林良彪
徐胜林
胡华蕊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5-125,共11页
四川盆地中部古老的震旦系—寒武系发现了储量过万亿方的特大型油气田,前人研究揭示了乐山—龙女寺持续性古隆起的重要作用,提出德阳—安岳拉张槽(裂陷槽)的存在及其重要的控富生烃凹陷的作用,但其发展和演化以及形成的动力学机制还尚...
四川盆地中部古老的震旦系—寒武系发现了储量过万亿方的特大型油气田,前人研究揭示了乐山—龙女寺持续性古隆起的重要作用,提出德阳—安岳拉张槽(裂陷槽)的存在及其重要的控富生烃凹陷的作用,但其发展和演化以及形成的动力学机制还尚待进一步研究和揭示。在四川盆地大量野外工作及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有钻井和地震等地下资料,以盆地中西部为主要研究区,对晚震旦世—早寒武世该区经历的构造-沉积记录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探讨。研究揭示了晚震旦世—早寒武世存在3期构造运动,对应桐湾运动的Ⅰ、Ⅱ、Ⅲ幕,分别对应灯影组三段/二段,麦地坪组/灯影组四段以及筇竹寺组/麦地坪组等界面及灯影组三段、麦地坪组和筇竹寺组等层位。桐湾运动Ⅰ幕中发现了典型的重力流滑塌沉积及凝灰岩等火山活动记录,而桐湾运动Ⅱ幕和Ⅲ幕构造界面大部分地区具有叠合特点,形成了区域性的不整合,南部地区可见典型的碎屑流沉积和表生岩溶响应。三幕构造运动总体均表现为先隆起剥蚀再沉降充填的演化过程,隆起剥蚀区和沉降区具有一定的叠合性,并在四川盆地西缘地区形成了近南北向带状展布的灯影组三段和麦地坪组—筇竹寺组两期相对深水陆棚区域(前人称为拉张槽或裂陷槽),而该深水陆棚区也是陡山沱组和灯影组一段和二段的沉积中心区域。认为该相对深水区具有基底的持续继承性,并由灯影组三段至筇竹寺组沉积期具有幕式性活动增强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构造活动的动力学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湾运动
晚震旦世—早寒武世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早期区域抬升运动对岩溶储层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
27
1
作者
谷志东
李宗银
袁苗
黄平辉
梁东星
张黎
乔琳
李梅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事业部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处
出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7-45,共9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资源潜力与大油气田形成条件
分布规律研究"(编号:2011ZX05004-001)
文摘
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早期,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形成上、下亚段2套区域性展布的风化壳岩溶储层,对其形成控制因素有待于深化研究。为此,基于野外露头剖面、钻井与地震等资料,系统分析了四川盆地及其周缘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早期3期区域抬升运动对岩溶储层发育的建设作用。结果表明:1区域抬升运动分别发生于灯影组沉积早期末、震旦—寒武纪以及早寒武世早期;23期抬升运动均不同程度波及整个上扬子地台,致使抬升期上、下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存在明显的沉积间断;3受地壳不均衡隆升作用的影响,各期抬升运动在不同地区的影响程度均有所差异,但总体表现为第一期北缘强于南缘,第二期西缘强于东缘,第三期东南缘强于西北缘的特征;43期抬升运动使灯影组上、下亚段各自形成一套为"碎屑岩层"所分隔的大面积展布的风化壳岩溶优质储层,为四川盆地灯影组大气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晚震旦世—早寒武世
早期
区域抬升运动
平行不整合
碎屑岩层
风化壳岩溶储集层
响应特征
Keywords
Sichuan Basin, Late Sinian - Early Cambrian, regional uplifting, parallel unconformity, clastic rock layer, weathering crust karst,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盆地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构造运动记录及动力学成因讨论
被引量:
58
2
作者
邢凤存
侯明才
林良彪
徐胜林
胡华蕊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与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5-125,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302089)
四川盆地及周缘碳酸盐岩油气地质调查及战略选区(带)评价项目(1212011220758)
+1 种基金
成都理工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科研项目
成都理工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
文摘
四川盆地中部古老的震旦系—寒武系发现了储量过万亿方的特大型油气田,前人研究揭示了乐山—龙女寺持续性古隆起的重要作用,提出德阳—安岳拉张槽(裂陷槽)的存在及其重要的控富生烃凹陷的作用,但其发展和演化以及形成的动力学机制还尚待进一步研究和揭示。在四川盆地大量野外工作及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有钻井和地震等地下资料,以盆地中西部为主要研究区,对晚震旦世—早寒武世该区经历的构造-沉积记录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探讨。研究揭示了晚震旦世—早寒武世存在3期构造运动,对应桐湾运动的Ⅰ、Ⅱ、Ⅲ幕,分别对应灯影组三段/二段,麦地坪组/灯影组四段以及筇竹寺组/麦地坪组等界面及灯影组三段、麦地坪组和筇竹寺组等层位。桐湾运动Ⅰ幕中发现了典型的重力流滑塌沉积及凝灰岩等火山活动记录,而桐湾运动Ⅱ幕和Ⅲ幕构造界面大部分地区具有叠合特点,形成了区域性的不整合,南部地区可见典型的碎屑流沉积和表生岩溶响应。三幕构造运动总体均表现为先隆起剥蚀再沉降充填的演化过程,隆起剥蚀区和沉降区具有一定的叠合性,并在四川盆地西缘地区形成了近南北向带状展布的灯影组三段和麦地坪组—筇竹寺组两期相对深水陆棚区域(前人称为拉张槽或裂陷槽),而该深水陆棚区也是陡山沱组和灯影组一段和二段的沉积中心区域。认为该相对深水区具有基底的持续继承性,并由灯影组三段至筇竹寺组沉积期具有幕式性活动增强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构造活动的动力学成因。
关键词
桐湾运动
晚震旦世—早寒武世
四川盆地
Keywords
Tongwan tectonization
Late Sinian-Early Cambrian
Sichuan Basin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早期区域抬升运动对岩溶储层发育的影响
谷志东
李宗银
袁苗
黄平辉
梁东星
张黎
乔琳
李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四川盆地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构造运动记录及动力学成因讨论
邢凤存
侯明才
林良彪
徐胜林
胡华蕊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5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