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鲜水河断裂带雅拉河段晚第四纪活动性 被引量:17
1
作者 梁明剑 陈立春 +5 位作者 冉勇康 李彦宝 王栋 高帅坡 韩明明 曾蒂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13-525,共13页
走滑断裂几何结构的复杂性往往影响着断裂上的应变积累与分配、大地震的破裂过程等。鲜水河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南缘一条强烈活动的次级块体边界断裂带,其在惠远寺—康定之间叉分为3支次级断层:雅拉河断层、色拉哈断层和折多塘断层。前... 走滑断裂几何结构的复杂性往往影响着断裂上的应变积累与分配、大地震的破裂过程等。鲜水河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南缘一条强烈活动的次级块体边界断裂带,其在惠远寺—康定之间叉分为3支次级断层:雅拉河断层、色拉哈断层和折多塘断层。前人认为这3条断层不均匀地分配了鲜水河断裂慧远寺以北段的应变。然而,关于雅拉河断层晚第四纪活动性的分歧制约了对这种应变分配模式的认识。文中通过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发现:在雅拉措一带仍残留有一段长约10km的地震地表破裂带,同震水平位错2.5~3.5m;断层晚第四纪地表活动行迹一直向S延至雅拉乡附近。这些证据表明雅拉河断层为全新世活动断层,与色拉哈断层、折多塘断层一样具有孕育和发生强震、大地震的构造能力,同样参与鲜水河断裂带的应变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 雅拉河断层 晚第四纪活动性 地震地表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孜-玉树断裂带东南段晚第四纪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石峰 李安 +2 位作者 杨晓平 徐锡伟 何宏林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0-63,共14页
以甘孜-玉树断裂带东南段的地质地貌为研究对象,在遥感解译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地区的详细野外调查和探槽研究对该段晚第四纪活动性进行研究。在断裂沿线的生康乡、仁果乡、错阿乡、日阿乡进行了断错地貌分析和晚第四纪滑动速率计算,生... 以甘孜-玉树断裂带东南段的地质地貌为研究对象,在遥感解译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地区的详细野外调查和探槽研究对该段晚第四纪活动性进行研究。在断裂沿线的生康乡、仁果乡、错阿乡、日阿乡进行了断错地貌分析和晚第四纪滑动速率计算,生康区的水平滑动速率为(7.6±0.5)mm/a,垂直滑动速率为(1.1±0.1)mm/a;仁果区的水平滑动速率为(8.0±0.3)mm/a,垂直滑动速率为(1.1±0.1)mm/a;错阿区的水平滑动速率为(10.3±0.4)mm/a;日阿区的水平滑动速率为(10.8±0.8)mm/a,垂直滑动速率为(1.1±0.1)mm/a。在仁果乡和错阿乡进行了探槽研究,两处探槽都揭示了多次古地震事件,虽然揭露的断层构造样式有所不同,但总体上都是以走滑为主兼有一定的逆冲分量。综合古地震事件和滑动速率分析表明,甘孜-玉树断裂带东南段晚第四纪尤其是全新世以来活动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孜-玉树断裂带东南段 晚第四纪活动性 滑动速率 构造样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台山北麓断裂繁峙段晚第四纪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赵仕亮 谭锡斌 +4 位作者 于贵华 徐锡伟 石峰 孙鑫喆 高伟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22-735,共14页
五台山北麓断裂位于山西地堑系北部。本文以五台山北麓断裂繁峙段的地质地貌为研究对象,分别在繁峙县的大峪村和岗里村两地断裂沿线进行了无人机测量。利用三维结构的运动重建技术(Structure from Motion,SfM)进行影像数据处理,得到高... 五台山北麓断裂位于山西地堑系北部。本文以五台山北麓断裂繁峙段的地质地貌为研究对象,分别在繁峙县的大峪村和岗里村两地断裂沿线进行了无人机测量。利用三维结构的运动重建技术(Structure from Motion,SfM)进行影像数据处理,得到高精度点云数据,并通过进一步处理获得了分辨率达0.5m的高清断错地貌正射影像(DOM)和数字高程模型(DEM)。通过对典型地区的详细野外调查和挖掘探槽等手段对该段晚第四纪的活动性进行研究,发现断层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主要是以正倾滑运动为主。同时在五台山北麓断裂沿线的大峪村、岗里村等地进行了断错地貌分析和晚第四纪滑动速率计算,得到约20ka以来的断层垂向滑动速率为0.4—0.6mm/a,近18ka以来该段发生过至少两次古地震事件。古地震事件和滑动速率分析表明,五台山北麓断裂晚第四纪,尤其是全新世以来活动强烈,且不同段落存在明显的活动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地堑系 五台山北麓断裂 晚第四纪活动性 滑动速率 正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谋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性与地震地质灾害的关系 被引量:8
4
作者 卢海峰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78-491,共14页
活动构造与地震地质方面研究揭示,中国南北地震带西南边缘的元谋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特征总体表现为北强南弱,活动性质由北段(江边以北)全新世伸展性左行走滑、向南逐步过渡为全新世早中期的剪切性左行走滑、至南段(罗川以南段)晚更新世... 活动构造与地震地质方面研究揭示,中国南北地震带西南边缘的元谋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特征总体表现为北强南弱,活动性质由北段(江边以北)全新世伸展性左行走滑、向南逐步过渡为全新世早中期的剪切性左行走滑、至南段(罗川以南段)晚更新世挤压式整体抬升和全新世活动不明显特征。综合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特点的调查结果表明,元谋断裂带北段震害特点表现为地表形变、新滑坡体产生和老滑坡体复活、崩塌及地裂缝发育、泥石流和砂土液化等。断裂带中段(江边‒罗川段)控制的盆地边缘主要发育了大面积洪积扇体,在水流作用下易引起泥石流;此外,老滑坡体复活、局部崩塌、软土变形和砂脉等现象也较发育。南段(罗川以南段)灾害则以沿断层破碎带的塌方、老滑坡体复活、局部泥石流等为主。元谋断裂带的晚第四纪活动性质、地震灾害类型及分布特征表明,该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性分段特征明显影响着构造带上及其附近的地震地质灾害类型、分布特征及未来地震活动趋势,断裂北段更易诱发中‒强震,且该构造带晚更新世以来的伸展‒剪切变形作用和地震活动均具有向南扩展的趋势。认识元谋断裂带晚第四纪变形特征与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特点对于深入探索青藏高原东南缘新构造期以来的构造变动、机理与引起的震害响应关系,以及进一步开展该区工程场地选址和地震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谋断裂带 晚第四纪活动性 地震地质灾害 地震活动趋势 场地选址和灾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垫西断裂的晚第四纪活动性 被引量:5
5
作者 沈军 戴训也 +7 位作者 肖淳 焦轩凯 白其乐格尔 邓梅 刘泽众 夏方华 刘玉 刘明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09-924,共16页
夏垫断裂是1679年三河-平谷8级地震的发震断层,在其西侧发现一条新的断裂,称其为夏垫西断裂。文中采用6条浅层地震剖面确定了该断层在三河市内的位置;采用联排钻孔探测方法并应用磁化率测井技术,结合释光测年,研究了该断裂的晚第四纪活... 夏垫断裂是1679年三河-平谷8级地震的发震断层,在其西侧发现一条新的断裂,称其为夏垫西断裂。文中采用6条浅层地震剖面确定了该断层在三河市内的位置;采用联排钻孔探测方法并应用磁化率测井技术,结合释光测年,研究了该断裂的晚第四纪活动性。该断裂蜿蜒曲折,总体走向NE,倾向NW。在垂直剖面上表现为正断层性质,它是燕郊半地堑型断陷东南缘的主控断裂。该断裂与夏垫断裂倾向相反,与夏垫断裂之间夹一地垒,地垒最窄处<1km。由10个钻孔的岩心柱状图和测井曲线及8个有效的测年数据组成的钻孔联合剖面显示,该隐伏断裂的上断点埋深约为12m,错断了晚更新世晚期地层,错断的最新地层的测年结果为(36.52±5.39)ka。晚更新世以来的垂直滑动速率约为0.075mm/a,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滑动速率约为0.03mm/a。该断裂在平面上可能与夏垫断裂组成雁列构造,二者在深部存在密切的联系,同属于一条切过整个地壳的深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平原 夏垫西断裂 晚第四纪活动性 联排钻孔探测 浅层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山前断裂带中北段晚第四纪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高战武 吴昊 +1 位作者 李光涛 程理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2014年第2期159-170,共12页
本文通过浅层地震勘探和钻孔联合剖面探测,对太行山山前断裂中北段内相关断裂的空间位置和晚第四纪活动性进行了探测和研究。综合认为,保定-石家庄断裂和徐水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早期,而徐水南断裂晚更新世以来没有活动。上述... 本文通过浅层地震勘探和钻孔联合剖面探测,对太行山山前断裂中北段内相关断裂的空间位置和晚第四纪活动性进行了探测和研究。综合认为,保定-石家庄断裂和徐水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早期,而徐水南断裂晚更新世以来没有活动。上述断裂的最大潜在地震震级为6.5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山前断裂带 晚第四纪活动性 浅层地震勘探 钻孔联合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南申扎-定结裂谷系谢通门—登么错段晚第四纪活动特征
7
作者 王度 陈立春 +4 位作者 李彦宝 王虎 贾永顺 高茵怡 薛柯依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8-733,共16页
青藏高原近SN向的裂谷系与近EW向的走滑断裂是调节高原内部EW向伸展变形的主要构造。然而,关于藏南裂谷系南、北2段衔接部位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两侧的断层活动性研究工作较少,极大阻碍了对裂谷系变形过程与地震活动的认识和理解。文中聚... 青藏高原近SN向的裂谷系与近EW向的走滑断裂是调节高原内部EW向伸展变形的主要构造。然而,关于藏南裂谷系南、北2段衔接部位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两侧的断层活动性研究工作较少,极大阻碍了对裂谷系变形过程与地震活动的认识和理解。文中聚焦申扎-定结裂谷系南、北2段相邻的谢通门段和登么错段,采用遥感解译、野外调查、光释光与^(14)C年代学等方法,发现谢通门段东、西支断裂均为全新世活动断裂,最新一次事件发生在距今1ka以来;谢通门西支断裂往S穿过了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北缘断裂,终止于缝合带晚更新世活动的南缘断裂;登么错段晚第四纪活动强烈,2025年定日6.8级地震的地表破裂和精定位余震揭示该段正在向北侧扩展。因此,推测申扎-定结裂谷系可能正在持续扩展,谢通门段与登么错段所夹持的断层空段未来的强震风险不容忽视。文中研究可为日喀则区域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和近期M_(S)6.8定日地震震区灾后重建提供断裂活动性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扎-定结裂谷系 2025年定日6.8级地震 活动构造 晚第四纪活动性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安丘-莒县断裂江苏段晚第四纪活动特征研究 被引量:41
8
作者 张鹏 李丽梅 +3 位作者 冉勇康 曹筠 许汉刚 蒋新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62-1176,共15页
安丘-莒县断裂是郯庐断裂带内活动时代最新、地表形迹最明显,地震危险性最大的断裂。因缺少可信的地质证据,前人对于该断裂江苏段的全新世活动情况存在较大争议。文中根据对郯庐断裂带安丘-莒县断裂江苏段开展的野外调查工作成果,结合... 安丘-莒县断裂是郯庐断裂带内活动时代最新、地表形迹最明显,地震危险性最大的断裂。因缺少可信的地质证据,前人对于该断裂江苏段的全新世活动情况存在较大争议。文中根据对郯庐断裂带安丘-莒县断裂江苏段开展的野外调查工作成果,结合在宿迁市地区开展的断层活动性鉴定工作成果,对该断裂的晚第四纪活动特征进行了探讨。本次发现的多个断裂剖面及宿迁地区的断层活动性鉴定成果都表明安丘-莒县断裂的南马陵山—宿迁段在全新世中期发生过1次古地震事件;而后陈村探槽表明该断裂重岗山段无全新世活动迹象。安丘-莒县断裂江苏段晚第四纪活动总体以右旋走滑兼挤压逆冲为特征,局部地区则以走滑正断为主。安丘-莒县断裂江苏段自晚更新世以来经历了多次活动,在全新世也有明显活动,其地震活动具强度大、频度低的特点,其活动性总体自北向南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安丘-莒县断裂 江苏段 晚第四纪活动性 野外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榆木山东缘断裂地表破裂带的新发现及其地震地质意义
9
作者 陈柏旭 余中元 +3 位作者 肖鹏 戴训也 张世龙 郑荣荧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9-607,共19页
榆木山东缘断裂的晚第四纪构造变形及最新的活动特征反映了祁连山的向N扩展过程及印度板块向N挤压的远程碰撞效应。文中结合遥感影像解译、探槽古地震、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和晚第四纪测年等方法,调查并新发现了榆木山东缘断裂的地表破... 榆木山东缘断裂的晚第四纪构造变形及最新的活动特征反映了祁连山的向N扩展过程及印度板块向N挤压的远程碰撞效应。文中结合遥感影像解译、探槽古地震、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和晚第四纪测年等方法,调查并新发现了榆木山东缘断裂的地表破裂带及其活动特征。结果表明,榆木山东缘断裂整体走向NW330°,现今的运动学特征以逆冲为主。以黑河为界,断裂的活动习性存在明显差异。在黑河口段(F_(1-1))发现了全新世晚期最新强震活动的地表破裂带。破裂带整体走向NW330°,倾向SW,长约10km,宽3~10m。地表破裂断错年轻的河流阶地、冲沟及台地,地表陡坎的最大高度为(3.3±0.2)m。光释光年代学结果显示,最新的地表破裂事件发生于(0.6±0.07)ka BP,经验公式估算其震级约为M 7.5。研究结果表明榆木山东缘断裂的变形特征为前展式逆冲推覆,其最新前缘的变形已经到达盆地内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木山东缘断裂 晚第四纪活动性 最新地表破裂 强震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