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山—麻栗坡断裂北段晚第四纪活动地质地貌证据与滑动速率
1
作者 李鉴林 常祖峰 +3 位作者 阿拉塔 刘昌伟 杜浩国 徐俊祖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9-198,共10页
文山—麻栗坡断裂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块体运动的前锋部位,地处川滇块体、华南块体和印支块体结合地带,研究其新构造活动特征对认识青藏高原东南缘的运动格局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卫星影像上显示出该断裂北段线性特征清晰,沿线新生代盆... 文山—麻栗坡断裂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块体运动的前锋部位,地处川滇块体、华南块体和印支块体结合地带,研究其新构造活动特征对认识青藏高原东南缘的运动格局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卫星影像上显示出该断裂北段线性特征清晰,沿线新生代盆地呈串珠状分布。据野外地质调查,白沙坡、热水塘一带多个第四纪剖面揭示出自晚更新世以来活动的证据,发育在盘龙河T_(2)阶地上的白沙坡断层断错了晚更新世末期阶地堆积,其被错地层^(14)C测试年龄为(15420±40)a。该断裂运动性质以右旋走滑为主兼有一定的正断分量,据阶地堆积物变形数据估算,其水平滑动速率为1.6~1.9 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山—麻栗坡断裂北段 晚第四纪活动 右旋走滑 滑动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南申扎-定结裂谷系谢通门—登么错段晚第四纪活动特征
2
作者 王度 陈立春 +4 位作者 李彦宝 王虎 贾永顺 高茵怡 薛柯依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8-733,共16页
青藏高原近SN向的裂谷系与近EW向的走滑断裂是调节高原内部EW向伸展变形的主要构造。然而,关于藏南裂谷系南、北2段衔接部位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两侧的断层活动性研究工作较少,极大阻碍了对裂谷系变形过程与地震活动的认识和理解。文中聚... 青藏高原近SN向的裂谷系与近EW向的走滑断裂是调节高原内部EW向伸展变形的主要构造。然而,关于藏南裂谷系南、北2段衔接部位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两侧的断层活动性研究工作较少,极大阻碍了对裂谷系变形过程与地震活动的认识和理解。文中聚焦申扎-定结裂谷系南、北2段相邻的谢通门段和登么错段,采用遥感解译、野外调查、光释光与^(14)C年代学等方法,发现谢通门段东、西支断裂均为全新世活动断裂,最新一次事件发生在距今1ka以来;谢通门西支断裂往S穿过了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北缘断裂,终止于缝合带晚更新世活动的南缘断裂;登么错段晚第四纪活动强烈,2025年定日6.8级地震的地表破裂和精定位余震揭示该段正在向北侧扩展。因此,推测申扎-定结裂谷系可能正在持续扩展,谢通门段与登么错段所夹持的断层空段未来的强震风险不容忽视。文中研究可为日喀则区域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和近期M_(S)6.8定日地震震区灾后重建提供断裂活动性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扎-定结裂谷系 2025年定日6.8级地震 活动构造 晚第四纪活动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昭通-鲁甸断裂晚第四纪活动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43
3
作者 常祖峰 周荣军 +3 位作者 安晓文 陈宇军 周青云 李鉴林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60-1279,共20页
昭通-鲁甸断裂带主要由昭通-鲁甸、洒渔河和龙树3条右阶斜列的断裂组成.总体走向40°~ 60°,洒渔河和龙树断裂倾向SE,昭通-鲁甸断裂倾向NW,它们共同构成几何结构复杂的逆冲断裂系.野外考察表明:沿断裂表现为平直的断层槽地、... 昭通-鲁甸断裂带主要由昭通-鲁甸、洒渔河和龙树3条右阶斜列的断裂组成.总体走向40°~ 60°,洒渔河和龙树断裂倾向SE,昭通-鲁甸断裂倾向NW,它们共同构成几何结构复杂的逆冲断裂系.野外考察表明:沿断裂表现为平直的断层槽地、定向排列的断层三角面、断层陡坎等地貌;大桥边、北闸镇、光明村等地断错了晚更新世—全新世地层;龙树河I级阶地上发育高0.5~2.0m的断层陡坎.表明其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一全新世,运动性质以逆冲运动为主兼有右旋走滑分量.此外,在NE向断裂间穿插发育的一些NW向断裂,同样表现出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在2014年鲁甸M6.5地震震区产生了NE和NW向地裂缝和地形反坎等地表形变,与NE和NW向断裂展布基本一致,反映了断裂的新活动特征.由于块体远程变形响应与能量交换传递,在川滇块体东侧形成了凉山次级活动块体,昭通-鲁甸断裂带位于凉山次级活动块体SE向运动的前缘部位.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断裂几何结构成为凉山次级块体构造变形的主要承载体之一,吸收、调节块体SE向运动应变,并构成了凉山次级活动块体的南部边界.从区域构造部位和运动特征分析,昭通-鲁甸断裂带之于凉山次级块体,正如龙门山断裂带之于巴颜喀拉块体.昭通-鲁甸断裂带在活动块体边界和区域构造格架划分上具有重要的构造意义,同时也是滇东北地区重要的地震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通-鲁甸断裂 晚第四纪活动 凉山次级块体 逆冲运动 构造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北山旧井地区晚第四纪活动断裂分布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峰 王驹 +3 位作者 范洪海 苏刚 徐健 王焕贞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0-256,i003-i004,共9页
通过对甘肃北山地区遥感影像分析、地质填图和断裂活动性研究,探讨了北山地区晚第四纪以来的变形机制。结合青藏高原北部区域构造应变、应力场,认为北山地区现今构造格局是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碰撞形成的北东向挤压构造应力场的作用... 通过对甘肃北山地区遥感影像分析、地质填图和断裂活动性研究,探讨了北山地区晚第四纪以来的变形机制。结合青藏高原北部区域构造应变、应力场,认为北山地区现今构造格局是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碰撞形成的北东向挤压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重新激活东西向的晚古生代、中生代断裂,并产生北东向新生断裂。说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碰撞并持续向北运移所产生的构造变形不仅局限于青藏高原内部及其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北山地区 晚第四纪活动 断裂分布 构造意义 遥感影像分析 地质填图 变形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安丘-莒县断裂江苏段晚第四纪活动特征研究 被引量:41
5
作者 张鹏 李丽梅 +3 位作者 冉勇康 曹筠 许汉刚 蒋新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62-1176,共15页
安丘-莒县断裂是郯庐断裂带内活动时代最新、地表形迹最明显,地震危险性最大的断裂。因缺少可信的地质证据,前人对于该断裂江苏段的全新世活动情况存在较大争议。文中根据对郯庐断裂带安丘-莒县断裂江苏段开展的野外调查工作成果,结合... 安丘-莒县断裂是郯庐断裂带内活动时代最新、地表形迹最明显,地震危险性最大的断裂。因缺少可信的地质证据,前人对于该断裂江苏段的全新世活动情况存在较大争议。文中根据对郯庐断裂带安丘-莒县断裂江苏段开展的野外调查工作成果,结合在宿迁市地区开展的断层活动性鉴定工作成果,对该断裂的晚第四纪活动特征进行了探讨。本次发现的多个断裂剖面及宿迁地区的断层活动性鉴定成果都表明安丘-莒县断裂的南马陵山—宿迁段在全新世中期发生过1次古地震事件;而后陈村探槽表明该断裂重岗山段无全新世活动迹象。安丘-莒县断裂江苏段晚第四纪活动总体以右旋走滑兼挤压逆冲为特征,局部地区则以走滑正断为主。安丘-莒县断裂江苏段自晚更新世以来经历了多次活动,在全新世也有明显活动,其地震活动具强度大、频度低的特点,其活动性总体自北向南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安丘-莒县断裂 江苏段 晚第四纪活动 野外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水河断裂带雅拉河段晚第四纪活动性 被引量:17
6
作者 梁明剑 陈立春 +5 位作者 冉勇康 李彦宝 王栋 高帅坡 韩明明 曾蒂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13-525,共13页
走滑断裂几何结构的复杂性往往影响着断裂上的应变积累与分配、大地震的破裂过程等。鲜水河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南缘一条强烈活动的次级块体边界断裂带,其在惠远寺—康定之间叉分为3支次级断层:雅拉河断层、色拉哈断层和折多塘断层。前... 走滑断裂几何结构的复杂性往往影响着断裂上的应变积累与分配、大地震的破裂过程等。鲜水河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南缘一条强烈活动的次级块体边界断裂带,其在惠远寺—康定之间叉分为3支次级断层:雅拉河断层、色拉哈断层和折多塘断层。前人认为这3条断层不均匀地分配了鲜水河断裂慧远寺以北段的应变。然而,关于雅拉河断层晚第四纪活动性的分歧制约了对这种应变分配模式的认识。文中通过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发现:在雅拉措一带仍残留有一段长约10km的地震地表破裂带,同震水平位错2.5~3.5m;断层晚第四纪地表活动行迹一直向S延至雅拉乡附近。这些证据表明雅拉河断层为全新世活动断层,与色拉哈断层、折多塘断层一样具有孕育和发生强震、大地震的构造能力,同样参与鲜水河断裂带的应变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 雅拉河断层 晚第四纪活动 地震地表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孜-玉树断裂带东南段晚第四纪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石峰 李安 +2 位作者 杨晓平 徐锡伟 何宏林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0-63,共14页
以甘孜-玉树断裂带东南段的地质地貌为研究对象,在遥感解译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地区的详细野外调查和探槽研究对该段晚第四纪活动性进行研究。在断裂沿线的生康乡、仁果乡、错阿乡、日阿乡进行了断错地貌分析和晚第四纪滑动速率计算,生... 以甘孜-玉树断裂带东南段的地质地貌为研究对象,在遥感解译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地区的详细野外调查和探槽研究对该段晚第四纪活动性进行研究。在断裂沿线的生康乡、仁果乡、错阿乡、日阿乡进行了断错地貌分析和晚第四纪滑动速率计算,生康区的水平滑动速率为(7.6±0.5)mm/a,垂直滑动速率为(1.1±0.1)mm/a;仁果区的水平滑动速率为(8.0±0.3)mm/a,垂直滑动速率为(1.1±0.1)mm/a;错阿区的水平滑动速率为(10.3±0.4)mm/a;日阿区的水平滑动速率为(10.8±0.8)mm/a,垂直滑动速率为(1.1±0.1)mm/a。在仁果乡和错阿乡进行了探槽研究,两处探槽都揭示了多次古地震事件,虽然揭露的断层构造样式有所不同,但总体上都是以走滑为主兼有一定的逆冲分量。综合古地震事件和滑动速率分析表明,甘孜-玉树断裂带东南段晚第四纪尤其是全新世以来活动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孜-玉树断裂带东南段 晚第四纪活动 滑动速率 构造样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武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及位移速率 被引量:17
8
作者 廖玉华 柴炽章 +1 位作者 张文孝 许文俊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8-165,共8页
灵武断裂是银川地堑南段的东侧构造边界 ,与灵武—吴忠地区的地震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以往研究程度较低。作者通过实际调查、探槽开挖、年代侧定、相关地貌年代测定、断错历史研究等方面的大量工作对该断层晚第四纪的活动性开展了比较系... 灵武断裂是银川地堑南段的东侧构造边界 ,与灵武—吴忠地区的地震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以往研究程度较低。作者通过实际调查、探槽开挖、年代侧定、相关地貌年代测定、断错历史研究等方面的大量工作对该断层晚第四纪的活动性开展了比较系统的野外考察。本文以野外考察获得的资料为基础 ,论述了该断层晚第四纪的活动特征 ,估计了其垂直位移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武断裂 晚第四纪活动 位移速率 地震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坳陷东秋里塔格断裂晚第四纪活动和滑动速率 被引量:3
9
作者 吴传勇 沈军 +5 位作者 陈建波 谢天 李军 向志勇 宋正娜 王翠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9-132,共4页
东秋里塔格断裂是库车坳陷内活动最为强烈的断裂之一,断错了波斯坦托克拉克河两岸的各级阶地。利用全站仪对河西岸的阶地变形进行了精确测量,得到Ⅰ、Ⅱ、Ⅲ级阶地形成以来东秋里塔格断裂的垂直断错量分别为12.5 m、20 m和24.5 m,并根... 东秋里塔格断裂是库车坳陷内活动最为强烈的断裂之一,断错了波斯坦托克拉克河两岸的各级阶地。利用全站仪对河西岸的阶地变形进行了精确测量,得到Ⅰ、Ⅱ、Ⅲ级阶地形成以来东秋里塔格断裂的垂直断错量分别为12.5 m、20 m和24.5 m,并根据前人资料和区域类比的方法对各级阶地年龄进行了估计,计算得到晚第四纪以来该断裂的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1 mm/a左右,所引起的地壳缩短速率为(1.97-2.13)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东秋里塔格断裂 晚第四纪活动 滑动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孜-玉树断裂东南段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及古地震破裂行为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明明 何玉林 +4 位作者 刘韶 王世元 马超 张威 贾召亮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38-752,共15页
甘孜-玉树断裂是1条全新世强烈活动的左旋走滑断裂带,与鲜水河断裂共同构成了巴颜喀拉地块和羌塘地块、川滇菱形地块的边界断裂,研究其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及大地震复发行为是认识甘孜-玉树断裂未来7级以上大地震危险性的重要基础工作。文... 甘孜-玉树断裂是1条全新世强烈活动的左旋走滑断裂带,与鲜水河断裂共同构成了巴颜喀拉地块和羌塘地块、川滇菱形地块的边界断裂,研究其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及大地震复发行为是认识甘孜-玉树断裂未来7级以上大地震危险性的重要基础工作。文中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微地貌测量等方法揭示出甘孜段和邓柯段除左旋运动性质外,还具有明显的拉张作用,而马尼干戈段运动性质则以左旋走滑兼逆冲性质为主,全新世地层最大垂直位移量>2m。结合断裂的几何展布特征、古地震破裂行为和历史地震地表破裂分布范围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可以将垭口和邓柯盆地2个阶区作为甘孜-玉树断裂东南段的分段边界。由于垭口附近的山脊及邓科盆地的障碍体规模均较小,阶区宽度仅1~2km左右,为非持久性障碍体,在未来大地震的破裂中可能会被突破。文中在马尼干戈段上的竹庆乡进行了探槽开挖,通过样品年代学测试共识别出3次古地震事件,分别为3875~3455BC之间、晚于775BC和最新1次断错地表事件。通过与前人在甘孜段和邓柯段的古地震研究结果进行对比,揭示出马尼干戈段与甘孜段、邓柯段的古地震破裂事件具有明显的不同,但限于甘孜-玉树断裂东南段的古地震研究仍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撑,各几何分段之间是否存在级联破裂仍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孜-玉树断裂 晚第四纪活动特征 古地震 破裂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柴旦断裂中段晚第四纪活动特征
11
作者 庞炜 何文贵 +1 位作者 吴赵 张波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65-473,共9页
通过航卫片遥感数据解译、野外地质地貌调查,并结合差分GPS等测量手段,获取大柴旦断裂晚第四纪以来的地质地貌特征。结果显示:大柴旦断裂总长约135 km,整体上显示为一反“S”形,根据断裂走向的变化、地貌特征、活动强弱等,大致以温泉沟... 通过航卫片遥感数据解译、野外地质地貌调查,并结合差分GPS等测量手段,获取大柴旦断裂晚第四纪以来的地质地貌特征。结果显示:大柴旦断裂总长约135 km,整体上显示为一反“S”形,根据断裂走向的变化、地貌特征、活动强弱等,大致以温泉沟、塔塔棱河为分界点,可将大柴旦断裂分为三段。晚第四纪以来,该断裂北段和南段逆冲性质较为明显。本次工作集中在断裂中段,该段以右旋逆冲活动为主,逆冲量和右旋量在不同地貌面上是不同的,显示出明显的多期次活动特征。野外天然古地震剖面揭示出1次古地震事件,发生在(2402.5±57.5)a.B.P之后,表明该断裂在全新世活动强烈,与该区域近年来频繁的强震活动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柴旦断裂 晚第四纪活动 右旋 断错地貌测量 测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台山北麓断裂繁峙段晚第四纪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仕亮 谭锡斌 +4 位作者 于贵华 徐锡伟 石峰 孙鑫喆 高伟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22-735,共14页
五台山北麓断裂位于山西地堑系北部。本文以五台山北麓断裂繁峙段的地质地貌为研究对象,分别在繁峙县的大峪村和岗里村两地断裂沿线进行了无人机测量。利用三维结构的运动重建技术(Structure from Motion,SfM)进行影像数据处理,得到高... 五台山北麓断裂位于山西地堑系北部。本文以五台山北麓断裂繁峙段的地质地貌为研究对象,分别在繁峙县的大峪村和岗里村两地断裂沿线进行了无人机测量。利用三维结构的运动重建技术(Structure from Motion,SfM)进行影像数据处理,得到高精度点云数据,并通过进一步处理获得了分辨率达0.5m的高清断错地貌正射影像(DOM)和数字高程模型(DEM)。通过对典型地区的详细野外调查和挖掘探槽等手段对该段晚第四纪的活动性进行研究,发现断层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主要是以正倾滑运动为主。同时在五台山北麓断裂沿线的大峪村、岗里村等地进行了断错地貌分析和晚第四纪滑动速率计算,得到约20ka以来的断层垂向滑动速率为0.4—0.6mm/a,近18ka以来该段发生过至少两次古地震事件。古地震事件和滑动速率分析表明,五台山北麓断裂晚第四纪,尤其是全新世以来活动强烈,且不同段落存在明显的活动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地堑系 五台山北麓断裂 晚第四纪活动 滑动速率 正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谋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性与地震地质灾害的关系 被引量:8
13
作者 卢海峰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78-491,共14页
活动构造与地震地质方面研究揭示,中国南北地震带西南边缘的元谋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特征总体表现为北强南弱,活动性质由北段(江边以北)全新世伸展性左行走滑、向南逐步过渡为全新世早中期的剪切性左行走滑、至南段(罗川以南段)晚更新世... 活动构造与地震地质方面研究揭示,中国南北地震带西南边缘的元谋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特征总体表现为北强南弱,活动性质由北段(江边以北)全新世伸展性左行走滑、向南逐步过渡为全新世早中期的剪切性左行走滑、至南段(罗川以南段)晚更新世挤压式整体抬升和全新世活动不明显特征。综合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特点的调查结果表明,元谋断裂带北段震害特点表现为地表形变、新滑坡体产生和老滑坡体复活、崩塌及地裂缝发育、泥石流和砂土液化等。断裂带中段(江边‒罗川段)控制的盆地边缘主要发育了大面积洪积扇体,在水流作用下易引起泥石流;此外,老滑坡体复活、局部崩塌、软土变形和砂脉等现象也较发育。南段(罗川以南段)灾害则以沿断层破碎带的塌方、老滑坡体复活、局部泥石流等为主。元谋断裂带的晚第四纪活动性质、地震灾害类型及分布特征表明,该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性分段特征明显影响着构造带上及其附近的地震地质灾害类型、分布特征及未来地震活动趋势,断裂北段更易诱发中‒强震,且该构造带晚更新世以来的伸展‒剪切变形作用和地震活动均具有向南扩展的趋势。认识元谋断裂带晚第四纪变形特征与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特点对于深入探索青藏高原东南缘新构造期以来的构造变动、机理与引起的震害响应关系,以及进一步开展该区工程场地选址和地震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谋断裂带 晚第四纪活动 地震地质灾害 地震活动趋势 场地选址和灾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垫西断裂的晚第四纪活动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沈军 戴训也 +7 位作者 肖淳 焦轩凯 白其乐格尔 邓梅 刘泽众 夏方华 刘玉 刘明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09-924,共16页
夏垫断裂是1679年三河-平谷8级地震的发震断层,在其西侧发现一条新的断裂,称其为夏垫西断裂。文中采用6条浅层地震剖面确定了该断层在三河市内的位置;采用联排钻孔探测方法并应用磁化率测井技术,结合释光测年,研究了该断裂的晚第四纪活... 夏垫断裂是1679年三河-平谷8级地震的发震断层,在其西侧发现一条新的断裂,称其为夏垫西断裂。文中采用6条浅层地震剖面确定了该断层在三河市内的位置;采用联排钻孔探测方法并应用磁化率测井技术,结合释光测年,研究了该断裂的晚第四纪活动性。该断裂蜿蜒曲折,总体走向NE,倾向NW。在垂直剖面上表现为正断层性质,它是燕郊半地堑型断陷东南缘的主控断裂。该断裂与夏垫断裂倾向相反,与夏垫断裂之间夹一地垒,地垒最窄处<1km。由10个钻孔的岩心柱状图和测井曲线及8个有效的测年数据组成的钻孔联合剖面显示,该隐伏断裂的上断点埋深约为12m,错断了晚更新世晚期地层,错断的最新地层的测年结果为(36.52±5.39)ka。晚更新世以来的垂直滑动速率约为0.075mm/a,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滑动速率约为0.03mm/a。该断裂在平面上可能与夏垫断裂组成雁列构造,二者在深部存在密切的联系,同属于一条切过整个地壳的深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平原 夏垫西断裂 晚第四纪活动 联排钻孔探测 浅层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月山断裂南段晚第四纪活动特征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驰 李智敏 +3 位作者 任治坤 刘金瑞 张志亮 武登云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9,共19页
青藏高原东北缘是青藏高原向NE扩展的最前缘,是理解高原扩张的最佳场所。日月山断裂是青藏高原东北缘一条NNW走向的右旋走滑断裂,对其开展活动性研究对于理解高原扩张有重要意义。目前对该断裂南段的晚第四纪活动性质研究较少,对其晚第... 青藏高原东北缘是青藏高原向NE扩展的最前缘,是理解高原扩张的最佳场所。日月山断裂是青藏高原东北缘一条NNW走向的右旋走滑断裂,对其开展活动性研究对于理解高原扩张有重要意义。目前对该断裂南段的晚第四纪活动性质研究较少,对其晚第四纪的活动特征认识尚且不足。文中基于日月山断裂南段的野外考察资料,通过高精度遥感影像解译并结合典型位错点无人机摄影测量等方法获得其精细的几何展布,根据断裂的展布特征自北向南将日月山断裂南段分为贵德和多禾茂2段。结合年代学研究,初步确定日月山断裂南段存在全新世活动,结合典型位错点多级地貌面定年与蒙特卡洛方法,厘定了贵德段和多禾茂段全新世以来的水平滑动速率分别为(3.37+0.55/-0.68)mm/a和(2.69+0.41/-0.38)mm/a。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分析认为,在NE向主应力下,鄂拉山和日月山等断裂发生右旋走滑和NE向压扁,共同吸收青藏高原东北缘块体NE向的地壳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日月山断裂 晚第四纪活动 滑动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汕盆地断裂构造特征及其晚第四纪活动性初探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攀 刘华国 +4 位作者 李峰 何萍 贾启超 龚飞 李冰非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2-95,共14页
潮汕盆地主要受控于北东向和北西向2组断裂构造,盆地及周缘曾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因此,厘定相关断裂的构造特征和第四纪活动性,对合理评估区域地震危险性至关重要。在系统总结和分析已有第四系钻孔年代学的基础上,采用野外地质调查... 潮汕盆地主要受控于北东向和北西向2组断裂构造,盆地及周缘曾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因此,厘定相关断裂的构造特征和第四纪活动性,对合理评估区域地震危险性至关重要。在系统总结和分析已有第四系钻孔年代学的基础上,采用野外地质调查与地球物理勘探相结合的方法,对潮汕盆地及周缘断裂构造开展详细的研究工作。盆地周缘基岩区断裂构造野外解析表明,北西向断裂具有正断层性质,兼具左行走滑特征,北东向断裂以逆冲变形为主。结合盆地第四系覆盖区浅层人工地震探测和已有地层年代学分析结果,进一步厘定了榕江断裂、韩江断裂、饶平-汕头断裂和普宁-潮州断裂在潮汕盆地内的几何学展布和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汕盆地 断裂构造 几何展布 晚第四纪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山前断裂带中北段晚第四纪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高战武 吴昊 +1 位作者 李光涛 程理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2014年第2期159-170,共12页
本文通过浅层地震勘探和钻孔联合剖面探测,对太行山山前断裂中北段内相关断裂的空间位置和晚第四纪活动性进行了探测和研究。综合认为,保定-石家庄断裂和徐水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早期,而徐水南断裂晚更新世以来没有活动。上述... 本文通过浅层地震勘探和钻孔联合剖面探测,对太行山山前断裂中北段内相关断裂的空间位置和晚第四纪活动性进行了探测和研究。综合认为,保定-石家庄断裂和徐水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早期,而徐水南断裂晚更新世以来没有活动。上述断裂的最大潜在地震震级为6.5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山前断裂带 晚第四纪活动 浅层地震勘探 钻孔联合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河盆地北缘口镇-关山断层的晚第四纪—现今的活动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晨艺 李晓妮 +3 位作者 冯希杰 朱琳 李苗 张恩会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04-520,共17页
近EW向的口镇-关山断层斜切了NEE向的渭河盆地北缘活动断裂带。文中基于野外补充调查结果,结合跨断层水准和蠕变仪监测资料研究了该断层晚第四纪—现今的活动性,补充了该断层晚第四纪活动的证据,分析了东、西2个断层段现今的活动特征与... 近EW向的口镇-关山断层斜切了NEE向的渭河盆地北缘活动断裂带。文中基于野外补充调查结果,结合跨断层水准和蠕变仪监测资料研究了该断层晚第四纪—现今的活动性,补充了该断层晚第四纪活动的证据,分析了东、西2个断层段现今的活动特征与差异,获得以下新认识:1)口镇-关山断层为S倾的正-左旋斜滑断层,也是为调节渭河盆地不同段落非均匀拉张而形成的斜向调节断层,其晚第四纪垂直错断地层8.8m,左旋错断冲沟约34m,垂直和左旋滑动速率分别为>0.13mm/a和>0.49mm/a。2)形变监测反映该断层正在发生正-左旋斜滑型的蠕滑运动;其中,断层西段的蠕动相对稳定,垂直和左旋蠕动速率分别为0.16~0.76mm/a和0.42~0.78mm/a,横向水平拉张速率为0.15~0.26mm/a;断层东段正断分量的垂直蠕动速率为1.56mm/a,大于西段,且表现出阶跃式或幕式蠕滑特征,"阶跃期"(2012—2014年)速率达13mm/a的蠕动可能代表1次慢滑移事件。这些现象表明中国大陆拉张构造环境的活动断层也能发生蠕动。3)沿该断层的地震活动以及地表地裂缝带的发育与该断层的蠕动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镇-关山断层 晚第断层活动 跨断层形变监测 断层蠕滑 幕式蠕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天山东段碱泉子-巴里坤断裂系晚第四纪左旋走滑的地质证据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富峣 冉勇康 +2 位作者 李安 徐良鑫 曹筠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17-630,共14页
东天山至阿尔泰一带吸收了约10mm/a的地壳缩短量,占印度-欧亚大陆缩短量(约40mm/a)的^(1/4),其中一部分变形量在阿尔泰一带通过断裂的右旋走滑和块体的逆时针旋转的联合作用吸收,但东天山一带的地壳变形吸收和调节方式目前仍然存在争议... 东天山至阿尔泰一带吸收了约10mm/a的地壳缩短量,占印度-欧亚大陆缩短量(约40mm/a)的^(1/4),其中一部分变形量在阿尔泰一带通过断裂的右旋走滑和块体的逆时针旋转的联合作用吸收,但东天山一带的地壳变形吸收和调节方式目前仍然存在争议。通过近年来在东天山东段碱泉子、巴里坤山和哈尔尼克山进行的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发现东天山东段展布1个左旋走滑断裂系。自西向东,碱泉子-托莱泉断裂、巴里坤盆地南缘断裂和哈尔尼克山中央断裂构成该断裂系的主要格架,这个断裂系在东天山晚第四纪乃至新生代以来的造山过程中调节了山脉隆升过程的变形分配。这些断裂的晚第四纪活动随着断裂走向与区域主应力(NE向)夹角大小的变化呈现不同的活动特征。具体来说,近EW向的碱泉子-托莱泉断裂展现出以走滑为主的特征,这种特征一直延伸到EW—NW向巴里坤盆地南缘断裂的雄库尔一带,但自洛包泉以东巴里坤盆地南缘断裂开始发育逆冲分量,在巴里坤县城以东断裂的活动则表现为逆冲伴随走滑,往东NWW—EW向的哈尔尼克山中央断裂则又呈现出以走滑为主的特征。断裂系的活动特征耦合在东天山东段的造山过程之中,调节和吸收了部分地壳变形,造山带根部断层的变形在造山过程中可能并不是唯一起决定性作用的释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天山 走滑断裂系 区域主应力 晚第四纪活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龙泉山断裂带及其活动性与潜在地震危险性讨论 被引量:16
20
作者 黄伟 江娃利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0-56,共7页
龙泉山构造带是四川盆地内川西强烈断陷区和川中稳定隆起区之间的一条区域性断裂。2008年汶川地震后该断裂带未来的强震潜势备受关注。本文对该断裂带的展布、晚第四纪活动性、深部构造形成机制以及断裂带未来的地震危险潜势进行了讨论... 龙泉山构造带是四川盆地内川西强烈断陷区和川中稳定隆起区之间的一条区域性断裂。2008年汶川地震后该断裂带未来的强震潜势备受关注。本文对该断裂带的展布、晚第四纪活动性、深部构造形成机制以及断裂带未来的地震危险潜势进行了讨论。断裂带北段位于德阳东侧龙泉山脉西缘;龙泉山脉中段的山体两翼存在断裂;断裂带的南段以向西倾斜的断裂为主。这些断裂在晚更新世以来曾有活动,前人阶地调查显现该断裂带全新世存在活动。考虑到该断裂带未来的地震潜势评估,值得对该断裂带的活动性及断裂带深部构造和运动方式开展进一步的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盆地 龙泉山构造带 晚第四纪活动 前陆盆地前隆 未来地震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