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工条件对BSA-Glucose模拟体系中晚期糖基化末端产物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房红娟 李红姣 +2 位作者 张双凤 刘荟萃 李巨秀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6-10,共5页
建立牛血清白蛋白-葡萄糖(BSA-Glucose)热加工模拟体系,用荧光光谱法测定激发光谱/发射光谱(λex/λem)=370nm/440nm荧光值,研究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初始pH值、蛋白质浓度、抗氧化剂对晚期糖基化末端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 建立牛血清白蛋白-葡萄糖(BSA-Glucose)热加工模拟体系,用荧光光谱法测定激发光谱/发射光谱(λex/λem)=370nm/440nm荧光值,研究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初始pH值、蛋白质浓度、抗氧化剂对晚期糖基化末端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升高和加工时间延长,AGEs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分别在100℃、60min时达到最大值;初始pH值对AGEs形成具有重要影响,pH7.0时产生AGEs最多,碱性条件次之,酸性条件最少;茶多酚、迷迭香酸、甘草黄酮对AGEs的生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金属离子中Fe3+、Fe2+、Al3+、Zn2+和Ca2+对AGEs的形成无显著影响。因此,加工条件如加热时间、加工温度及初始pH值对BSA-Glucose模拟体系中AGEs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且食品级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迷迭香酸和甘草黄酮可抑制AGEs形成,金属离子对AGEs形成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美拉德反应 晚期糖基化末端产物 荧光光谱法 抗氧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仁种皮黑色素抑制晚期糖基化末端产物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李红姣 赵忠 李巨秀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0-56,共7页
建立牛血清蛋白-葡萄糖(BSA-Glucose)、牛血清蛋白-果糖(BSA-Fructose)和牛血清蛋白-丙酮醛(BSA-Methylglyoxal)的美拉德模拟反应体系,在体系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杏仁种皮黑色素,氨基胍(AG)作为阳性对照,37℃下反应,以荧光强度(Ex=370 nm,E... 建立牛血清蛋白-葡萄糖(BSA-Glucose)、牛血清蛋白-果糖(BSA-Fructose)和牛血清蛋白-丙酮醛(BSA-Methylglyoxal)的美拉德模拟反应体系,在体系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杏仁种皮黑色素,氨基胍(AG)作为阳性对照,37℃下反应,以荧光强度(Ex=370 nm,Em=440 nm)表示晚期糖基化末端产物(AGEs)含量,分析BSA-Glucose体系中蛋白质巯基、羰基含量变化,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法(RP-HPLC-DAD)分析杏仁种皮黑色素对丙酮醛(Methylglyoxal,MGO)的清除效果。结果表明,杏仁种皮黑色素对BSAGlucose、BSA-Fructose、BSA-Methylglyoxal体系中AGEs的形成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抑制率最高分别达到73.81%、42.22%、38.57%。杏仁种皮黑色素能显著升高BSA-Glucose中蛋白质巯基含量(P<0.05),对MGO也具有清除作用,清除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当反应24 h时,清除率达到最高,为63.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拉德反应 晚期糖基化末端产物 杏仁种皮 黑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HT奶生产过程中晚期糖基化末端产物的抑制调控
3
作者 薛海波 张洁菡 +7 位作者 吴凡 王泽雨津 杨凰伶 谢琳 金思洋 彭英云 杨治风 陈义勇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7-30,共4页
以UHT奶为对象,以UHT奶中荧光性晚期糖基化末端产物(AGEs)含量为指标,考查加工条件(糖种类、糖添加量)、贮藏条件(温度和时间)以及黄酮(槲皮素、芦丁、染料木素和儿茶素)对UHT奶加工过程中AGEs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UHT奶加工过程中,糖... 以UHT奶为对象,以UHT奶中荧光性晚期糖基化末端产物(AGEs)含量为指标,考查加工条件(糖种类、糖添加量)、贮藏条件(温度和时间)以及黄酮(槲皮素、芦丁、染料木素和儿茶素)对UHT奶加工过程中AGEs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UHT奶加工过程中,糖对AGEs的生成促进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果糖、葡萄糖、果葡糖浆和蔗糖,蔗糖适宜作为UHT奶加工过程中的糖原料,蔗糖合适的添加量为2%。UHT奶在贮藏过程中,荧光性AGEs的形成与贮藏温度和贮藏时间呈正相关关系,UHT奶在低温贮藏温度为4℃、贮藏时间不易超过15 d的条件下,更有利于抑制蛋白糖基化,降低AGEs的生成。食源性黄酮具有明显的抑制AGEs的生成,其中芦丁具有较好的抗糖化作用,适宜作为一种UHT奶贮藏过程中天然有效的AGEs抑制剂。本研究表明通过控制糖种类、糖添加量、贮藏条件和加入适量的AGEs抑制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UHT奶加工过程中AGEs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T奶 晚期糖基化末端产物 抑制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苏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能及其对晚期糖基化末端产物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包宇欣 陈宝英 +2 位作者 马妍妍 武淑芬 陈勉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8-64,共7页
本研究采用单纯形-重心设计方法提取紫苏中的活性成分,在对其进行抗氧化性能评价的基础上,考察其对BSA/Glucose模拟体系中晚期糖基化末端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生成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溶剂组成为无水... 本研究采用单纯形-重心设计方法提取紫苏中的活性成分,在对其进行抗氧化性能评价的基础上,考察其对BSA/Glucose模拟体系中晚期糖基化末端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生成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溶剂组成为无水乙醇、蒸馏水、无水甲醇(1∶1.2∶3.4,v/v),三种溶剂之间存在的交互作用同时对紫苏中提取的抗氧化物质浓度产生影响;紫苏提取物对AGEs生成的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相同浓度的紫苏提取物与氨基胍(aminogunidine,AG)对AGEs生成的抑制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当二者浓度为625μg/mL时,紫苏对AGEs生成抑制率为78.1%,而AG对其抑制率仅为60.3%;紫苏提取物中含有较高含量的迷迭香酸,含量为14.8 mg/g;紫苏提取物的添加可减少BSA/Glucose模拟体系中羰基的形成,抑制巯基的氧化及蛋白质与葡萄糖的交联。本研究为深入开发紫苏应用价值及有效控制食品热加工过程中AGEs的生成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抗氧化 晚期糖基化末端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醋排骨中羧甲基赖氨酸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其烹饪过程中动态变化 被引量:5
5
作者 贾寒冰 申明月 +2 位作者 谢俊华 刘玲玲 聂少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142-146,共5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了一种操作简单、稳定性好的检测中式菜肴糖醋排骨中羧甲基赖氨酸(Nε-(carboxymethyl)lysine,CML)的方法.样品用正己烷去脂肪,硼氢化钠还原,盐酸水解蛋白,Oasis MCX固相萃取小柱净化....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了一种操作简单、稳定性好的检测中式菜肴糖醋排骨中羧甲基赖氨酸(Nε-(carboxymethyl)lysine,CML)的方法.样品用正己烷去脂肪,硼氢化钠还原,盐酸水解蛋白,Oasis MCX固相萃取小柱净化.以5 mmol/L的乙酸铵溶液和甲醇-水(80∶20,V/V)溶液作为流动相,采用Phenomenex Synergi 4 μ Hydro-RP 80A色谱柱,在正离子模式下采用多重反应监测分析,同位素内标法定量.该方法检出限为1.40 μg/g,加标回收率为90.94%~105.26%,相对标准偏差为5.80%~15.46%.采用该分析方法对中式菜肴糖醋排骨加工过程中CML的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加工温度和加热时间以及糖和油脂的添加均可以显著影响糖醋排骨中CML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糖基化末端产物 羧甲基赖氨酸 糖醋排骨 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 多重反应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牛血清白蛋白/果糖体系研究荧光性AGEs生成的动力学 被引量:1
6
作者 胡静 李巨秀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2,共6页
为分析荧光性晚期糖基化末端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生成的动力学,采用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果糖模拟反应体系,荧光光谱法测定荧光强度来衡量荧光性AGEs生成量,分别考察了不同BSA质量浓度、果... 为分析荧光性晚期糖基化末端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生成的动力学,采用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果糖模拟反应体系,荧光光谱法测定荧光强度来衡量荧光性AGEs生成量,分别考察了不同BSA质量浓度、果糖浓度、温度及p H值对荧光性AGEs生成量的影响,探究荧光性AGEs生成和底物消耗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随着BSA质量浓度、果糖浓度、温度及p H值的增加,荧光性AGEs生成量均呈现增加的趋势。体系反应24 min后,果糖和氨基酸浓度分别减少了1.25×10-2、1.92×10-4 mol/L,果糖消耗量要高于氨基酸消耗量。在此基础上,运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出在各反应条件下,荧光性AGEs的生成符合0级反应动力学,最大速率常数为31.57 AU/min,反应活化能为70.58 k J/mol;底物消耗符合1级反应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糖基化末端产物(AGEs) 牛血清白蛋白/果糖体系 动力学 反应级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