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期现代性青年的境遇及其社会心态 被引量:7
1
作者 于志强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3,34,共11页
中国现代化的推进为青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形成奋斗青年的时代形象,但是在日常的社会观察中却可以看到社会变迁中的奋斗青年较为明显地展现出泛抑郁的社会心态。文章以晚期现代性为理论视角,发现生活变动的本体焦虑、生产效率... 中国现代化的推进为青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形成奋斗青年的时代形象,但是在日常的社会观察中却可以看到社会变迁中的奋斗青年较为明显地展现出泛抑郁的社会心态。文章以晚期现代性为理论视角,发现生活变动的本体焦虑、生产效率的成功塑造、家庭义务的沉重负担、公德式微的社会迷失,致使青年在个体、职场、家庭、社会等维度发生着现代性抑郁。在外部渠道不足的条件下,中国青年从自我视角出发,通过重塑自我行动和重构家庭模式,不仅阻隔了泛抑郁心态向抑郁症的转变,也展现了晚期现代性中行动者的主体性、家庭重构的个体性与情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青年 市场经济 晚期现代性 家庭团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登斯晚期现代性理论述评 被引量:5
2
作者 刘谦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25,共7页
吉登斯晚期现代性理论中关于时空分离、脱域、信任、焦虑与自我认同、现代性制度、全球化等问题的探讨,展现出其作为后现代社会学理论代表人物,试图超脱主客二元对立,在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中把握经验性和整体性社会的思维方... 吉登斯晚期现代性理论中关于时空分离、脱域、信任、焦虑与自我认同、现代性制度、全球化等问题的探讨,展现出其作为后现代社会学理论代表人物,试图超脱主客二元对立,在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中把握经验性和整体性社会的思维方式和理论风格。但在探讨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吉登斯对科技这一给社会及社会学研究带来日益深刻影响的重要因素,缺乏更深入、更系统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登斯 晚期现代性理论 社会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现代性与《纠正》中男性的抑郁症
3
作者 刘露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4-150,共7页
美国作家乔纳森·弗兰岑在小说《纠正》中书写了抑郁症这一当代流行的精神疾病,受其困扰的主要是书中的男性角色。兰伯特父子三人的症状,不仅符合医学实证研究对男性抑郁的结论,更折射出社会环境对人们精神状态的影响。以吉登斯等... 美国作家乔纳森·弗兰岑在小说《纠正》中书写了抑郁症这一当代流行的精神疾病,受其困扰的主要是书中的男性角色。兰伯特父子三人的症状,不仅符合医学实证研究对男性抑郁的结论,更折射出社会环境对人们精神状态的影响。以吉登斯等社会学家关于晚期现代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的论述分析该小说,可见晚期现代性的环境催生了男性角色的抑郁症,但同样赋予其从这一疾病中突围的机遇。小说家以对人物心理的书写,反映了外部世界亲密关系与家庭结构的变化与反思个体的生活选择,以抑郁症这一话题在医学与文学之间建立了联系,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对社会的“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现代性 《纠正》 抑郁症 男性角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晚期社会中的继续教育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玉娟 《成人教育》 1999年第1期45-46,共2页
当发展中国家如新加坡、韩国开始其现代化进程时,西方发达国家正进入现代性晚期阶段。继续教育是全球化首要的动力———经济和技术力量的产物,它的许多形式直接反映了经济和技术力量的需求。但是,要从比较的角度理解继续教育,必须... 当发展中国家如新加坡、韩国开始其现代化进程时,西方发达国家正进入现代性晚期阶段。继续教育是全球化首要的动力———经济和技术力量的产物,它的许多形式直接反映了经济和技术力量的需求。但是,要从比较的角度理解继续教育,必须置之于具体的背景之中,并考察当今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续教育 现代性晚期社会 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登斯“反思性现代性”理论述评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钰 张襄誉 《社会》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40-44,共5页
关键词 吉登斯 "反思性现代性"理论 结构化理论 社会学 晚期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作为“自反性任务”概念和终身学习的道德维度 被引量:7
6
作者 赵康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6-115,128,共11页
当代终身学习理论、政策和实践的一个关键前提是现代社会快速变化,因而社会对个体有一个持续的要求:个体要不停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以便适应变化着的社会,甚至要不断改变"自我"。个体"自反性地"(重新)建构自我的... 当代终身学习理论、政策和实践的一个关键前提是现代社会快速变化,因而社会对个体有一个持续的要求:个体要不停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以便适应变化着的社会,甚至要不断改变"自我"。个体"自反性地"(重新)建构自我的需要在终身学习领域日益受到关注。该文对社会学家吉登斯的有关晚期现代社会中自我作为"自反性任务"的概念的前提进行审视,指出其道德维度和主体际性层面缺失的问题,并探讨了这两个缺失对终身学习领域的潜在影响。哲学家泰勒虽然也认为现代人的"自我"类似于一项构建任务,但他强调自我构成中道德维度和主体际性维度的不可或缺性。该文结论认为泰勒的"自我"理论不仅有助于改善吉登斯的自我认同观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指向一种与道德价值维度有关的终身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认同 终身学习 道德价值 主体际性 晚期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身学习,吉登斯的自我认同观和道德维度:一个批判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赵康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4-29,共6页
当今西方终身学习政策与实践的一个观点是现代社会变化急剧,个体要适应变化并实现自我,不但必须不停地学习新知识和技能,而且必须在情感和认知上不断更新自我,以迎合多变社会所要求的角色。这种观点的社会学理论来源之一是社会学家安东... 当今西方终身学习政策与实践的一个观点是现代社会变化急剧,个体要适应变化并实现自我,不但必须不停地学习新知识和技能,而且必须在情感和认知上不断更新自我,以迎合多变社会所要求的角色。这种观点的社会学理论来源之一是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的自我作为"自反性任务"概念。吉登斯的自我概念有道德缺失和极度个体化的两个倾向,以此为理论依据的终身学习理论与实践也因而倾向于产生类似问题。而在哲学家利科和泰勒的有关认同理论中,认同概念中的道德和对话维度在"自我"构成中具有不可或缺性。这不仅有助于反思吉登斯的认同理论中存在的问题,而且突出了道德价值和关爱他者的终身学习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身学习 自反性自我构建 自我认同 道德伦理维度 晚期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