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时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子宫颈癌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任洪波 黄碧有 李少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2期1281-1283,共3页
目的:探讨同时放化疗治疗晚期子宫颈癌的疗效。方法:选取1997年12月至1999年6月87例Ⅱb~Ⅳa期子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同时放化疗)和放疗组。放疗组43例外照射加腔内治疗,当放疗剂量达到30Gy时用192Ir腔内治疗,8.0Gy/次·周... 目的:探讨同时放化疗治疗晚期子宫颈癌的疗效。方法:选取1997年12月至1999年6月87例Ⅱb~Ⅳa期子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同时放化疗)和放疗组。放疗组43例外照射加腔内治疗,当放疗剂量达到30Gy时用192Ir腔内治疗,8.0Gy/次·周。当外照射剂量达到46Gy时中间挡铅。A点剂量70Gy,B点剂量56Gy结束放疗。综合组44例,放射治疗同单纯放疗组,放疗开始给予顺铂(DDP)20mgivd1~d5,5-FU750mgivd1~d5,每28天为一周期,共用4周期。结果:全部病例随访5年以上,随访率93.0%。综合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4%,65.9%;单纯放疗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55.8%,39.5%,有显著性两组差异(P<0.05,字2=4.144;5.09)。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同时放化疗治疗晚期子宫颈癌疗效好,可以提高3、5年生存率,不良反应并无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子宫颈癌 疗效 同时放化疗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新辅助治疗方式在局部晚期子宫颈癌的临床应用及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党云 刘青 +8 位作者 龙丽霞 毛宝宏 穆荣肖 王晓黎 武美丽 栾桦 蒲巍林 王惠玲 石清芳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54-458,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新辅助治疗方式在局部晚期子宫颈癌(LACC)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妇幼保健院2010~2013年接受住院手术治疗的LACC 260例(鳞癌236例,腺癌12例,腺鳞癌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新辅助化疗联合... 目的:探讨不同新辅助治疗方式在局部晚期子宫颈癌(LACC)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妇幼保健院2010~2013年接受住院手术治疗的LACC 260例(鳞癌236例,腺癌12例,腺鳞癌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新辅助化疗联合腔内后装放疗组82例(NACT+BT组)、单纯新辅助化疗组77例(NACT组)、仅行根治性手术组101例(RH组),通过术后病理危险因素、术后辅助放射治疗率、无进展生存率(PFS)、总生存率(OS)及Cox多因素分析方法来评价不同新辅助治疗方式的临床意义。结果:①与NACT组比较,NACT+BT组能够显著缩小局部肿瘤体积(89.02%vs 76.62%,P<0.05)。②NACT+BT组的深肌层浸润率、宫旁侵犯阳性率、脉管内癌栓阳性率均明显低于RH组(P<0.05),其深肌层浸润率也低于NACT组(P<0.05);NACT组的脉管内癌栓阳性率低于RH组(P<0.05)。NACT+BT组术后补充放疗率(30.49%)低于NCAT组(66.23%)和RH组(79.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NACT+BT组的5年PFS(90.95%)显著高于RH组(7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5年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阳性(HR4.79,P<0.01)、手术切缘阳性(HR4.38,P=0.04)和NACT+BT治疗方式(HR0.24,P=0.03)是影响LACC 5年PFS的独立因素;淋巴结转移阳性(HR6.47,P<0.01)是影响5年OS的独立因素。结论:单纯新辅助化疗可以控制病理中危因素,但没有降低术后辅助放疗率以及改善生存结局。而新辅助化疗联合腔内后装放疗可更好地减少术后病理危险因素,降低术后辅助放疗比率,延长PFS,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子宫颈癌 新辅助化疗 腔内后装放疗 无进展生存期 总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子宫颈癌经导管热灌注栓塞介入治疗的护理总结
3
作者 岳同云 李微青 +2 位作者 罗延伟 隋文惠 杨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315-315,共1页
关键词 晚期子宫颈癌 经导管热灌注栓塞介入治疗 护理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子宫颈癌患者的姑息护理
4
作者 张军红 邹敏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6期41-42,共2页
子宫颈癌是影响妇女健康的主要疾病,位于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的第2位。全世界每年新增子宫颈癌的人数约50万,约有20万人死亡。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是南非,其次在亚洲。我国每年新增发病例1 3.15万(约占全世界新发病例的1/3),约有... 子宫颈癌是影响妇女健康的主要疾病,位于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的第2位。全世界每年新增子宫颈癌的人数约50万,约有20万人死亡。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是南非,其次在亚洲。我国每年新增发病例1 3.15万(约占全世界新发病例的1/3),约有5.3万人死亡,并且农村高于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子宫颈癌 姑息护理 症状控制 丧亲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放化疗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21
5
作者 洪文翠 吕银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2-307,共6页
目的:分析局部晚期子宫颈癌(LACC)放化疗后的复发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列线图预警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收治的320例LA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训练集,并按照相同标准选取2020年... 目的:分析局部晚期子宫颈癌(LACC)放化疗后的复发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列线图预警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收治的320例LA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训练集,并按照相同标准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8月的52例LACC患者设为验证集。分析所选LAC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LACC患者放化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预警模型并进行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20例LACC患者,经相关检查确认放化疗后复发有64例,其发生率为20.0%;训练集临床资料对比显示FIGO分期、分化程度、肿瘤直径、盆腔淋巴结是否转移、浸润深度、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D-二聚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中低分化(OR2.170,95%CI 1.177~4.001,P=0.013)、肿瘤直径>4 cm(OR2.061,95%CI 1.117~3.803,P=0.021)、盆腔淋巴结转移(OR2.370,95%CI 1.289~4.355,P=0.005)、浸润深度≥1/2(OR2.505,95%CI 1.360~4.614,P=0.003)、SCC-Ag>1.5μg/L(OR2.139,95%CI 1.149~3.982,P=0.016)、D-二聚体>0.5 mg/L(OR2.532,95%CI 1.368~4.687,P=0.003)是LACC放化疗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6项独立危险因素构建LACC放化疗后复发的列线图模型内外部验证结果显示,训练集和验证集的C-index为0.824和0.811,两集的校正曲线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AUC为0.804和0.792。结论:中低分化、肿瘤直径>4 cm、盆腔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1/2、SCC-Ag>1.5μg/L、D-二聚体>0.5 mg/L是LACC患者放化疗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可准确评估和量化LACC放化疗后复发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子宫颈癌 复发 放化疗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CIK细胞联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子宫颈癌的疗效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宁 田永巍 +3 位作者 高岭 帖晓静 高欣 徐志巧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30-834,共5页
目的:探讨自体CIK细胞联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子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0月至2015年7月开封市中心医院肿瘤诊疗中心住院的89例中晚期子宫颈癌患者,按照随机对照法以1∶1分为治疗组(44例,CIK细胞联合放化疗)和对照组(45例,单纯放化... 目的:探讨自体CIK细胞联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子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0月至2015年7月开封市中心医院肿瘤诊疗中心住院的89例中晚期子宫颈癌患者,按照随机对照法以1∶1分为治疗组(44例,CIK细胞联合放化疗)和对照组(45例,单纯放化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生存期、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8.64%vs 68.89%,P<0.05)。治疗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3.18%、77.27%、47.73%,高于对照组的88.88%、68.89%、42.22%,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中CD3^+、CD4^+/CD8^+显著上升(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中CD3^+、CD4^+/CD8^+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25 d(T25)和治疗前1 d(B1)比较仅情感一项有显著差异(t=2.0976,P<0.05),而对照组T25与B1比较在躯体、角色、社会、整体健康有显著差异(t=3.3463、3.4080、2.3402、3.3010,P<0.05或P<0.01);两组间T25时躯体、社会、整体健康比较有显著差异(t=2.8262、2.5797、1.9923,P<0.05或P<0.01)。结论:CIK细胞联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子宫颈癌患者比单纯放化疗近期疗效好,能够明显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但尚未看到生存时间延长的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CIK细胞 晚期子宫颈癌 放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