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东沙群岛海区晚新生代构造特征及其对弧-陆碰撞的响应
被引量:
31
1
作者
吴时国
刘展
+3 位作者
王万银
郭军华
Lüdmann T
Wong H K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81-490,共10页
东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区 (简称东沙海区 )位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 ,东邻马尼拉俯冲构造带。为了讨论晚新生代以来东沙海区的构造变形特征 ,从中找出吕宋弧对中国东南大陆边缘碰撞的构造相关 ,特别是 8Ma以来的吕宋岛弧和中国大陆边缘之间构...
东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区 (简称东沙海区 )位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 ,东邻马尼拉俯冲构造带。为了讨论晚新生代以来东沙海区的构造变形特征 ,从中找出吕宋弧对中国东南大陆边缘碰撞的构造相关 ,特别是 8Ma以来的吕宋岛弧和中国大陆边缘之间构造消减过程的响应。根据地震地层学分析 ,结合区域重磁资料、ODP1 84钻孔资料对东沙群岛海区晚新生代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东沙海区自南海扩张后发育了 3个沉积层序 (层序Ⅴ ,Ⅵ ,Ⅶ ) ,经历了较强烈的构造抬升作用、岩浆活动、沉积物剥蚀。该区发育NEE SWW和NW SE向两组断裂 ,且以NEE SWW向断裂最为发育。断裂大多具有多次活动 ,且为上新世到第四纪的活动断裂构造 ,断块抬升幅度大 ,沿断裂带发生岩浆侵入。分析结果表明 ,晚新生代期间经历了二次重要的构造运动 ,即东沙运动 ( 9 8— 4 4Ma)和流花运动 ( 1 89— 1 4Ma) ,奠定了该区的构造格局。综合该区东强西弱构造变形、构造抬升发生的时间和应力场变化等特征看 ,该区受 8Ma以来中国东部大陆边缘与吕宋岛弧碰撞所产生的构造运动的影响 ,在 8Ma以前 ,由于台湾岛不存在 ,活动的古东海大陆边缘延伸至东沙群岛海区东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新生代构造运动
地震地层学
弧-陆碰撞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晚新生代地壳构造运动研究
2
作者
高名修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295-319,共25页
通过地球表面清、新的构造地貌与现代水文网记录,研究晚新生代年轻地壳构造运动。研究发现高原-山带-盆地排列有序形影相依的定式,与现代水文网的演化相辅相成,揭示高原边缘山带本质上就是高原边缘流水深切割的产物。论证了于晚中新世...
通过地球表面清、新的构造地貌与现代水文网记录,研究晚新生代年轻地壳构造运动。研究发现高原-山带-盆地排列有序形影相依的定式,与现代水文网的演化相辅相成,揭示高原边缘山带本质上就是高原边缘流水深切割的产物。论证了于晚中新世时期全球曾准平原化,发育了全球统一的准平原,散布全球不同高度的高原面、齐平山顶面与盆地底面时代相当可广泛对比。现代构造地貌演化始于导致晚中新世准平原面分裂解体的上新世以来,同时证明晚新生代地壳构造运动属垂直拱曲块断差异升降构造运动,仅在某些特定部位局部派生次级不同规模的引张构造变形和层间滑动薄皮挤压构造变形。现代水文网发育经历了上新世-早更新世属盆地向心水系伴以河湖相沉积,以及中更新世以来串珠状水系与相关的河流相沉积,两套地层呈假整合或不整合,明确记录了晚新生代地壳构造运动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约近70~80万年的中更新世以来,新一轮强烈的地壳的差异升降构造运动,显著的改造了已有的格局。自俄罗斯远东山地,经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至印度西北阿拉瓦利山,地球表面规模最雄伟的、分开太平洋水系与北冰洋水系的亚洲巨型分水岭的出现,标志新兴的全球现代构造地貌与水文网的形成,奠定了今日构造地貌与水文网的景观。研究表明,大陆与大洋晚中新世全球统一准平原面一脉相承,晚新生代地壳构造运动完全可以对比。深入系统研究年轻的晚新生代地壳构造运动不仅有实用价值,同时也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特别是为探究全球构造运动本质和地球动力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
新生代
地壳
构造运动
构造
地貌
准平原面
高原-山带-盆地(平原)组合
拱曲隆升
块断差异升降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沙群岛海区晚新生代构造特征及其对弧-陆碰撞的响应
被引量:
31
1
作者
吴时国
刘展
王万银
郭军华
Lüdmann T
Wong H K
机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石油大学
长安大学地质与测绘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德国汉堡大学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所
出处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81-490,共10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要方向性项目
KZCX3 SW 2 19号
+3 种基金
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资助项目
2 0 0 0 0 6 4 70 4号
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项目
2 0 0 10 30 2号
文摘
东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区 (简称东沙海区 )位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 ,东邻马尼拉俯冲构造带。为了讨论晚新生代以来东沙海区的构造变形特征 ,从中找出吕宋弧对中国东南大陆边缘碰撞的构造相关 ,特别是 8Ma以来的吕宋岛弧和中国大陆边缘之间构造消减过程的响应。根据地震地层学分析 ,结合区域重磁资料、ODP1 84钻孔资料对东沙群岛海区晚新生代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东沙海区自南海扩张后发育了 3个沉积层序 (层序Ⅴ ,Ⅵ ,Ⅶ ) ,经历了较强烈的构造抬升作用、岩浆活动、沉积物剥蚀。该区发育NEE SWW和NW SE向两组断裂 ,且以NEE SWW向断裂最为发育。断裂大多具有多次活动 ,且为上新世到第四纪的活动断裂构造 ,断块抬升幅度大 ,沿断裂带发生岩浆侵入。分析结果表明 ,晚新生代期间经历了二次重要的构造运动 ,即东沙运动 ( 9 8— 4 4Ma)和流花运动 ( 1 89— 1 4Ma) ,奠定了该区的构造格局。综合该区东强西弱构造变形、构造抬升发生的时间和应力场变化等特征看 ,该区受 8Ma以来中国东部大陆边缘与吕宋岛弧碰撞所产生的构造运动的影响 ,在 8Ma以前 ,由于台湾岛不存在 ,活动的古东海大陆边缘延伸至东沙群岛海区东北部。
关键词
晚新生代构造运动
地震地层学
弧-陆碰撞
南海
Keywords
Late Cenozoic tectonic movement, Seismic stratigraphy, Arc-continent collision, South China Sea
分类号
P736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晚新生代地壳构造运动研究
2
作者
高名修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出处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295-319,共25页
文摘
通过地球表面清、新的构造地貌与现代水文网记录,研究晚新生代年轻地壳构造运动。研究发现高原-山带-盆地排列有序形影相依的定式,与现代水文网的演化相辅相成,揭示高原边缘山带本质上就是高原边缘流水深切割的产物。论证了于晚中新世时期全球曾准平原化,发育了全球统一的准平原,散布全球不同高度的高原面、齐平山顶面与盆地底面时代相当可广泛对比。现代构造地貌演化始于导致晚中新世准平原面分裂解体的上新世以来,同时证明晚新生代地壳构造运动属垂直拱曲块断差异升降构造运动,仅在某些特定部位局部派生次级不同规模的引张构造变形和层间滑动薄皮挤压构造变形。现代水文网发育经历了上新世-早更新世属盆地向心水系伴以河湖相沉积,以及中更新世以来串珠状水系与相关的河流相沉积,两套地层呈假整合或不整合,明确记录了晚新生代地壳构造运动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约近70~80万年的中更新世以来,新一轮强烈的地壳的差异升降构造运动,显著的改造了已有的格局。自俄罗斯远东山地,经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至印度西北阿拉瓦利山,地球表面规模最雄伟的、分开太平洋水系与北冰洋水系的亚洲巨型分水岭的出现,标志新兴的全球现代构造地貌与水文网的形成,奠定了今日构造地貌与水文网的景观。研究表明,大陆与大洋晚中新世全球统一准平原面一脉相承,晚新生代地壳构造运动完全可以对比。深入系统研究年轻的晚新生代地壳构造运动不仅有实用价值,同时也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特别是为探究全球构造运动本质和地球动力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
晚
新生代
地壳
构造运动
构造
地貌
准平原面
高原-山带-盆地(平原)组合
拱曲隆升
块断差异升降
运动
Keywords
late Cenozoic crustal tectonism
tectonic land form
peneplain surface
plateau-mountain range-basin (plain) assemblage (P-M-B)
bending uplift
black differential elevated and subsidence movement
分类号
P546 [天文地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东沙群岛海区晚新生代构造特征及其对弧-陆碰撞的响应
吴时国
刘展
王万银
郭军华
Lüdmann T
Wong H K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晚新生代地壳构造运动研究
高名修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