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恩格斯晚年书信中的三重逻辑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意蕴
1
作者
杨与时
刘军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38,共7页
恩格斯在晚年的书信中捍卫了唯物史观的科学性。面对将唯物史观等同于机械决定论的解读范式,恩格斯强调了非经济因素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面对将人的意志在历史发展中虚无化的思潮,恩格斯阐明了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提出“历史合力...
恩格斯在晚年的书信中捍卫了唯物史观的科学性。面对将唯物史观等同于机械决定论的解读范式,恩格斯强调了非经济因素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面对将人的意志在历史发展中虚无化的思潮,恩格斯阐明了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提出“历史合力论”;面对教条化理解与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做法,恩格斯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本质。正如恩格斯晚年所处时代的特征一样,起源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也面临着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有别于现代化的资本主义模式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为中心,坚持系统观念。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方法论来对待,避免了理论的教条化。这在实现对以往现代化模式超越的同时,也续写了唯物史观在当代中国的新篇章,体现出唯物史观的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晚年书信
唯物史观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恩格斯晚年书信对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及当代启示
被引量:
2
2
作者
徐凤琴
《湖湘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4-32,共9页
作为“当代社会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在其晚年撰写的一系列回复许多国家社会主义者的重要书信中,结合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新发展,对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这些探索坚持、发展和捍卫...
作为“当代社会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在其晚年撰写的一系列回复许多国家社会主义者的重要书信中,结合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新发展,对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这些探索坚持、发展和捍卫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作出了独特贡献,为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与深邃启迪,彰显出深刻的理论价值和厚重的现实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晚年书信
科学社会主义思想
东方落后国家
暴力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晚年书信看共和国时期的作家李劼人
3
作者
刘萍
唐小林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3-50,116,共9页
李劼人主要因其作家身份为我们所知晓,但作为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特出现象,林林总总的人生形态都在其生命中交汇。共和国成立后,李劼人的写作生命在官员与作家双重身份的并置中呈现出前后异质性。毋庸赘言,这值得我们全面深入的挖掘和探...
李劼人主要因其作家身份为我们所知晓,但作为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特出现象,林林总总的人生形态都在其生命中交汇。共和国成立后,李劼人的写作生命在官员与作家双重身份的并置中呈现出前后异质性。毋庸赘言,这值得我们全面深入的挖掘和探索。但迄今为止,研究视野大抵聚焦于"公开层面"的作品,其书信仍乏人问津。特殊时代的书信彰显个人与时代语境、社会场域之密切关系,看似"文学边缘",实则处于"文学现场",理应成为作家整体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立足文本细读,将鲜有前人涉足的李劼人晚年书信作为观照对象,并使之与其晚年履历、文学创作形成互解整体,从一个角度还原"作家李劼人""共和国时期""晚年写作"生命的立体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家李劼人
晚年书信
共和国时期
改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恩格斯晚年书信中的三重逻辑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意蕴
1
作者
杨与时
刘军
机构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38,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研究”(22ZDA022)
文摘
恩格斯在晚年的书信中捍卫了唯物史观的科学性。面对将唯物史观等同于机械决定论的解读范式,恩格斯强调了非经济因素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面对将人的意志在历史发展中虚无化的思潮,恩格斯阐明了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提出“历史合力论”;面对教条化理解与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做法,恩格斯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本质。正如恩格斯晚年所处时代的特征一样,起源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也面临着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有别于现代化的资本主义模式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为中心,坚持系统观念。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方法论来对待,避免了理论的教条化。这在实现对以往现代化模式超越的同时,也续写了唯物史观在当代中国的新篇章,体现出唯物史观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
恩格斯
晚年书信
唯物史观
中国式现代化
Keywords
Engels’later letters
historical materialism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分类号
A8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恩格斯晚年书信对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及当代启示
被引量:
2
2
作者
徐凤琴
机构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湖湘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4-32,共9页
基金
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强化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长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XDJ002)。
文摘
作为“当代社会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在其晚年撰写的一系列回复许多国家社会主义者的重要书信中,结合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新发展,对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这些探索坚持、发展和捍卫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作出了独特贡献,为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与深邃启迪,彰显出深刻的理论价值和厚重的现实裨益。
关键词
恩格斯
晚年书信
科学社会主义思想
东方落后国家
暴力革命
分类号
A8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晚年书信看共和国时期的作家李劼人
3
作者
刘萍
唐小林
机构
成都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3-50,116,共9页
文摘
李劼人主要因其作家身份为我们所知晓,但作为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特出现象,林林总总的人生形态都在其生命中交汇。共和国成立后,李劼人的写作生命在官员与作家双重身份的并置中呈现出前后异质性。毋庸赘言,这值得我们全面深入的挖掘和探索。但迄今为止,研究视野大抵聚焦于"公开层面"的作品,其书信仍乏人问津。特殊时代的书信彰显个人与时代语境、社会场域之密切关系,看似"文学边缘",实则处于"文学现场",理应成为作家整体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立足文本细读,将鲜有前人涉足的李劼人晚年书信作为观照对象,并使之与其晚年履历、文学创作形成互解整体,从一个角度还原"作家李劼人""共和国时期""晚年写作"生命的立体图景。
关键词
作家李劼人
晚年书信
共和国时期
改写
分类号
I207.6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恩格斯晚年书信中的三重逻辑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意蕴
杨与时
刘军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恩格斯晚年书信对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及当代启示
徐凤琴
《湖湘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从晚年书信看共和国时期的作家李劼人
刘萍
唐小林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