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铁蛋白预防早产儿晚发型败血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4
1
作者 韦柳萍 吴青 +2 位作者 尹楠戈 杨彬 毛金校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6期653-660,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口服乳铁蛋白预防早产儿晚发型败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以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试验注册平台、美国临床试验注册平台和欧盟临床试验注册平台,收... 目的:系统评价口服乳铁蛋白预防早产儿晚发型败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以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试验注册平台、美国临床试验注册平台和欧盟临床试验注册平台,收集乳铁蛋白对比安慰剂预防早产儿晚发型败血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 Man 5.2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RCT(发表在10篇文章中),合计1 75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无论单独口服乳铁蛋白还是口服乳铁蛋白联合益生菌均减少早产儿晚发型败血症、真菌性败血症以及Ⅱ期及以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降低早产儿晚发型败血症归因死亡率,且均未发生不良反应或不耐受。结论:乳铁蛋白能有效预防早产儿晚发型败血症的发生。受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及样本量限制,仍需要大样本、高质量RCT加以论证。此外,有关乳铁蛋白预防早产儿晚发型败血症的给药剂量、疗程以及乳铁蛋白的类型选择(人或牛)等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铁蛋白 晚发型败血症 早产儿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蒙特卡洛模拟评价新生儿革兰阳性球菌晚发型败血症的药敏变迁 被引量:2
2
作者 寇晨 李兆娜 +2 位作者 张亚南 高正平 张拓慧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1400-1406,共7页
目的:通过应用蒙特卡罗模拟,监测新生儿革兰阳性球菌晚发型败血症药敏试验中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变化情况,通过计算累计反应分数(cumulative fraction of response, CFR)评价本中心细菌万古霉素耐药性的变化趋势,分析其潜在诱导细菌耐... 目的:通过应用蒙特卡罗模拟,监测新生儿革兰阳性球菌晚发型败血症药敏试验中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变化情况,通过计算累计反应分数(cumulative fraction of response, CFR)评价本中心细菌万古霉素耐药性的变化趋势,分析其潜在诱导细菌耐药性的可能,从而在临床工作中降低细菌耐药的发生。方法:本研究回顾性调查2016年至2019年间北京妇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新生儿革兰阳性球菌晚发型败血症患儿的基本信息、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按年份分为4组,应用水晶球软件进行蒙特卡罗模拟计算每年敏感抗生素(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的CFR。结果:2016年至2019年新生儿革兰阳性球菌晚发型败血症共58例,每年病原菌检出的数量无明显变化趋势,每年发病人群无统计学差异;其中检出数量最多的病原菌前三位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31株(53.5%),屎肠球菌9株(15.5%)和粪肠球菌6株(10.3%);药敏试验显示表皮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率均为0%;利用蒙特卡罗模拟法计算2016年至2019年期间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的CFR分别为82%、88.72%、81.73%、78.53%,整体变化呈下降趋势。结论:应用蒙特卡罗模拟法以药敏试验为标准,通过CFR即可反映细菌耐药性的变化,同时对目前治疗方案给予评价,临床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阳性球菌 晚发型败血症 药物敏感 蒙特卡洛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序贯器官衰竭评估评分对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晚发型败血症死亡风险预测价值
3
作者 郝庆飞 陈静 +5 位作者 刘丽君 李高攀 陈浩明 张静 郭宏湘 程秀永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70-674,共5页
目的 探索新生儿序贯器官衰竭评估(nSOFA)评分对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晚发型败血症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诊断为晚发型败血症的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在败血症确诊前后的5个时间点(T... 目的 探索新生儿序贯器官衰竭评估(nSOFA)评分对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晚发型败血症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诊断为晚发型败血症的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在败血症确诊前后的5个时间点(T-24、T-12、T0、T12、T24)计算nSOFA评分,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SOFA评分对患儿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纳入患儿135例,男66例、女69例,败血症诊断年龄为21.0(13.5~25.0)d。113例患儿存活,死亡22例(病死率16.3%)。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在T-12、T0、T12、T24时间点nSOF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12、T 0、T 12、T 24时间点nSOFA评分预测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晚发型败血症死亡风险的灵敏度分别为59.1%、81.8%、93.2%、98.3%,特异度分别为63.6%、71.7%、73.7%、89.9%,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0.79、0.89、0.95。T 24时nSOFA评分的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均最大。结论 nSOFA评分对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晚发型败血症死亡风险具有预测价值,nSOFA评分越高,败血症患儿死亡风险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贯器官衰竭评估 晚发型败血症 死亡 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临床特征及病原学研究 被引量:33
4
作者 李秀兰 钟晓云 吴艳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94-599,共6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采取有效的感染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血培养阳性的97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根据发病时间分为早发型(日龄≤3d)和晚发型(日龄>...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采取有效的感染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血培养阳性的97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根据发病时间分为早发型(日龄≤3d)和晚发型(日龄>3d),对新生儿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早发型败血症36例(37.1%,36/97),其中早产儿20例(55.6%,20/36),低出生体重儿18例(出生体重<2500g,50.0%,18/36);革兰阴性菌感染69.4%(25/36),革兰阳性菌感染27.8%(10/36),真菌感染2.8%(1/36);前三位主要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69.4%,25/36)、B组链球菌(16.7%,6/36)、牛链球菌Ⅱ型(8.3%,3/36)。晚发型败血症61例(62.9%,61/97),其中早产儿50例(82.0%,50/61),低出生体重儿49例(80.3%,49/61);革兰阴性菌感染68.9%(42/61),革兰阳性菌感染24.6%(15/61),真菌感染6.6%(4/61);前三位主要病原菌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45.9%,28/61)、葡萄球菌(19.7%,12/61)、大肠埃希菌(13.1%,8/61)。早发型败血症中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比例显著少于晚发型;其大肠埃希菌、B组链球菌感染显著多于晚发型;而其肺炎克雷伯菌、葡萄球菌、多重耐药菌感染显著少于晚发型(P <0.05)。共检出35株多重耐药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多重耐药菌株比例分别为7/33、21/28、6/6、1/6。结论晚发型败血症多见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大肠埃希菌和B组链球菌是早发型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葡萄球菌是晚发型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多重耐药菌感染多见于晚发型败血症,使控制医院感染和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成了临床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发型败血症 晚发型败血症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晚发型败血症病原菌变迁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良娟 施姣 +4 位作者 杨军兰 刘振国 郭金珍 李占魁 李清红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02-607,共6页
目的研究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晚发型败血症(LOS)的病原菌分布、变迁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NICU收治的223例血培养阳性LOS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原菌逐年变迁特点。结果223例新生儿中男116例、女107例,... 目的研究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晚发型败血症(LOS)的病原菌分布、变迁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NICU收治的223例血培养阳性LOS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原菌逐年变迁特点。结果223例新生儿中男116例、女107例,平均胎龄(31.9±1.2)周,平均出生体质量(1584.1±620.9)g,发生LOS的中位年龄为19.0(13.0~27.0)d,早产儿203例、足月儿20例。共检出234株病原菌,以G^(-)菌检出最多(128株,54.7%),其中肺炎克雷伯杆菌77株;G^(+)菌69株(29.5%);真菌37株(15.8%)。不同年份之间G^(-)菌、G^(+)菌以及真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菌和真菌均以2016年检出率最高,G^(+)菌以2014年检出率最高。G^(+)菌、G^(-)菌及真菌组之间发病时间、剖宫产率、胎膜早破时间>18 h、抗生素暴露率及病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菌的剖宫产率、病死率较高,发病时间较短;真菌组抗生素暴露率、胎膜早破时间>18 h比例较高。肺炎克雷伯杆菌(34.9%)是引起早产儿LOS最常见致病菌。早产儿和足月儿组之间G^(-)菌、G^(+)菌以及真菌检出率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多重耐药菌共109株(46.6%),以ESBLs肠杆菌为主(74株,67.9%)。结论G^(-)菌是NICU中引起LOS的常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定期回顾分析NICU中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有助于指导抗生素的合理及有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晚发型败血症 病原菌 多重耐药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早产儿晚发型细菌感染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及防治
6
作者 方广东 贾贝贝 +1 位作者 陈长春 姜善雨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7-465,共9页
【目的】分析极早产儿晚发型细菌感染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提出可行的防治建议。【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94例晚发型细菌感染败血症的极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围产期情况、临床症状、病原菌、危险因素及... 【目的】分析极早产儿晚发型细菌感染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提出可行的防治建议。【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94例晚发型细菌感染败血症的极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围产期情况、临床症状、病原菌、危险因素及治疗等情况。【结果】极早产儿晚发型细菌感染败血症的发生率为8.40%(94/1119)。感染病原菌中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占71.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应用抗生素≥7 d、有创机械通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7 d及阴道分娩是极早产儿晚发型细菌感染败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OR值)分别为2.787、4.243、3.033、2.174。【结论】极早产儿晚发型细菌感染败血症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长时间应用抗生素(≥7d)、有创机械通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7d)及阴道分娩为极早产儿晚发型细菌感染败血症的高危因素。可通过采取加强围产期管理、缩短抗生素应用时间、减少有创操作的防治办法来降低极早产儿晚发型细菌感染败血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早产儿 晚发型败血症 细菌感染 高危因素 防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发型与晚发型大肠埃希菌败血症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谭冬琼 李禄全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10-513,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新生儿早发型与晚发型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药物敏感性。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9月—2017年5月137例住院大肠埃希菌败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按发生败血症时间不同,将其分为早发组(生后72小时内发病)、晚发组(生后72... 目的对比分析新生儿早发型与晚发型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药物敏感性。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9月—2017年5月137例住院大肠埃希菌败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按发生败血症时间不同,将其分为早发组(生后72小时内发病)、晚发组(生后72小时后发病),比较分析两组情况。结果早发组74例、晚发组63例。早发组胎膜早破发生率高于晚发组(21.6%对7.9%),早发组更易发生凝血功能障碍(39.2%对17.5%)、颅内出血(37.8%对19.0%)、呼吸衰竭(29.7%对14.3%)、低血糖(16.2%对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第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大肠埃希菌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率高达70%,对除头孢他啶外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也有较高的耐药率,而对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的敏感率为71.8%~90.7%,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氨基糖苷类的敏感性均>70%,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率高达97%。结论早发型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新生儿较晚发型并发症更多。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大肠埃希氏菌败血症药物敏感性无明显差异,大肠埃希菌败血症可首选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疗效不佳时可选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氏菌 抗菌谱 发型败血症 晚发型败血症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乳库母乳喂养对早产儿影响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李小燕(综述) 汪家安 +3 位作者 杨镇瑜 高前坤 朱海娟 郑明明(审校)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55-1159,共5页
母乳库母乳喂养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及减少住院期间并发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几年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开放,高龄产妇的增加,早产儿的发生率有所提高,其对应的并发症也逐渐增加。母乳不仅承载着丰富的营养供给,包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质... 母乳库母乳喂养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及减少住院期间并发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几年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开放,高龄产妇的增加,早产儿的发生率有所提高,其对应的并发症也逐渐增加。母乳不仅承载着丰富的营养供给,包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质、糖类等以支持婴儿的正常生长发育,还有众多的免疫球蛋白、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质以促进机体免疫功能提升、神经系统发育完善,母乳库母乳喂养是提升早产儿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关于母乳库母乳运行现状、母乳的收集及影响因素、强化母乳的策略及其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并发症等影响进行较多研究。该文主要综述母乳及强化母乳喂养可有效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并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母乳库 母乳强化剂 捐乳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晚发型败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