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四川峨眉山地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古气候演变过程 |
周斌
胡作维
李云
任柳洁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沁水盆地寿阳地区晚石炭—早二叠世煤系沉积特征及对共生气藏的控制 |
王振国
康丽芳
张亚飞
郭明强
|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豫西宜阳地区晚二叠世晚期—早三叠世沉积记录及其对古气候变化的响应 |
邢智峰
林佳
周虎
李妲
齐永安
郑伟
|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8
|
|
4
|
藏北日土地区南羌塘地块晚石炭—早二叠世海相裂谷盆地沉积序列:冈瓦纳大陆北缘初始裂解的沉积响应 |
张予杰
翟庆国
张以春
刘一鸣
曾孝文
安显银
刘石磊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5
|
四川盆地东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飞仙关期礁、滩特征与海平面变化 |
王兴志
张帆
马青
杨满平
王一刚
文应初
杨雨
张静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151
|
|
6
|
西秦岭地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沉积相分析和沉积古环境再造 |
罗根明
张克信
林启祥
寇晓虎
朱云海
徐亚东
施彬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9
|
|
7
|
内蒙东部晚古生代构造格局:来自中、晚二叠-早三叠世砂岩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的证据 |
赵英利
李伟民
温泉波
梁琛岳
冯志强
周建平
申亮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30
|
|
8
|
哀牢山构造岩浆带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火山岩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
刘翠
邓晋福
刘俊来
石耀霖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45
|
|
9
|
滇西马登地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地层组合及年代学:火山岩锆石U-Pb定年证据 |
唐靓
薛传东
杨天南
梁明娟
向坤
廖程
姜丽莉
信迪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17
|
|
10
|
中亚造山带南缘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碳酸盐岩台地的建立和消亡 |
牛亚卓
史冀忠
赵国春
牛文超
陈高潮
宋博
|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1
|
江西乐平地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的牙形石动物群 |
武桂春
姚建新
纪占胜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4
|
|
12
|
华南晚二叠世至早三叠世初灰岩碳同位素地层旋回 |
李玉成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
1999 |
4
|
|
13
|
湖北蒲圻地区晚二叠世晚期至早三叠世岩石地层格架 |
李江洲
周少东
|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
1995 |
0 |
|
14
|
内蒙古西乌旗地区晚二叠世-早中三叠世花岗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
张晓飞
滕超
周毅
王必任
曹军
李树才
张华川
庞振山
刘俊来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12
|
|
15
|
基于海陆对比建立苏北—南黄海盆地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地层格架 |
李文强
郭兴伟
王艳忠
蔡来星
张训华
吴志强
杨田
高小惠
赵冬冬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3
|
|
16
|
贺兰山北段晚石炭世晚期和早二叠世早期植物群古生态学的研究 |
陈丛林
史晓颖
张兴国
|
《现代地质》
CAS
CSCD
|
2001 |
6
|
|
17
|
内蒙古林西地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沉积演化及构造背景 |
和政军
刘淑文
任纪舜
王瑜
|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
1997 |
86
|
|
18
|
江西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早期的岩相古地理 |
陈钟惠
葛立刚
武法东
张守良
|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7 |
10
|
|
19
|
山西大同煤田晚石炭世晚期和早二叠世早期植物群 |
陈芬
王京东
孙克勤
|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7 |
7
|
|
20
|
东昆仑祁漫塔格东段晚二叠世-早侏罗世侵入岩岩石组合时空分布、构造环境的讨论 |
王秉璋
陈静
罗照华
陈发彬
王涛
郭贵恩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4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