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东部渤海湾晚中新世以来化学风化记录及地质意义 |
杨吉龙
张超宇
胥勤勉
胡云壮
周新郢
肖国桥
|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晚中新世以来西北太平洋氮同位素的变化记录 |
王安庆
贾国东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晚中新世以来沉积物中生物组分变化及意义 |
陈芳
苏新
周洋
陆红锋
刘广虎
陈炽新
陈超云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25
|
|
4
|
琼东南盆地陆架区晚中新世以来断层活动性研究 |
胡守祥
姚衍桃
李健
李爽
汪灵
詹文欢
李伟
冯英辞
|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5
|
滇西北独龙江岩体晚中新世以来的热史和剥蚀历史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记录 |
雷永良
季建清
龚道好
钟大赉
王雪松
张进
王先美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6
|
|
6
|
中国西部晚中新世以来气候演化初探──以甘肃临夏红色盆地中Cl-含量变化为例 |
奚晓霞
穆德芬
方小敏
李吉均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8 |
7
|
|
7
|
西沙晚中新世以来礁相地层中有孔虫动物群的分布及其意义 |
韩春瑞
孟祥营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0 |
23
|
|
8
|
晚中新世以来亚洲季风阶段性演化的海陆记录 |
郑洪波
黄湘通
刘锐
强小科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
2005 |
5
|
|
9
|
晚中新世以来中国北方风成沉积的磁性地层学和沉积学研究及其古气候意义(英) |
杨石岭
丁仲礼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
2002 |
5
|
|
10
|
南海南部北康盆地晚中新世以来深水沉积单元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
苏海霞
刘姗
张莉
苏明
黄书勤
雷振宇
|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3
|
|
11
|
西藏聂拉木亚汝雄拉晚中新世化石及其古环境意义 |
李强
倪喜军
邓涛
吴飞翔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2
|
青藏高原东南缘昭通盆地晚中新世到上新世古环境演化过程 |
李佩
张春霞
罗浩
刘志成
高战武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13
|
印度Haritalyangar地区晚中新世猪类化石新材料 |
Anek R.SANKHYAN
Olivier CHAVASSEAU
|
《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4
|
中国晚中新世陆相哺乳动物群序列:陕西蓝田的新证据(英文) |
张兆群
A.W.Gentry
A.Kaakinen
刘丽萍
J.P.Lunkka
邱铸鼎
S.Sen
R.Scott
L.Werdelin
郑绍华
傅铭楷
|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40
|
|
15
|
临夏盆地晚中新世沉积物中赤铁矿和针铁矿的含量特征及其意义 |
闫晓丽
杨一博
方小敏
苗运法
宋春晖
|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9
|
|
16
|
喜马拉雅造山带晚中新世麻迦淡色花岗岩的构建机制 |
胡古月
曾令森
陈翰
高利娥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11
|
|
17
|
陕西蓝田晚中新世灞河组沙鼠类化石(英文) |
邱铸鼎
郑绍华
张兆群
|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12
|
|
18
|
陕西蓝田晚中新世灞河组鼠科化石(英文) |
邱铸鼎
郑绍华
张兆群
|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10
|
|
19
|
甘肃灵台晚中新世—早更新世生物地层划分及其意义 |
郑绍华
张兆群
|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31
|
|
20
|
柴达木盆地晚中新世三趾马化石 |
邓涛
王晓鸣
|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