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晋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流域不同植被土壤蓄水能力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贾志清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33,共5页
在对晋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川河流域土壤蓄水量进行评价和计算的基础上,分析了流域内不同植被条件下以及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土壤蓄水能力。结果表明:该流域内林草的土壤蓄水能力最好,农地居中,裸地最差,尤其以阴坡乔木树种的蓄水能力最好;... 在对晋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川河流域土壤蓄水量进行评价和计算的基础上,分析了流域内不同植被条件下以及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土壤蓄水能力。结果表明:该流域内林草的土壤蓄水能力最好,农地居中,裸地最差,尤其以阴坡乔木树种的蓄水能力最好;立地条件不同,土壤蓄水能力不同;通过对不同降水年份的流域土壤储水量进行分析,表明丰水年的储水量比平水年增加9.2%,干旱年比平水年减少21.3%,在相同降水年份内治理后的储水量是治理前的1.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土壤蓄水能力 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坝系农业建设模式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占宽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02年第3期9-10,共2页
近几年来 ,五寨县把坝系农业建设作为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来抓 ,总结出“淤、控、配、改、用”建设模式 ,并在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 ,在晋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晋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 坝系农业 建设模式 流域治理 洪河流域 水土流失 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防护林网络体系概念及其配置模式 被引量:6
3
作者 宋西德 刘粉莲 +2 位作者 罗伟祥 侯琳 张永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1-73,88,共4页
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自然条件恶劣,是黄河上中游黄土高原乃至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防护林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提出防护林网络体系概念,浅述了防护林网络体系配置的原理,较详细地论述了... 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自然条件恶劣,是黄河上中游黄土高原乃至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防护林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提出防护林网络体系概念,浅述了防护林网络体系配置的原理,较详细地论述了防护林网络体系配置模式,同时也提出了适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营造混交林的树种及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西北地区 丘陵沟壑区 防护林网络体系 配置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生态农业建设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2期20002-20004,共3页
从建设区的概况与技术框架、发展现状与潜力分析、建设内容与规模、建设预期效益分析等方面对宁南山区彭阳项目区的水土保持生态农业建设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生态农牧业体系建设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 西北 黄土丘陵沟壑区 水土保持 生态农业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西北黄土丘陵区4种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古文婷 史建伟 +2 位作者 牛俊杰 梁海斌 郭彪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9-74,共6页
不同植被类型对于陆地生态系统的水分循环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以晋西北黄土丘陵区偏关县境内的小叶杨林地、柠条林地、草地和撂荒地4种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土钻法分别测定0~600cm不同土层的土壤水分含量,分析了晋西北不同植被... 不同植被类型对于陆地生态系统的水分循环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以晋西北黄土丘陵区偏关县境内的小叶杨林地、柠条林地、草地和撂荒地4种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土钻法分别测定0~600cm不同土层的土壤水分含量,分析了晋西北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及4种植被含水量的差异比较。结果表明:(1)在0—600cm土层中,平均土壤水分含量因植被类型不同表现显著差异(P〈0.05),依次表现为小叶杨〉草地〉撂荒地〉柠条;(2)在0—600cm土层中,土壤水分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先逐渐降低后趋于稳定的趋势,且同一植被类型不同土层深度间土壤水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同一土层不同植被类型间的土壤水分含量也有显著差异(P〈0.05);(3)研究区土壤剖面可分为易变层(0~100cm)、活跃层(100~200cm)、次活跃层(200—300em)和相对稳定层(300—600em)。在晋西北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中,应根据本区域土壤水分变化特点,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采取乔一草或乔一灌一草相结合的植被配置模式,以减少该区域土壤水分的过度消耗,这对于改善当地植被的生态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黄土丘陵 植被类型 土壤水分 空间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西北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恢复下的土壤碳氮累积特征 被引量:17
6
作者 史利江 高杉 +3 位作者 姚晓军 张晓龙 李文刚 高峰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787-1796,共10页
探讨黄土丘陵区土壤碳氮特征及其蓄积速率对植被恢复的响应规律,不仅对于精确评估黄土高原生态恢复工程的土壤碳氮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国家积极推进碳中和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基础。以晋西北黄土丘陵区—右玉县典型生态恢复... 探讨黄土丘陵区土壤碳氮特征及其蓄积速率对植被恢复的响应规律,不仅对于精确评估黄土高原生态恢复工程的土壤碳氮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国家积极推进碳中和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基础。以晋西北黄土丘陵区—右玉县典型生态恢复区为研究对象,以相邻农田为对照,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在不同恢复年限下的土壤碳氮特征和固碳(氮)效应。结果表明:以20 a和50 a为界,植被恢复的土壤固碳(氮)效应可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3个阶段。从短期(<20 a)来看,退耕还林(草)的土壤固碳(氮)效应不明显,甚至导致了土壤表层(0—20 cm)SOC和STN含量和储量的降低,而退耕还灌的土壤碳氮增汇效应较为显著;从中期(21—50 a)来看,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3种植被的土壤碳氮增汇效应显著,其中草地在恢复21—35 a后,土壤固碳(氮)达到最高值,之后其SOC、STN含量和储量开始降低,而林地和灌木地的土壤碳(氮)汇效应表现显著;从长期来看(>50 a),林地表层土壤碳(氮)增汇效应仍持续增强,而灌木地和草地SOC、STN含量和储量,均低于对照农田。总体来看,退耕还林在中期和长期的土壤碳氮蓄积效应相当可观,退耕还灌在短期和中期的土壤碳氮蓄积效应表现显著;对于草地,仅在退耕中期(21—35 a)表现出一定的土壤碳氮增汇效应。从表层土壤的碳氮平均蓄积速率来看,林地在退耕中期和长期,均表现出较高的平均碳氮蓄积速率,而灌木地在退耕早期(<20 a),其表层土壤平均碳氮蓄积速率最快,之后,随恢复年限的增加,逐步降低,最终转变为负值(>50 a);而草地仅在退耕21—35 a,土壤碳氮蓄积速率表现为正值,其余阶段均为负值。退耕还林(草)后的表层SOC含量与STN含量、C/N和土壤含水量呈明显的正相关,与土壤容重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土壤C/N受SOC的影响较大;土壤水分条件的改善可促进SOC和STN的积累,其对表层STN的影响程度甚至高于SOC。随着表层SOC含量的增加,会改变土壤颗粒的胶结状况,从而导致土壤容重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全氮 植被恢复 西北 黄土丘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西北黄土丘陵区新修梯田创高产综合配套应用技术的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变梅 袁建国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209-211,共3页
针对晋西北黄土高原区新修基本农田 ,由于缺乏农业综合措施的配合 ,产量仍然低而不稳。以如何使新修梯田得到当年增产、快速培肥地力 ,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为主攻目标 ,通过连续三年的试验 ,从而得出了新修梯田当年增产 ,二年熟化 ,三年... 针对晋西北黄土高原区新修基本农田 ,由于缺乏农业综合措施的配合 ,产量仍然低而不稳。以如何使新修梯田得到当年增产、快速培肥地力 ,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为主攻目标 ,通过连续三年的试验 ,从而得出了新修梯田当年增产 ,二年熟化 ,三年培肥高产的系列农业综合配套技术 ,经生产中推广应用 ,效果显著 ,为晋西北黄土高原以及同类地区不断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黄土丘陵 梯田 配套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杂粮资源优势及产业开发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凤霞 《农业科技通讯》 2008年第10期11-13,共3页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包括榆林市的米脂、绥德、吴堡、清涧、子洲等县的全部,佳县的大部,榆阳、神木、府谷、定边、靖边、横山等县(区)的一部分和延安市的延川、延长、子长、宝塔、安塞、志丹、吴旗、甘泉、宜川等县(区)的全部,共2...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包括榆林市的米脂、绥德、吴堡、清涧、子洲等县的全部,佳县的大部,榆阳、神木、府谷、定边、靖边、横山等县(区)的一部分和延安市的延川、延长、子长、宝塔、安塞、志丹、吴旗、甘泉、宜川等县(区)的全部,共21个县(区),土地面积49140km^2,约占全省的25%。该区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梁峁交错,沟壑纵横,是西北黄土高原人口比较集中,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 产业开发 资源优势 小杂粮 西北黄土高原 土地面积 水土流失 榆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晋西北黄土丘陵区营造能源林的思考
9
作者 王振军 《山西林业》 2020年第6期4-5,共2页
能源林,就是专门为提供能源而营造的森林。森林能源,就是将生物能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生产出一种新的能源,以替代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能源林是未来营林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西北黄土丘陵 能源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西北缓坡丘陵风沙区生态修复的主要途径和技术措施探讨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金峰 杨智勇 薛丽萍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09年第1期8-11,共4页
晋西北黄土丘陵缓坡风沙区是山西省生态环境极脆弱区。本研究针对该区物种资源贫乏、生态系统逐渐退化、生态环境极脆弱等特点,围绕尊重自然规律,采取实地调查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植被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控制风蚀的主要途径... 晋西北黄土丘陵缓坡风沙区是山西省生态环境极脆弱区。本研究针对该区物种资源贫乏、生态系统逐渐退化、生态环境极脆弱等特点,围绕尊重自然规律,采取实地调查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植被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控制风蚀的主要途径和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退化 植被恢复 黄土丘陵缓坡风沙区 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西北缓坡丘陵风沙区低效林改造初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慧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15年第2期29-30,共2页
晋西北黄土缓坡丘陵风沙区,主要分布在长城沿线,年降水稀少、干旱严重、风大沙多,造林立地条件差,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十分恶劣,是我省的自然灾害重灾区。多年来,为了防风固沙,大面积营造了以小叶杨为主的防护林,目前树势衰退甚至枯死... 晋西北黄土缓坡丘陵风沙区,主要分布在长城沿线,年降水稀少、干旱严重、风大沙多,造林立地条件差,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十分恶劣,是我省的自然灾害重灾区。多年来,为了防风固沙,大面积营造了以小叶杨为主的防护林,目前树势衰退甚至枯死,属"小老树"状低效林。为了保证生态安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低效改造必要而迫切。通过调查分析,提出了分类改造、启动新项目、加强研究和加大投入等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老树” 低效林 林分改造 黄土缓坡丘陵风沙区 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西北不同年限小叶锦鸡儿灌丛土壤氮矿化和硝化作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白日军 杨治平 +1 位作者 张强 张训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8008-8014,共7页
利用PVC管顶盖埋管法研究了晋西北黄土高原区小叶锦鸡儿人工灌丛不同定植年限(5,10,20,30,40a)土壤氮矿化与硝化速率的动态和净矿化与硝化总量。结果表明,⑴小叶锦鸡儿灌丛土壤无机氮主要以NO_-~3-N形式存在,不同生长年限相同月份的土... 利用PVC管顶盖埋管法研究了晋西北黄土高原区小叶锦鸡儿人工灌丛不同定植年限(5,10,20,30,40a)土壤氮矿化与硝化速率的动态和净矿化与硝化总量。结果表明,⑴小叶锦鸡儿灌丛土壤无机氮主要以NO_-~3-N形式存在,不同生长年限相同月份的土壤硝态氮(NO-3-N)含量分别是铵态氮(NH+4-N)含量的1.5—15.4倍;⑵土壤氮素硝化速率和矿化速率随生长年限延长而加快,30年生时达到高峰,数值达40.2,44.1 mg m^(-2)d^(-1)。从季节性变化看,7—8月份是硝化速率和矿化速率快速增长期,30年生小叶锦鸡儿灌丛土壤硝化速率和矿化速率分别达到86.9,93.1 mg m^(-2)d^(-1),显著高于其它生长年限(P<0.05);(3)土壤氮素硝化与矿化总量同样随小叶锦鸡儿生长年限延长而增加,30年生时达到最高,与5年生相比,分别增加了3.7和3.1倍。(4)5—10月份小叶锦鸡儿生长期内,各年限土壤全氮量的2.3%被矿化成无机氮,其中87%最终被转化成NO-3-N形式存在于土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锦鸡儿 土壤氮矿化与硝化 西北黄土丘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西北地区柠条造林技术
13
作者 郭果花 郭志平 《山西林业》 2005年第6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西北地区 造林技术 黄土丘陵沟壑区 柠条 地表植被覆盖 年平均降水量 人居环境质量 水土流失 沙尘天气 冬春季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儿童优先”,关注儿童健康:实施“健苗”工程 泽惠三晋百姓
14
作者 安焕晓 《市场与人口分析》 CSSCI 2005年第3期24-25,共2页
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东部,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和全国闻名的革命老区,土地面积约80%为丘陵山区,其中包括两个比较集中的连片贫困区、晋西北的八个县和吕梁山区的五个县,山西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这几个县,全省119个县(市、区)中,... 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东部,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和全国闻名的革命老区,土地面积约80%为丘陵山区,其中包括两个比较集中的连片贫困区、晋西北的八个县和吕梁山区的五个县,山西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这几个县,全省119个县(市、区)中,贫困县区就有50个,其中国定贫困县为35个。截至2003年底,全省农村仍有贫困人口362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健康 优先 工程 百姓 贫困人口 2003年 黄土高原 革命老区 中华文明 丘陵山区 土地面积 吕梁山区 山西省 发祥地 贫困区 西北 贫困县 集中 东部 县区 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岢岚县建设红芸豆专业县的思考与建议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焕平 孙守恭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0年第9期17-18,共2页
岢岚县地处晋西北黄土丘陵区,全县土地面积1986km^2耕地面积3万hm^2。全县共有人口7万。2008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2.37万hm^2,粮食总产量3674.8万k,其中小杂粮面积2.06万hm^2,总产量2889万蝇,红芸豆面积0.87万hm^2,产量1116.2... 岢岚县地处晋西北黄土丘陵区,全县土地面积1986km^2耕地面积3万hm^2。全县共有人口7万。2008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2.37万hm^2,粮食总产量3674.8万k,其中小杂粮面积2.06万hm^2,总产量2889万蝇,红芸豆面积0.87万hm^2,产量1116.2万kg,实现产值7367万元。人均红芸豆收入1134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豆 岚县 粮食总产量 耕地面积 粮食播种面积 黄土丘陵 土地面积 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牛的人工授精技术要点
16
作者 李铁旺 屈红安 屈红卫 《中国牛业科学》 2009年第6期83-84,共2页
关键词 人工授精技术 肉牛 陕北丘陵沟壑区 西北黄土高原 黄牛改良 植被覆盖度 渭北旱原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之以恒抓林业 偏头关下林成海
17
作者 马晃 《山西林业》 2009年第2期I0001-I0001,共1页
偏关县地处晋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境内梁峁起伏,农业生产条件差,生态十分脆弱,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和生态建设重点县。省级造林绿化工程实施以来,县委、县政府把林业生态建设作为固县之本、兴县之计、富民之策来抓,带领全县人民... 偏关县地处晋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境内梁峁起伏,农业生产条件差,生态十分脆弱,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和生态建设重点县。省级造林绿化工程实施以来,县委、县政府把林业生态建设作为固县之本、兴县之计、富民之策来抓,带领全县人民艰苦奋斗,大搞以“身边增绿”为主的地方造林绿化工程。先后投入绿化资金2400多万元,其中县财政300多万元。在工程实施中,按照“没有思路不规划、没有规划不建设”的原则,完成了以县城西山生态园为主的环城绿化工程434公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生态建设 造林绿化工程 黄土丘陵沟壑区 农业生产条件 工程实施 扶贫工作 西北 偏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造林绿偏关
18
作者 柴乃桢 张欢乐 《国土绿化》 2002年第11期24-24,共1页
偏关位于晋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毛乌素沙漠边缘,是黄河入晋第一县。境内梁峁起伏,沟壑纵横,雨水稀少,风大沙多,水土流失面积占83%,90%的耕地是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十年九旱,十年九灾。恶劣的生态环境激起了偏关县一届又一... 偏关位于晋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毛乌素沙漠边缘,是黄河入晋第一县。境内梁峁起伏,沟壑纵横,雨水稀少,风大沙多,水土流失面积占83%,90%的耕地是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十年九旱,十年九灾。恶劣的生态环境激起了偏关县一届又一届领导者、决策者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勇气和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造林 植树造林 偏关县 黄土丘陵 保护母亲河行动 西北 成活率 沟壑区 水保专业队 领导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自宰自食生猪屠宰检疫初探
19
作者 杨利珍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4年第11期70-71,共2页
岚县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吕梁山北部,东临静乐,南连方山、娄烦,北靠岢岚,西与兴县接壤。全县总面积为1008.9km2,辖四镇八乡和一个居委会,167个行政村,324个自然村。全县总户数32330户,总人口17.5万人。农业人口15.5万人。
关键词 生猪屠宰检疫 自宰自食 黄土高原沟壑区 农村 农业人口 西北 吕梁山 居委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条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偏关县发展柠条的调查
20
作者 赵继林 陈光德 孙如英 《山西林业》 1999年第Z1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生态环境建设 柠条林 偏关县 西北地区 黄土丘陵 产业化开发 生态效益 改良土壤 生态环境条件 纤维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