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日根据地时期中共基层干部群体——以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为中心的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岳谦厚 董春燕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5-44,共10页
干部在中共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或者说中共要达成自己的政权建设目标需要建立一个忠诚且有效的干部支持体系。1940年1月晋西北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即开始自己的政权建设努力,试图通过民选方式和平且合法地改造基层政... 干部在中共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或者说中共要达成自己的政权建设目标需要建立一个忠诚且有效的干部支持体系。1940年1月晋西北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即开始自己的政权建设努力,试图通过民选方式和平且合法地改造基层政权,实现控制乡村社会、汲取乡村资源、服务抗战的目标。而越来越多的贫苦农民则依靠中共支持并借助"选举"渠道进入政权系统,由此构建了以中、贫农为主体结构的基层权力格局。这些新生干部尽管是中共在乡村社会最基本的依靠力量或中共革命事业最主要的承担者,但由于文化素质低下、行政经验缺乏、革命意识不强,似乎很难真正承担起中共的伟大理想。这亦充分说明干部队伍建设是中共需要不断努力破解的一道"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基层政权 干部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述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乡村权力结构的变动(1937—1945) 被引量:8
2
作者 渠桂萍 王先明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2-128,共7页
晋西北抗日民主政权是“晋西事变”后 ,在打退国民党顽固势力进攻的基础上正式建立的。晋西北抗日民主政权于 1 941年通过民主“村选”方式对基层政权进行重构 ,力求通过基层权力结构的转变 ,使得新的乡村政权成为抗日民主政府与基层社... 晋西北抗日民主政权是“晋西事变”后 ,在打退国民党顽固势力进攻的基础上正式建立的。晋西北抗日民主政权于 1 941年通过民主“村选”方式对基层政权进行重构 ,力求通过基层权力结构的转变 ,使得新的乡村政权成为抗日民主政府与基层社会上下沟通的“桥梁” ,进而获取民众的支持 ,达到对社会资源控制的目的。从对乡村权力主角的重塑和基层组织的再造这两个视角来审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民主 "村选" 社会资源 基层权力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减租与交租问题 被引量:8
3
作者 张玮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7-114,共8页
减租是抗战时期中共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之一,这一政策从实践层面可分解为两个重要环节,即地主减租与佃户交租。在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减租并非一帆风顺,主佃双方围绕减租与交租展开激烈较量。在租佃纠纷解决中,政权力量已经显现,展现... 减租是抗战时期中共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之一,这一政策从实践层面可分解为两个重要环节,即地主减租与佃户交租。在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减租并非一帆风顺,主佃双方围绕减租与交租展开激烈较量。在租佃纠纷解决中,政权力量已经显现,展现了中共与地主和佃户三者在此过程中关系"互动"的基本图景。同时,在租佃过程中宗族血缘认同渐趋浓重,既显示了宗族组织在传统乡村社会中的作用,又透视出它对中共政策的某种抵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减租 交租 租佃纠纷 宗族血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命与合作: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合作社(1937~1945) 被引量:2
4
作者 贺文乐 《农业考古》 2020年第3期91-97,共7页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共产党以抗日团体和民主政权为依托,先后在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建立与发展合作社,但效果欠佳。从1943年始,合作社逐渐向革命化转型。新建在劳动互助基础上的合作社,以行政归属地为组织单位,内容与形式多样化,...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共产党以抗日团体和民主政权为依托,先后在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建立与发展合作社,但效果欠佳。从1943年始,合作社逐渐向革命化转型。新建在劳动互助基础上的合作社,以行政归属地为组织单位,内容与形式多样化,强调“群众性”以及坚持“民主办社”原则。革命化的“合作社模式”绩效与不足并存,但在整合乡村资本、劳动力、物资、文教等资源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此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展对个私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一个现成的蓝本,对乡村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 合作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合作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集市贸易 被引量:2
5
作者 韩晋成 岳谦厚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2-175,共4页
随着日军大举侵晋,山西主要城镇几乎全部沦于敌手,境内原有的比较系统的商业贸易网络支离破碎。晋西北地区亦不例外。1940年初中共晋西北抗日民主政权成立之后,为改善民生、活跃商品流通和发展根据地经济,乃将恢复原有集市并设立新集市... 随着日军大举侵晋,山西主要城镇几乎全部沦于敌手,境内原有的比较系统的商业贸易网络支离破碎。晋西北地区亦不例外。1940年初中共晋西北抗日民主政权成立之后,为改善民生、活跃商品流通和发展根据地经济,乃将恢复原有集市并设立新集市作为其政权建设的中心工作。实践证明,集市建设(包括根据地集市和游击区集市)及其日益繁荣的商业贸易是抗日根据地得以巩固和壮大的重要因素之一。不过,在此过程中仍有诸多经验与教训需要深刻反省及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商业 集市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日根据地时期的女性离婚问题——以晋西北(晋绥)高等法院25宗离婚案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5
6
作者 岳谦厚 罗佳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1-60,共10页
中共晋西北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即颁布《晋西北婚姻暂行条例》,对女性离婚权予以法律上的肯定。一批农村妇女以情感、经济等原因向丈夫提出离婚,根据地婚姻观念或离婚现象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景观。由于离婚案件频频发生,影响了中共抗战大... 中共晋西北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即颁布《晋西北婚姻暂行条例》,对女性离婚权予以法律上的肯定。一批农村妇女以情感、经济等原因向丈夫提出离婚,根据地婚姻观念或离婚现象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景观。由于离婚案件频频发生,影响了中共抗战大局,中共中央于1943年发表关于各抗日根据地妇女工作方针的"四三决定",修正过去"激进"的婚姻变革路线,以将妇女关注的重点由婚姻问题转向生产建设并缓解根据地两性之间日益紧张的矛盾。这种策略性的政策转变引起法院对待离婚案件的处理发生演变,即不同时期性质相同或相近之案件,其审理结果迥然相异。这亦说明婚姻变革须立足于现实的客观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西北婚姻暂行条例》 离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