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晋江感潮河段沉积物重金属的赋存形态与生物有效性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晨晨 胡恭任 +1 位作者 于瑞莲 刘越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05-513,共9页
用稀硝酸单级提取法和BCR连续提取法对晋江感潮河段沉积物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进行研究.单级提取法表明,Cu、Pb、Cr、Zn、Cd、Sb、V、Ni、Co、Fe和Mn的酸提相含量在中游河段普遍较高.除V和Fe外,表层和柱状沉积物中其他9种重金属的生物有... 用稀硝酸单级提取法和BCR连续提取法对晋江感潮河段沉积物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进行研究.单级提取法表明,Cu、Pb、Cr、Zn、Cd、Sb、V、Ni、Co、Fe和Mn的酸提相含量在中游河段普遍较高.除V和Fe外,表层和柱状沉积物中其他9种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均相对较高.除在个别深度外,L43柱状沉积物中多数重金属元素生物有效性变化较平稳.采用改进的BCR四步连续提取法对表层沉积物中11种重金属进行形态分析,结果表明,Mn、Ni、Pb、Cu、Cd和Cr都具有较高的生物有效性;Zn在下游河段主要分布在残渣态中,但在中上游河段弱酸溶态含量的比例普遍较高;Sb在河段下游地区非残渣态含量要明显高于中上游地区.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法评价结果表明,除V和Fe处于无污染水平,其他9种重金属在不同的采样点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形态 生物有效性 沉积物 晋江感潮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江感潮河段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分布、赋存形态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9
2
作者 刘越 胡恭任 +1 位作者 袁栋林 谷唯实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61-1367,共7页
通过晋江感潮河段表层沉积物中磷的总量测定、形态分级提取,探讨了该区域磷的分布、赋存形态特征以及环境意义.14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总磷的含量范围为459.6—986.2μg.g-1.该地区与国内典型的河口感潮河段比较,总磷处于相对较高水平.... 通过晋江感潮河段表层沉积物中磷的总量测定、形态分级提取,探讨了该区域磷的分布、赋存形态特征以及环境意义.14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总磷的含量范围为459.6—986.2μg.g-1.该地区与国内典型的河口感潮河段比较,总磷处于相对较高水平.空间分布特征总体表现为晋江感潮河段的中游>下游>上游.总磷中87.4%以无机磷形式存在,钙磷、闭蓄态磷、有机结合态磷和铁铝结合态磷是沉积物中磷的主要赋存形态,分别占总磷的31.2%、28.1%、12.6%和26.6%.沉积物中潜在生物有效磷(BAP)含量为90.5—424.94μ.gg-1,平均含量为269μ.gg-1.钙磷的分布受到水体中盐度变化的影响,自晋江感潮河段向泉州湾外海方向呈增大趋势;铁铝结合态磷则相反,分布朝泉州湾方向逐步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磷赋存形态 晋江感潮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