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秦至晋代古琴之雅辩——以文士与古琴关系为中心 被引量:2
1
作者 孙武军 仵埂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8-63,共6页
先秦至晋代文士与古琴关系的发展变化最主要的特征是文士之古琴从礼制之乐器走向生活与精神之乐器。对于文士来说,先秦的古琴更多承载的是礼制功能而非娱乐功能。经过两汉过渡,三国两晋时期古琴在文人日常生活中已经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 先秦至晋代文士与古琴关系的发展变化最主要的特征是文士之古琴从礼制之乐器走向生活与精神之乐器。对于文士来说,先秦的古琴更多承载的是礼制功能而非娱乐功能。经过两汉过渡,三国两晋时期古琴在文人日常生活中已经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古琴最终在两晋成为文士的象征性乐器。先秦至晋代,古琴在文士的生活和思想中的角色经历了从礼制之雅到道德之雅,再到和心之雅,最终到精神之雅的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至晋代 古琴之雅 文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代“八槽舰”复原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龚昌奇 席龙飞 吴琼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35-738,共4页
“八槽舰”是晋代跟随孙恩海上起兵的卢循建造的 ,其特点是利用水密舱壁将船体分隔成 8个船舱 .即使某个舱破洞淹水 ,船体仍可保证安全和不致沉没 .水密舱壁是中国古代造船术的重大技术创造 ,对世界造船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文中... “八槽舰”是晋代跟随孙恩海上起兵的卢循建造的 ,其特点是利用水密舱壁将船体分隔成 8个船舱 .即使某个舱破洞淹水 ,船体仍可保证安全和不致沉没 .水密舱壁是中国古代造船术的重大技术创造 ,对世界造船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文中根据文献记载 ,对船舶尺度、型制进行了研究 ,并给出了“八槽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槽舰 水密舱 晋代 古代造船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部和铎部在晋代的分合
3
作者 简启贤 《语言科学》 2007年第6期62-68,共7页
先秦和汉代的药部和铎部一般认为到了晋代就合并成为一部。但文章在考察了晋代诗文作者的韵谱材料和经师的音注材料之后,发现药部和铎部的合并在晋代并不是一律的,合并首先发生在西晋时期的秦晋地区,然后是中原地区,江东地区则到东晋时... 先秦和汉代的药部和铎部一般认为到了晋代就合并成为一部。但文章在考察了晋代诗文作者的韵谱材料和经师的音注材料之后,发现药部和铎部的合并在晋代并不是一律的,合并首先发生在西晋时期的秦晋地区,然后是中原地区,江东地区则到东晋时期才开始合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部 铎部 分合 先秦 晋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烤烟日光温室晋代育种及亲本繁育试验
4
作者 邓贵义 李玉明 +3 位作者 姜洪甲 邢世东 徐博 于鹏 《农业科技通讯》 2018年第5期150-150,304,共2页
随着近年海南南繁土地、人工、差旅费等相关费用的提高,在经济上给育种者造成非常大的压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探索烤烟日光温室栽培技术,实现日光温室晋代育种及亲本繁育势在必行。试验结果表明,温室晋代育种及亲本繁育可以达到南繁的... 随着近年海南南繁土地、人工、差旅费等相关费用的提高,在经济上给育种者造成非常大的压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探索烤烟日光温室栽培技术,实现日光温室晋代育种及亲本繁育势在必行。试验结果表明,温室晋代育种及亲本繁育可以达到南繁的同样效果;比南繁省差旅费、补助费、租地费;比南繁观察方便,可使更多的课题参试人员随时对烟株进行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温室 晋代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代的汉赋研究及其学术史意义
5
作者 踪凡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11-116,共6页
晋代的汉赋研究较之前代,不仅在规模上有所扩大,在广度和深度上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具有很强的理论思辩色彩。晋人对于汉赋的渊源、文体性质、发展分类、价值地位、汉赋中的特殊体制(七体、答难体)、表现题材(志类、情类、士不遇类)... 晋代的汉赋研究较之前代,不仅在规模上有所扩大,在广度和深度上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具有很强的理论思辩色彩。晋人对于汉赋的渊源、文体性质、发展分类、价值地位、汉赋中的特殊体制(七体、答难体)、表现题材(志类、情类、士不遇类)、风格面貌等方面都有新的认识,挚虞、张载等还对某些汉赋作品的艺术构思、遣词用句进行了较为细密的分析。这标志着我国古代的汉赋研究已向纵深处拓展,并且为《文心雕龙》、《文选》的出现作了充分的学术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赋研究 晋代 拓展 学术史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纸纸名研究与讨论之二 晋代纸名(上)
6
作者 刘仁庆 《中华纸业》 CAS 2016年第17期73-77,共5页
土纸(1)晋代纸名,晋代称稻麦秆制作的粗纸,名曰土纸,日常作为杂用;(2)后来,有的地区把土纸作为厕所用纸的简称;(3)近代把手工纸通称土纸,系相对于机制纸(叫做“洋纸”)而言。
关键词 晋代 古纸 手工纸 机制纸 麦秆 用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晋代吴方言的齿音声母
7
作者 王素敏 刘宏川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3年第2期1-9,共9页
魏晋六朝是我国历史上民族接触和民族语言融合的重要时期。《颜氏家训·音辞》曾记载当时的语言状况:“南染吴越,北杂夷虏。”通过比较《经典释文》所引的《字林》与徐邈注音,考察晋代齿音声母的情况,发现《字林》的齿音精组与庄组... 魏晋六朝是我国历史上民族接触和民族语言融合的重要时期。《颜氏家训·音辞》曾记载当时的语言状况:“南染吴越,北杂夷虏。”通过比较《经典释文》所引的《字林》与徐邈注音,考察晋代齿音声母的情况,发现《字林》的齿音精组与庄组是分立的,徐邈的精组与庄组之间尚未完全分离。用同时期南朝顾野王的《玉篇》音反映的齿音做进一步证明,可以得出结论:由于五胡乱华,北语在南渡之后受到了当地吴音的浸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迁移 晋代吴方言 声母 齿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今本《搜神记》不宜作晋代语料使用——以害怕义词“怕”为例
8
作者 胡静书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0年第3期150-151,共2页
今本《搜神记》共有四个版本:二十卷本 八卷本(稗海本)、敦煌本(唐人句道兴辑)、一卷本,其中前三个卷本比较通行。因《搜神记》旧题晋代干宝作,不少语言研究者将其作为晋代语料使用,这一做法十分草率。对各本《搜神记》的语料性质... 今本《搜神记》共有四个版本:二十卷本 八卷本(稗海本)、敦煌本(唐人句道兴辑)、一卷本,其中前三个卷本比较通行。因《搜神记》旧题晋代干宝作,不少语言研究者将其作为晋代语料使用,这一做法十分草率。对各本《搜神记》的语料性质及成书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搜神记》 语料 晋代 今本 “怕” 成书时代 敦煌本 研究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代书法的历史地位
9
作者 孟云飞 《中国书画》 2009年第2期57-63,共7页
两晋时期,字体演变已逐渐完成,各种书体迅速发展。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喜爱书法已经成为社会风尚,在这种背景之下产生了大批的书法名家,并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艺术珍品;随着书法艺术的发展,理论研究渐为世人所重,所以在两晋出现了... 两晋时期,字体演变已逐渐完成,各种书体迅速发展。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喜爱书法已经成为社会风尚,在这种背景之下产生了大批的书法名家,并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艺术珍品;随着书法艺术的发展,理论研究渐为世人所重,所以在两晋出现了大量的书法著作则是一种必然。两晋书法在书法史上之所以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历史 晋代 两晋时期 社会风尚 艺术珍品 书法史 书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代“璇玑图”织锦的探索和研制 被引量:6
10
作者 钱小萍 沈之娴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14,共6页
"璇玑图"织锦由前秦时期才女苏蕙创作并织就,是一件绝世之作。根据文献资料对诗文内容及图形文字的记载,探讨了"璇玑图"织锦的由来,并通过推断当年的纺织科技水平及织锦的结构、材质,还原了当时的制作技艺。在调查... "璇玑图"织锦由前秦时期才女苏蕙创作并织就,是一件绝世之作。根据文献资料对诗文内容及图形文字的记载,探讨了"璇玑图"织锦的由来,并通过推断当年的纺织科技水平及织锦的结构、材质,还原了当时的制作技艺。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最后确定了采用五重经锦来进行表现的设计方案。经过多年反复试验和改进,终于将失传1 600余年的晋代"璇玑图回文诗织锦"试制成功。复原品不仅仿制得形似、神似,而且创新研制了不同技法、不同结构和不同风格的"璇玑图"丝绸作品,以适应现代人的喜爱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璇玑图 回文诗 五重经锦 织锦 复原品 宋锦挂轴 晋代丝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过《万岁通天帖》看晋代南朝j书风
11
作者 王强 《艺术科技》 2013年第11期208-208,共1页
简述《万岁通天帖》现存情况,并对其中《柏酒帖》和《姨母帖》等作品的书风进行分析阐述,从用笔、结字、章法等角度入手,与晋以前的作品风格进行比较,从而窥探晋代南朝书风及其此种书风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 《万岁通天帖》 晋代南朝书风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晋代的书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伯驹 《中国书画》 2022年第3期88-89,共2页
中国书法是一方面向实用发展,一方面向艺术发展的。例如秦代为施于徒隶而由篆变隶,汉代为通于奏章而由隶变草,这都是在实用上的发展,而在书法的技巧方面也同时向艺术发展。到了晋代,在艺术上草书已脱离了由隶变草的桥梁时代,并且在实用... 中国书法是一方面向实用发展,一方面向艺术发展的。例如秦代为施于徒隶而由篆变隶,汉代为通于奏章而由隶变草,这都是在实用上的发展,而在书法的技巧方面也同时向艺术发展。到了晋代,在艺术上草书已脱离了由隶变草的桥梁时代,并且在实用上发展到行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 隶变 草书 行书 晋代 实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代针灸学家皇甫谧
13
作者 强新民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8年第4期429-430,共2页
关键词 晋代 皇甫谧 针灸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代骚体文学的三大主题
14
作者 郭建勋 《中国文学研究》 1997年第1期24-30,共7页
晋代骚体文学所表现的多为世俗社会的普通情怀或日常生活中的即兴式情趣,而主要集中在仕宦隐逸、叹逝悼亡、咏物写怀三个方面。其隐逸之思大抵是宦途失意的即时愿望或仕宦之余的矫情作态;其叹逝悼亡体现了文人对个体生命价值的确认和... 晋代骚体文学所表现的多为世俗社会的普通情怀或日常生活中的即兴式情趣,而主要集中在仕宦隐逸、叹逝悼亡、咏物写怀三个方面。其隐逸之思大抵是宦途失意的即时愿望或仕宦之余的矫情作态;其叹逝悼亡体现了文人对个体生命价值的确认和生存自觉;咏物写怀则借自然物象兴发情感理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代骚体 仕宦隐逸 叹逝悼亡 咏物写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代物流运输体系初探
15
作者 陈希 艾振 肖和英 《物流技术》 2022年第9期157-160,共4页
纵观晋代(265年—420年)整个历史进程,虽然西晋实现了全国的统一,但这种统一仅仅维持了37年,在165年的两晋历史中,分裂与战乱仍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时代特征。该时期物流运输的发展不仅未因不断的战乱而停滞,反而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特别... 纵观晋代(265年—420年)整个历史进程,虽然西晋实现了全国的统一,但这种统一仅仅维持了37年,在165年的两晋历史中,分裂与战乱仍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时代特征。该时期物流运输的发展不仅未因不断的战乱而停滞,反而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特别是以服务军事需求的漕运进一步繁荣,极具时代特点。接下来,就让我们简要了解一下两晋时期的物流运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运输 两晋时期 历史进程 晋代 时代特点 时代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代骚体文学的艺术风格与主要体式
16
作者 郭建勋 《中国韵文学刊》 1996年第2期93-98,共6页
关键词 晋代骚体 艺术风格 文学思想 文心雕龙 文学作品 咏物写怀 文体赋 文学创作 句式 世说新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代的两个傻皇帝
17
作者 沙永胜 《兰台内外》 2002年第5期63-64,共2页
不明事理的晋惠帝晋惠帝是西晋武帝司马炎之子,九岁立为太子,公元290年(太熙元年)4月,晋武帝病逝,司马衷继位。这就是我国封建社会历代皇帝中,有名的傻皇帝。在惠帝刚继位时,由于多年战乱,朝廷腐败,加之天灾不断,老百姓有家难归,流离失... 不明事理的晋惠帝晋惠帝是西晋武帝司马炎之子,九岁立为太子,公元290年(太熙元年)4月,晋武帝病逝,司马衷继位。这就是我国封建社会历代皇帝中,有名的傻皇帝。在惠帝刚继位时,由于多年战乱,朝廷腐败,加之天灾不断,老百姓有家难归,流离失所,饿莩遍野。有的大臣把这一惨状写成奏折呈上,他竟感到奇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武帝 晋惠帝 历代皇帝 封建社会 晋代 腐败 老百姓 公元 孝武帝 朝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译晋代诗(六)
18
作者 《语言教育》 1998年第6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英译 晋代 两晋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动晋代行书走向艺术顶峰的三大动因
19
作者 林松良 《书法艺术》 1997年第1期15-18,共4页
晋代是我国历史上书法艺术发展过程中第一个高潮期,更是行书艺术发展的顶峰时期。晋代曾先后涌现出五十多位历代公认的著名书法家,其中极大多数属行书大家。王羲之以其道媚劲健、潇洒自然的书风,被历代统治者和书法家们推崇为"书圣... 晋代是我国历史上书法艺术发展过程中第一个高潮期,更是行书艺术发展的顶峰时期。晋代曾先后涌现出五十多位历代公认的著名书法家,其中极大多数属行书大家。王羲之以其道媚劲健、潇洒自然的书风,被历代统治者和书法家们推崇为"书圣",他所书《兰亭序》也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迄今为止的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件书法作品能与之比美。与此同时,行书还在晋代民间得到迅速推广和普及.成为继秦篆汉隶后又一个独立的代表性书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晋代 书法家 兰亭序 艺术发展 艺术自觉 书法美学 顶峰 统治者 动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两晋天子宗庙迁毁议题 被引量:3
20
作者 邹远志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1-54,共4页
两晋礼家在天子宗庙迁毁问题上产生了较大的争议,其焦点在于承统是否必承嗣。由于先秦不同礼书对此有两可的态度,因此,晋人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凸显出来并不是求真的意义,而是晋代皇帝及礼家朝臣所具有的实用理性的精神。这一精神也是两... 两晋礼家在天子宗庙迁毁问题上产生了较大的争议,其焦点在于承统是否必承嗣。由于先秦不同礼书对此有两可的态度,因此,晋人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凸显出来并不是求真的意义,而是晋代皇帝及礼家朝臣所具有的实用理性的精神。这一精神也是两晋礼学思想的基本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代 宗庙迁毁 承统 继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